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小故事悟人生 >

第23部分

小故事悟人生-第23部分

小说: 小故事悟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会不会有危险?”朋友担心地说。

“当然,飞行当然有一定的危险,但是飞机上设备齐全,安全专家已经把所有可能的意外都想到了,而且我们会选择有益于飞行的天气进行训练。所以,一般来说,还是很安全的。”

“可是,万一,万一那些安全设施失灵了怎么办?”

“不会那么巧。就算安全设施失灵了,还有应急措施呢。即使一切都失灵了,还可以跳伞自救。”

“跳伞也挺让人担心的啊。我们做别的事都允许失败,失败了还可以重新再来嘛,可是这跳伞就不一样了,它只能成功,一旦失败可是以性命为代价啊。你能保证你跳的每一次就一定有把握?”

飞行员觉得这个朋友也太多虑了,就开玩笑地说:“草原上多的是干草垛,就算跳伞失败了,我也会想办法落到干草垛上去的。”

“怎么能够正好落上去呢?天空那么大,草垛那么小。再说了,牧民们都爱用粪叉挑草,如果干草垛上碰巧插了一把粪叉,那可危险了,粪叉都是又尖又利的。”

“草垛那么大,我也不一定就正好落到粪叉上啊。”

“就算是万一,那到时候可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

“就是有万一,这所有的不幸也不会都让我摊上吧?”飞行员耸耸肩。

人们只是自己心灵的囚徒。如果你不肯把自己从心灵中解放出来,那么谁也不能拯救你。当你的心灵真正无拘无束时,你的生活才变得轻松自如。 






 
9、人生路上的三种人
一位中学三年级的学生为了考取理想的学校,经常废寝忘食地学习。学校的晚自习时间在10点钟结束,而那位学生则总是赖在教室里不走。善解人意的年级组长很理解学生的苦心,总是让学校负责锁门的人先下班,他则一直等到学生们全部离开才锁好门回家。往往最后一个学生离开教室的时候,已经是月明星稀的夜晚了。学生们对这位年级组长十分敬重和感激。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年级组长因为有事已经先走了。晚自习早已经结束了,那位学生像平时一样迟迟不愿离开教室。他似乎忘记了时间,正在对一道数学题冥思苦想。除了那间教室还亮着灯,其他教室里都已经漆黑一片了。正在他入神的时候,门外传来了重重的敲门声。他抬头望去,只见负责教学楼铁门开关的人正站在那里,不耐烦地喊着:“快走,快走,要关门了。”那位学生没太在意地应了一声,继续埋头攻克那道题。几分钟后,一声巨响传来。他猛然醒悟过来,这是关铁门的声音,他已经被锁在楼里了。恐惧包围了那位学生,他慌忙冲下楼,大叫着开门。夜色中,他的叫声很响亮,掌管着铁门的人不知从什么地方走了出来,带着一脸的怒气对他说:“你只管叫吧,没人会来给你开门的。我就是看不惯你这种人,每天都赖着不走,你以为你是谁?”学生像被冷水浇了一样,呆呆得站在那里,冰凉的泪水滑下脸庞,他使劲的摇晃着铁门,大声叫着,终于惊动了宿舍管理人员,叫来了年级组长,才打开了铁门。

第二天,那位学生被叫到了年级组长的办公室,他含着满腹委屈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可是,年级组长并没有安慰他,也没有指责那个把他锁在楼里的人,而是对学生这样说道:“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三种人,不管是你的学习生活还是工作情感,都随时会遭遇他们。一种是欣赏你,理解你,赏识你的人;第二种是曲解你,和你有分歧甚至中伤你的人;第三种是和你毫不相干的人。第一种人对你有知遇之恩,可以为师为友;第二种给你伤害,你不必与他计较更无需苦恼,只要远离他;而第三种人更是无关痛痒,只要和他和平共处就行了。一种米养千样人,你不可能被所有人接纳和包容。所以,你必须保持平和的心态,接纳别人,你的痛苦就会少得多。”

在我们不无挫折的人生之路上,保持心态的平和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不管我们遇到怎样的人生沉浮,一颗平常心都可以让我们泰然处之,帮我们渡过难关。如果面对挫折和不公正待遇,我们只是心怀委屈、不能释怀,那无疑是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只能增加自己的痛苦。 






 
10、对善良的奖赏
一位美国小姑娘玛丽·班尼对自己的遭遇困惑不已,于是,她写信给《芝加哥先驱论坛报》,向无所不知的西勒·库斯特先生询问,为什么她帮助妈妈把烤好的面包摆上餐桌,只得到了一句“好孩子”的称赞,而她那个什么都没做、只会调皮捣蛋的弟弟却得到了一个香喷喷的甜饼。她认为上帝对像她这样善良的小姑娘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她觉得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像她这样的好孩子总是会被上帝遗忘,那些表现不佳的孩子反而能得到上帝的垂青。

作为《芝加哥先驱论坛报》儿童版《你说我说》栏目的主持人,西勒·库斯特先生收到过无数封这样的来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向他询问为什么上帝不奖赏好人。可是,他总是无法回答这些心情难以平静的孩子们。西勒·库斯特先生为此心情沉重,他总是为这些感到不平的孩子们担心,却没有好办法来应对这个问题。

正在他为无法回复玛丽小姑娘的来信而不知如何是好时,他应一位朋友的邀请参加了一场婚礼,这场婚礼让他醍醐灌顶。他不但找到了答案,而且因此名扬天下。

婚礼很普通,新娘和新郎走进教堂,接受了牧师的祝福。但在互赠戒指时,也许是心情太激动了,也许是过分的幸福让他们有些紧张,两人阴差阳错地都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看到这一幕,那个幽默的牧师微微一笑说:“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西勒·库斯特听到这句话,茅塞顿开。

他得出结论:右手本身就完美了,所以无需戒指的点缀,而善人之善,也就是上帝给予的最高奖赏了。发现了这一真理的西勒·库斯特兴奋不已,他立即给玛丽·班尼小姑娘回了信,写道:上帝让你成为一个好孩子,这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这封信不仅寄给了那个困惑的小姑娘,而且被刊登在《芝加哥先驱论坛报》上,被美国及欧洲1000多家报纸转载,让所有和玛丽·班尼小姑娘有着同样困惑的孩子们不再感到不平。

如果我们总是在为自己不平,认为自己的善良和付出没有得到回报,我们就需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善良已经是上苍给予的最高奖赏,这就是回报。我们无需为自己不平,其实被忽略恰恰因为我们已经很完美。 






 
11、不可能只在想像之中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林肯总统签署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一位名叫马维尔的记者采访了林肯。马维尔问道:据我所知,您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废除黑奴制的美国总统,上两届总统都曾经想过这件事。而且,在他们在任期间,《解放黑奴宣言》已经草拟出来,可是他们都没有能够拿起笔去签署它。请问总统先生,他们是不是为了将这一伟大历史成就留下来,让您去成就英名?

林肯回答说:“也许吧。不过,我想,如果他们知道签署这个宣言所需要的仅仅是一点勇气,他们一定会懊丧极了。”

就在马维尔想继续提问的时候,林肯的马车远去了。马维尔甚至没有来得及弄清楚林肯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对于这个负责任的记者来说,如果没有机会再次采访林肯总统,这只能成为永远的遗憾了。

直到1914年,林肯总统去世近50年了,马维尔虽然没有再次见到林肯总统,但是他终于理解了当时那句话的含义。因为他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里找到了答案。在信里,林肯讲了自己幼年时的一段经历:

“我的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因为农场里面有许多石头,所以父亲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农场。有一天,母亲觉得石头很碍事,于是提议把这些石头搬走。但是父亲反对说,不要白费力气了,那些不仅仅是石头,它们是一个一个的小山头,根部都连着大山。想想看,如果能搬走的话,主人干嘛以这么低的价格把农场卖给我们。于是,这件事就这么搁下了。”

“有一天,父亲去城里买东西,母亲再次提议把石头搬走。她带领着孩子们开始挖石头,结果一块块石头被挖了出来,搬走了。不长的时间,农场已经弄得很平坦。那些石头并不是父亲以为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就能够弄出来。”

这件事在林肯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告诉朋友,很多事人们不去做,并不是这些事不可能完成,而是人们认为它不可能完成。

横亘在人们的愿望和成功之间的障碍其实是人们的心灵。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愿望永远不可能实现,那它也永远只能是你的愿望;如果你相信愿望终会变成现实,那这就没有什么不可能。不要在心里为自己设限,那将是你无法逾越的障碍。 






 
12、别成为破窗户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试验: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其中一辆车打开车窗和引擎盖,另一辆则保持封闭状态。结果很让人吃惊。尽管两辆车看上去新旧程度相似,但是没有密封的那辆车在3天之内就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它被人破坏得面目全非,车里几乎所有的东西全都被偷;而保持封闭状态的那辆车则仍旧完好无损。

这时,试验人员继续进行试验,他们在保持密封状态的这辆车的窗户上打了一个洞。结果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人打破了,车内的东西也被偷盗一空。

心理学家称之为“破窗户理论”。也就是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结论:既然是破的东西,让它更破一些也没什么。所以那些有残缺的东西,大家就会去加快其损坏的程度。而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则会想尽办法去保护,不由自主地维持它的良好状态,不舍得去破坏。这种心理有点类似于“墙倒众人推”的意识。它十分微妙,甚至和道德没有什么关联。

为了验证这一心理定势,人们还曾在一所城市进行类似的实验。人们先在一条干净的街道上扔了一些生活垃圾。结果,没过几天,这条街道就变成了垃圾场,铺天盖地的垃圾覆盖了整条街道,碎纸、塑料袋、烟头、空瓶子,所有可以随手丢掉的垃圾都被丢在了街道上。而同时进行试验的还有另一条街道。另一条并不怎么整洁的街道被人们打扫得干干净净,这种整洁的状况维持了好几天。之后,街上出现了一种很自觉的现象。一出现脏东西,就会有人主动地把它扔进垃圾箱;在碰到外人乱扔垃圾的情况时,还会有人出来制止。那条街道一直维持着它的清洁。

我们的心理总有着这样的定势,好的应该更好,而坏的再坏一些也无所谓。所以,我们需要时时注意自己的心理环境,维持它的清洁,千万不可以成为破窗户。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心里丢上了垃圾,最终我们的心灵只能成为消极心理的垃圾场。 






 
13、如果,下一次
一位执业多年的心理医生,拥有非凡的成就。在他即将退休的时候,为了对自己一生的成绩作出一个总结,给后人一个值得借鉴的参考,他写出了一本医治各种心理疾病的专著。这本书足足有一千多页,讲述了多种心理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这真称得上是一本医治心理疾病的百科全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很深的实际指导意义。

退休后的心理医生成为心理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常常被邀请到大学里去讲学,他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加入了自己临床的实际病例,很受学生欢迎。一次,他应邀到一所大学去讲学。在课堂上,他拿出了自己的这本著作,对台下的学生们说:“我的这本书共有一千多页,讲了不下三千种治疗方法以及几万类药物,但是,所有的内容,却可以总结为几个字。”

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屏息注视着那位心理医生,期待着他揭晓谜底。只见心理医生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字‘如果,下一次’。医生看到学生们不解的目光,解释说:“我在多年从事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发现,造成人们精神困扰的莫不是‘如果’这两个字,人们被这两个字深深折磨着,‘如果我当初努力学习’,‘如果我没有辜负她’,‘如果我及时赶回来’,‘如果我换了工作’……”

尽管心理医生可以用上千种方法来帮助人们解除困扰,但最终的方法都是把人们的思想引入“下一次”。当人们把思想从“如果”变为“下一次”时,所有的心理疾病都得到了缓解。“下一次我可以选择自考和进修”,“下一次我不会再错过我爱的人”,“下一次我一定不再拖拖拉拉”……让一个人感到精神困扰,幸福观念大受影响的,往往不是物质上的贫乏,而是心境的消沉。如果你的心里总是充满了懊悔和遗憾,你的心灵只能被痛苦所占据。

当我们的心灵被懊悔所腐蚀,所有的意志都会变得消沉,成功也会一步步远离我们。而当我们开始为下一次准备时,我们就会拥有真正有益生命的阳光和财富,我们就开始迈向成功。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沉浸在失败的阴影里无法自拔,总是责备自己,并把自责当作是我们最好的依赖。这种不自觉的貌似可以凭借的依赖恰恰是我们人生长堤上的蚁穴,只要一点点,就足以毁掉我们的整个生活。只有抛弃过去的种种阴影,我们才能迈开大步向前进。 






 
14、幻想的猴子
从前,在一座高山的脚下有一个小小的村落,这里住着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村子里的人世代过着贫穷的日子,没有走出过村子。有一天,老人向村里人宣布他学会了点石成金的法术,能够帮助村里人发财。但是,他不能白白传授这种法术给村里人,要学法术的人必须拿出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当作学费。

这个消息轰动了整个村子。村里人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如果能够发财,牺牲一点学费根本不算什么。于是,所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