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之雍正王朝 >

第151部分

重生之雍正王朝-第151部分

小说: 重生之雍正王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厚重的馆阁体,愈显清雅。
顾问行走了过来,正要取画去与康熙瞧,忽听得一声,“朕过来看。”不妨康熙已是自走了过来,负手端详了一阵,点着画上那傲立清隽的竹子,笑道,“好画。这才几年啊,倒跟你的诗文风骨成一样儿了,实话说给你,朕还真是不想容你这清闲的日子,看看他们几个,哪一个不是见天被朕支使着差使,偏你,天高皇帝远,支使不动。”
这话虽是玩笑,却说得宋荦心中一凛,他终是老于宦海,又侍奉康熙几十年,面色不改,言辞上更谨慎了几分,还是循着君前奏对的格局,笑着回道:“这话皇上可是屈了臣,臣有如今的清闲日子,不都是承了皇上恩眷么?皇上一身系万民福祉,掌一国之权责重器,岂是臣这样微末职司所能比拟,臣虽寓乐田园,却总追念当年面聆训诲之日,感慕尤深,皇上但有差遣,臣自当竭尽犬马。”
“总是你们这些老人知朕心意!”康熙抚案一叹,摆了摆手,微微笑道,“再大的差使,也断不烦你们出来,像子端、棟亭他们两个,积劳成疾,朕就引为惜憾了。诶,好了,朕不过一句玩笑,真论起来,如你这样替朕看顾着文墨,最是朕乐见的。你那几本集子朕见了,写的极好,可惜前头闹的乱,但愿江南文风都有这一番清平之意才好。”
提及自己的私集,康熙必是看过的,许也见过上头的序文或是批注,料来应当知晓自己与王鸿绪、张伯行、曹寅等人的私交,想到这里,宋荦不禁要感慨真一个“圣明洞鉴”,是以心惊之下,不得不急于解释道,“臣与王鸿绪等多有交游,与张伯行亦有往来,这本是文士之间的事,虽时有唱和,却分毫不敢语及朝中之事,臣身不在庙堂,无关同僚谊属,却不敢不以忠恳谦退为立身规束,想来一般都是大臣的身份,旁人也不至失掉这份规矩。至于江南士子,纵有一两个人狂生,大部都是赞颂我朝盛世升平的,皇上治平之道,是远胜列朝诸君的。”
康熙不置可否,一时生出些意兴,提起笔来,悬腕思虑着,这头顾问行早将一张素宣铺陈开来,康熙用笔在暖砚濡满了墨,随口道,“年岁上来了,偏就时时觉得寂寞,待过了这个节庆,你们也要走了?”听康熙言中隐约带出些伤感之意,宋荦不禁近前两步,宽慰着道,“臣总想日日伴驾,但也不便打搅皇上,臣定了五月头上再行回去,也是眷恋圣颜,备着皇上召臣说话儿呢。”
“哈哈,好,朕也来作首诗赐你。”不一刻,诗文已就,康熙从顾问行手中接过私印,便将那方‘体元主人’的小印钤在上头。李光地立在一旁,吟诵出声:“受祉林泉颐养年,世家耆德自天全。少时剑佩登三殿,久任吴淞抚九阡。行俭铨衡有令誉,广平才藻入清篇。修龄喜得人间寿,雪作须眉兴欲仙。”康熙洒然展卷,迎风一扬递了过去,宋荦当即跪了,一腔感慕之情无以言喻,惟是红了眼眶,双手接过叩谢不已,还是康熙命人扶了他起来,对这一众人道,“都随朕走走罢。”


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兄弟(一)
更新时间2012…4…23 11:49:17  字数:2158

 伴着北风,天上飘起了小雪,苏培盛忙伺候着给胤禛披上了鹅绒大氅,道:“王爷,宝柱在府门口候着您呢。昨儿高无庸奉着王爷之命,已送两支上好的百年老参给八府上。”胤禛点了点头,往府门口走去。胤禩告病已有几日,据报病得不轻,又逢着快到良妃忌日,胤禛特意选了休沐的日子过府探望。
闻知胤禛过府,胤禩倒是肯强撑着病体,见见这位平素往来无几的四哥。胤禛进了胤禩府里,府内的长史忙迎了出来,陪着他转至内厅,就见胤禩头上系了一根带子,满面病容,被两名太监搀扶着,缓缓迎了出来,见了胤禛,便是不迭地告罪:“让四哥久候,分外的失礼了,你看我这……来,四哥请书房宽坐。”胤禛看在眼里便觉做作,也不言声,随了他同往。
转至后宅垂花门,一时又叫人送过太医,进了书房,摒退从人便就只剩了他们兄弟两个。细看上去,胤禩面色只略显苍白,身子微有些虚浮,别处倒瞧不出什么缠绵病榻日久的征兆来。屋内虽烧着地龙,胤禩衣衫倒裹得尤其暖实,据他所言,调理了这几日方能下榻来坐坐,仍禁不得一点风。胤禛看他模样便不肯让他起身,让将就靠在榻上对面说着话儿,“这样的时令,最易着了寒气,且好生养着。原想着你五月间随扈,身子没好透就去塞外恐有些难处,不想看着似好彻底了,现时又有这些反复。”
胤禩勉强一笑,附和着接道,“我这个身子最不顶事,自小就这样儿,四哥您也知道。老九一贯说我,他才换件絮衣,我这就得穿件皮夹袄才防寒,忒单薄不济事了也。”胤禛听听便过,并没想就回道,“自个儿珍重些总是无错的,就他那素日着三不着两的性子,能照应好自己已是上佳,那些个浑话甭听他胡扯。太医看了是怎么说?”
这就又扯远了,胤禩本就没什么大病,不过近些时候心里烦着,又不想见人才装了这症候给外人看。如今见胤禛来了便有心说道一二,试探也是试探,但更为放些风声给他,眼下见怎么也说不到轨上来,便又把话头往回扯了扯,“老九满口浑话,我自然不去理会他。不过,四哥真不愧是夙日参禅的,这看人,一眼就到底了。”
言外之意听着明显,胤禛不由眉头一蹙,“八弟这话是怎么说?”胤禩一见得了话缝,面上便起了几分怨艾之色,“妃母故去也有一年了,那几年间纯是受我的牵累,遭了皇阿玛厌弃才积郁成疾的,每每想起来,就心内难安,寝食剧减。弟弟如今是个是非之人,四哥肯来看我,就是给我的大脸面,原不该说些不着调的事儿来烦四哥,可是为着兄弟们想,我这心里又过不去……”
胤禛纵然腻味这东一搭西一搭,不着边际又十分肉麻的话,面上好歹还是支应着道,“兄弟之间不说这些虚辞,八弟有话,不妨直说。在理的,我听了再看怎么区处;不在理的,也劝八弟往后莫要出口。”胤禩点点头,略一顿,低声道了,“我也不瞒四哥,老九如今真格是越发不像样,他身边那个亲信叫做何图的,成日里怂恿着他尽做些颠三倒四的事儿,那些个昏话传到我这里来,我都替他担着一万分的心——”
胤禛暗度着胤禩的意思,料想他二人间也是各怀鬼胎,不禁心底冷笑,虽不愿掺和,但见说到这份上了,也便顺水推舟,就口接道,“他要作孽,也不是底下人就能怂恿的罢?那个何图不是老九出力,助他外放做了一府同知么,到如今怎么还有这些过从?”“哎,四哥清贵人,如何知道他办的那些事。”胤禩长声一叹,又一拍床榻,“老九多次同我说,何图明着是外放了,只他但有所用,即令何图从速来京,你说,这不是拿国家公器等同儿戏么?”
胤禛望了他,淡淡道,“你既知道,如何不劝他?”胤禩摇摇头,面上很是无奈,“劝也不听的。这倒也都罢了,近些时候常同人说些糊涂话,讲什么他初生之时很有些奇处,宜妃母曾梦日入怀,还又梦见有什么北斗神降临,他年幼病时,也看见有满殿的金甲神庇佑护持,日后方得痊愈,他自言尽管有这些瑞兆,心思倒淡的很。”胤禩边说着,边望了胤禛,“他自个儿撒癔症,也就害他一个,偏生要把旁的兄弟也搭进去。我还听说,他近日常说胤祯好,‘十四弟才德双全,我弟兄内皆不如,将来必大贵’这便是他当了外人,说给何图的原话。善的人听了只当是他错了主意,存了妄想;恶的人听了告到皇阿玛跟前,岂不又要掀出大风浪来?”
胤禛一壁听了,一壁猜许是因老八前番重挫失了锐气,十四愣头顶撞反得了皇父青眼,再又有老九在里边调三斡四的干系,三人互生了龃龉,暗恨相嫉,才有胤禩今日这些告白,否则以往日间他几个如蜜里调油一般的,如何能说了这些忌讳不合的言语与他听。如是想着,胤禛也就不置可否,随意拿起手边的盖碗浅呷了一口。这厢胤禩仔细留意了他的神色,却又看不出什么来,不免有些灰心,“那个何图,在地方四处结交绅衿仕宦,很是说些不着调的话,偏着结交的又都不是些什么好人。就这,还九爷亲告诉他‘人材难得,你该为留心’……这些话,我要去劝,不免瓜田李下了;可若不劝,虽说与我没有半分干系,万一要教皇阿玛知道了,难跑又是我的一桩大罪过。”
胤禛为着胤禟的举动,不禁陷入沉思,想起来几日前戴铎的寄信,戴铎再四劝他留心储位,胤禛自忖他于朝局,远比戴铎的聪明卖弄要看的更深些,至于其信中所言‘处英明之父子难’、‘左右近御宜破格优礼’等语,本就不消他赘言,只是听了胤禩非议胤禟的这些话,戴铎那两句‘当此紧要之时,当广结人心,不容一刻放松”、“倘高才捷足者先主子而得之,我主子之才智德学素俱高人万倍,人之妒念一起,毒念即生,至势难中立之秋,悔无及矣’拍马意味甚浓的话,倒让他深思起别样打算来。


第三百三十二章 父子兄弟(二)
更新时间2012…5…1 0:18:02  字数:2043

 “四哥?”胤禩说了这么些话,本想激出胤禛一二定见给他,不期分毫没有反应,又见胤禛走神,不免诧异,当下唤了声。“唔?怎么?”胤禛回过神来,轻轻一叩椅子扶手,“我道他是一贯沉迷酒色,乱心乱性,昏聩已极又非一两日,我也劝不得他。”
“这便是我心里过不去之处。身边尽是些无才无义之人,越发要教那些糊涂不堪的东西给带累了。”却不知胤禩这话说的是胤禟,还是他自己。胤禛知胤禩心中所想,不禁微微一笑,扯出一篇官样文章,宽慰道,“这些你也不必过不去。皇阿玛是圣人,你我皆是凡人,以心揣度,本就落了下乘。圣明烛照,是非功过,自是洞鉴入微,倒不如老实做好自己的本份,届时自有恩典降下便是。”
“四哥也忒谨慎些。”胤禩指了胤禛一笑,“皇恩也分个雷霆雨露,这话我好歹听的出来,四哥是真善人,我方没了顾忌,才说这些话。弟弟今日且说句肺腑之言罢,四哥修佛参禅这些年,也当与兄弟们亲近些才是,不然——”胤禩言下一顿,继而又深看他一眼,才缓缓道,“真是有些莫测高深了。
“哦?”胤禛似笑非笑看了胤禩,道:“照着八弟的意思,是要提点于我?”胤禩看不清他的心思,便婉转了言辞,摆了摆手道:“小弟哪有这份才具提点四哥您?无非是弟弟们仰慕四哥,想多和四哥亲近亲近,偏生四哥…。”
胤禛自是摸得清他肚肠,只眼下却不便明白说了,随口打了个马虎眼,“昔年,皇阿玛就责过我喜怒不定,多生躁性,为了这个,才与我佛结缘,这是八弟不知处,哪里是自矜了?一晃三十载光阴过去,不过积而成习、习而成性罢了。八弟捧我捧的高,我是不惯同人近而生狎,若论一个礼贤下士,又岂比得你?就这么些兄弟里头,哪一个不是王子的豪横做派,论着一个贤字,再没能出乎你之右的。不说别人,何焯……”
提及这个名字,确是让胤禩的目光黯淡了一瞬,胤禩勉强随了一叹,“先生也是运途坎坷,兜兜转转十多年,仍是耽于内外之艰难。”胤禩所提这‘内外艰难’,实在是委婉一说,内中因由胤禛却是知晓的。
何焯为胤禩伴读多年,与胤禩相交甚厚,更不提他回乡守制期间,家生闺女就养在胤禩府上,胤禩及福晋待他幺女如己出一般。又康熙爱惜文士,自胤祉以降,诸王皆以稽古右文为一时风尚,何焯也因此以其文名卓越,昔年在各府上都走动频频,胤禛自己亦曾以《困学纪闻》嘱何焯笺疏校注,此书能成卷,实赖何焯尤工考据,又精校勘之能。现而今何焯离京多年,纵有高才,却还是在家待缺,原因无他,此人颇为执拗,与人政见不合的,便是自己的座师他也嘴上丝毫不容情,以至于旁人三年守毕,顶多一二年便可谋一差使,而他,却足足等了十年。
“依我看,再有一二年,也必要再行起复的。”胤禛沉了一会子,方道,“方苞九月间已从蒙养斋出来,进了南书房入值。二人文名相齐,偏论政见不甚相合,李晋卿的脾性你知道,方苞都能一再惦念着在御前念叨,又岂会放了他再做草泽遗才?”
胤禩颇有所感,颔首道:“四哥说的是,我受屺瞻先生教益甚多,若他能返京,自是上上大善。”胤禛眉头不为人注意地一蹙便收,他府里早收到信儿,何焯之弟何煌在江南以胤禩之名广收古籍善本,深得士子之心,都赞允禩极是好学,极是好王子。这岂非要借此让人扬他美名,收拾人心处,好为将来谋划?
如是单说何焯其人,他这一分耿介之性倒可圈可点,这也是胤禛欣赏处,于胤禛自身而言,对何焯并无恶感,然而其人如今为胤禩所用,胤禩又借他之名收邀人心,他兄弟今番亦成了胤禩在江南的耳目,直沦为似胤禟之与秦道然一般。想及于此,胤禛不免悯叹一番,日后也只能与何焯虚与委蛇了。
只是这份兜转了一番的心思,胤禩却看不出来,继续旁敲侧击地道:“听说二哥这几日心思又开始活络了?”
胤禛虽秉着试探的来意,但倒底不愿在这等敏感事体上多做纠缠,是以当即堵了他的话去,“我怎么不知,怕又是老九同你这儿胡诌的罢?”
这世间事,偏生也诸多凑巧。这头胤禛与胤禩论及何焯之时,那边胤禟、何图两个正在府中密议,恰巧也提了何焯两句,只不过着意关注的人,却是胤禩。
胤禟向是极重享受的,下晌的茶点便有整整三抬桌,一桌是江南厨子置备的,一桌自是京城的风味,另一桌却是自广东一路北来的时鲜水果。拿起一片杨桃,胤禟品了一口,对何图道:“这年月,挣几个体己银子真不易,偏着八哥那里就是一个无底洞!”何图打横坐陪着,笑道:“不是奴才多嘴,旁的人都说八爷仁义,可依着奴才看,这么些爷里面,也就是主子最大方,昨儿还给八爷府里又送了两千两过去。八爷那儿,近些日子没少去那些蒙事的和尚道士,用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