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有本事的皇帝 >

第95部分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95部分

小说: 最有本事的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官场大多数干部把取悦领导和经营人脉放在首位的时候,老鲍跟申屠刚一样,只知道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显得很另类。

老鲍乍看铁面无私,其实也是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在到长安霸陵检查工作时,老鲍路过更始帝刘玄的坟墓,睹物思人,想想当年刘玄的知遇之恩,老鲍不听同事的劝阻,坚持要祭拜刘玄。

他对同事说:“更始帝待我不薄,我岂能路过故主的墓不拜!哪怕得罪当朝天子,我也要拜!”

于是,他在刘玄墓前痛忆往昔,哭尽思念之情。

还有一次,老鲍出差路过扶风,又杀牛摆酒,到过去的老领导苟谏坟上祭奠。

对于这位曾经顶住巨大的政治压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自己的老领导、已故郡太守,老鲍也是终身不忘。

这两件事都让刘秀很不愉快。他怀疑老鲍这样做是不是有什么政治意图,还专门交给朝廷高干讨论,看老鲍用心何在。后来,在太中大夫张湛的极力劝说下,刘秀心中的不满才渐渐消融。

但是,刘秀对老鲍的信任也从此大打折扣。

再后来,老鲍在工作上仍然犯言直谏,刘秀就很生气了。

有一次,朝廷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大司徒韩歆在已经得罪刘秀的基础上,列举大量事实说明即将发生饥荒和动乱,言辞激烈,手舞足蹈,被刘秀当场免职。

刘秀怒气冲冲,要求他立即回家当老百姓去。

这还不算,刘秀在散会后又专门下诏,派人到韩歆家中谴责他。

当时,朝廷重臣免职后,皇帝还下诏谴责,这是相当严重的,就意味着有可能要治当事人的死罪。

韩歆及其儿子韩婴在巨大的压力下无奈自杀。

老鲍非常了解韩歆的为人和工作,认为老韩心直口快,并不是故意跟皇帝对着干,在这期间多次进谏,为老韩求情。

刘秀不仅没有同意老鲍的意见,还下诏把老鲍贬出京城,改任东海相。

老鲍从此离开朝廷权力中枢。

被阴丽华母子阴死的虞延

如果说申屠刚和老鲍是因为只知道一味工作、敢说真话,被刘秀公开免职的话,那么,我们的熟人虞延同志则是被阴丽华母子玩死的。

虞延同志不给阴丽华家族面子,坚持依法惩办阴家家奴马成,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也正是这件事儿,使他跟老阴家结下了嫌隙。

阴丽华的长子刘庄继位,是为明帝,仍然对虞延同志信任有加,提拔他到中央工作,先后担任太尉、司徒等要职。

但是,就是这么一位非常优秀、工作为人几乎无懈可击的好干部,最后还是被阴丽华母子给狠狠地涮了一把。

这已经是刘秀去世十几年之后的事了。这里说这事,是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刘秀整肃吏治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阴丽华女士的历史形象和历史地位是早有定论,万口一词的,作为一个接近完美的女性,几乎没有留下负面的信息。

同样,刘秀的第四子、她的长子刘庄自幼就深受刘秀宠爱,继位成为明帝后励精图治,到后来他的儿子继位成为章帝也干得不错。爷俩儿在位期间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被称为“明章之治”。

跟老妈阴丽华一样,明帝刘庄无论年少时,还是继位后,在为人上、工作上都是清清白白,出类拔萃的,历史也早有定论,本人也几乎没有留下负面的信息。

联手涮虞延一把,是娘俩儿被确凿记载的、罕见的阴招儿。

娘俩儿使出这招,借助了楚王刘英谋反案件的平台,有典型的刘秀风格:出手无痕,一招毙敌。

由于虞延同志工作太出色,为人太严谨,想暗算他确实不太好找机会。为了寻找这样的机会,阴丽华隐忍了将近二十年!

来看刘英谋反案件。

刘英是刘秀的第三个儿子,是许美人所生的唯一儿子。

刘英从小就感到郁闷的是,自己跟老妈一样,从来就不被老爸刘秀宠爱,一直就被老爸和兄弟们冷落。

公元39年,刘秀大规模册封的时候,刘英与其他兄弟一批,被封为楚公,两年后与其他兄弟一批被晋爵为楚王。

他的封国在彭城一带,国土面积最小,经济最不发达,社会最为落后,在所有兄弟们中,他也最自卑,最没有发言权,就像当年刘秀的先祖、西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一样,“国小地狭,不足回旋”。

直到去世前两年,刘秀觉得自己对这个儿子太过刻薄,才把临淮郡的两个县取虑(今江苏宿迁西南)、须昌(今山东东平)划给刘英。

总之,刘英在老爸刘秀在位时期,在三十来岁以前,就像豪华宴席上珍馐丛林中的一碟小菜,是在别人的冷落中度过的。

虽然比起普通人家来,刘英和老妈从来没有衣食之忧,但在刘秀的皇家盛宴上,他的老妈只能捡人家不坐的位子坐,而他,只能拽着老妈的衣襟,忧郁而胆怯地偷觑一个个气壮如牛放声谈笑的贵宾!

但是,刘英跟自己的四弟、阴丽华的长子刘庄感情很近,关系很好。

刘英知道自己在皇家很孤立,就主动接近亲近刘庄。而极端聪明的刘庄,可能是自己心地善良,也可能是自己想在兄弟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也可能是刘秀、阴丽华的特别交待,对三哥刘英也格外热情,格外关照。

在长大成人的孤独寂寞、无可奈何的岁月里,刘英对大大小小任何事情都没有发言权,就到处跑跑,交交朋友。

后来,他又开始信奉佛教,斋戒诵经。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大约于公元前5世纪我国周朝周灵王时期,由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立,传入我国的时间是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这段时间,佛教作为洋教,跟我们国产的道教思想交锋非常激烈,它进来后一时水土不服,还没有广泛传播。

所以,刘英信奉这么一种刚刚进来几十年、“曲高和寡”的洋教,既有深刻的原因,也使他显得非常另类。

他是我国有确切记载的很早的佛教徒之一。

公元57年2月5日,刘秀去世。同日,按照刘秀生前的安排,四儿子、三十岁的太子刘庄即位称帝,为汉明帝。

虽然刘庄即位是刘秀的安排,但是他的登基大典却有点混乱。

刘秀在时,可以用他的绝对权威驾驭一切,他不在了,帝国权力出现了真空,大家议论纷纷:下一步国家怎么办?

刘秀丧礼时,开国元勋、宗室贵族和当朝权臣们往来祭拜没有一点章法,想来的就来了,想走的随时就走了。

哥们儿碰面了,谁先谁后、谁让着谁都没有什么讲究。老四刘庄往龙椅一坐,其他兄弟们也没拿他当做一哥,你推我搡地跟他并肩坐下。

同时,皇宫内外也是一团乱麻:老皇上驾崩了,听说老四登基了,看看新皇帝长得啥模样!

刘庄自幼饱读诗书,也一直跟在老爸身边学习政治,但他更多的是给人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老妈阴丽华更多地让人觉得是一位慈祥的大妈,在前廷后宫跟人从来不争论不争执,温柔贤淑,举止有方。

很多干部群众认为,这娘俩儿真和善!也有人认为,这娘俩儿是完全可以忽悠的!

面对眼前的乱局,刘庄痛下决心:必须立即动用军权立威,否则龙椅将会被人弄脏!于是,刘庄下诏,责成太尉赵熹调度军队,主持先皇的丧礼,维护朝廷秩序。

赵熹是跟刘秀参加昆阳血战的老同志了,长期领兵打仗,也担任过郡县主官,大胆打击豪强,着力改善民生,深受老百姓拥戴,也被刘秀倚重,官至太尉,拜关内侯。

在刘庄看来,老赵秉性刚直,执法如山,举止威仪,是个可以信赖的好同志。

赵熹奉命作出严密部署,加强保卫警卫工作,整肃朝廷内外秩序;整顿规范高级干部和元勋贵戚参与重要会议、活动纪律;同时,他还带剑上朝,把跟刘庄平起平坐、拉拉扯扯的皇子们全部请下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爵位和级别在大臣行列排队。

不久,朝廷的秩序逐步安定下来,乱局渐渐消除。

不过,由于刘庄是以老四的身份继承大统的,不少人、特别是他的兄弟们心里还是很不服气:既然老大(刘彊)不能坐龙椅,那么哥几个谁不都可以坐吗?

比如,刘庄的同胞兄弟、老八、山阳王刘荆,就处心积虑地想把龙椅抢过来,并付诸了行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庄既要严格整肃吏治,又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结好老三刘英,就是刘庄的战略选择。所以,刘庄一登基,就对刘英大加赏赐,专门赏给他的财物络绎不绝。

登基的第二年(公元58年),刘庄册封刘英的表兄弟、许美人的娘家侄儿许昌为龙舒侯。

许昌碌碌无为,并没有尺寸之功,刘庄封他,完全是破例,完全是对刘英的特殊恩遇。

与此同时,母以子贵、晋身为皇太后的阴丽华亲自安排,按照国家制度落实政策,封许美人为楚国太后,把她礼送到楚国,让她跟刘英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可以说,在自己的十来个兄弟中,刘庄对刘英的特殊眷顾不仅是实实在在的,还是溢于言表的。

公元65年,是刘庄称一哥的第九个年头。

刘庄诏告天下,实行宽松的社会管理政策,安顿流民,照顾鳏寡孤独,维护治安,减免刑罚,并允许死罪者可以捐缣(绢帛)赎罪。

同时,他诏告群臣,打造宽松的政治生态环境,自谦无德,要求大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朝廷和他本人多提意见,畅所欲言,大鸣大放。

几乎所有的干部群众都认为,年轻有为的皇上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汉家统治,实行的是怀柔政策,几乎没有人看出来刘庄在温柔面纱之后有着锋利的钢刀。

即位八九年来,刘庄巧妙地平衡了贵戚、元勋和权臣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培植了一批自己的心腹干将和追随者,封赏了各个利益集团的头面人物,对宗室和勋贵中的反对者也是能忍则忍,能让则让。

现在,刘庄认为,该是自己出狠手的时候了!

王者之道乃无道之道。刘庄自信地认为,自己是最得老爸真传的。

刘英觉得虽然得到刘庄的宠爱,但长期的宫廷生活告诉自己,皇家是个彻底政治化的家族,跟普通干部群众家庭比起来,这个家族只有利益为王。而在被彻底政治化的利益面前,除了利益本身,其他的都是不靠谱的。

所以,他心里嘀咕了一番,想试探一下皇上。

一天,他安排人带着黄色、白色细绢各30匹,来到国相这儿,带话说:“我在藩国从事佛事活动,积累了不少罪恶,幸好喜逢皇上大赦,特奉上缣帛,以赎我的罪过。”

国相不敢怠慢,立即报告朝廷。

刘庄知道了,对刘英的行为表示满意,专门下诏说:“楚王诵读黄老之言,崇尚佛家普度众生的仁善庙宇,有时甚至能够斋戒数月,与神为誓,朕怎么会怀疑他责怪他呢?既然无罪,谈何赎罪?把楚王的缣帛退还给他,用做那些信佛之人的生活所用。”

同时,刘庄还把这道诏书让诸王的老师都看看,既是对刘英的公开表扬,也是要求其他兄弟们都向老三刘英学习。

得到刘庄的表扬和支持,刘英不由得浮想联翩,有恃无恐,对自己的前途、功名利禄产生了复杂的想象。

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有公平正义的世道,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自己虽然出生在天上掉馅饼的帝王之家,但要吃馅饼的确实太多,要吃那个大的馅饼,必须主动去争取。

对,主动去争取!

于是,刘英决定先从思想舆论工作入手,像老爸当年起事那样,搞点谶纬、祥瑞之类的东西,把事儿忽悠起来再说。

他打着信佛、研究佛事的旗号,广泛结交各方面的方士、佛众,并且制作金龟、玉鹤,还在上面刻了一些牵强附会的文字作为祥瑞,暗示自己是上天中意的一哥!

但是,刘英虽然生在帝王之家,明白利益为王,却难以理解帝王心经:功高高不过救主,罪大大不过谋反。

他知道一哥刘庄支持自己,自己就有很多机会,却难以明白刘庄支持他,就是要不给任何人窥视一哥位子的机会!

公元70年,有个名叫燕广的人向朝廷举报,说是楚王刘英伙同渔阳人王平、颜忠等伪造符谶,蓄谋造反!

谋反,特别是皇室成员谋反,自然非同小可。

刘庄立即下令有关方面立案,迅速调查核实。

其实,刘庄即位以来,在努力打造清明宽松的政治环境的同时,始终没有放松对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包括王侯将相们的监控,大家的一举一动基本上都没有脱离他的视线。

刘英不轨,刘庄也早有察觉。

只是,没有确凿的证据,刘庄不好动手。

前几年,山阳王刘荆串联谋反铁证如山,刘庄为了稳定尚且隐忍不发,何况刘英的事还处于慢慢忽悠的阶段。

证据不足,就要等待时机,耐心地经营这个案子。

燕广举报刘英谋反之前,阴丽华、刘庄就掌握了有关动态信息。娘俩儿没有动作,是为了酝酿更大的动作,而这个酝酿中的组合性动作中的小动作之一,就是要毁一个人,一个在一二十年前曾经让老阴家因为家奴马成的案子威信大损的人——现任当朝丞相、大司徒虞延。

虞延同志以自己高洁的人品、杰出的能力和扎实的作风赢得了刘秀的信任,也被新皇帝刘庄倚为朝廷重臣。

刘庄即位之初继续重用老爸信任的干部,就把虞延从南阳太守任上提拔进京,先是让他担任太尉,后又任命他为主持朝政的丞相(大司徒)。

这时,刘庄已经执政14个年头,虞延已经进入朝廷核心领导班子11个年头。阴丽华、刘庄觉得,该是卸磨杀驴的时候了!

当然了,虞延这样优质的、勤奋的、辛苦的、贡献明显的“大驴”,既不能直接杀,也不能没有理由、无条件地杀,要非常讲究技术含量。

阴丽华派了一个心腹,不是以工作而是以私人的名义见到虞延,有意无意地把楚王刘英酝酿谋反的事情告诉了他。

这一手极其厉害,一般人很难接招。

大司徒当然是无权处理这个案子的,如果你向皇上报告,那么证据呢?没有证据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