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铁血振秦 >

第66部分

铁血振秦-第66部分

小说: 铁血振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雪云兴致勃勃地看着,用手在四处指指点点,口中不时地念叨着,脸上更是因为兴奋而泛起了阵阵的红潮。
    子婴的目光却只是停留在雪云俏丽的脸庞上。
    “呀,那边有舞剑高手在斗剑哪。”雪云兴奋地指着那处被人群层层包围着的所在,像个孩子似地高兴地叫嚷着。
    子婴看着雪云那映着星星点点的灯光而熠熠生辉的眼眸,呵呵一笑,道:“既然你这么有兴致,那我们就去看看。”
    于是,子婴轻斥了一下胯下心爱的赤兔马,缓缓地向那处人群走去。
    子婴的便装侍卫见马上的两人对这处舞剑的摊子兴趣很浓,这几名侍从连忙交换了一下警惕的眼神。
    众人被分开之后,子婴翻身下马,轻扶着雪云将马缰攥在手中,缓步来到这两名斗剑卖艺的汉子所处的台子之下。
    雪云和子婴两人看见两个一身灰色劲装的男子将手中的剑舞得虎虎生风,双剑双交时的铿锵之声将人的耳膜刺得生疼。
    两名剑士的招法精妙,身手了得。围观的民众看得如痴如醉,在险要处更是会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
    秦人以尚武著称,围观的人中也有不少舞剑的好手。在众人一片的叫好声间歇,一些意气相投的看客甚至在大声地交换着自己对两名剑手武艺长短的看法。
    雪云扯着子婴的手,边看边欢呼着。
    平日里文文静静,从不舞刀弄剑的雪云在此时竟有些失态地忘情鼓噪着。
    子婴看着雪云兴奋的神态,心想:秦人的尚武习性已经融入了血液之中,倘若能加以因势利导的利用一番——让人们勇于公战而耻于似斗……
    我那上书父亲,要求精简秦军员额,从今后走精兵强兵路的奏章应该再润色一下啊,再报上去。应该会得到父亲的良好反馈的。
    旋尔,子婴注意到雪云半响无语,在定定地看着自己,目光中隐隐有着忧虑之情。
    子婴将雪云牵在身侧,搂着她的腰,轻声地问道:“云,想起了什么不开心的事呢?说出来,让我开心开心。”
    换在以往,子婴这个不怎么高明的玩笑,一定会得到心意相通的雪云的良好反馈。
    但今日,雪云只是抿着嘴,却没有报以灿烂的笑容。
    子婴看雪云有些意兴阑珊,于是拉着她的手,翻身上马,穿越人潮向丞相府方向缓行而去。
    ……
    “公子,我想到一件事情。”雪云的口气有种没来由的严峻,连私下里的昵称“婴哥哥”都不见了踪影。
    “嗯?你倒是说说。莫非,你从二位剑士斗剑之中想到了什么?”子婴知道雪云心思缜密,不会无缘无故地突然兴致全无,故而有此一问。
    “我在担心爷爷。”
    “这是为何?”
    “我爷爷有拥立秦王殿下的大功。他现在是秦国的丞相,而放眼朝中唯一能与爷爷相制衡的人除了大将军蒙恬之外,再无第二人。”
    子婴点了点头,道:“你说的对。继续说。”
    “而蒙大将军因为要镇守河套要塞暂时不能还朝,这就会给朝中一些人落下相应的口实……”
    子婴大致明白了雪云的意思,道:“你是说,你在担心有人会在我父亲面前进谗言,说李斯丞相权倾朝野,有不测之虞?”
    雪云的眼中掠过一丝赞赏的神色。他点头应道:“不错。天子当朝,讲的是一个平衡。如果爷爷的权势过大,而无相匹敌的人。即便秦王不说什么,但心中还是会有一些别样的想法。”
    子婴接过话题继续说道:“既然在朝为官,难免会出现党朋之争。如果朝中没有一个人能与李斯大人相提并论……这个的确是……”
    “所以我很担心爷爷会招来朝中一些人的顾忌,尤其是那些被秦王从河套带回咸阳的大臣的猜忌。”
    “我不也是大王从河套带来的么?”子婴试图开个玩笑,稍稍宽慰雪云的忧虑。
    子婴的玩笑不怎么高明,雪云的忧虑还是没有被开解,她盯视着子婴说道:“两个旗鼓相当的人舞剑,会招来喝彩声。一个人舞剑……”
    子婴微微一笑,对雪云道:“你可知我最亲近的两名得力干将陆甲和董先为什么没有跟随李斯丞相一同回咸阳,而是直接去了终南山找人?”
    “哦?你说的……和我说的有关么?”
    “这个是自然,我何时说过无头无脑的废话?”
    “那就别卖关子了,直接说呗。”
    “还记得七岁被拜为上卿的甘罗大人么?”
    “甘罗?这个人名气那么大,我怎能不知道?但他因为不赞同始皇帝的高压手段,早已不问世事,辞官退隐……莫非你派人找的就是他?”
    “不错。你的忧虑,我也曾想到过。于是我早就在物色一个能与你爷爷相提并论的大人物。当今朝堂,因为赵高而被免职的大臣不在少数。如今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我早就开始物色各类贤人,请其入朝辅政。以甘罗大人的名气,是可以和你爷爷掰一掰手腕的吧?”
    听到子婴这番话,雪云才转忧维喜:“如果甘罗大人肯出山,那就再好不过了。朝堂之上就有的斗,一些精于朋党之争的人就又有了用武之地。爷爷的丞相位置是可以坐稳了。”
    子婴嘿嘿一笑,道:“那么,你该怎么谢我呢!”!~!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怀王亲政
    项羽失去了与自己相依为命,半年以来在江东开创了一番大局面的叔父项梁,近日以来心绪南宁。!
    在把身为江东义军主将,大楚的武信侯——项梁的灵柩送往现今的大楚国都盱台(作者按:今江苏盱眙)的路上,项羽因为悲伤过度,外加感染了风寒,竟病倒在军中,不能理事。
    无奈之下,项伯与项庄代行大将军的号令,节制江东诸军向大楚国都缓缓撤退。
    刘邦见项家军新败又兼无利可图,于是在和樊哙,周勃商议之后,向项羽婉转请辞。
    项羽一心想把舒服的灵柩早日运回楚地。他见军心涣散,也就没有强留刘邦,对其抬手放行了。
    刘邦心中大悦,他按照和张良的事先约定带着旗下2000余人去砀郡发展。
    ……
    在一路向东的颠簸马车中,项羽时常梦见自己和叔父初秋时节在吴中聚众起事的情景:
    二世二年九月,在吴中小有名气的项梁被会稽郡守殷通请进了会稽郡公署议事。
    郡守殷通亲自出了公署大门,将项梁迎到会稽郡署大堂的侧手下坐下。
    落座之后,殷通道:“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所以,我打算起兵反秦,想请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共襄义举。”
    项梁道:“桓楚是秦朝通缉的要犯,他逃亡在外。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我侄儿项羽知道他的藏身之处。”
    项梁出得大堂和在外守候的项羽商议一番之后,回来与郡守殷通一起坐下,道:“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
    殷通欣然同意。项梁于是就把项籍叫进来了。
    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羽使了个眼色,道:“动手!”
    于是,项羽二话不说拔出剑来,将大堂正中的殷通一脚踢翻,并斩下了他的头。
    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着郡守的官印。
    殷通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
    项羽为了震慑殷通的手下,领着几名项梁的亲兵,在郡公署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
    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项梁见时机成熟,就止住了杀红了眼的项羽,召集原先认识的会稽郡内的豪强官吏,喊出了“暴秦无道,天下人共罚之”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
    在场豪强纷纷袒露出右臂,高举右手云集相应。
    轰动一时的吴中义举就这样发生了。
    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司马。
    项梁赏罚分明,任人唯贤。他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很快就取得了会稽郡父老的信任。
    于是项梁就自领会稽郡守,任用项羽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会稽郡下属各县。
    ……
    当时的景象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但哪曾想兵败如山倒。土崩瓦解之后,新近招募的士兵纷纷生出了遁匿之心。
    这些势力小人,往后攻城略地还是得依靠我一手带出来的江东子弟兵!
    ……
    正在马车中的项羽昏昏沉沉,有一搭没一搭地胡思乱想之时,项伯闪身进了马车之中。
    摸了摸项羽的额头之后,项伯道:“启禀少将军,范先生托人送来的消息说,盱台要变天了……”
    项羽睁开了不满血丝的眼睛,愣愣地问道:“亚父怎么说?”
    项伯这些天来为了制止逃兵,忙前忙后,劳神费力。他整个人瘦了一圈,脸上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蜡黄色。
    他咽了口头吐沫,用嘶哑的嗓音回道:“咱们的大王(作者按:楚怀王熊心)趁着项将军领兵在外,积极地将自己的亲信安**朝廷。”
    项伯见项羽眉头紧锁,双拳紧握,心道:少将军的心情一定比他的身体更糟糕。
    但现在主将身亡,整个军中都是人心惶惶,士兵开小差十有其一……情况已经糟到不能再糟,索性此刻就把这从国都传来的坏消息统统告知少将军好了:
    “大王前些日子,提拔张楚故将,苍头军的首领吕臣为偏将军。”
    “听闻项将军阵亡的消息,大王到我军大本营向留守的驻守军中的范曾先生表示慰问之后,转脸就把大楚上将军的头衔送给了他一手培植出来的亲信——宋义。”
    项羽勉强支撑起自己的身体,掀起车窗,吸进了几口冰凉的空气之后,愤然说道:“吕臣这人倒是有几分胆色,但他何德何能可以与我同日而语!?宋义?他又是什么东西!”
    项伯见项羽的脸色越发地难看,出声解释道:“吕臣因为斩杀谋害陈胜王的主谋庄贾,被晋升,倒也说得过去。但他的确是不能与少将军你同日而语……”
    “至于宋义,这人据说是大王继位之前落难时,曾数次出手救助过大王。他听说大王登基为王,就特地来投奔。大王感念他当年的恩义,特别加封他为将军。”
    “而今,我们江东军崩溃,主将新败……大王以整饬军队为名,将这宋义委任为上将军……”
    “够了!”项羽一挥手,止住了项伯的通告。
    “要是没有我叔父和范曾先生的筹划,他到现在也只不过是个放羊的娃娃!他算是哪门子楚怀王!他刚刚当上楚王才几天,竟然就如此地放肆!我看我直接带兵,杀回楚都城算了!”
    项伯听了项羽的牢骚,眼中惊恐不已,他撩开车窗观察了一番之后,刻意地压低声音说道:“将军息怒,范先生已经把对策给送来了。”
    听到范曾给身处窘境的自己送来应对当前颓势的办法,项羽的眼中有了些许的憧憬。
    他顿了顿,向项伯问道:“亚父怎么说?”
    项伯心道:范先生已经拿出了主意,项少将军只有照办是了。
    项伯一字一顿地说道“范先生只说了一个字——忍!”!~!
    ..
第一百一十二章 谥法之争
    日上三竿时分,咸阳宫大殿之外碧空如洗,御花园内一片萧瑟,太液池内水波不兴。!
    咸阳殿内却是你方说罢我登场,有着异乎寻常的热闹。
    意见相左的两派彼此之间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从上朝伊始,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派的大臣们就开始为这个问题争辩地口干舌燥,两方之间摆出了一副非要将对方批驳到体无完肤为止。
    “始皇帝定下的规矩,岂是一时兴起就要修改的呢。”
    “张大人此言差矣!我大秦以六为尊,天下初始规划之时是为溜溜三十又六郡。但到后来因为连克桂林,复又改为四十郡。若是始皇帝墨守以六为尊的惯例,那就改把新开拓的疆土再拱手让过去的。?”
    “正是因为没有守好初始的三十六郡,所以新开拓的疆也土就不保……岭南此刻就被那居心不良的赵佗给割据了。”
    “卫大人不觉自己失言么?照你这么说来——如今江东反,叛赵佗割据,全都要将根子追溯到始皇帝那里咯?”
    “我可没这么说。你的这个假设只不过是你的个人揣测。我对大秦对陛下都是忠心不二,黄天可鉴。”
    ……
    扫视了一眼殿内依立场自然而然地分成两派的大臣们用口舌争斗地死去活来,身着一席贵气的紫袍的子婴,低眉拱手,默然不语。
    挑起了这场朝堂之上风波的子婴抬眼微微打量了一下御阶之上,大殿正中端坐着的父亲扶苏。
    一身亮黑色的华美朝服将扶苏的气质映衬得恰到好处。冠冕下,扶苏的头发被梳理得纹丝不乱。
    但扶苏的那张略显苍白的面颊上写满了疲惫和无奈。子婴刊载眼里,心中有些难过:
    当年始皇帝以勤政而闻名天下,每日所批阅的奏章不下120斤(作者注:秦汉度量衡制16斤合现在1公斤);而父亲每日所预览的奏章远在此数之上。
    父亲拿出了迥异与前任的秦二世胡亥的工作态度,勤勉施政。
    父亲如此作派,目的只有一个:将即将四分五裂,岌岌可危的大秦朝重新粘合在一起。他的想法很朴实也很简单:让天下的百姓都有衣穿,都有饭吃,都有房可住。
    只是秦朝这条大船经历了胡亥两年的不作为,与权臣赵高的乱作为。到如今已经是千疮百孔。即便要承载“维持百姓的基本要求”——这么一个触手可及的想法都显得艰难无比,此时此刻,这个辛苦的大秦国王真不是自己所愿意去承担的。我只希望父亲能把大秦重新扶上正规之后,再交由我来治理。
    虽说“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是自己的平生所向,但“卧美人膝”才是自己最期待的,而“掌天下权”只是把这个大帝国交由自己信任的大臣去治理就好了。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旰食宵衣实在不是我子婴的风格……
    ……
    正在子婴胡思乱想之际,被御阶之下的口舌风暴搅得有些心烦意乱的扶苏忍不住发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