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生活要懂点博弈学 作 者: 王宇 >

第9部分

生活要懂点博弈学 作 者: 王宇-第9部分

小说: 生活要懂点博弈学 作 者: 王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但走到了一起而且甚至成为了合作上的好伙伴,各取所需。所以,一个真正善于交际处事的人,在他身边是没有永远的敌人的。 

人为什么会有敌人呢?原因无外乎两种: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内因有很多,比如,这个人为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好讥人之误,因而引起周围人的反感,成为众人排挤的对象;外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形势所迫,逼不得已而与他人成为敌对双方等。 

在这里,我们就从内因方面进行分析,即你的内心想不想把对方当成朋友。 

也许你会说,那如果别人把自己当成敌人呢?没错,而这就要牵扯到人与人之间的博弈了。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有以上两种选择:把对方当朋友;把对方当敌人。 

假如现在有两个人,A和B,两者都把对方当朋友,那他们自然会成为好朋友;但是,如果A把B当敌人,同时B也把A当敌人,结果会怎么样呢?而如果两个人中有一方能够把对方当作朋友,则结果又是如何呢? 

用表格显示如下 

A把B当敌人A把B当朋友 

B把A当敌人互相为敌A有可能感化B 

B把A当朋友B有可能感化AA与B成为好朋友 

A把B当敌人,同时B也把A当敌人,只能是仇敌见面分别眼红了;如果一方把另一方做朋友看待的话则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结果一,一方可能被另一方感化,从而两者成为好朋友;结果二,不能感化另一方,努力得不到回报,成仇敌。俗话说:“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人,只要他心中没有敌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他的朋友,就算是他的敌人也不例外。 

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当你对别人做出一定的举动时,对方是会有回应的。因为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当你对别人好时,对方是能感觉出来的。所以,一个人就算对对方有再大的怨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真情的潜移默化,最终会为对方的真诚所打动,进而化敌为友。 

比如,武则天和上官婉儿之间故事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博弈的结果就是武则天把自己的敌人变成了自己最忠诚的朋友。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和父亲上官庭芝都是被武则天所杀,但武则天发现上官婉儿文学才华很好,于是就把她收在自己的身边,信任重用。然而,上官婉儿最初并没有效忠武则天。为了给家人报仇,她参与了政变,成了罪人。按照当时律法上官婉儿“应处以绞刑”,但念其年幼,可施以流刑,即发配岭南充军。而武则天认为:若再受些教育是可以变好的。发配岭南,山高路远又环境恶劣,对一个少女来说也等于要了她的命。所以,也太重些。尤其是她很有天资,若用心培养,一定会成为非常出色的人才。鉴此,武则天决定对婉儿处以黥刑,即在她的额上刺一朵梅花,把朱砂涂进去。除此之外,武则天还特意把婉儿留在自己身边。 

后来,像批阅奏章、起草诏令这些事,武则天都交给上宫婉儿办理。在武则天悉心的培养照顾下,上官婉儿终于被感化了,并且从此对武则天忠心耿耿,至死不渝。可见,世上没有什么永远的敌人。另外,从这件事情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武则天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女皇,与她宽广的心胸有很大关系。 

博弈是什么?博弈其实就是一种选择。博弈教我们在为人处事中,要抱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因为只有用宽容的心才能达到最好的博弈效果。特别是作为领导者,如果能掌握这个博弈的道理,那么他必定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更好的管理下属,也更少树敌,甚至化敌为友,又何来的敌人一说呢?


为什么很多人不能放下成见,化敌为友呢?(1)


人生而不同,故人与人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磨擦与意见的分歧。久而久之,双方就容易对彼此抱有成见,而且相互僵持,互不相让。最后,人际关系陷入一潭死水,惊不起半点涟漪。从博弈论的观点来说,两者互相僵持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河两岸有两只要过河的山羊,它们同时来到河边,又同时踏上了同一座独木桥。当它们走到桥中央的时候,互相碰面了;但是,谁也不让谁,谁也不肯后退。最后,两只羊就一直僵持在桥中央。 

这两只山羊互相僵持的状态就像是我们平时与人发生矛盾后,谁也不理谁的状态。当我们与别人发生矛盾或抱有成见之后,每个人都会有两种态度:要么放下成见,不计前嫌,握手言和;要么不放下成见,一直耿耿于怀,继续怄气。 

如果双方都能够抱以前者的态度,放下成见,则可化敌为友; 

而如果双方中有一方还抱有成见,那么另一方先放下就会觉得吃亏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双方都不放下成见,一直就这么僵持下去。 

用表格显示如下 

A放下成见A不放下成见 

B放下成见化敌为友B觉得吃亏 

B不放下成见A觉得吃亏互不相让,继续对峙 

从博弈的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两个人要想化敌为友,就必须双方同时都放下成见才行。而事实上,双方绝对不可能是同时都放下,肯定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其中有一方先放下,然后另一方看到对方已经放下了,自己就也放下了。但问题就出在这里:谁愿意先妥协呢?A若先放下成见,就觉得自己吃亏了,凭什么要我先让啊!不让!同样,B先放下也会觉得自己吃了亏。于是,干脆谁也不让谁,大家就这么僵着,看谁能斗过谁! 

有时候想要放下成见,化敌为友就是那么地难。 

有一对父子俩,他们都是性格十分刚直的人,在生活中,他们从来不肯向别人妥协,也从来不肯让别人一寸半步。一天,他们家刚好来了客人,父亲便让儿子到集市上买肉来招待客人。于是儿子在集市上买好了几斤好肉,用绳子串着转身回家。当他来到城门的时候,刚好与对面的一个人相撞;两人相碰后,谁也不肯让对方先过去,很坚定地站在那里相互僵持,谁都不让开。就这样,他们对持了很久。到中午的时候,父亲见儿子还不回来,很是着急,于是便出来找儿子。当他走到城门的时候,却看到儿子正在和一个僵持着。问清原因后,父亲便拍拍儿子的肩头说:“好儿子,你现在先把肉送回去,陪客人吃饭,我来替你在这里和他比。”于是,父亲换下了儿子,自己继续和那个人对持。 

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你会觉得很好笑。他们这样做,最后的结果只会是得不偿失。如果都能相互退让一步,结果将是皆大欢喜,而这也是博弈中的最佳选择。 

没错,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有那么一些性格刚直不屈人,在处事过程中确实是不会吃什么亏。但是,从各自所得的结果来看,这样做无疑只是在浪费各自的时间和精力罢了,即使是赢了也不肥得到任何实际上的好处。 

可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想要和对方化敌为友,放下彼此间的成见,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退让。有时候退就是一种进,而进又是一种退,这时因为,你表面上是退了,但实际上却收获了更多。这就是博弈的智慧。


为什么成功者总是表现得不如别人“强”?(1)


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一些人,无论在什么场合你总能发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他很爱表现自己,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然而,一打听就知道,其实他混得并不怎么样。而有些表面上看起来不怎么爱表现的人,却反而默默无闻地干出了一番成就。在博弈中,后者则被称之为大智之人。 

一般来讲,人都有一种寻求自我价值的心理,即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认可的心理。有些人,表面上似乎处处都表现得比别人强,其实,他们并没什么实力。他们之所以表现得很强,只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罢了。反观那些不爱表现的人,内心则是充满热情的。就是因为他们懂得人际交往中的潜规则,即即使自己再有才,也尽量低调处事。所以,他们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了他人的尊重。请记住:在社交过程中,一个锋芒毕露的人是很容易受到他人攻击的。 

所以,一个人若有实力,但表现的很强的话就容易露出锋芒,不一定会成功;而一个没实力又表现得很强的人,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一个人有实力又表现得不强,那么他成功的机率就很大;而一个又没实力又表现得不强的人,一般不会成功。 

用表格显示如下 

有实力没实力 

表现得强不一定会成功不会成功 

表现得不强会成功不可能成功 

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人只有在有实力、表现欲望不强的情况下,成功的几率才是最大的。所以,一个聪明的,有实力的人是不会在人前“爱现”的。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总是“表现得很强”,其实也说明了他内心是自卑的;但由于他不愿承认自己比别人差,同时他又无法打破这种内心的困顿,因而只好用“表现得比较强”来掩饰自己,进而只能徘徊在成功之外。而一个真正有实力但表现不强的人,由于他不锋芒毕露,所以不容易招致他人忌妒,结果他就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因而就容易成功。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那些成功者之所以表现得不强,正是由于他们善于博弈的结果,而他们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不让自己表现的太强是人际交往中的智慧。历史上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能屈能伸的人。一个人如果在生死攸关的关头,还逞强逞能,从博弈的观点来看,这无疑是最傻最蠢的做法。当年的韩信,那么有志气的一个人,也曾经从一个市井无赖的裤裆下爬过去。他为什么会这么做?难道他傻吗?他绝对不傻,要不然也不会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说法了。其实,就是因为韩信是个有智慧的人,懂得、善于博弈的人。而事实也证明韩信的选择是无疑是正确的。另外,这也给我们这些后世人提供了人格上的一种伸缩和依凭。 

善于博弈的人,懂得如何选择对自己才是最好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他未必就处处表现得比别人强;因为他内心里有一种担当,一种抱负,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放下自己的架子,而不是盛气凌人,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 

真正的成功人士,他们为人处事一定是低调的,是让大家感到舒服的。在他们看来,既然自己有才华有能力,为什么一定要表现得很强呢?就算暂时吃点小亏又能如何,不是照样可以成功吗?所以,在公共场合,他们会考虑到大家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表现自己。因为他们清楚,只有大家喜欢的人才能算是真正成功的人。


为什么你会莫名的暗中挨刀?(1)


生活中,当我们形容一个人为人善良正直时,就说这人是正人君子。古语有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身为一个君子,他做人是光明磊落的,他对人真诚,不耍花招,更不会陷害他人。但是,这样的人常常就容易得罪小人,以致遭到小人的暗算。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有的善良、正直、待人真诚,有的圆滑、精明,使人琢磨不透;有的坦荡磊落堪称君子,也有的卑鄙无耻人见人厌。然而,不同的人与不同的人交往,结果就大不一样。 

一个正直的人,他的内心是公平公正的,因而对人对事比较执着,喜欢坚持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所以,当他们与君子打交道的时候,可谓性情相投,如遇知音,会相处得十分融洽;而且就算他们在某些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君子也喜欢与这样的人打交道。 

而一个正直的人如果碰到小人那就麻烦了,由于正直的人不能容忍小人种种做人做事的风格,所以两者必然会发生矛盾。但小人往往都是很卑鄙的,而且记仇,所以一旦得罪了他们,他们会不择手段地加以报复。因而当正直的人得罪了小人的时候,往往会暗中挨刀,防不胜防。 

圆滑的人处事就不一样了,遇到君子他们会装出一副好人的样子,尽量讨好,能利用的就加以利用,用不上的也笑脸以对,以备后用。虽然君子不怎么喜欢这样的人,但也没办法。而圆滑的人遇到了小人则精明得很,他们会尽量避免与小人发生摩擦;有时候,就算自己吃点亏也要让着小人。 

用表格显示如下 

B正直B圆滑B小人 

A正直A与B志趣相投相安无事,但A可能被利用A暗中挨刀 

A圆滑相安无事,但B可能被利用相安无事可能相安无事 

A小人B暗中挨刀可能相安无事你死我活 

从博弈的观点来分析,圆滑的人在这个世上最能吃得开,他能在与小人与正直的人的博弈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得最大收益;正人君子虽好,但却很容易遭到小人的嫉妒和圆滑人的算计。那做小人就好了吗?不!从博弈的结果看,小人和正直的人交往会嫉妒他们,与圆滑的人相交可能相安无事,但如果小人遇到小人呢,特别是在利益发生冲突时,则结局就是注定好的:拼个你死我活。 

我们知道,君子做事情从来都是坦荡荡的,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会和他成为一生的好朋友。在你拒绝他的要求的时候,他会微微一笑,因为他知道你有自己的难处。君子的缺点,你指出来,他会对你感谢不尽。所以,与君子交朋友,你可以完全地袒露心扉,不必有戒心。而对小人则是万万不可以的。 

小人不仅记仇,而且报复心极强。他们都是一些善于琢磨别人的专家,敢于为一些极小的恩怨付出一切代价。只要有人得罪了他,他便会深深地记在心底,甚至深入骨髓,须臾不忘。等到机会来临,他们便会睚眦必报,在背后捅你一刀。即使你对小人有恩,小人也认为这是你罪有应得。小人的胃口大着呢,你对他的好处他根本看不在眼里,更不会放在心上。你有一点没有满足小人的要求,他就会想方设法报复你。更可恨的是,小人是很会翻脸不认人的,一句玩笑话把他惹恼了,他就会让你吃不了兜着。所以,正直的人在与小人打交道时,就会出现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