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风雨情 >

第38部分

江山风雨情-第38部分

小说: 江山风雨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太祖爷朱元璋――请恕我直呼其名,再一个是成祖爷朱棣,还有半个嘛,当属万历皇上的前半截!至于崇祯皇上,虽有大志,但心胸狭隘,孤处深宫,生性多疑。唉,难有盛世之望啊。”王承恩冷冷地道:“于是,您袁大人就想把皇上当泥菩萨那样供着,自己手握雄兵,放开手脚做事。”袁崇焕略窘,道:“大致如此吧……”王承恩斥道:“一个人臣,内心不敬畏皇上,自命不凡,另搞一套,这难道是臣工之道么?这难道是国家之福么?君臣之间,早晚不是得有一场杀身之祸么?!”
袁崇焕微微一笑:“在下复出的时候,就准备迎接今天的杀身之祸了!”王承恩沉声道:“祸事一旦上门,就不只你一人哪。还有你的父母、妻儿、师友、部下,你就不怕株连他们么?还有你的国防大业,也要一块为你殉葬么?!”袁崇焕满面痛苦,说不出话。王承恩道:“该说得我都说了,连不该说的我也说了。袁大人哪,做个交易吧。你上奏请罪,维护皇上的龙威与尊严。我促请皇上开恩,从轻发落你。日后,你仍然可能东山再起,保家卫国。”王承恩打开身边的包袱,露出文房四宝,放在牢栏边上。起身离去。
袁崇焕呆怔着,很久很久,终于把手伸向牢栏外,拿取那些文房四宝……
乾清宫朝会,崇祯高踞龙座,矜持地道:“列位爱卿,袁崇焕痛定思痛,总算是悔过了,给朕上了一道《祈罪折》。大伙都听听,也可以引以为鉴嘛。”崇祯示意王承恩。王承恩执折,当众宣读道:“罪臣袁崇焕泣血上奏。罪臣世受皇恩,执掌辽东防务,却无视皇上屡屡严旨,擅自施行‘以战谋和’之策,期望与满清休战,承认其为大清国,争取几年和平安定的时间,用于大明富国强兵……”读到此外,崇祯急忙喝断:“够了!……都听见了?朕发过誓言,大明决不与满清并立于世。而袁崇焕却私行什么以战谋和,沟通满清,还要承认它为大清国!是可忍,孰不可忍?!”众臣听了大惊失色,彼此互视。周皇亲抢步而出,一头拜倒在龙座前:“皇上啊,老臣真是瞎了眼!袁崇焕欺君卖国,罪该万死!”扬嗣昌出班,悲愤地:“袁崇焕的以战谋和,关键是那个‘和’字。这与朝廷的战略完全相悖。袁崇焕身为辽东统帅,如此欺君,确实罪无可赦啊!”洪承畴出班奏道:“皇上洞察一切,断然罢免袁崇焕。这事,真乃朝廷之幸,军民之福哇!”
崇祯满意地笑了,站了起来:“列位爱卿,只要咱们君臣一心,必能振兴大明。袁崇焕的事说明,谁敢背着朝廷、背着朕另搞一套,朕绝不宽容!列位爱卿也绝不会容他!”众臣齐声:“皇上圣明……”


第九卷

第十七章 祖大寿叛而复返(一)

眠月阁。吴三桂一身簇新打扮,兴奋且不安地来到眠月阁前,轻轻叩门,无人应答。他犹豫片刻,还是壮着胆子推开阁门。步入之后,对着空荡荡的院落折腰施礼:“在下吴三桂,拜见陈圆圆。”虚掩的内室里,发出几声琵琶之声,仿佛在应答他。吴三桂笑嘻嘻上前,推开内室门,朝背向他的陈圆圆揖:“圆圆!”
“你来哪……”陈圆圆羞怯难言地慢慢转过身来,一看,羞得欲言又止,再次背转身
去。忸怩道:“皇上的恩旨,你知道了?……”“知道了。皇上将你赏配给我了。在下盼星星盼盼月亮,总算盼到了这一天。”陈圆圆回身道:“我问你:你对我……是真心吗?”吴三桂发誓道:“真心实意!如有半句虚言,上天让我粉身碎骨!”陈圆圆一笑,嗔道:“男人哪,在追女人时什么话都敢说,等追到手了,也就不当回事了。”吴三桂正声道:“我吴三桂绝不是那样的男人。”
“那你是什么样的男人?”陈圆圆故意地问他。“我吴三桂就是吴三桂!”吴三桂呆呆看着满面幸福微笑的陈圆圆,缓缓上前,动情地搂着陈圆圆,吻她。陈圆圆在吴三桂的热情中浑身发软……突然,陈圆圆轻轻的但坚决地推拒开吴三桂:“三桂,别、别这样!”吴三桂稍感意外:“圆圆,你?”陈圆圆低声说:“吴三桂,我相信你是爱我的,我也深深爱你。但是,我不愿意你现在就对我这样……这使我觉得像接待嫖客。”
看着吴三桂慌乱的样子,陈圆圆颤声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心爱的人成家,一个自己的小家。我不但会弹琴,还会缝衣做饭,相夫教子……”吴三桂激动地满脸通红,说:“太好了!圆圆,我立刻秉报家父,请他选定一个吉日,咱俩明媒正娶,拜堂成亲。行吗?”陈圆圆满面通红,轻轻点头。吴三桂高兴的呵呵大笑:“真是太好了……我怎么觉得自个像在梦里似的。大婚那天,咱们把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请来,热热闹闹办一下!对了,把王承恩也请上。””
“我也觉得像在梦里似的。”陈圆圆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低声问:“三桂,是你抓的袁崇焕吗?”吴三桂一怔。陈圆圆顿时不安,颤声问:“就是为了这个,皇上才把我赏配给你的吧?”吴三桂难言地说:“是……”陈圆圆呆了片刻,痛苦地叹道:“唉,今后,人们会怎么看待咱们呢?”吴三桂颓然坐下,竟然痛苦得说不出话来。
勤政殿的丹陛上,皇太极居中高坐,两旁坐着四大亲王。多尔衮与豪格分立两旁。
一老亲王向皇太极笑道:“臣恭喜皇上,袁崇焕被废,崇祯帮助咱大清去掉了一个强敌。”另一亲王说:“据报,袁崇焕事发后,大明全国震动。辽东的明军军心涣散,北京城里大臣们也是人人自危啊。说不定,这场祸事会越滚越大。”皇太极笑道:“说实话,连朕也没想到,朕从《三国志》里学来的一道‘反间计’,竟然让崇祯上了大当,真的把袁崇焕给废了,他可真是自断膀臂呀!”老亲王说:“最善于计谋的是汉人,最能怀疑人的,还是汉人!呵呵呵……”皇太极道:“定亲王说的是。多疑必乱。这事虽然发生在崇祯身上,但教训可是所有君王的呀,咱大清也得引以为鉴。任何时候,君臣之间都得同心同德,不能窝里斗!”众亲王齐声称是。
皇太极特意再看看边上的多尔衮和豪格,两人急忙大声:“是,是!”
老亲王试探地问:“皇上,老臣觉得,辽东少了主帅,明朝国门已开,这可是咱大清是南下用兵的大好时机呀。”皇太极微微点头,不置可否。一亲王道:“一年多来,皇上开科举、设六部,招揽人才……”亲王说着说着,眼看旁边另一亲王。旁边那亲王立刻接口道:“关内关外的豪杰之士莫不群集于麾下。满、汉、蒙各旗各部都是兵精粮足,士气高昂啊!”老亲王也接口道:“这一切,足见皇上圣明,天道归于大清。如今形势大为有利,皇上是不是该考虑下一步战略了?”皇太极仍然是不置可否地,口中“唔唔”的应着。
多尔衮一向主张急进,这时看时机差不多了,也上前秉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照臣弟看来,朝廷应该趁势攻取宁远,之后合围山海关,彻底打烂大明辽东防线。”豪格也说:“宁远城一破,山海关就成为孤关。山海关再一破,北京城那就是个破鸡蛋,爱什么时打就什么时候打。”皇太极沉着脸儿纠正他说:“北京城不是破鸡蛋,它是铜墙、铁壁、雄关!”豪格低声道:“喳。儿臣说过了些。”
皇太极左右看看,微笑:“你们的心思,朕都明白。朕决定……”皇太极沉呤着。所有人都焦急地望着皇太极,等待他下面的意旨。皇太极却道:“朕决定,三思而后行!”
四大亲王与多尔衮、豪格面面相觑,明显的失望而沮丧。
皇太极生气地在宫道上大步行走,两旁跟着多尔衮和豪格。皇太极突然站下,斥:“朕才说过‘同心同德,不要搞窝里斗’,看来,怎么说都是白说!”多尔衮与豪格都不解。皇太极斥道:“四大亲王给朕进谏,是不是你们窜掇的?”多尔衮惊道:“臣弟绝对不敢!”豪格惧道:“皇阿玛……儿臣也不敢。”“那他们何至于众口一词,劝朕用兵?”多尔衮道:“据臣弟看,四大亲王是代表了下五旗旗主们的意思,他们都想早日入主中原。”
皇太极一叹,嗔道:“朕何尝不想。但是大明的军队毕竟比大清多三倍,国土相当于大清的近三十倍,综合国力远在大清之上。你们想过没有,两国一旦全面交战,大明可以承受起多次失败,咱大清就不行!为什么?因为咱大清还是太小,只要败一次,就可能亡国!”多尔衮目瞪口呆:“臣弟没想过这些……”皇太极斥道:“那就从现在开始想,别觉得自个天下无敌,培养点危机感!”豪格说:“儿臣觉得,有皇阿玛在,八旗军肯定百战百胜。”皇太极气道:“那是你的感觉,朕可不敢有这种感觉!”

第十七章 祖大寿叛而复返(二)

多尔衮终于醒悟,道:“皇上圣见。臣弟现在也意识到了,一旦举国交战,大明可以耗上两三年,咱大清就耗不起。咱必须在两三个月里速战速决才行。”皇太极欣慰地说:“说得对。如果不能一战而击溃大明的主要军队,大清就会被大明拖死了。所以,朕必须等待局势发展。练兵强国,准备再准备!”
说话间,他们已到了一座内宫前。庄妃笑盈盈迎出:“皇上。”多尔衮立刻止步,垂
首不敢看庄妃。皇太极笑道:“庄妃,朕多日不见你了,想和你说说话。”庄妃高兴地说:“臣妾正盼着哪。皇上请。哦……多尔衮王爷、大阿哥,请啊。”多尔衮赶紧道:“谢庄妃。皇上,臣弟告退了。”皇太极说:“也好。你们多想想朕说的话,把眼光放得再远一些。”多尔衮与豪格躬身“喳”了一声,欲退。
而这时,多尔衮才深深地看了美丽的庄妃一眼。他所看到的是,庄妃正幸福地挽着皇太极入宫……
多尔衮惆怅离去。
皇太极进入内宫,叹息落坐。一个秀美的侍女为皇太极奉上茶。庄妃察颜观色地:“皇上今儿累了?”皇太极叹道:“身体不累,心累。”庄妃笑道:“又谁让皇上生气了。”皇太极说:“袁崇焕刚刚被废,四大亲王就给朕施加压力,吵吵着要入主中原。”庄妃不屑地一笑:“浅薄。把人家大明当成一桌烤肉了,馋得慌!”皇太极噗哧一声笑起来:“庄妃呀,你要是男的,朕准让你当个亲王,领两旗兵马。你呀,甭看是个女流,遇事比他们明白。”庄妃得意道:“臣妾是比他们明白!不过,我可不想当什么亲王。”“那你想当什么?”庄妃娇声道:“当皇上的爱妃呗,一辈子侍候着皇上,这比当什么都好!”皇太极高兴得哈哈大笑,搂过庄妃重重亲了一口。庄妃挣开身,更加娇媚地说:“谢皇上赏。”皇太极惬意地说:“朕在你这,怎么着都舒服!”“那皇上就多到臣妾这儿来呀。”皇太极动情地看着庄妃,说:“庄妃呀,朕,想来想去……决定送你一件东西。”庄妃笑上问:“是什么?”
皇太极正声道:“朕,要把北京城里的坤宁宫送给你。”“坤宁宫?”庄妃惊叫,“……那、那是大明皇后的寝宫啊!”看着皇太极的神情,庄妃明白了,喜极而跪:“谢皇上……”皇太极笑了:“不过,你得有耐心,要等上几年。”庄妃道:“臣妾愿意等一辈子!”
“起来吧。”皇太极上前掺扶起庄妃,“你还天天读书吗?”“读!越读越想读。可惜,再没有范仁宽那样的先生了。”皇太极感概地说:“朕永远忘不了范仁宽的遗言,‘打下京城却得不到天下’,这话真是警钟呵!大清要取天下,一半靠自己。另一半,得靠大明来帮忙。袁崇焕的事,只是个开头,大明还会一天天烂下去,乱下去,朕非等到这棵大树腐烂得站不住,才一口气打倒它!”
“皇上说得是。臣妾想啊,当一棵树快倒了时,最先飞跑的总是树上的鸟儿。皇上何不把那些鸟儿引到大清这边来呢?”皇太极有了兴趣:“唔,说下去。”庄妃说:“范先生那样的人是大清的‘国宝’,他虽然不在了,但咱们可以再寻宝啊。臣妾觉得,现在,大明军心不稳,人人自危,皇上何不趁这时招降大明的文武英才,让他们到大清这边来效力呢?”皇太极击掌道:“对,爱妃说得太对了!朕得赶紧招募关内的文武英才。唉……要是范先生在世就好了,没人比他更熟悉汉臣心理,他写的劝降书信,入情入理,最能打动汉臣的心。”庄妃微笑道:“皇上忘了吗?范先生是臣妾的老师,老师不在了,学生愿意试一试呀。”
“真的么?”皇太极惊喜地看着庄妃。“当然!臣妾愿意替皇上试写几封劝降书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皇太极大喜,禁不住起身一揖:“庄妃呀,朕先谢你哪!”
永福宫。晚。庄妃坐在炕桌旁写书信。那个美丽的侍女入内,替庄妃换去残烛。庄妃将写毕的书信折叠好,打量着在旁忙碌的侍女,说:“寒玉啊。”“福晋娘娘?”庄妃说:“来,坐这来。”寒玉走到炕沿,庄妃亲热地拉她坐在自己身边:“告诉我,我待你怎么样?”寒玉有些惊讶地说:“这还用说么,娘娘待我如同亲人。”庄妃微笑着说:“你我名份上是主仆,可我一直把你看成自己的亲妹子。”
寒玉感动地叫了一声:“娘娘!”庄妃微嗔道:“别再叫娘娘了,叫声‘姐’吧。”
“娘娘——姐……”寒玉显得很窘迫。庄妃笑道:“寒玉妹妹,姐想求你个事。”寒玉道:“娘娘吩咐就是了。”庄妃叹息:“你知道的,皇上虽然爱我,但他毕竟有二十多个嫔妃。按照名份,排在我前面的还有四五位皇妃。可今天,皇上把坤宁宫送我了……”寒玉诧异道:“盛京城里没有坤宁宫呀。”“那是北京城的宫殿,是崇祯皇后的正宫。”寒玉惊喜道:“我明白了……”庄妃微笑着说:“皇上送我的,只是一个未来。究竟这未来能不能变成现实,就要靠我们自个去争取了。你是个聪明的妹妹,该知道,我俩情同骨肉,荣辱与共。姐姐的未来,其实就是你我的共同未来。”
寒玉笑着问:“娘娘……是不是有什么想叫我去做吗?”“姐姐想为大清立功,为皇上分忧。”庄妃正色道:“你替姐到宁远城跑一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