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生活要懂点博弈学 作 者: 王宇 >

第2部分

生活要懂点博弈学 作 者: 王宇-第2部分

小说: 生活要懂点博弈学 作 者: 王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游戏,就是一个人生。 

游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无限乐趣和欢声笑语,打发了不少闲散时光,还能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世界上着名的微软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就经常用智力题作为考核应聘人员的依据。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游戏都反映出了博弈的思想。如“石头、剪刀、布”是一种人们十分熟悉的简单游戏,在玩的过程中人们最关注的两个问题是:别人会怎么做?自己又该如何实现最佳应对?其实这就涉及到了博弈论的核心问题,即推测对方的做法作为自己决策的依据,从而寻求最佳利益。同样的,在四人进行的扑克牌游戏中,对于每个人来说,面对的都是一个“不完全无信息”的博弈,要能够理智地分析出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才能打出最佳的牌法。 

毫不夸张地说,游戏就是人生的一个抽象,在游戏中人们学到了很多生活中不能学到的技巧,难怪有人有发出“一场游戏是一生”的大道理。不过,博弈所指的当然不只是游戏本身,它所研究的是当人们的行为存在相互作用的时候,且利益又是相对立时,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带有一定的竞争与合作的特征,因此也可以说,博弈包涵一切事物。 

游戏与博弈最大的类似处是:确定好一定的游戏规则,游戏者开始做出各自的决策或行动。但有时一方做出坏的策略并不一定会带来坏的结果,原因在于对方可能选择了更为不利的选择。中国最古老的游戏莫过于围棋,在围棋中反射出博弈的很多内涵,如围而歼之,生死存亡为先,争地夺利为上等一系列规则。在下棋的过程中,双方总是在为一招半式的走法而苦思冥想,既要猜透对方的心理活动,又要避免使自己的心思被对方猜透。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需要双方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精确的判断力,否则就很难走出对自己最有利的棋法。实际上围棋最初就是由战争发展而来的,在真正的战争爆发时,如果将领们便能用博弈的思想来研究一些规律,就能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一定的基础。否则,“小则局部失利,大则全线崩溃”就难免出现。


认识和了解博弈:(3)


在博弈论中,对游戏者双方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进行全面分析,从而研究出最佳的优化策略。一般情况下,人们在面对复杂的现象时,经常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即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看事情总是太片面。而博弈就是将现实生活抽象化,从宏观来看全局,分析出问题的要点所在,并将干扰因素减至最低,最终能轻松地找到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法。人生就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博弈过程,作为一个博弈者,最佳的策略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游戏规则,为最后的成功创造尽可能多的良好条件。 

虽然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博弈,而博弈又是一种游戏策略,但绝不能将生活和游戏等同起来,毕竟游戏失败了可以重来,但人生却只有一次,一着不慎就会全盘皆输,失败就再也无法挽回。 

任何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着的,这是一种必然存在的现象,因此即使是严谨性很高的游戏规则,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况且,博弈中总是把双方可能的做法都想到,而游戏则终归是游戏,有时参与者并不能十分全面地考虑问题。因此,最好还是在科学、客观的理念指导下完成自己的博弈,能够随着变化而改变策略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理智的博弈高手。 

博弈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博弈论过于抽象化,使得它的研究者只局限于少数数学家和经济家,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甚至很多平常人对博弈是闻所未闻。近几十年来,随着博弈的发展,它的影响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它不仅仅应用于数学和经济学,在其它领域也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如生物学、生态学、管理科学、国际政治、社会学等等。 

战争中的博弈学: 

在生物学上,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开始试着用博弈的理论来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如1973年生物学家John·Maynard·Smith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提出“evolutionarily·stable·strategy”这个概念就使用了博弈理论。博弈最初的理念就是从军事和游戏中归结出来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战争都充分体现了博弈的思想,如对中国影响深远的秦国统一六国之战。 

2000多年前,强大的秦国统一了天下,战国七雄的局面消失,雄才伟略的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从此名扬青史,为中国后来的强大也铺垫了基础。不过,从秦国统一国家前的局势来看,秦国虽然经过了商鞅的变法后国力大增,但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实力和六国总和相比,还是不足以比拟的,那么秦国是如何战胜庞大的六国军事力量呢?其实,秦国和六国的形势就是一种博弈,双方都有两种选择:即合纵和连横。合纵是指六国缔结军事联盟,共同抵制秦国的打击,倘若秦国对任何一个国家发动进攻,其它五个国家一定会出兵相助;连横则是指六国和秦国相互妥协,签订友好条约,保持双方的和平友好关系。当时的七国当中,齐国的势力是不容忽视的,只比秦国稍逊了一筹,因此理所当然了成为六国军事联盟的中心。一旦齐国放弃了合纵政策,那么六国联盟顷刻间就会土崩瓦解,所以未来天下的局势如何,实际上就间接地转移到了齐国和秦国的态度上: 

国家齐国采取合纵政策齐国采取连横政策 

秦国默认六国合纵秦国扩张势力受阻,齐国成为六国领袖秦国无法统一天下,齐国势力也不能得到扩张 

秦国采取连横政策秦国与六国对峙齐国被灭,秦国统一天下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秦国和齐国都有“合纵”与“连横”两种选择:如果秦国默许六国合纵,而齐国也支持合纵政策,那么结果必然会使秦国的势力受到遏制,而齐国则毫无疑问地成为六国的领袖;如果秦国默认了六国合纵,而齐国却出人意料地采取连横政策,即与秦国示好,那么秦国自然也无法吞灭六国,齐国的势力也得不到扩张;倘若秦国采取“连横”政策,而齐国坚持合纵政策,结果是秦国的势力不足以战胜六国联盟,双方处于对峙状态;最后一种结果是秦国和齐国都采取连横政策,建立友好相处的关系,则最终齐国被秦国所灭,六国联盟灰飞烟灭,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历史真相也正是印证了这一点。 

经济中的博弈学: 

当然,现在是21世纪,全世界人民都在提倡和平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于是博弈在经济学当中的应用也更加突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其实就是简单的博弈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时都可能会遇到两难的选择:即贸易自由与贸易壁垒。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纳什均衡”,双方究竟是从中受益还是受损,全看两国在贸易时采取合作还是不合作的态度,先来看一个表格: 

国家B国提倡贸易自由B国制造贸易壁垒 

A国提倡贸易自由互惠互利A受损,B受益 

A国制造贸易壁垒A受益,B受损双方都受损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假如A国和B国都采取贸易自由的政策,减少关税限制,那么双方都能获得最大利益;假如有一方实行贸易壁垒而另一方实行贸易自由的话,则一方受益一方受损;假如双方都不肯做出让步,坚持实行贸易壁垒政策,那么谁都捞不到好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相信研究博弈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博弈所应用到的学科也会越来越多,那些形形色色的复杂问题也能够得到解决。


为什么很多人都爱买打折的商品?(1)


为什么喝茶要比吃饭贵? 

为什么女人总嫌化妆品贵却还要去买? 

经典博弈介绍○之:酒吧博弈 

由于酒吧的容量有限,因此人们不得不根据自己的推测来决定是否去酒吧,这就是美国着名的经济学专家阿瑟教授在1994年提出的着名的“酒吧博弈”。 

阿瑟教授从当地一家真实酒吧的营业状况中发现了这个现象。酒吧博弈的理论模型大致是这样的:假如有100个人很喜欢泡吧,于是在每个周末,他们都要决定是去酒吧还是呆在家里。但是酒吧的容量很有限,只能坐60个人,此时酒吧的气氛融洽,服务也是最好。而如果去的人多了,就会导致大家都玩的不尽兴,甚至会觉得不舒服,还不如留在家里。因此,这100个人每到周末就会根据以前的经验和自己的推测,预测酒吧的人数是否超过了60人,从而决定自己到底是不是要去酒吧。 

有些人会简单假设,认为这个周末和上个周末相比酒吧里的人数会差不多,有些人则采用平均法,算出前几个周末中酒吧人数的平均数,还有些会采用反向猜测法,认为上个周末人多,那么这个周末人就会相对少一些,反之亦然。 

“酒吧博弈”理论的提出,为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其实生活中,人们能够经常遇到类似的状况,如炒股、填报志愿、足球搏彩等等。由于没有确切的数据可以参考,于是推测就变得极为重要,且推测正确的机率往往微乎其微。 

用最优惠的价格买到自己喜爱的衣服,这是每个消费者的心理。其实,在生活中,买打折的商品在各国的消费文化中都不失为一种精明的消费习惯。首先省钱永不为过;其次,即使不只为省钱,单单是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也足以让人感到购物的乐趣。 

小王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考虑自己的经济问题,是购买打折商品还是不打折商品。而商店在这样的情况下,会针对消费者的情况做出自己的策略,出售打折商品和不打折商品。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店和消费者都会从自身利益考虑。 

在面对打折商品时,消费者有两种决策即选择买与不买;在心里,他会不自觉得与不打折商品进行比较。那么,此时,消费者的心理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用表格显示如下 

打折商品不打折商品 

消费者买实惠划算不实惠,浪费 

消费者不买得不到实惠理所当然 

消费者在购物时的这种心理,是一种心理上的博弈。如果消费者遇到打折商品时,在商品质量确保的情况下,他会从心理上得到一种平衡。如果商店有打折商品,他选择买时,就会得到实惠;选择不买时,就得不到实惠。于是,他就会去买打折商品。 

其实,买打折商品,具体有得有得到实惠,也不确定,只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优势。打折商品同不打折的商品比较,当然打折商品更实惠了。 

可是,作为消费者,在去购买一件打折的商品时,除了价格上的实惠外,还应考虑到质量是否保证,是否有利用价值等。打折商品,是厂家或者商场搞的一次促销活动,或是某种产品长时间的积压,或是厂家短时间内资金周转困难。很多原因都会让厂家或商场出现打折商品的现象,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抓住了大多消费者的心理,比如像小王这样经济一般的消费者。 

日常购买商品时,人的消费心理有时是很矛盾的。而大众的心理却是一样的,那就是购买一件物美价廉、物有所值的商品,打折商品正好是满足大家的需求,更是经济条件一般消费者的首选。对于那些经济优裕的人来说,打折商品只是他们生活消费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则是倾向于专卖店,因为他们认为在这样的店里,购买的商品不仅有质量的保证,还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位。 

消费者购买打折商品时,心里一定存在着博弈的心理,是买还是不买?买了又怕不划算,没质量的保证,不买又怕错过这个好机会。然而,打折商品还是人们消费的首选之一,实惠划算。对于经济一般的,那是最好不过的选择;对于经济条件优裕的,也是一种精明的消费。


为什么旅行社卖套票利润大?(1)


在日趋竞争激烈的今天,各个商家都在想方设法赚取更大的利润。商场搞的促销活动,电影院搞的套票活动,专卖店搞的打折活动,这些都是商家获取利润的另一手段,其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抓住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五一”黄金周就要到了,很多商家为迎接旅游黄金周的到来,纷纷都搞一些节日活动。其中,旅行社是最典型的地方。在准备迎接旅游黄金周到来时,游客也都在为自己的假期做合理的安排。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游客和旅行社都在做出自己的选择:买卖单票还是套票。在做出自己的选择时,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的。旅客和旅行社可以有以下的选择: 

旅行社A卖套票,游客B买套票,则旅行社获取较大的利润,这是商场中的“薄利多销”; 

若旅行社A卖单票,游客B买的是单票,则旅行社获得的利润就会少一些; 

若旅行社A只卖单票,游客B买的是套票,则B不买,A没利润;同样,A单卖套票,B买单票,则B不买,A没利润。 

用表格显示如下 

B买套票B买单票 

A(单卖套票)A利润多,B买B不买 

A(单卖单票)B不买A利润少,B买 

这近似于“囚徒效应”中的囚徒,都是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旅行社在“五一”黄金周时期,想趁此机会赚取一把;而游客想在黄金周时期,借助旅游社搞活动,出去度个快乐的假期。可是,事实上,并不是人想象的那么完美,诸多因素搀杂在里面。这就形成了旅行社和游客间的一场博弈战。 

从现实情况考虑,以利润为目的的旅行社,会通过一些活动来吸取消费者的眼球,使其进行消费,以获取较大的利润;而消费者则将面临很多情况,有的想单独旅行,有的想随团旅行,爱好不一,出现的情况各不不同。这就在各自的心理上有了矛盾的选择。 

如果旅行社卖套票,利润将会有大的增长;卖单票的话,只获取较小的利润。假设旅行社一人的单票是800元,则利润300元;8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