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 >

第39部分

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第39部分

小说: 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里。

明斯克战役

明斯克战役指苏联第三、二、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在第一波罗的海沿岸方
面军配合下,于1944 年6 月29 日至7 月4 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是战略性的
白俄罗斯战役的组成部分。

战役中,苏军对德军追击过程中,以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左翼、第一白
俄罗斯方面军右翼一部向明斯克方向实施迅猛地向心突击,与第二白俄罗斯
方面军协同,合围和粉碎德第四集团军基本兵力,解放了白俄罗斯首都明斯
克。

波洛茨克战役

波洛茨克战役指苏联第一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于1944 年6 月29 日至7
月4 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是白俄罗斯战役的组成部分。

战役目的是粉碎德军波洛茨克集团,解放波洛茨克市。苏军攻占了德军
波洛茨克防御枢纽,便获得了沿西德维纳河两岸向德文斯克总方向实施进攻
的可能。

维尔纽斯战役维尔纽斯战役是苏联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在白俄罗斯战役
过程中于1944 年7 月5~20 日进行的进攻战役。

维尔纽斯战役的结果,为苏军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前出东普鲁士边境创
造了有利条件。战役具有高度快速性和机动性的特点。

比亚威斯托克战役比亚威斯托克战役是苏联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于
1944 年7 月5~27 日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是白俄罗斯战役的一个
组成部分。

比亚威斯托克战役的特点是没有战役准备阶段。战役多在难以通行的沙
土地和森林沼泽地高速进行。战役的结果是苏军进至奥古斯托夫以东、栋布
罗瓦、比亚威斯托克以西地区,从德军手中夺取了约3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
数百个居民点。并开始夺取波兰东北各地区,逼近东普鲁士边界。这次战役


打破德军对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右翼实施突击的计划,使该军7 月底的进攻
易于实施。

希奥利艾战役

希奥利艾战役指苏联第一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在白俄罗斯战役过程中,

于1944 年7 月5~31 日进行的进攻战役。

战役目的是粉碎希奥利艾地域的德军集团,以后,前出里加湾,并切断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退往东普鲁士的道路。其结果是,第一波罗的海沿岸方面
军推进100~400 公里,挫败了希奥利艾方向的德军集团,并从德军手中夺取
了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大部分土地。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指苏联第一乌克兰方面军为解放乌克兰西部各州
和波兰东南部,于1944 年7 月13 日至8 月29 日进行的进攻战役。

这次战役获得了重要战略成果:第一乌克兰方面军重创北乌克兰集团军
群,消灭了乌克兰西部各州和波兰东南地区的德军,强渡了维斯瓦河,夺取
了桑多梅日以西的大登陆场,为实施新的战役创造了条件。

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战役

普斯科夫—奥斯待罗夫战役指苏联第三彼罗的海沿岸方面军于1944 年7
月17~31 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战役目的是粉碎德军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集
团,解放普斯科夫、奥斯待罗夫两市。

这次战役之后,第三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突破了德军坚固筑垒防御,解
放了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挫败了德军第十八集团军,克服了严重的水障
碍韦利卡亚河和普利科夫—卢巴纳斯森林沼泽低地。

卢布林—布列斯特战役

卢布林—布列斯特战役指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于1944 年7 月18 日至8
月2 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是白俄罗斯战役的一部分。

本次战役之后,德军军队退出白俄罗斯西南各州,波兰东部地区获得解
放。苏军在战役过程中推进约260 公里,攻占了维斯瓦河登陆场,为以后消
灭华沙—柏林方向的德军和完全解放波兰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纳斯战役

考纳斯战役指苏联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于1944 年9 月28 日至8 月28
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是白俄罗斯战役的组成部分。

战役的目的是粉碎涅曼河左岸德军集团,解放考纳斯,前出东普鲁士边
界。

塔尔图战役

塔尔图战役指苏联第三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于1944 年8 月10 日至9 月
6 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战役是为了粉碎德军塔尔图集团,并解放塔尔图市。

塔尔图战役的结果是,第三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推进100~130 公里,为
突至里加湾,并为突击德军纳尔瓦集团的翼侧和后方创造了有利条件。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指苏军第二、三乌克兰方面军在黑海舰队和多瑙
河舰队协同下,于1944 年8 月20~29 日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战役目的
是粉碎德军雅西—基什尼奥夫集团,解放摩尔达维亚,迫使罗马尼亚退出战
争。

苏军在短期内完全粉碎了德军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消灭了德军22 个师,


击溃了罗军几乎全部在战场上的师。如此重创德军,导致了苏德战场南翼德
军防御的崩溃,改变了巴尔干半岛整个军事政治形势。

东喀尔巴阡战役

东喀尔巴阡战役是苏联第一、四乌克兰方面军为粉碎东喀尔巴阡山的德
军和援助奋起反抗希特勒占领者的斯洛伐克人民,于1944 年9 月8 日至10
月28 日进行的进攻战役。

在东喀尔巴阡战役中,德军遭到重创。苏军完全解放了东喀尔巴阡、乌
克兰,并进入斯洛伐克境内。德军丧失了东喀尔巴阡山一线重要战略地区。

喀尔巴阡—杜克拉战役

喀乐巴阡—杜克拉战役指苏联第一乌克兰方面军左翼、第四乌克兰方面
军一部为援助斯洛伐克民族起义(1944),于1944 年9 月3 日至10 月28
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是东喀尔巴阡战役的一部分。

这次战役标志着解放捷克斯洛伐克的开始。苏军的进攻,迫使德军统帅
部在第三十八集团军地带集中约18 个师。德军在这次战役中遭到重大损失。
苏军进攻在翁达瓦河河谷接近地时暂时终止。

波罗的海沿岸战役

波罗的海沿岸战役指苏联苏军为消灭波罗的海沿岸德军和解放波罗的海
沿岸各加盟共和国,于1944 年9 月14 日至11 月24 日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
役。

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三、二、一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进行
里加战役,并进抵距里加25~60 公里处构筑的德军“锡古尔达”坚固防御地
区;第二阶段,第一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第三十九集
团军向梅梅尔方向展开进攻,第三、二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继续进行里加战
役;列宁格勒方面军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进行了蒙群岛登陆战役。这战役的
胜利,促进了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在东普鲁士境内向贡宾嫩方向的进攻。

里加战役

里加战役指苏联第三、二、一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
协同下于1944 年9 月14 日至10 月22 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是波罗的海沿岸
战役的一部分。战役目的是消灭里加方向的德军集团,解放里加市并前出里
加湾沿岸,不使北方集团军群退入东普鲁士。

里加战役中,第三、二、一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击溃了波罗的海沿岸地
区德军集团主力,几乎解放了拉脱维亚全境。

塔林战役

塔林战役指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左翼军队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支援下,
为消灭爱沙尼亚共和国境内的德军和解放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于1944 年9
月17~26 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是波罗的海沿岸战役的一部分。

塔林战役的结果,苏军重创德纳尔瓦战役集群,解放了爱沙尼亚大陆全
部。德军被迫从芬兰湾撤走其兵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在波罗的海的态势得
到明显改善,为解放苏联爱沙尼亚的岛屿创造了条件。本战役的特点是地面
部队同舰队的巧妙协同。

贝尔格莱德战役

贝尔格莱德战役是苏联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和保加
利亚人民阵线军队为消灭德军驻南斯拉夫军队集团和解放南斯拉夫首都贝尔
格莱德,于1944 年9 月28 日至10 月20 日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


这次战役中,德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被消灭,E 集团军群的很大一部
分受创,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和塞尔维亚大部获得解放。

梅梅尔战役

梅梅尔战役指苏联第一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所属
第三十九集团军于1944 年10 月5~22 日在梅梅尔(克莱佩达)方向进行的
进攻战役,是波罗的海沿岸战役的组成部分。

梅梅尔战役的结果,苏军推进约150 公里,解放了2.6 万平方公里的土
地和3500 个居民地。德军波罗的海沿岸集团被孤立,并被逼到波罗的海海边
库尔良季亚的有限面积上。苏军对东普鲁士的德军实施突击的条件已成熟。
德军在波罗的海的处境开始恶化。

德布勒森战役

德布勒森战役指1944 年10 月6~28 日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在匈牙利和罗
马尼亚境内进行的进攻战役。

在23 天的进攻中,第二乌克兰方面军重创德南方集团军群,在右翼推进
230~275 公里,在左翼推进了130~150 公里,更为重要的是,苏军从德军
手中解放了几乎整个蒂萨河左岸地区和北特兰西瓦尼亚。苏军前出多瑙河中
游平原和攻占德布勒森,对匈牙利形势产生很大影响。

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战役

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战役指苏联卡累利阿方面军和北方舰队于1944
年10 月7~29 日进行的进攻战役。

这次战役是在极地严寒条件下组织和实施的一次战略性战役。其特点是
航空兵和舰队的协同。这次战役的结果,苏军推进约150 公里,为挪威解放
奠定了基础。

布达佩斯战役

布达佩斯战役是苏联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及第三乌克兰方面军部分兵力于
1944 年10 月29 日至1945 年2 月13 日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此次战役是苏
军在苏德战场全线胜利进攻的形势下进行的。

战斗结果是布达佩斯的解放,之后,苏军得以腾出大量兵力,并为尔后
向维也纳方向进攻创造了条件。德布达佩斯集团被粉碎后,南斯拉夫境内的
德军交通线受到威胁,迫使德军加速撤退。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是苏军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第一乌克兰方面军
在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左翼和第四乌克兰方面军右翼配合下,于1945 年1
月12 日至2 月3 日进行的进攻战役。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就其规模和军
事、政治结果而论,乃是苏德战争中大规模战略性战役之一,是完成给英美
盟军以军事援助任务的重要一环。

该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苏军突破德军防御,粉碎当前集团基本
兵力,为向纵深发展进攻创造条件;第二阶段,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第一
乌克兰方面军在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第四乌克兰方面军配合下,击溃德战
役预备队,攻占西里西亚工业区,夺取奥得河西岸各登陆场。

这次战役后,苏军将军事行动转移至德国腹地,苏军前出到距柏林60
公里的地区。

西喀尔巴阡战役

西喀尔巴阡战役指苏联第四乌克兰方面军、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主力于


1945 年1 月12 日至2 月18 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战役目的是粉碎防守西喀尔
巴阡山的德军,以乌克兰第四方面军越过西喀尔巴阡山,前出至俄斯特拉发
工业区的接近地。

本次战役的结果是,第二、四乌克兰方面军重创德5 个集团军,前进170~
230 公里,解放了波兰南部地区和捷克斯洛伐克大部国土。第四乌克兰方面
军在克拉科夫以南的突击,从南面保障了苏军在华沙—柏林方向的进攻。

东普鲁士战役

东普鲁士战役是苏军第二、三白俄罗斯方面军、第一波罗的海沿岸方面
军一部分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配合下,于1945 年1 月13 日至4 月25 日进行
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战役是为粉碎东普鲁士和波兰北部的德军集团而进行
的。经过此次战役,苏军攻占了东普鲁士,解放了波兰部分北部地区,大大
有利于苏军在柏林方向的作战。因斯特堡—柯尼斯堡战役

因斯特堡—柯尼斯堡战役

指苏联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为粉碎德军蒂尔西特—因斯特堡集团,于
1945 年1 月13 日~27 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是东普鲁士战役的一部分。

因斯特堡—柯尼斯堡战役的结果,粉碎了德军第三坦克集团军主力,为
会同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胜利结束东普鲁士战役创造了条件。华沙—波兹南
战役

华沙—波兹南战役

是苏联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于1945 年1 月14 日至2 月3 日进行的一次
进攻战役,是战略性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组成部分。

这次战役的主要特点是在主要突击方向集中兵力和兵器。这一切保障了
苏军迅速突破维斯瓦河防御,将德军分割成若干孤立部分,保障苏军前出到
德军华沙集团的深远后方和尔后向奥得河高速进攻。

姆瓦瓦—埃尔宾战役

姆瓦瓦—埃尔宾战役指苏联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于1945 年1 月14~26
日进行的进攻战役;是东普鲁士战役的组成部分。姆瓦瓦—埃尔宾战役的目
的是粉碎德军姆瓦瓦集团,并从纳雷夫河下游向埃尔宾市实施突击,以切断
东普鲁士守敌中央集团军群与德军其余兵力的联系。

姆瓦瓦—埃尔克战役的结果是,苏军从西面和西南面封锁了德东普鲁士
集团,为以后消灭该集团创造了有利条件。苏军进抵维斯瓦河下游和夺取布
罗姆贝格附近的一个登陆场后,就为在东波美拉尼亚进攻创造了条件。

下西里西亚战役

下西里西亚战役是指第一乌克兰方面军于1945 年2 月8~24日进行的进
攻战役。此次战役是为了击溃德军下西里西亚集团,向尼斯河地区进军,为
以后向柏林方向和德累斯顿方向实施进攻打下基础。在下西里西亚战役中,
第一乌克兰方面军在250 公里正面上突破了德军防御,以右翼推进100 余公
里,攻占了下西里西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