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梦醒与嬗变--戊戌百年沉思 作者:张鸣 >

第20部分

梦醒与嬗变--戊戌百年沉思 作者:张鸣-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兄鬃樱啦恍杏诘笔保蟛槐挥诤笫溃嘧鸲θ寮⊥κ⒍澜趟ィǖ乐溉寮抑溃讨溉褰蹋亲诮桃庖迳系摹〉澜桃弧氨收咦ⅰ⑹且怨煺沂馑祝裤幻裼蓿湟再睢」阒╈澹梢晕薜佬兄鬃又躺⒙藜停允优分藿袒省≈Γ渫剿粒宰阋猿制涔ú豢赏铮且苑甙挠艋∷赝踔牛匆栽程熘担瞥缈鬃右晕讨鳎胩熘饕铡132
比权量力,以开民智,行其政教。”。〕替康有为开脱解释的陈宝锇 其实只讲对了一半,康有为是在力图将儒教变成基督教那样的宗 教,但是经过他这番脱胎换骨的改造,如果说孔教真的如康有为 所愿变成宗教了的话,那么实际上的教主就是他康有为自己,用 反对他的人的话来说,就是他自己想当圣人,而按他的弟子的说 法就是他当上了中国的马丁,路德。
然而,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虽有原教旨主义的倾向,但是 他是将原来秘藏于教廷、披上神秘面纱的圣经解放出来,使其变 成人人都可以看到的经典,从而使信徒可以以心与上帝沟通,“因 信称义”。而康有为恰恰相反,他是把《六经》神秘化,将可以通 过考据训诂解读的慊家经典变成神秘的“微言大义”。而这种“微 言大义”解释权,阐发权,如果康有为实际教主的地位一旦坐实, 自然就非他莫屑了。有人说“两考”动摇了人们对封建社会一向 视为神圣的儒家经典的神圣性,从“疑经”导致“疑圣”因而是 一种思想解放。也许“两考”在客观上有过这种效果,但康有为 自己则绝没有这个意思。他只是一心要使儒学宗教化、神圣化,在 康门弟子嘴里,孔子被抬到了吓人的地步,甚至非要以孔子纪年 不可。康有为虽属中国学习西方的代表之一,但同时又是今文经 学的一代宗师,终其一身都保持着对儒教的狂热。他托古改制并 不仅仅由于时代的局限,也出于他自身信仰与价值观,30岁就不 求再进的康有为注定实现不了从旧式士大夫向新式知识分子的转 化。
平心而论,康有为精心创制“两考”,的确为的是替维新变法 造舆论或者说寻找理论根据。而后人也大都这么看,并且几乎一 致公认“两考”起到了这种作用。然而,当我再次审视这段历史 的时候,却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我们前而说过,“两考”的价
〔1〕陈宝莰《奏厘芷学术造就人才折》,《戊戌变法》〔:);第3办页,
133
值必须从政治意义上谈,也只有在政治启蒙方面才有正面价值,而 对于变法的政治实践,它们的出台非特没有起到政治动员的作用, 反而招致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与非议,无彤中增大了变法的阻力。 来自于保守势为的反应自不必说,‘‘两考” 一出“朝野哗然”, “为一世所排,几构奇祸广而几乎所有持中间立场的士人都对 它们表示不满。广州广雅书院的山长朱一新首先站出来致函康有 为表示强烈的异议。过去我们习愤以维新划线,将朱一新划为顽 固派,现在看来,显然有划错之嫌,此人翰林出身,当过御史,曾 犯颜直谏,弹劾过西太后的亲宠太监李莲英,与清流党有联系,但 对于洋务式的变革并不反对,曾主张大力发展海军。在被&之洞 聘为广雅山长后,坚持经世致用的学风,使广雅声名大振,吸引 了众多有志学子。也正是朱一新出名的人品和并不顽固的学风,才 使得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未刊之前就送他一阅。没想到换来 的却是一声不愉快的倒彩广两考”刊出之后,类似的反对声雀起, 张之洞就非常不满,他在1沾5年康有为来南京游说他支持兴办上 海强学会时,就表示了对“孔子改制说”的异议。“频劝勿言此 学”。后来还令梁鼎芬前去劝说,说是康有为只要放弃孔子改制理 论,就会“供养”(即提供活动经费)强学会。康有为当然不肯为 此放弃他当教主的理想,所以坚决拒绝了: “孔子改制,大道也, 岂为一两江总督供养易之哉?”〔3〕接着曾经对变法活动表示过同 情、提供过赞助的孙家滟也上折非难《孔于改制考》,担心此书 “必欲以衰周之事,行之今时,窃恐以此为教,人人存改制之心, 人人谓素王可作:〔3〕
如果说这些人本来就对变法三心二意,对“两考”不满情有
〔1〕《戊戌变法》(三〗,第84页, 〔2〕《戊戌变法》〔四〉,第135页。
〔3〕孙家浙:《译书局编篡各书恭候钦定并严絮悖谬之书折—军机处档案。》
134
可原的话,那么我们公认的变法支持者翁同龢和陈宝箴的态度又 如何呢?翁同龢在日记中写道,“……看康长素〈祖治,广东举人 名士)新学伪经考,以为刘歆古文无一不伪,窜乱六经,而郑康
成以后皆为所惑云云。亭率学亭了―呼牟。惊诧不已。”〔】〕讥康有’ 为此说为〃野狐禅”,无^&’如丨何丨也I不’能是赞同吧〗而陈宝箴也曾
上折,要求康有为将“两考”自行销毁,借以“正误息争”。
连与康有为同属一个阵营中的属今文经学派的皮锡瑞也说 《新学伪经考》“武断太过。”〔2〕衷心拥护康梁变法,并参与《时务 报公撰稿的孙宝瑄在读了《孔子改制考》之后,情不自禁,连续 在曰记中长篇大论地反驳之’甚至压抑不住情绪,说康“抑何悖 谬至此丨”〔3〕在他看来,“长素(即康有为^笔者注〕于世虽有 功,而考古之武断,不能不驳正之广
看来,除了康门弟子和康门私淑弟子谭嗣同的欢呼声外,康 有为惊世骇俗的儒教改革之举受到了普遍的冷遇。康门弟子过热 的称誉和其他人不以为然的反应,两者的反差说明了 “两考”作 为政治动员手段的失败。 二、受冷落的“教主”
更可悲的是,“两考”问世之后,从前关于康有为以圣人自命 的种种传说似乎清晰起来了。陈千秋(康门第一号大弟子5在万 木草堂被称为颜回或者趙回’梁启超被称为子游,虽是实有其事, 但很可能只是师生或师兄弟间的戏称,但这戏称加上万木草堂讲 学有意对杏坛的摹仿,多少也反映出康有为及弟子的某种心态。康 有为的号长素,原本可能取自颜延年文“弱不好弄,长实素心”之 意,但这时也被攻击者坐实为“长于素王对康有为并无成见的
〔】〕4翁文恭公日记》,《戊戌变法》(一、第511页, 〔2〕皮名振:《皮鹿门年谱I商务印书馆1939年,笫27页; :3〕孙宝瑄:《忘山庐3记》上,第219页, 〔4〕孙宝瑄:4忘山庐8记)上,第220页,
桂林秀峰书院的山长曹训这时居然说康有为“名为尊孔,实为蔑 孔,孔子向称素主,而康则自号长素,岂康之学问道德有大于孔 子者?〗”〔”这种攻击也许是反对派的别有用心,但1897年康有为 、再游桂林时,居然自命不凡地给当地山岩、石洞命名,一曰“康 岩”,一0 “素洞”。汪大燮说他听张元济说,康有为和弟子曾在 广西刻过“俚言书多册分送,其中说话亦无甚奇!惟每说及己则 称康子,而康字必大于余字数倍。”〔2〕这种行为好像也有说不清的 嫌疑。
康有为是否自比孔子,自命为不世出的圣人?这一点恐怕当 年人们并没有冤枉他。康有为的确有很多过人之处,热度高,干 劲大,而坚韧不拔,有气势也有魄力,但自命不凡也是他难以克 服的痼疾,在历史上时常让谇多接触过他的人疑到他的心理可能 会有某些毛病。康有为从小就被人冠以绰号“圣人为”,及长, “康圣人”的称号就一直到死都变成了他个人沾沾自喜,而别人则 为饥讽的“终生头衔”。
然而,正是这一点引起了相当部分很开通的士人的不满,首 先,这种情况触伤了中国士人一个远久的情结。在士人的心目中, 孔子是至圣先师,而他们则是习孔子之道的儒者,是至圣之徒。虽 然他们也恭敬地称历代帝王为“圣上”,但他们嘴上虽然不敢说, 却一直认为此圣难比彼圣,只有孔子才是真正的圣人。在意识深 处,他们可以容忍有人想当皇帝,却难以容忍有人想当圣人,想 继承孔子当圣人。戊戌政变后章太炎与梁鼎芬同在张之洞幕中,一 日梁问章太炎:“ ‘闻康祖治欲作皇帝信否。章答:‘只闻康欲作 教主,未闻欲作皇帝。其实人有帝王思想,本不足异,惟欲作教
〔1〕廖中翼5《康有为第一次来隹林讲学概况》,《桂林文史资料》第二辑,第
贝、
〔2〕《汪康年师友书札》(丨),第783页…136
主,则未免想入非非!”〔1〕章太炎的这种看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 开通士入对康有为的观感。在孙宝瑄将驳《孔子改制考》的日记 示给友入看时,友人固以为然,但却说:“然长素非立言之人,乃 立功之人。自中日战后,能转移天下入心风俗者,糗有长索焉。何 也?梁卓如以《时务报》震天下,使士夫议论一变,卓如之功;而 亲为长素弟子,亦长素功也。八比废,能令天下人多读书,五百 年积弊豁然祛除,而邺诏降于长素召见之后,亦长素功也。”〔2:| “立功之入,非立言之;”,这就是很多入对康有为的评价。而康 有为自己不仅想立功,更在乎立言,而且还想立圣人之言,后来 自撰《康子》,口吻都像先秦:可惜从来没有入当典籍视之。
其次,康有为以圣人自况的狂傲导致种种待人接物分寸失当, 也是许多很开通的士人反感他的原因,在维新期间,很多人对梁 启超到是颇有好感,但就是接受不了康有为,汪康年其实就是很 典型的例子。康有为《新学伪经考》许多论点出自廖平,这是人 所共知的事实,但康却对此讳莫如深,闭口不谈,圣人的架子端 起来就放不下,后来廖平自己找上门来,不是声讨问罪,而是自 托知己,可是这个橄榄枝康有为还是不接。如此缺乏风度。还真 像是“说经家一野狐?
康有为的确想象大胆,也有一定的见识,也堪称那个时代的 饱学之士,但是他对西学毕竟是半桶水,因此学马丁丨路德学不 像。马丁 “路德学了一半,又急急忙忙想去当伊藤博文,殊不知 教主与贤相根本就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回事,既想当前者,后者 就以免开尊口为宜。前者霈要狂热、神秘、非理性,而后者恰恰 相反。中国士人一向倾向于接受后者而排斥前者,虽说儒释道三 教一直这样叫下来。慊教的确不傢教,在先秦原儒那里就更没有
〔1〕萧一山:《澝代通史1四,第1918页, 〔2〕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第220页。
137
宗教气息,它太冷静、太理性,在科学极不昌明的时代居然公然 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这种传统也被历代儒者继承了下 来,以致每当统治者沉缅于真正的宗教(或佛或道〉时,总会有 儒者站出来反对迷信唱反调,他们所本的就是儒学的理性精神。胡 适回忆说他小时候不是困于受到科学滋养而塀弃迷信,而是看了 《资冶通鉴》所载的范缜《神灭论》而觉悟,从而从信菩萨的积习 中超拔出来。这种能让他摆脱迷信的精神,就是橘学的理性。当 然,宗教不等于迷信,但是没有迷信的因素,宗教也就不成其为 宗教了。所以,康有为想将儒教改造成为真正宗教乃至国教的企 图,注定是要失败的,君不见两汉自董仲舒以后还有大量的谶纬 “大师”,处心积虑要把慊学变成儒教,结果还是徒劳。前车之鉴, 康有为未必不知,但急于改变中国一盘散沙现状的愿望使他不能 不试一试,在回答严复不同意康梁“保教” 口号的信中,梁启超 说保教或者说“改教”,只因为中国民智极塞,“民情极误,将欲 通之,必先合之,合之之术,必择众人目光所最趋注者,举之以 为目的,则可以合。”〔1〕这其实也是康有为的回答。 三、自误的“学术”―
怀着创教之志而炮制的“学术著作,’,自然难免为了证明自己 的论点而有意肢解古书,对不利自己的史料就忽略不见,抹煞证 据或曲解证据,强古人就我之范围。有时武断得到了连平日最熟 悉的典籍都视而不见的程度。孙宝瑄曾指出〃长素谓古无亲迎之 礼(即《孔子改制考》中说的:),自孔子始发之。然观《公羊》隐 二年:纪履输来逆女。传曰:讥始不亲迎也。则明明古有亲迎之 礼。若古无此礼,则云讥不亲迎足矣,何必日始?长素最信《公 羊》,以为真经,若如长素之说,《公羊》亦伪造耶?”〖2〕康有为作
〔1〕梁启超光绪二十三年与严复书,(戊戌变法》(二、第540页。 :2 5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第219页,
138
为今文经学派的一员,居然到了连今文圣典《公羊传》都疏忽无 视的地步,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然而;康有为所面对的却是一个中国有史以来学风最严谨,考 据最缜密的学界,百多年的乾嘉朴学虽然在近代受到理学复兴的 冲击,但这一学风培育出来的学人却依旧残存着“无征不信”的 传统。在凡有学问功底的士人眼里既然讲学问、讲考据就不能穿 凿附会,没有根据地妄下断语。尽管今文经学派晚清死灰复燃,经 庄存与、刘逢禄、龚自珍、魏源最后跃至康有为,但毕竟在整个 学界讲起来还是势单力孤(庄、刘、龚是否能算是疋宗的今文经 学派还很难说〕,嫌恶《公羊》学者大有人在。张之洞就“平生学 术最恶公羊之学,每与学人言,必力诋久”71〕而理学家可能很不 以朴学为然,但对今文经学也无好感,朱一新就很讨厌刘逢禄与 宋翔凤。康有为不幸地以今文经学家之身治考据,而考据又穿凿 附会活像“微言大义”,结果,汉学家不满,因为他糟蹋了考据, 理学家不满,因他师宗今文经,今文经学家也不太满意,因为他 有背弃家法之嫌。结果,除了那些已经早已被他中西合璧,气势 宏丽“作狮子吼”式的教学慑服的弟子外,真正服麻他这“两 考”的,除了刚刚入门而又撼于他的名声的青年学子之外,恐怕 没有多少人了。作为政治动员,“两考”虽如石破天惊,但效用却 不大。这两个东西出台以后,同情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