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梦醒与嬗变--戊戌百年沉思 作者:张鸣 >

第15部分

梦醒与嬗变--戊戌百年沉思 作者:张鸣-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鞣健】萍际纷ㄒ档娜舜鹌鹄匆参幢卮鸬萌5比唬獾捞馐浅鲎岳畋尽∪酥只故悄涣糯一共惶宄辽倮詈枵露源艘卜且晃匏≈K钐崮μ保芩婵诮渤隼钐崮μ乱氲穆砜椅鞯摹短∥餍率防恳罚得魉芰粢庥诖恕
正因为李鸿章对西方及西学的了解,所以在洋务运动中,他 的改革见识也并没有囿于器物和技术层次,、依他的本意,他原是 想引进西学改革科举制度来着,但却因为阻力太人,没有结果。
甲午战争是他人生道路上最大的一次挫失,战争不仅损失了 他的看家本钱的大部:北洋水师和一部分淮军,而且因签订《马 关条约》导致名声大拫,举国上下,从販夫走卒到王侯公卿都骂 他是卖国佟S纱嘶苟酥绷プ芏胶捅毖蟠蟪颊庖灰ξ恢谩5∈牵捎诶詈枵露嗄甑木幢阌写舜未焓В那笔屏θ匀弧〈蟮煤埽」艿胤降恼胖础⒊械奈掏樣胝乓窕傅榷荚诩Α∨偶匪诿墙逯嗜慈匀徊坏梗獠⒎侵皇怯捎谖魈『蠖运男湃危丶撬诔械姆至浚笔保蘼壑型舛既衔∷侵泄豢商娲娜宋铩
李鸿章对维新派的政治行为是持支持态度的。李鸿章的亲信 盛宣怀在189&年的一连串议变法的上奏中,是态度最积极,求变 较仝面的一位。他的《条陈自强大计折》,强烈要求清廷在练兵、 理财、育才三件大事上着连变革,以求救时。尽管因甲午战争的 缘故维新派对李颇多微词,面且康有为等人在联络公卿时也有意 冷落李鸿章,但强学会一成立,李还是主动提出捐银2000,结果 却被维新派断然拒绝,原因当然是所谓的名声和道德因素。初登 政治舞台的维新派并非不知李鸿章并非真的“卖国佟保┒ 堵砉靥踉肌芬卜切母是樵福宋ぷ陨淼牡赖滦蜗螅床幌А〗畹挠焉票硎敬蛉死涔N抟桑庵志芫诘笔笔呛芰钊硕妗98
子的“绝事”,事实上犯了中国传统政治运作七的大忌。
此后,许多论者都提到了李鸿章指使亲家杨崇伊弹劾强学会, 还有所谓“若辈与我过不去,我归,看他们尚做得成官么?’’的怀 恨之语0不过,我以为,杨崇伊之举是否受李之指使,没有证据 能说明之,亲家之间,政治态度不可能全都一致。查杨系李鸿章 儿子李经方的儿女亲家,曾因借贷不还被李鸿章查处过,双方早 已谈不上交情。况且杨又与翁同龢为同乡和亲戚,双方来往也颇 多。而翁又与李鸿章有夙怨,此人所共知之事。汪大燮传出的这 句李鸿章咬牙切齿的话,不太像他的风格,而且又没有第二条证 据证明之。相反,还有其他一些证据表明,李鸿章对维新变法之 举始终是关注而且同情的。张元济回彳乙说,在翁同龢被逐后,他 去见李鸿章,李对此十分关切,连连叹气。政变发生后,张又去 见李,对他说;“现在太后和皇上意见不合,你是国家重臣,应该 出来调和调和才是。”他叹一 口气说:“你们小孩子懂得什么”〔1〕张 元济因参与变法被革职后,李鸿章立即派人来慰问,并关照盛宣 怀为其在上海找事做。而且,李鸿章还参与了营救徐致靖,使这 位西太后“深恨之”的侍读学士保住了脑袋。孙宝瑄的《日益斋 日记》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很能说明问题:
I: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诣昌言拫馆。枚叔、诰吾 成在。问傅相作何语,傅相自云:奉懿旨捕康梁,且曰:如 获此二人功劳甚大,过于平发捻矣,吾当进爵,语毕大笑。傅 相询余是否康党。余答曰:是康党。相曰:不畏捕否?曰:不 畏。中堂换康党,先执余可也。相曰:吾要能执汝,吾亦康 党也。濒阶辞时欲为数十年而不能,彼竟能之,吾深愧焉。故 都人多目为康党。比召对,太后以弹章示之曰…有人谗尔为
匚I〕《戊戌变法》第328页。
99
康党。合肥曰: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巨不与闻,六部诚 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 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太后默然。〔1〕
这里的傅相,就是李鸿章。
让我们再来看看张之洞。张之洞也是晚清的…位奇人,早岁 科场得意,年方十五即为乡试解元,而后又成殿试探I由词臣 而学官,而疆吏,一生仕途顺利。这个人可谓聪明绝顶,机运绝 佳,论考试名列前茅,做学政名高政著,列台谏号称直谏,为疆 吏玟声显赫。其实,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聪明机智, 胆识过人。他曾经名列晚清“清淹”之列,常常给前期的洋务派 出难题,但是后来,待他做了疆吏,却依样画葫芦做起详务,而 且搞得比谁都火爆,因为不这样,他就成不了名臣。他曾以敢谏 出名,却从不像其他直筒子的御史那样因犯颜直谏而丢官。1&75 年,四川东乡县知县孙定扬违例暴敛,引起乡民众怒,进城申辩, 而孙定扬反诬乡民造反,提督不分青红皂白率兵进剿,烧屋毁寨, 残杀无辜400余人,酿成特大冤案。案发之后,朝野上下闹了好 几年,因事牵西太后特别宠爱的吴棠,所以始终不得平反。其实, 张之洞早在于四川为学政时就对此案真相有所了解,可是一直等 到事情闹大了(连国外都知道了、才出面连上数折,有意绕开吴 棠,将直接责任者孙定扬顶罪,结果立竿见影,冤案按张之洞的 建议得以昭雪,张之洞也由是声名大振。另一个使张之洞获得 “直谏”名声的案件也透着他的冰雪聪明。事情发生在1880年,一 次西太后命太监挑八盒食物送给她妹妹^醇亲王的福晋,出宫 时因事先没有与护军打招呼,护军按规矩不放行,太监恃宠将食 盒摔掉,回报西太后说护军无礼。西太后大怒,立即罢免护军统
〔1」《I义戌变法》(―0,第&39—540页; 100
领,并将当值护军交刑部拿问,将置重典。这件事也闹得沸沸扬 扬,大臣进谏,西太后一概不听。结果张之洞以为西太后的自身 安全考虑出发的劝谏〈违反禁军护卫制度,以后宫禁将无宁曰), 却使得西太后听得入耳,不仅护军得以保全了性命,太监也受到 了一定的惩罚。此事过后,张之洞名声更大,从此为他日后的腾 达铺下了基石。出道时间不长,官位不尊的他,在清流党中居然 居于领袖地位。当时京师士人“呼李鸿藻《时为大学士,极品大 员^笔者注〉为青牛(湥Я餍骋簟吠罚排迓凇胖次i牛 角,用以触人;陈宝琛为青牛尾,宝廷为青牛鞭,王懿荣为青牛 肚,其余牛皮、牛毛甚多。
实际上,张之洞两次直谏之所以奏效,关键在于他善于观察 和判断进谏对象的心理与好恶,揣摸其脾味。而且洞明世事,知 道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进谏的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所以,看 似犯颜的直谏,其实没什么太大的风险(却有绝大的利益〕。后来, 他为疆吏、办洋务也是如此,工于心计,宫做得很聪明,善于机 变,虽然乐于为国家、为朝廷着想,但自己的箅盘也打得很精。由 于在清流党的一段经历,使得同样出身翰林的张之洞与李鸿章在 处世方式、为政风格上大不相同,李鸿章往往会取韧的战术,关 键时还会打“痞子腔”,在现实和声名之间,他更看重现实。而张 之洞则更注重自己的声名,更在乎他与朝廷之间的“名节”。像签 订《马关条约》这种事情,不论情势如何,张之洞大概是不会干 的。
但是,张之洞却与李鸿章一样,对维新变法表示出了极大的 兴趣和关注。由于李鸿章的失意和被维新派有意冷落,张之洞的 表现就显得格外引人注意,与对李鸿章不一样,维新派对张之洞 的关切投桃报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双方情投意密,关系
〔1〕刘禺生」《佾载堂杂忆》,第90页。
101
卡分融洽。
在康梁组织“公车上书”的同时,张之洞连上疏奏,要求拒 和抵抗,与康梁的奔走遥相呼应。当康梁组织“强学会”的时候1 张之洞的支持是最持久而且坚定的,“不仅捐银最多6000两、而 且他的」'子张权也列名会中。康有为一度与张之洞过从甚密,在 江宁一呆就半个多月,“隔日一谈,每至夜深”张之洞对康有 为的政洽活动大力袠助,利用署两江总督之便,为上海强学会的 戒立大幵绿灯,《申报》刊发的上海强学会公启,署的竞是张之洞 的名字,而张居然加以默认。后来,虽因《强学报》用孔子纪年 问题双方生出龃龉,但关系并未破裂。
《时务报》创办以后,数月之中声名大振,返回湖广总督任所 的张之洞旗帜鲜明地表示了他对〖时务报》的支持。他下令湖北 全省文武大小衙门,各官办学堂书院,按期定阅《时务报》,费用 由善后局支付。他那有名的《鄂督张饬行全省官销时务报札》,是 被《时务报》刊出,作为“广告”的:“查上海所设时务报馆,每 旬出报一本,本部堂披阅之下,具见该报识见正大,议论切要,足 见增广见闻,激发志气。凡所采录,皆系有关宏纲,无取琐闻,所 采外洋各报,皆系就本文译出,不比坛间各报,讹传臆造。且系 中国绅宦主持,不假外人,实为中国始创第一种有益之报。”。〕这 种来自官方公文的评价,称誉之螅戎冉看蠓蚱轿舻幕逗簦∫蚕嗖钗藜浮
不光是出于对梁启超才气的赏识,更有对维新启蒙活动的赞 同〔当然是有条件的赞同、张之洞屈节致函梁启超,力邀他来鄂 一游。函中居然称二十出头的梁启超为“卓老
当1897年1月梁启超路过武昌谒见张之洞时,张闻讯大喜,
〔I 了 (戊戌变法》〈四》,第135页。 〔2〕《戊戌变法》(四》,第548页。
102
“令幵中门及暖阁迎之,且问巡捕宫曰:可鸣炮否?巡捕以恐骇听 闻对,乃已。”4〕按清朝定制,总督衙署只有钦差大臣及敌体官 (即品位相当的中央及地方宫〉来见总督才开中门并鸣炮,若六部 侍郎级官员来,只幵中门不放炮,其余自两司以下,统统由角门 出入。张之洞这种破格接待,充分显示出他对维新派的重视。更 令梁启超感动的是,梁来见时,正值张的侄儿娶亲,“贺客盈门”, 而张之洞撇下一大群宾客,一头只顾与梁启超接谈,当天晚上设 宴相待,宾主彻夜长谈,大有相见恨晚之势。张之洞特邀梁留鄂 办事,想让他当两湖书院的山长0 “以千二&金相待,其词甚殷 勤广〔2〕
当然,梁启超这方面对张的盛情相待也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他 惶恐地对张之洞执弟子礼,真诚地认为张之洞堪称他在清軔大吏 中的知音。他写信给张之洞说,“今海内大吏,求其通达西学深见 本原者,莫吾师若;求其博综中学精研体要者,尤莫吾师若广 〔此处的“吾师”指的就是张之洞。V”
洋务派新旧两派的领军入物的态度如此;其他人可见一斑。总 的来说,洋务派是当时中国掌权的统治者中比较开明的一群,虽 然他们思想禁锢较多,立场也成问题,但比之顽固派和相当部分 混日子的官僚来,他们更乐意看到中国出现变化,对改革也持较 为宽容的态度,
就当时中国的政治情势而言,能否争取到洋务派对维新变法 的支持是成败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由于太平天 国之后地方势力的崛起,一些有势力的地方督抚已经足以左右全 国政局,对全局性的国防、外交有时竞握有决定性的权力和影响
〔1〕王伯恭《鳙庐随笔》,《戊戌变法》(四〕、第301页,
〔2〕(汪康年师友书札》〈2、第1841页。
〔3〕梁启超:4上南皮张尚书书》,(饮冰龛合集》,文樂之一,
103
力。没有地方督抚的积极性,中央政府的任何一项政策都难以执 行。当然,由于资历和功业、能力的差异,地方督抚相对的独立 性有大有小,但是,恰恰是那些办洋务卓有成效的督抚独立性较 强。退一步说厂公开与中央政府对着干,恐怕谁也不敢,但我借 口不执行或拖延中央政策那是谁都敢做的事。在戊戌之前,改革 之事往往出于地方的主动,这种现象,实际上已有违封建末世的 官场习惯,因为这不因循了,多少有些“创新”的味道。虽然说 由于“中兴”而激活的那点独创樁神随着岁月的侵蚀逐渐褪色了, 但是洋务派的实力还在,自“中兴”以来地方督抚半独立的政治 习惯也还维持着。他们可以像张之洞那样,兴学堂办工厂,也可 以像谭钟鳎б谎叭蔚难笪裥抡判谐废SΩ盟担托姓帧∶娑裕屡伤媪俚那槭剖茄暇模蹦暝⒆蟆⒗罹瓜唷 白郧俊钡男问圃缫严В龉俪”荒┦赖哪浩郑⒆蟆∫咽牛我患兜难笪衽纱蟪级∪詹⑸蜉徼濉⒘趺确撬兰赐耍∷淙徽嬲嫱绻痰娜嗽诘胤蕉礁е胁⒉惶啵Ω恫钍拢颉⊙笱苤踩幢缺冉允恰U蛭绱耍切┗褂械愀母锞竦亩健「Ь拖缘酶训1争取了他们的支援,维新运动才有才能落到 实处,有没有具有一定声势的地方声音,应该是运动成败的标志, 假如维新运动在地方上已经形成了一定气候,那么西太后的态度 很可能就不会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个样子了。
显然,维新派诺将,主要是康有力本人对地方洋务派于维新 运动的意义并不十分明了,从他们轻率地拒绝了李鸿章来看,他 们并没有弄清楚政治操作与政治实力的关系,更不明白李鸿章在 晚清政局中的分量。在处理与张之洞的关系上,前期过于乐观和 热情,后来的梁、汪之争又有些意气用事之嫌,将观点和策咯上 的分歧过多地看成派别之争和控制与反控制之争。大约是由于中 国士大夫大一统观念的持久与强固,也可能出于急于求成,使中 国迅速摆脱灭亡边缘状态的心理,维新派尤其是康有为和他的弟 104
子们,总是把目光更多地盯在中央政府身上,对于开明皇帝“乾 纲独断”的希望太大,甚至还想借这次变法再一次重新收回散在 地方的权力,重塑中央政府的权威。愿望虽然善良,目标也很正 确,可惜就是无形中增加了本来就难度极大的变法的困难,从而 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