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作者 罗衾不耐 >

第21部分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作者 罗衾不耐-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妗6杂谡庋陌才牛醣该挥惺裁床辉敢獾摹J改昵埃绷醣咐吹叫熘荩涨痪褪钦庋才诺穆穑康蹦瓴懿俨灰彩钦庋才殴穑慷杂诹醣咐此担庖彩亲詈玫陌才牛谑嵌安凰盗熳胖谛值苌先稳チ恕

从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再到刘表,刘备已经更换了六个主人了。当然,大概连公孙瓒也没敢把刘备当铁杆部下来待,他跟其他英雄都看得出刘备其志不在小。刘备要做的事情,永远是借鸡下蛋。
不过能够在荆州立足也是不容易的,刘备驻扎新野的转年就迎来了一个艰巨的考验。那是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刘备在南阳东北方向的博望与曹军发生激战。
这场战争开始于一次攻势作战,是刘表派刘备“北侵”。刘备最初进展顺利,一直打到叶县,距离许昌也就是一百三四十里。此时曹操正在继续灭袁大业,于是令留守的夏侯惇、于禁、李典等大将领兵抵御。事实上,这不是刘备遭遇的第一次大阵仗,却是他第一次没有一触即溃的战斗。大概是因为刘备兵多而弱,而夏侯惇兵少而强,双方一时陷入僵持。刘备军事能力不强,但判断能力是很强的,打仗是很油的,赢得对峙的局面让他信心倍增,甚至看到了取胜的可能。

与夏侯惇耗了很长时间,一日刘备突然自烧营寨,领兵撤退。刘备溃败是常态,能够对峙这么久非常罕见,于是夏侯惇也没多想,急忙率军追赶。还是李典机警,对夏侯惇说:“刘备也没战败,无故烧营撤退,其中有诈,恐怕是设下伏兵等我们往里钻呀。南去的道路崎岖狭窄,草木又深,要是中了埋伏,我们不好办呀,还是别追了。”夏侯惇说:“哈哈,这个刘备跟俺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了,哪次不是溃败,他还懂得打埋伏?”于是不听李典劝告,与于禁领兵追击。曹军追进山区,果然中了刘备的埋伏,在万分危急之时,幸得李典领军来救。刘备见曹军救至,也未再战,领兵后撤。可见,历史上并没有什么火烧博望,只有刘备自烧营寨;曹军虽中了埋伏,也不是什么大败,而且是刘备先撤出战场。刘备遭遇过无数撤退,大概都撤上瘾了。以前连被迫撤退都习以为常,这回主动撤退自然更是从容不迫了,捎带着玩了一把计谋,设了一把伏。不过,刘备自烧营寨以及遇援即退的举动都表明他的确是要撤退的,设伏不过是搂草打兔子罢了。

博望之战大概是刘备可以稳坐荆州七年的奠基之战,这仗要是不胜,尽管那时曹军未必会继续进攻刘表,但刘备恐怕没什么脸面在荆州继续蹭下去,估计早早地就跑到交州了。这一仗的胜利,既不是靠诸葛山人的妙计,更不是靠还未到刘备帐下的徐庶,而是全凭刘备的游击战术。
对于刘备的军事才能,刘表不知该高兴还是担心。刘备有才干,可以为之抵挡曹操;但太能干了,却成为自己的心腹之患。
自从这次“北侵”之后,刘表似乎彻底放弃了制衡曹操的想法。最显著的事例是,他让刘备退到了樊城。樊城与荆州州治襄阳仅一水之隔,这实际上是刘表将刘备置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刘表这个人“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对刘备也是外宽内忌,厚待而不重用。正如郭嘉所说:“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其实刘表本无野心,也谈不上重用不重用刘备,能够厚待并控制住刘备就不错了。




TXT小说共享论坛 http://freetxt。5d6d。,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31节

刘备离刘表那么近,于是过上了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生活。但刘备是英雄,这样的生活难道是他所追求的吗?一次酒宴之中,刘备起身上厕所,竟然发现自己的大腿上长了赘肉,不禁掉下泪来。回到座上的时候,脸上还留着泪痕。刘表见了很奇怪,问他道:“怎么啦?您是不舒服还是有什么心事?”于是刘备说了一段令人唏嘘不已的话:“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可惜,人各有志,刘表非是无能之辈,只是想法跟苦孩子刘备不一样罢了。

这一晃就晃过去了五六年,建安年开始进入两位数了。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在收拾完袁家残余势力后,准备北征乌桓。刘备跟曹操玩了很多年围棋,虽然死活老是玩不过,但大局观还是一流的,要不他怎么总是弃子逃命呢。刘备清楚,此次曹操远征,是其他势力搅局的最好机会,如果等他胜利回来,那各方势力就彻底丧失翻盘机会了。于是,刘备力劝刘表让他领兵北伐,奇袭许昌,但刘表坚决不从。等到曹操得胜回来,刘表半真半假地对刘备说:“咳!后悔没有听阁下的建议,致使丧失了这么一个大好良机呀!”刘表不袭许昌,一是没有这个雄心,二是对刘备不放心。假如真的派重兵奇袭许昌,那么带兵的人非刘备莫属。假如刘备得胜,恐怕尾大不掉;假如失败,弄不好回到荆州会反戈一击,自己也没好果子吃,所以刘表干脆找个借口不打,等曹操回来以后又说些客气话安抚一下刘备。刘备闻听刘表的话,虽然恨得牙根痒痒,但也无可奈何,只好解嘲地说:“现在天下土崩瓦解,诸侯争雄,战事哪有个头呀?以后能够抓住机会就好,这次算不了什么。”(曹公自柳城还,表谓备曰:“不用君言,故为失此大会。”备曰:“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之来,岂有终极乎?若能应之于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

在英雄的视野里,刘表不算什么,但他们还是将刘备当盘菜,一有举措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备。曹操欲伐乌桓,最担心的就是刘备,手下诸将也说:“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他们清楚刘备是在中原的血雨腥风中滚过来的,如此机会岂肯放过?曹操及诸将不可谓不知刘备,但郭嘉更知刘表仅仅是个座谈客,于是劝曹操“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刘备转战南北,始终处于寄人篱下的局面。但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投公孙瓒拿到第一桶金,投陶谦落了一个封疆大吏,投曹操和袁绍则成为天下英雄,这回投刘表却似乎在荆州白白浪费了七年时间,毫无进展。
但事实上不是这样。以往得徐州,坏就坏在得到太容易了。尽管在徐州刘备得到了当地缙绅的拥戴,但一切来得还是太仓促了。在荆州就不同了,正是因为有了七年的沉潜,这条龙才养足了精神,一飞冲天。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二十二回:遗梦隆中。
第二十二回:遗梦隆中(上)
跑到荆州的刘备,对于刘表来说是个鸡肋。对于志不在四方的刘表,多一个刘备没什么用,何况刘备还是一个常败将军,打仗不行,但尾大不掉、喧宾夺主的本事却不小。不用吧,又怕刘备狗急跳墙、祸起腹心。这种事情刘备其实也遭遇过,当年他不就是拿吕布没办法吗?

不过,规则就是规则,大家都绕不过去,于是刘表只好采取了客气但不重用的态度,即“厚待之,然不能用”。原因是“惮其为人,不甚信用”。这不能怪刘表,刘备是一个英雄,刘表怎么能相信英雄刘备会为他打一辈子工呢?
刘备先前的为人让刘表忌惮,当刘备来到樊城以后,就不是忌惮那么简单了,刘表不得不猜忌并钳制起刘备来——“表疑其心,阴御之”。为什么呢?因为“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
刘备一个败军之将,为什么会引得很多荆州豪杰归附呢?这些豪杰到底是哪些人呢?其实这些人多是像徐庶、司马徽这样的在野名士,也有一些像伊籍那样不受重用的荆州官员。自然,主宰荆州政局的蒯家兄弟和蔡家兄弟,不仅没有一个同情刘备,而且都把刘备当做眼中钉、肉中刺。因此,那些投奔刘备的豪杰,大概都是不得志的,他们认为只有在刘备那里才能找到更好的机会。刘备自然是来者不拒,交好了不少人,而且在水镜先生司马徽那里还听到了两个更令人震惊的名头——“卧龙”和“凤雏”,而先前投奔他的徐庶也极力向他推荐“卧龙”——诸葛亮。

于是,刘备从樊城去襄阳以西的隆中探访诸葛亮。一次还不行,结果去了三次,由此演绎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经典故事——三顾茅庐。这是建安十二年的事情,这一年刘备在荆州已经蛰居了六年,而著名的赤壁大战即于次年爆发。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声望要远远盖过刘备,从三顾茅庐开始,别说刘备集团,就连三国历史的主角似乎都成了诸葛亮。
今天,要还诸葛亮的本来面目是极其困难的,因为作为忠臣和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般人都认为刘备的江山是诸葛亮一手打拼出来的,而刘备留下的故事似乎只有动不动哭鼻子以及“刘备摔孩子”那一幕。然而,这是《三国演义》的恶意误导,历史当然不是这样的。
在历史上,诸葛亮是一个严肃而谨慎的人,也许的确胸怀安邦治国的远大志向,并没有临阵对敌的权谋机变。在刘备阵营里,也不是没有“军师”这样的角色,但最接近这一角色的,是诸葛亮的亲家弟弟庞统以及法政,此外就是黄权了。诸葛亮从来就不是一个善于出谋划策的军师,在《三国志》里陈寿说得很清楚,诸葛亮治军不错(治戎为长),但打仗不行(奇谋为短)。

陈寿明确否定了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但从没怀疑过诸葛亮在刘备集团的“伟大”作用。在《诸葛亮传》里,陈寿“对隆中”对大书特书,无非想告诉后世:没有这个“隆中对”,刘备就不会开窍,就不可能三分天下。
是刘备三访诸葛亮,还是诸葛亮毛遂自荐拜访刘备,这个问题在《三国志》上就留有分歧。但即使是刘备去找诸葛亮,在当时也未必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事件。问题是,所谓的“隆中对”真的是诸葛亮的伟大预见吗?没有与诸葛亮的一番晤对,刘备难道就要做一辈子的“莽撞少年”吗?而刘备此后获得的转机真的是隆中对带来的吗?
诸葛亮对刘备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曹操和孙权都碰不得,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嘛,还用他诸葛亮说吗?刘备自从二失徐州以后,什么时候敢跟这两位碰了?如果刘备在有生之年还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荆州、益州和交州可供觊觎,难道还有别的地方吗?这也用诸葛亮教吗?

诸葛亮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荆州退可自守,进可争霸,这也需要诸葛亮说吗?其实,荆州谁不想要呀曹操和江东孙家早就有这个想法和行动了,而恰恰是寄居荆州的刘备没这个能力和资格。曹操在建安八年(203年),就曾经进逼荆州,因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内争,才转而北进。而赤壁大战的前一年,曹操曾经又一次要攻打荆州。事实上,曹操一直握有进攻荆州的主动权,只不过始终没腾出手来罢了。而在建安十三年之所以发兵急攻荆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孙权势力已斩杀黄祖,打开了夺取荆州的东大门,曹操如果再不南下,那么孙权很可能先一步西进了。曹操至此,必须跟时间赛跑了。

对于荆州,江东孙家始终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为了拿下荆州,孙家前后两代三人为之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殊死斗争。孙家与荆州有着很深的渊源,事实上孙家创业之人孙坚的第一个地方官职就是荆州的长沙太守,给朝廷立的第一个功劳就是平定叛乱肆虐的荆南三郡长沙、零陵、桂阳。他在荆州讨伐地方叛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三郡肃然”。

后来,孙坚北上讨董卓时,就是从荆州出发。荆州刺史王叡平时看不起他,孙坚就借故杀了他。路过南阳,孙坚又杀了太守。也就是说,孙坚的赫赫威名是从荆州杀出来的。最终在初平三年,孙坚死于攻打荆州之役。孙坚起于长沙,死于襄阳,与荆州关系真是源远流长了。孙策代父统兵,平定吴越后,于建安四年西进荆州江夏讨伐黄祖。孙权掌权后,也随即对荆州用兵,建安八年再次西伐黄祖。也就是赤壁大战的前一年,即建安十二年,孙权第二次西征黄祖,大胜,杀黄祖并屠城,虏走男女数万口。孙权下一步就要打刘表的荆州腹地。要不是这时曹操南下,荆州事实上要就要姓孙。

可见,荆州本是曹操和孙家的禁脔,“跨有荆益”的战略根本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刘备靠什么染指呢?



TXT小说共享论坛 http://freetxt。5d6d。,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32节

第二十二回:遗梦隆中(下)
同时,隆中对也并不是诸葛亮的首创,很多年前鲁肃就对孙权指出过。鲁肃这样说:“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又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甘宁也曾劝孙权说:“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此外,周瑜也曾向孙权表达了类似的想法。我们看到,现在天下就剩下荆州、益州了,谋取荆州,还需多大的战略眼光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