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有本事的皇帝 >

第80部分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80部分

小说: 最有本事的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来歙面前,公孙述部署了两员大将抵挡汉军:归附而来的原隗军将领王元据守河池(今甘肃徽县),将军环安据守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这两座城池正好扼住来歙南下嘉陵江的要道,而王元跟刘秀结怨极深,宁死不会投降,环安也是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的重要股东、业务骨干。但是,来歙动作确实太过生猛,王元、环安哥俩儿一触即溃,两座城池也被来歙轻松拿下。

来歙人不住手,马不停蹄,随即继续南下,巴蜀一带人心大乱。

正在这个时候,南线的汉军势如破竹地推进,辅威将军臧宫更是建功心切,左冲右突,一路奔袭打进巴蜀腹地,王元无奈,向他投降。

臧将军平时老实厚道,少言寡语,质朴严谨,做事低调,但他智勇双全,这次在战场的表现一反他平时的气质,动作火暴,姿势飘逸,所向无敌,颇有来歙的风格。

环安一看自己在北线独木难支,跟来歙正面过招根本不是对手,觉得自己必须使阴招儿。

蹊跷诡异的主帅营帐谋杀案

一天深夜,北线汉军军营。

主帅营帐里,来歙坐在几案边昏昏欲睡。

连日来,他率军突击猛进,从未睡过好觉。他工作十分认真投入,白天指挥部队,处理军务,晚上还要查阅资料,思考问题,经常是在办公桌前一坐,一直工作到天明。

这天,他也是疲劳至极,迷迷糊糊,就要进入梦乡。

忽然,他感觉到胸口一阵剧痛,用手摸时,有东西挡住了手。

他连忙挣扎着挑灯细看,原来是一把明晃晃的匕首插入胸前,血流不止!

他没有轻易拔出匕首,立即叫醒帐后的警卫人员,要他们赶紧去叫盖延将军,好托付后事。

虎牙将军盖延闻讯飞速赶来,一见来歙伤成这样,生命垂危,不由得悲恸万分,伏在地上眼泪潸潸,不能昂视。

来歙强忍住剧痛,怒斥盖延:“虎牙你怎么这样!我如今被刺客暗算,不能继续报国,所以才请你来,准备托付军务大事,你怎么能像个小孩子一样哭个不停!我虽然被刺中利刃,难道就不能用军法制裁你吗?”

这是一个何等悲壮的场面!

来歙在疲惫不堪中遭人暗算,待盖延在睡梦中被人叫醒赶来,鲜血显然已经流了很长时间!他之所以强撑着,当然是性格好强,但更重要的是,他满怀报国之心,觉得自己壮志未酬,同时,他还满怀对工作的饱满激情和极端负责,觉得自己必须完成最后的交代。

盖延人高马大,豪气冲天,追随刘秀以来,也是个攻城拔寨不知疲倦,纵横疆场所向披靡的堂堂汉子,跟来歙也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目前见来歙被刺,悲痛油然而生。

一见来歙发火,盖延连忙起身收泪,恭恭敬敬地聆听来歙的安排。

来歙自然知道自己危在旦夕,这生命最后时刻短暂的光阴是极其宝贵的。他用惊人的意志强撑着,为盖延一一分析战况,仔细调兵遣将,认真做出安排。

紧接着,他又强打精神,亲笔给刘秀书写奏章。

来歙将军的这道奏章也是遗书,他说:“臣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被哪路贼人所伤,刺中臣的要害。臣不敢惜命惜力,只遗憾自己奉旨不能称职,没能完成伐蜀重任,有辱朝廷使命。治理国家应当以选贤任能为根本,太中大夫段襄为人耿直,可堪重用,希望陛下考察。再者,臣的弟兄们不才,臣老是担心他们将来总有一天会违法犯罪,希望陛下哀怜他们,经常教导,严加督察。”

写到这儿,来歙言犹未尽,但他已经耗尽了最后的体力。

至此,他把笔一扔,拔出胸前的利刃,气绝驾鹤。

来歙被刺,死于小人之手,可是案件始终未破,他死得不明不白,史家一致咬定凶手是环安主使的。

但是,史家对几年前彭宠之死记述得如此详细,而却将来歙遇刺一笔带过,直接把主犯锁定环安,似乎有点牵强。

况且,来歙纵横朝廷疆场之上,往来西州洛阳之间,是知人、毁人经验都极为丰富的将军,又处于战争状态,在自己的元帅帐里被人用短刃捅死,难免让人疑虑。

在此存疑待考。

来歙光明磊落地去世,临危而从容不迫,留下千古慷慨悲歌。

当时及后世对他评价很高,主要集中在三点:

责任心强,德才兼备,是刘秀麾下素质极高的将帅;光明磊落,有诺必践,是足为举世士大夫师表的信士;敢打硬仗,视死如归,是让人千年怀念的勇士。

得知来歙死讯,刘秀极为震惊,万分悲痛!

他看着来歙的遗书,泪如泉涌。

刘秀立即赐书,公开褒扬来歙:“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遭命遇害,呜呼哀哉!”

随即,刘秀派出太中大夫追赠来歙中郎将、征羌侯的印绶,赐予谥号“节侯”,改汝南郡当乡县为征羌国,永志纪念。

赐予功臣高官厚禄,刘秀向来是很大方的,但为了某位同志更改某个行政区划的名称以示纪念,虽功高如邓禹、吴汉,节操如祭遵、冯异,也没有这样的恩宠和荣耀。

同时,刘秀亲自操办来歙的葬礼,安排朝廷工作人员(谒者)护丧。

当来歙的灵柩运回洛阳时,刘秀亲自为他穿孝服,为他悼念送葬。

朝廷安排,来歙的爵位由他的儿子来褒继承。

刘秀老是念念不忘来歙的节操和忠贞,两年后,又册封来歙的弟弟来由为宜西侯。

不过,刘秀的一些做法,也让史家大惑不解,至今存疑。

一是刘秀并没有采纳来歙的建议,让他临终嘱托的盖延接任北线汉军主帅,而是任命扬武将军马成代理来歙留下的中郎将一职,主持北线军务,而马成固然十分优秀且忠诚,但跟同时在北线来歙领导下的冯异、耿弇,甚至盖延相比,还是明显不及的。

二是来歙在临终时力荐的干部太中大夫段襄,也始终未被刘秀重用,乃至于名字仅见于来歙的这道遗书中,而来歙以其独特的身份地位,过去从来没有向刘秀推荐过干部。

三是来歙也没有被列入追随刘秀的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后来,这个名单又补充加入了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四人,仍然没有老来,而这二十八位或者三十二位同志中,固然有邓禹、吴汉、耿弇、寇恂、冯异、祭遵这样的不世之才,但不少人的基本功和表现是公认不如老来的。

但是,无论如何,来歙的德才和表现已经青史流芳,而刘秀对他的尊崇和怀念也是真诚的。

历史总是有更多的真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

第三十五章 水陆并进

吴汉很固执,坚决要求裁军,轻装西进。

岑彭在这一带作战多年,深知水军的重要和从长江水路进攻巴蜀的重要,坚决要求保留水军。

这样一争论,眼看就要胳膊扭不过大腿,岑彭的牛劲儿上来了,他决定就是得罪领导,也要贯彻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

谁要得罪领导,最好、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向更大的领导报告,并取得支持。

当然,谁要是本来就有更大的领导做靠山,不报告也可以。

岑彭反对吴汉——与领导意见不同该怎么办?

马成领命,工作不敢怠慢,继续率军南下。

再看南线。

其实南线开打比北边还早了三个月。

公元35年3月,长江两岸正是春暖花开时节,草长树绿,莺歌燕舞。

这也本是老百姓荷锄张网,情侣们呢喃牵手,文人墨客踏青吟句的好时光,但世道混乱,时人不幸,赶上追逐权势的选手们大开杀戮,相互对砍。

大司马吴汉是骑兵出身,他率领一支水、陆、骑混编部队开拔时,感到自己的队伍太拖沓了。

自己早年在北方和中原一带打仗,往往是数千精骑兵在前面风驰电掣,开路破城,大队人马在后面收场,现在这支队伍,特别是其中的水兵,人员多,速度慢,工具累赘。

他觉得这样很不习惯,于是,在召开军事会议时,他提出来水兵人数太多,作用不大,还浪费粮食,应该裁减。

但是,征南大将军岑彭表示不同意。

岑彭自刘秀称帝以来,数次在长江沿线用兵,所战皆捷。近几年,刘秀更是把他相对固定地放在长江要塞,一直在做进攻巴蜀的准备。

吴汉来到这儿领衔西征之前,根据刘秀的部署,他曾经安排威虏将军冯骏驻守江州(今重庆嘉陵江北),都尉田鸿驻守夷陵(今湖北宜昌),领军李玄驻守夷道(今湖北宜都),自己则驻军津乡(今湖北江陵)。

岑彭的这个布局是非常厉害的。

津乡本来就是长江要塞,是控制荆州、扬州、益州的枢纽和门户,有点像围棋的天元。

岑彭亲自驻守,周边又有自己的部下作为援军,既是保护津乡这个枢纽的藩篱,也是共同抗击来犯之敌的掎角。

前年,公孙述派任满率领水军东下,打败冯骏、田鸿、李玄,占据了荆门山和虎牙山。荆门山、虎牙山在今天的宜昌东南、宜都西北,前者在江南,后者在江北,长江水从中间穿过。也就是说,占了这两座山,就等于在长江中段下了个巨大的卡子,既可以阻止刘秀的汉军溯江西上,也可以随时顺江东下。

岑彭当然不会甘心,多次发动进攻,想击退蜀军,都没有成功。

蜀军知道刘秀的将军难打,防卫极其严密。他们横江搭起浮桥、敌楼,在水中打下明暗拦桩,跨山把营垒连接在一起,将水路、陆路卡得死死的。

这么多天来,岑彭招募训练水军,打造各类船只,积蓄军需辎重,做好了大战的准备。

岑彭憋足了劲儿:一定要打退蜀军!一定要让公孙述的胜利就此打住!

所以,当吴汉要解散水军时,岑彭怎么也不能答应。

岑彭认为,蜀军目前兵力强盛,而且占据长江要津,绝不能裁撤我们自己的水军。

同时,吴汉很固执,坚决要求裁军,轻装西进。

岑彭在这一带作战多年,深知水军的重要和从长江水路进攻巴蜀的重要,坚决要求保留水军。

这样一争论,眼看就要胳膊扭不过大腿,岑彭的牛劲儿上来了,他决定就是得罪领导,也要贯彻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

谁要得罪领导,最好、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向更大的领导报告,并取得支持。

当然,谁要是本来就有更大的领导做靠山,不报告也可以。

岑彭立即向刘秀报告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以及不能遣散水兵的理由。

吴汉、岑彭都是刘秀的超级粉丝、得力弟子、可靠干将,一个是国防部长,一个是大将军,个人能力都很突出。

但面对两人在战术上的分歧,刘秀并没有和稀泥,而是就事论事,从工作出发,明确而坚定地支持岑彭,给予他充分的信任。

他正式行文,发布命令,授权岑彭:“大司马(吴汉)习惯陆上步骑兵作战,不熟悉水兵,荆门战事,由征南大将军(岑彭)负责。”

吴汉虽然性格强硬固执,但刘秀这么安排,他也只好服从并交权。

岑彭发威

得到刘秀的授权,岑彭立即着手准备新一轮对公孙述长江水防的进攻。

很明显,蜀军设在荆门山、虎牙山之间江面上的浮桥、水寨是阻碍汉军溯江西上的关键。

于是,岑彭在军中招募、选调强攻蜀军水寨的敢死队员,并且宣布激励措施:谁最先登上敌人的水寨,将会得到军中最高奖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偏将军鲁奇响应号召,要求率众打头阵。

这一天,东风狂吹,大江上掀起汹涌波涛。

鲁奇率领敢死队乘船疾速西上,直冲蜀军的浮桥、水寨。

有其帅往往必有其将,岑彭是个猛人,鲁奇动作也很强悍。

鲁将军率众直冲过去,蜀军挡也挡不住。

几乎没有费太大的力气,鲁奇等就冲到了蜀军的水寨前。

但是,江水中的桩子挡住了船只,汉军不能长驱直入。

不过不要紧,鲁奇出发前已经跟岑彭认真研究过破敌的方法。他一边与部属们对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一边用早就准备好的火把焚烧桩子。

风很急,火也急,蜀军的这些木桩、水寨都是好燃料,木桩着火了,连着烧浮桥,浮桥起火了,连着烧水寨,再连着烧敌楼,很快,蜀军江上的工事就是一片火海。

初战顺利,岑彭立即发动大军火速推进,所向无敌。

蜀军经不住岑彭、鲁奇的猛攻,将士们惊慌失措,纷纷夺路而逃,下饺子一样落水溺死的数以千计。

一片混乱中,蜀军主帅任满不知被谁砍了,将军程泛被生擒,另一个将军田戎跑得快,侥幸脱身,带着残部逃往江州(今重庆)。

这一仗,使公孙述精心打造的长江卡子彻底玩完,岑彭率领的汉军取得完胜。

但是,岑彭并没有就此罢休。作为刘縯的旧部、刘秀的高徒,他跟冯异一样,也是在追随刘秀的战斗里成长,不仅成为能征惯战的大军统帅,而且是善于理政、懂得爱民的政治家。

按照刘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和打仗要打组合拳的战略部署,他立即上书保奏诛虏将军刘隆担任南郡太守,以便更好地巩固地方,很快得到刘秀批准。

同时,他率领臧宫、刘歆等将军与大部队长驱而入,直抵江关(今重庆奉节),正式打进了蜀地。

在行军打仗途中,岑彭决心严格治军,严肃军纪,打造一支仁义之师。他一方面严厉约束部队,禁止掳掠,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一方面亲自会见地方德高望重人士和社会贤达,对他们礼遇有加,广泛宣传刘秀大汉政权的政治主张;同时,要求部队坚决谢绝地方上一切慰问和犒劳。

岑彭大军所到之处,老百姓诚心拥护,热烈欢迎,纷纷兴高采烈地劳军。

这是一支让人耳目一新的队伍!

多少年来多少代,老百姓习惯了官府的作威作福和部队的烧杀抢掠,而这么一支队伍打了胜仗既不抢点什么,也不欺负人,甚至送到眼前的犒劳也不要,稀罕!

于是,岑彭所率汉军所到之处,蜀军将士开城投降,老百姓的感激、欢迎之声不绝于耳。

对于岑彭的精彩表现,刘秀是十二分的满意!

他下诏颁布一道特殊的人事命令:任命岑彭为益州牧,凡是新攻下的郡县,均由岑彭担任代理太守。

岑彭大军很快顺利抵达江州。

这里城池坚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