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

第18部分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第18部分

小说: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是蓝田带,足踏的是步云履,手执的是如意金箍棒,是多么英雄!如今跟你做了一回徒弟,您总不能让我戴着这个金箍儿回去见故乡人吧?”唐僧为难地说:“当时菩萨只是传授了我“紧箍咒”,没有什么松箍咒。你且起来,我再饶你这一次,下次不可再犯凶恶了。”
谁知白骨精挨了孙悟空第二棍,并不善罢甘休,又摇身变成一个老公公,手拄龙头拐杖,颤颤巍巍地从那山坡下走来。猪八戒说:“师父,祸事来了!大师兄打杀了他的女儿,又打杀了他的老婆子,如今他来找人,我们如何交代呀?”孙悟空叫道:“呆子,不要瞎说。先弄清情况,再做议论也不迟。”他一双火眼金睛紧盯着那妖精,心里头恨得咬牙切齿,忽然掣出金箍棒,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手起棒落,终于将那妖精着着实实地打死在山道中。



箴言十五(3)



唐僧再一次被吓得掉下马来,又坐在路旁的石头上,要念“紧箍咒”。孙悟空慌忙拦住说:“师父莫念!您且先看看这妖精的本相!”原来,那老公公被一棒毙命之后,早已化做一堆骷髅。唐僧因为孙悟空屡次违背他的教导,以为孙悟空还在故弄玄虚,所以不肯相信,说道:“有心向善之人,如春园之草,虽不见其长,却日有所增;惯于行恶之辈,如磨刀之石,虽不见其损,却日有所亏。你如今一连打死三人,足见本性凶恶,你回去罢!”
孙悟空说:“师父错怪了我了。这厮分明是个妖精,有心害你。我如今替你除了害,你为什么就不相信我呢?”无论他如何辩解,唐僧只是不听。孙悟空只好叹道:“罢,罢,罢,您屡次三番要赶走我,我若不走,倒显得赖皮了!”便拜别了师父,无限悲愤地踏上了回头路。
唐僧与孙悟空之间的对错
人们喜爱《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却未必喜爱生活中的孙悟空。因为力量型的性格,实在是因为太过霸道而不招人喜欢。但是,力量型是如此意志坚强,以至于能够在反对中成长。无论有多大的阻挠,他也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所以,只要妖精未被打死,孙悟空与唐僧之间的冲突就很难避免。
有人说,唐僧一心向善,却不能明辨是非,显得迂腐了。也有人辩护说,唐僧未必真的错了,因为消灭敌人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以暴制暴,像孙悟空那样,一棒子将敌人打得粉身碎骨;另一种办法则是通过感化的力量,将敌人变成朋友。然而,单从故事的情节来看,唐僧错在不能明辨是非,自然无从感化那个白骨精。孙悟空则错在不该以暴制暴,他是那样神通广大,完全可以尝试金箍棒之外别的办法。
还有,力量型的孙悟空速度确实太快了,完美型的唐僧喜欢慢条斯理,很难跟得上来。而且,孙悟空的态度也总是那么强硬,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如果他能够慢一些,能够注重与伙伴们沟通,将会有助于赢得大家对他的理解。明明是一心除害,反而被师父和师弟们误会,多么不值呀!
至于唐僧,也确实是太慢了呀,而且老是喜欢务虚。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每一次唐僧都会来一通善恶哲学,却从未能够心平气和地与孙悟空交换一次彼此的想法,反而愤怒得屡次三番地要赶走孙悟空,使得团队的力量大为削弱。
公共关系的确不是一个善字可以了得的。与人为善固然不错,但你能确保每次都对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身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或成员,有时候难免会遭遇白骨精的魔法,而不能明辨是非。唐僧之错,其实不在于受到迷惑,也不在于是非不分,而是在于没有能够在团队的管理实务上建立一个有效沟通的平台。
让我们对孙悟空们说,白骨精并不可怕,没有必要那样紧张。也让我们告诉唐僧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方法也许不合适,但以后可以改。然而,如果他们不能学会彼此理解,如果他们不注意团队伙伴之间的沟通,他们就会因为矛盾重重而闹得四分五裂。



后记:假如孙悟空是团队的主管



西天取经的故事圆满结束了,有关故事里面的是是非非却永远众说纷纭。尽管我在本书中对西天取经进行了全过程的解读和评说,但我相信,许多读者还是有许多不以为然的地方。其中争议最大的仍然是:为什么一定要唐僧做主管?除了完美型的唐僧,可不可以让力量型的孙悟空、活泼型的猪八戒、和平型的沙和尚也做一回主管?
必须承认,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缘,的确有不同性格的人在从事管理工作。但我们应该正视的问题是,主管的性格对于组织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如果不是唐僧来做取经团队的主管,《西游记》就必然是另一种故事情节,而这支团队能否坚持到最后,恐怕也得打上几个大大的问号。
不同性格的主管,在管理风格上的差异也非常大。其中,活泼型与和平型习惯于以人为中心,完美型和力量型则通常会以工作绩效为中心。所谓以人为中心,是指一个组织重视个人的尊严,关心员工的情感和福利。所谓以工作绩效为中心,则是指组织希望员工竭尽全力,重视工作任务,并表现出一种胜任工作的能力。因此,在那些高绩效的企业组织中,通常都有一位完美型或力量型的主管。
如果我们把对工作绩效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作为评价组织文化的两条标准,我们就能够描述出四种不同的组织文化类型,如下图所示:
沙漠型的组织文化:这种组织既不关心员工,也不关心他们的工作。整个组织就像一盘散沙似的,你会感到一种可怕的冷漠和分裂。一般不会施行绩效评估制度或绩效管理,即使确实施行了这些制度,也不会真正关心员工和他们的工作绩效。管理者也许会在表面上装出非常关心员工的样子,但那多半是为了取悦于某种公共关系。
组织文化之所以形同沙漠,当然与主管有很大的关系。完美型由于优柔寡断、力量型由于人缘不佳、活泼型由于心不在焉,都有可能导致局面四分五裂。但是,在所有的性格类型中,有话不说、蔫有主意的和平型主管最有可能造成组织文化的沙漠化,因为他的懦弱无能,或者因为他的漠不关心,或者因为他的散漫和得过且过。
俱乐部型的组织文化:活泼型的主管因为感情色彩丰富,通常喜欢营造一种俱乐部型的组织文化。这种组织文化会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感觉到一种俱乐部型的人间温情。他们会通过大量的宣传和明确的制度,高度体现出对员工的关怀。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也会对工作绩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事实上,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乃是对绩效的评估,因为他们喜欢用这种“评估”的方式,来做一些事业发展方面的设想和探讨。他们相当看重工作中的人情成分,不会让员工超负荷工作,也不会对员工提出过高的绩效标准(如果员工自己愿意,那又另当别论)。
活泼型主管那种喜欢不停地冒泡泡的性格特点,会给所有的组织成员带来欢乐。但是,由于过分关注员工的情感和福利,会无谓地消耗掉许多可贵的资源。这种忽略工作绩效的文化取向,使得组织无法持续地进步。
独裁型的组织文化:完美型的主管习惯于自作聪明,力量型的主管习惯于自以为是,都有可能因为强调个人决策,从而形成一种独裁型的组织文化。这种组织文化与俱乐部型的组织文化刚好相反,强硬而又不近人情,它会无视员工个人或家庭的状况,向员工提出过高的绩效要求,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强硬的绩效管理和评估制度。常常不顾目标越来越难以实现的现状,进一步强调那些不太切乎实际的工作目标,使得人们,尤其是承担工作任务的员工对目标的制定和修改感到紧张和担忧,很容易导致员工用某种激烈的形式表示反抗。
由于力量型人士的霸道和不屈不挠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类型的主管成为独裁者的可能性更大。
平衡型的组织文化:现代经理人所鼓吹的团队文化,其实是一种平衡型的组织文化。在这种组织中,员工们会把个人的发展与组织的进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团队意识和成员意识。
平衡型的组织文化对员工和他们各自的工作绩效会同时给予关注,他们在意工作能力与工作任务之间的匹配,尽管在工作任务的分配上常常会有意设计一些适度的挑战。由于对绩效目标的重视,平衡型的组织文化会注意培养一种积极和乐观的工作态度。由于对人的关注,他们也强调目标和工作要求的合理性,并且在意彼此之间的鼓励和帮助。在这种个人与组织命运息息相关的团队中,员工们往往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且对竞争的认识非常清晰。
但是,作为团队的主管,要掌握个人与组织之间的这种平衡发展的关系,不仅需要有全面的视野,也需要积极而又冷静的心态;不仅要深切地关心每一位团队成员,而且要帮助他们制定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这刚好就是完美型的性格优势,也只有完美型,才会为这种理想状态的组织结构的日臻完美而苦心经营。


***************
*相关评论
***************

个人与团队的关系问题,是现今铺天盖地的财经书的老生常谈。而如果说名著《西游记》也来凑这份热闹,并据称是“世界上第一部描写组织行为和性格类型的文学作品”,你是否感觉疑惑不解呢?然而成君忆(《水煮三国》的作者)的最新力作《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在解答疑惑的同时,为我们奉上一份“山(禁止)上,目不暇接”的惊喜!


你了解你的团队吗(1)



作者:祝维娜
当今世界是个团队合作的社会,工作团队已成为世界标杆企业在组织设计上的主流趋势。且莫说在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工作团队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利器,即便是在国内和一些经济不十分发达的地区,团队合作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许多招聘广告上,“有团队精神”更成了必要条件。
近年来,各种团队培训理论和培训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国人在放眼世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开始眼睛向内,寻找更符合国情,更贴近国人思考方式的理论与案例经典。于是少了生搬硬套,多了文化底蕴,像《孙悟空是个好员工》这样的作品便应运而生。
说到组织和领导一个团队,着实是一门艺术,而大凡伟大的艺术,必有其悠久的历史,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现在就有这样一个成功的工作团队,经历了千年的时光,他们的成功事迹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那就是《西游记》中的取经团队。
为了完成西天取经任务,由唐玄奘、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组成的四人团队成立了。其中唐僧是团队领导、孙悟空是技术核心、猪八戒和沙和尚是骨干成员。另外还有白龙马、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大抵上相当于辅助人员或者是协作部门的同事,这里暂且不提。这个团队的高层领导是观音。上级的上级是诸天神乃至如来佛祖。不消说,这是一个基层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团队了。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团队,在合作的过程中有那么多的故事,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分分合合,不时又有一些小磨擦,甚至一度濒临分崩离析,可见,管理好一个团队是多么的不易。
这里要讲的不是《西游记》中取经人的故事,这里要讲的如何了解你的团队,融入团队,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优点,克服不足,最终实现共同的目标,达到共同成功的道理。
回到《西游记》的故事中来。这个团队的组成很有意思。
唐玄奘是这个小小团队的领导,类似于今天的项目经理,非常有原则性、坚韧得甚至有些固执,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具有完美型性格特征。
 孙悟空是这个取经团队里主力,相当于技术核心,或者是公关人物,无论什么样的困难,全然不放在眼里,遇到问题,也是干脆利落,三下五除二,一通禁止,问题多数便迎刃而解。但是他放荡成性,侍才自傲,不愿接受管理。是个典型的力量型性格的人。
猪悟能看起来好吃懒做,又贪财又好色,似乎只是个笑料,但他承担了团队减压器的功能,或者说发挥的是润滑油的作用。他性格开朗,能够接受任何批评,甚至能容忍小小的委屈。试想,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没有猪悟能这样的人物,该是多么的沉闷。而且,猪悟能也并非一点本领也没有,在应对挑战中,猪悟能常常是悟空的得力帮手,虽然有时有畏难情绪,但在面对困难时仍然能挺身而上,甚至是悟空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是个典型的活泼人。
沙悟净少言寡语却心中有数,工作中任劳任怨,从不挑肥拣瘦,承担了挑担子这种劳苦而无聊的工作,从个人能力上讲,除了当领导的唐玄奘以外,沙悟净也是战斗力最弱,变化最少的一位。但沙悟净的优点是任劳任怨,承担了没人愿意承担的工作,使悟空能腾出手脚,专心除魔,而且,在关键时刻,沙悟净是整个团队的稳定器,在唐玄奘受难,悟空被逐,猪悟能嚷嚷散伙的时候,是沙悟净的平和的心态,理智的劝解,使团队不至于一哄而散。最终化解了危机。这是和平型的人宝贵的品质。
 有人这样评价《西游记》,说它是比荣格早400年的性格类型分析,何以这样说呢?且看师徒四人,不正是代表了四种性格类型吗?完美型的唐玄奘,力量型的孙悟空,活泼型的猪悟能,和平型的沙悟净。四个人,四种鲜明的性格。在一个团队中,有时会只有其中一种性格的人,有时会有两种或三种,而四种鲜明的性格组成一个团队时,性格间的冲突就非常明显了。而团队成员性格的多样化,一方面增大的管理难度,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性。因为任何一种性格特征,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也有其不足之处,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工作时,可能会因为处事方法的不同而引发冲突,但如果各方能彼此了解、互利互助、取长补短、协同作战,这样的团队便将是一个无坚不摧的团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