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砂器 >

第34部分

砂器-第34部分

小说: 砂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今西仿佛象触电似的,感到一股“电流”从脑海里闪过。他凝然不动,烟灰撒落在膝头上也毫无知觉,就这样足足呆了十分钟左右。

但是,当他犹如从梦中猛然醒来时,便在信纸上奋笔疾书起来。这些与他原计划结尾的词句完全不同。



今西荣太郎清晨起来,又写了一封信。昨天给桐原老人写的信一直写到深夜,但是还必须给另一个人再写一封信,这是今晨他躺在被窝里想出来的。

今西早晨醒来很早,躺在被窝里悠闲地吸支香烟这已成了他的习惯。

这时,突然闪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念头。在睡意蒙胧、松弛的意识状态中,冷不防冒出这个念头,就象从水底下冒出的水泡一样。

——在蒲田调车场被杀的三木谦一,参拜伊势神宫后,没去其他地方,而是来到了东京,这是他养子三木彰吉来警视厅时提供的。

三木谦一原来给儿子寄明信片说参观伊势神宫后就回家,后来却突然改变主意来到了东京。

是什么原因促使三木谦一改变原来计划呢?这一点很可能与他被害有直接关系。

今西荣太郎把香烟捏灭,从被窝里爬起来,洗完脸,坐在桌子前。

昨夜写给桐原老人的信,已经装进信封在桌子上放着。他又在昨夜用的信纸上写起来,收信人是三木彰吉。他写道:

“自上次见面后,贵体可好?

我是警视厅侦查处的警探。也许您已忘却,您为令尊的不幸来京时,是和我面谈的。

如您所知,那起案件至今尚未抓到有关凶犯的线索,实在对不起令尊的在天之灵。但是,我们对凶犯的侦查工作并没有停止。我们一定要将那可憎的凶犯追查揖捕归案,以尽早告慰尊父于九泉。作为我们负责办案的人,定将竭尽全力,尽快破案,决不允许再延宕下去。

当此案件处于严重困难之时,为了破案,无论如何必须得到诸位遗属的全力协作,否则是难于取得效果的。

因此,希望能将令尊从家中出发直到在东京蒲田调车场被害之间,都曾到何处旅行详告我们。比如,什么时间在何处羁留、在何处投宿、旅馆何名等,如有可能,尽请告知。

当时,我记得曾向您问及此事,您回答说,仅收到过旅途中寄回的明信片。上述事项,均请详告为盼。”

今西当天即把此信发出。其后,五天过去了。

在这五天中,今西没有什么大事,只是承办了两三起小案件,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第六天晚上,今西回到家中,发现桌子上放着一封信。一看信背面,上面用钢笔工工整整地写着“冈山县江见町XX街三木彰吉”。

今西顾不得换去外衣,急忙打开信,这正是他所盼望的复信。

“拜复:

惠书拜读。诚蒙对亡父案件劳心费神,实在感谢。

从信中得知,您为了亡父,夙兴夜寐追查凶犯,不胜感激涕零。身为遗属,自应竭力协助侦查,奈小可不才,不能协力,实在抱歉。

关于亡父,并非小可自誉,确实是一位只知怜恤他人、不会招人怨恨的人。正如小可再三提到的,确实是一个好人。凶犯杀害了这种人,天理不容,他决不能永远消遥法外。小可们每天早晚,都在佛坛上香,祈祷早日将凶犯逮捕法办。

下面就询问事项,答复如下:

亡父旅行途中共寄回明信片八封。

〇四月十日——冈山站前 大宫旅馆

〇四月十二日——琴平町XX 讚歧旅馆

〇四月十八日——京都站前 御所旅馆

〇四月二十五日——比睿山

〇四月二十七日——奈良市油小路 山田旅馆

〇五月一日——吉野

〇五月四日——名古屋站前 松树旅馆

〇五月九日——伊势市XX町 二见旅馆

大体情况如上。

从以上可以看出,亡父于四月七日从我市出发后,完全是由着性子在各地旅行的。例如,他之所以在冈山市宿一夜,是因为要去附近的后乐园及仓敷等地,拜访友人。前往讚歧,不消说,是在参拜了金比罗后,从高松游览了屋岛,因为亡父平素经常提及此事。

在京都逗留较长,是为了登比睿山、游琵琶湖,进而涉足吉野,参观名胜古迹。亡父对此颇感兴趣。

在名古屋也游览了四天。然后,终于实现了参拜伊势神宫的夙愿。

虽然寄回来的全是明信片,但是上面写的简短字句,却都是抒发自己旅途愉快的感想。

亡父参拜伊势神宫后,原计划立即回乡。事实上,从名古屋寄来的明信片上,也提到过两三天就要回家了。去东京的事情从来一句也没有提到。”

第二天,今西荣太郎又收到了一封信。这是离根县桐原小十郎老人寄来的。信是用毛笔写的,字体遒劲有力。里面的信是用雅致的和纸写的,毛笔字更显得醒目。

今西荣太郎一口气读完了这封长达五页的来信,内容是答复他所提出的有关三木谦一旧事的询问。

今西反复读了几遍。信上面详细记述了前巡警三木谦一的“功德”。

今西郑重地将信放进抽屉里。昨天收到的彰吉的来信,也一起收在里面。

整整这一天,今西荣太郎一直陷入沉思。连去本厅上班时,他脑海中的想法也没中断过。而且,他还向某地写了一封询问信。

黄昏时候,今西来见科长,要求请两天假。

“真少见,”科长望着今西的面孔笑着说,“你连着请两天假,以前还未曾有过呢!”

“是啊,”今西搔搔头:“感到身体有些疲乏了……”

“要多保重。假期么,三、四天都可以。”

“不,两天就够了。”

“是要到外地去吗?”

“是的,想到伊豆附近的山泉去悠闲自在地泡上一泡。”

“这是个好主意。你一直也没好好地休息过。人嘛,不休息会因为疲劳而酿成重病的。好,你去温泉好好泡泡,请人给按摩一下,再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

科长在今西的请假单上盖上自己的印章,送到处长那里。

今西提早离开了本厅,急步赶回家中。

“我要去旅行,马上出发,替我准备一下。”

“是出差吗?”芳子看到今西坐立不安的神态问道。

“不是出差,是休假,要到关西去两天。”

“关西?啊呀,这么急啊!怎么又冒出这个想法来啦?”

“没有什么。忽然想坐上火车到远处去看一看。”

“是今晚的火车吗?”

“是的,既然想起来了,就想早一点走。”

“一个人去吗?”

“一个人。”

“真奇怪,有什么事吗?”

“不,没有什么事。只是想去拜一拜伊势神宫。”

芳子呆呆地笑着说:“嗨,不知你这是又刮起了一股什么风!”



次日清晨,列车抵达名古屋车站。

今西荣太郎走过月台,换乘到近畿铁路的参宫线列车,约两小时后,到达了伊势市。

对今西来说,提起伊势市,总觉得有点不大习惯。倒是过去叫惯了的宇治山田市,使人产生参拜伊势神宫的心情。

战前,今西曾到这里来过一次。现在市内没有什么重大变化。

二见旅馆,一眼就找到了,距车站步行只有五、六分钟的距离。他不露声色地从旅馆前走过去,正赶上一伙团体客人要离开那,门口乱成一团。

现在才十点钟左右,与其马上去投宿,当然不如再过一会儿好。因为旅馆中午时分最清闲,询问什么事情也最为合适。

今西荣太郎趁着这段空闲,向伊势神宫走去。难得有机会到这里来一次,当然不能不参拜神宫就往回返。因为今西荣太郎是大正(大正天皇时代的年号(1912—1926))初期出生的人。

在伊势神宫里,参拜的内容与过去一样,参拜的人川流不息。院内环境无大变化,只是由于不久前台风的袭击,有的林木折断了,有的干枯了。

昨天还在东京想伊势,今天早晨就来到这里参拜了神宫,想到这里,在今西的心中不禁升腾起一种奇妙的感觉。

今西只用了一个小时,就结束了参拜。当他返回到二见旅馆时,门口已经静了下来,清扫也结束了。

今西在撒满水的大门口站了一会儿。

这种旅行,按理应该通过当地警察局请求协助侦查。但是,这次他不是为执行正式的侦查任务而来的,所以不便有劳当地警察局。此次来伊势,到底能否取得成果,他还没有把握。以前去东北和山阴出差,两次远足旅行都以徒劳而告终。正是由于有这种顾虑,他才没有向科长讲明来伊势的真正目的。

门口走出一位年轻的女佣,还穿着那身清扫服装,见到来客,慌忙躬身行礼。

“欢迎您!”

今西被引到二楼背面的房间。这座新楼面向直通车站的宽广的公路。但是从背面望出去,却全是些七高八低的屋顶,真有点大煞风景。

另一位女佣送上茶来

“这位大姐,”今西取出自己的名片,“我是干这行的。老板或女主人如果在的话,就说我想见见他们。”

“请稍等候!”女佣拿着今西的名片,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名片上印着东京警视厅侦查一处的头衔。

今西荣太郎吸着烟等待着老板或女主人出来。窗外,只望见一片屋顶,其中有一栋看起来特别高大,好象是座电影院。室内壁龛里挂着一幅画有伊势神宫树木的水墨画。其他墙壁上悬挂着圆形镜框,里面画的是二见浦的夫妇宫。

今西依次观赏着,不觉二十分钟过去了。

“在屋吗?”隔扇外,响起了一个男子的问话声。

“请进!”今西坐着回答。这时,隔扇拉开了,一位五十岁左右秃顶的男人走进来。

“您好!”那人关好隔扇,在今西面前十分拘谨地寒暄道:“我是这家旅馆的老板。您远道而来,辛苦了。”

因为不是正式的公出,所以今西也有些为难。但是,为调查清情况,还是以正面亮出身分来得简捷、便当。

“请这边坐,”今西招呼老板坐到自己面前。

“谢谢!”

服务行业的人,对警察一般都比较尊重。从店主人神态中表露出来的谦恭,也正说明他是在招待一位警察官,而不是一位客人。

“您什么时候来到这儿的?”老板问今西。

“昨晚出发,今天早晨刚刚到。”今西和颜悦色地回答。

“想必很疲劳吧?”老板每逢开口都低下头。对着这位从东京警视厅来的客人,他心里总有些忐忑不安。

既然是旅馆,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旅客,既有人失盗,也有被通缉的凶犯。因此,这些人走后,仍会给旅馆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说起来,有件事想打听一下,所以才从东京赶来了。”今西温和地说。

“噢,是这样啊!”老板一对小眼睛紧盯着今西。

“啊,不必担心,我只不过是为了参考。”

“是。”

“我想了解一下今年五月九日在贵店投宿的一位客人。对不起,请把帐簿给我看一看。”

“好好,遵命。”老板拿起桌子上的电话,吩咐把帐簿送来。

“不过,哎呀,老总您也太受累了。”老板仿佛放下了心,语气轻松地安慰今西。

“哎,……工作嘛!”

“不过,东京警视厅的老总,来小店还是首次。不过,由于我们干这行,倒没有少麻烦当地的警察局。”

正说着,女佣走进来。老板从她手里接过帐簿。

“啊,是五月九日的?”

“是。”

老板翻着合钉在一起的传票。近来的帐簿已与以往不同,不是帐票而是传票形式。

“有了,这一部分是五月九日的。”老板仰面望着今西,“叫什么名字?”

“三木谦一。”今西说。

“三木?啊,正好,就是这一张。”

老板把“旅客名簿”递给今西,今西接过来,仔细看看,上面写着:

“现住址:冈山县江见町XX街

职业:杂货商

姓名:三木谦一,五十一岁。”

字体工整,没有使用简体字。今西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些字。这正是不幸的被害者三木谦一的笔迹。这些字同今西在蒲田调车场现场检验时看到的惨不忍睹的尸体,怎么考虑,似乎也不能联系在一起。

当三木谦一往这帐簿上写这些字时,他绝不会想到等待他的会是那么悲惨的命运。他离开冈山县深山地区,为了终生的纪念来到四国,游览了近畿的名胜古迹,终于实现了参拜伊势神宫的夙愿。也许是由于心理作用,这样想着想着,仿佛这些字体也紧张起来。

名簿旁边写着负责接待的女佣“澄子”的名字。

“这人就只九日住了一宿吗?”今西问店老板。

“是的。”老板瞅着帐簿说。

“老板知道这位客人吗?”

“哎,我一直呆在里面。所以……”

“是澄子负责接待的吧?”

“是的。您有事要问,我把澄子叫来吧。”

“对不起。”

老板又拿起电话,吩咐把那位女佣找来。

澄子二十二、三岁,个子不高,一看便知是一位能干的女佣人。她不太讲究打扮,面颊红润润的。

“澄子,这位客人想打听一下你接待过的客人。把你记着的都讲出来吧。”老板对女佣说。

“你是澄子小姐吗?”今西脸上堆着笑问。

“是的。”

“你还记得不记得五月九日帐簿上写的这个人,是你接待的,还有印象吗?”今西把帐簿送到女佣面前。

澄子看了一会,喃喃自语似地说:“是荻间的那一位。”又沉吟片刻,然后明确答道:

“啊,有印象,那个人,确实是我接待的。”

因为女佣说有印象,今西荣太郎便让她说出客人的相貌和特征。女佣讲的,肯定无疑是三木谦一。

“他口音是什么样的?”今西问。

“是啊,讲的话有些特别,好象带点‘斯斯’的乡音,我甚至把他当成了东北地方的人了。”

今西心想,这回不会有错了。

“讲的语很难听懂吗?”

“是的,很不清楚。我见他在帐簿上写的是冈山县,便问他,‘您不是东北人吗?’客人笑着说,‘我这个口音,经常被人搞错’。”

“他说自己常被人错当成东北口音吗?”

“是的。他说,自己长期生活的那个村子,也是讲这种方言。”

从女佣的话中不难听出,三木谦一同这位女佣,谈得相当热乎。

“那位客人,在这儿住宿时,有没有什么反常的行动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