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智若愚的人生修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

第6部分

大智若愚的人生修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锡的《陋室铭》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讲的都是淡泊名利、归隐山林、淡化理想的名篇。但这两点其实并不矛盾,而且还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我们要有更加宽阔的胸怀和更加高远的志向。个人的名利得失比之于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微不足道的。古代先贤尚且可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我们现代人更应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我是一个普通教师,教学平平,工作一般,不够推荐院士条件,我要求把申报材料退回来。〃1999年,马祖光得知学校把为自己申报院士的材料寄出后,就十万火急地给中科院发出这样一封信。他的理由是很多比他优秀的学者还没有成为院士,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话发自内心。
2001年,新的院士评审规则要求申报材料必须由申请者本人签字,马祖光却拒绝签字。申报期限最后一天,原校党委书记只好以校党委名义到他家做工作。
〃我年纪大了,评院士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应该让年轻的同志评。我一生只求无愧于党就行了。〃马祖光还是不同意签字。
〃你评院士不是你个人的事,这关系到学校,是校党委作出的决定。你是一名党员,应该服从校党委安排。〃李生接着他的话题聊起了学校的党建工作,这激起了马祖光对入党以来的美好回忆:〃我这一辈子都服从党组织的安排……〃李生赶紧接过话头,〃那你再听从一次吧!〃
〃迂回战术〃奏效了。马祖光勉强签了字,半天不吭气。申报后,马祖光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他说:〃第一是党的教育和培养,第二是依靠优秀的集体,第三是国内同行的厚爱。〃
第23节:淡泊名利无私奉献(2)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中科院审阅马祖光的院士推荐材料时,产生了疑问:作为光学领域知名专家,马祖光的贡献有目共睹,可许多论文中他的署名却在最后,为什么?
哈工大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胡孝勇说:他为别人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花了大量心血。他依据每个人的特点,把争取来的很多课题分出去,让别人当课题组长。马老师没有半点私心。
哈工大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月珠说:马老师从德国回来后,把自己在国外做的许多实验数据交给我测试。测试后完成的论文他改了三四遍,我便把他的名字署在前面,他一口回绝,最后他的名字还是排在最后。
几乎每一篇论文的署名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别人把马祖光排在第一位,他立即把自己的名字勾到最后,改过来勾过去,总要反复多次。
2001年马祖光评上院士后,学院给他配了一间办公室,并要装修。马祖光急了:〃要是装修,我就不进这个办公室。〃最后不但没进去,他还把办公室改成了实验室。马祖光和六名同事们挤在一个办公室里,大伙说太挤,他却说:〃挤点好,热闹!〃
克己奉公,淡泊名利。正如马祖光所说:〃事业重要,我的名不算什么!〃
正确对待名利,一个人无论取得了怎样的成绩,都应该清醒地看到:个人的力量和作用是有限的。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国家和人们。
宋朝的杨家将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杨业在面对外敌辽人入侵时,曾经对杨四郎说过一句话:在民族大义面前,个人的荣辱得失是微不足道的。是呀,在执著的最高理想保卫祖国面前,有什么比民族大义更为珍贵的呢?杨业最终怀着一颗爱国之心死在了李陵墓前,给后人留下了慷慨悲壮、充满民族气节的诗句:〃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李白曾在《将进酒》中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圣贤之所以会寂寞,因为他们志存高远而淡泊名利,因为他们高调做事却低调做人。空虚者是没有理想、无所期盼的;落寞者是有理想有期盼而不能实现的;苦闷彷徨者是能实现而不能把握的。这些,都是他们不懂人生所要经历的几大境界,也不能正确适度地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造成的。
人生智慧
性格豪放者心胸必然豁达,壮志无边者思想必然激越,思想激越者必然容易触怒世俗和所谓的权威。所以,社会要求成大事者能够隐忍不发,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第24节:对待下属要宽容
对待下属要宽容
作为领导,要学会低调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备〃不计前嫌宽以待人〃的品质,不要用势利眼和有色眼镜看人、看社会。也不能因外界或个人情绪的影响,对人对事表现得时冷时热。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愿意接触与自己爱好相似、脾气相投的人,这在无形中也就可能冷落了其他一些人。因此,要想低调做人就要适当地调整情绪,增加与自己性格爱好不同的人的交往,尤其对那些曾反对过自己的人,更需要经常与他们交流,防止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与隔阂。
如果领导能够对下属的过错既往不咎,就会以自己的宽容赢得下属的忠诚。
三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各个势力长期混战,力量此消彼长。曹操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强大起来,成为唯一能和袁绍相抗衡的力量。
不过在当初,袁绍的实力比曹操大得多。曹操手下的不少谋士都与袁绍有书信上的秘密往来,因为他们害怕曹操被袁绍兼并以后自己没有退身之路。
官渡之战结束后,在清理战利品时,曹军从袁军大营里缴获了一大摞书信,都是曹操的部下写给袁绍的密件,那些写了信的人见秘密即将败露,一个个胆战心惊,不知如何是好。正当众人紧张万分之际,曹操却当着众人的面,把那些信全部烧掉了,并对他们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以前我们就像是鸡蛋,而袁军就像是石头。我也在为自己的退路担心,我的属下这么做,我完全能够理解。〃
那些提心吊胆的人见曹操如此宽容,又目睹那一大摞书信在烈火中化为灰烬,个个如释重负,感到空前的轻松,同时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那些给袁绍写过信的人,从此成了曹操忠实的谋士,他们争相出谋划策,为曹操的称霸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作为上级,只有和下级搞好关系,赢得下级的拥戴,才能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尽心尽力的工作。俗话说:将心比心,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那么你就要先怎样对待别人,只有先付出爱和真情,才能收到一呼百应的效果。因此,付出一份宽容,收获十份真诚,当领导者用宽容之心对待下属时,就能激发下属的潜能,并能赢得下属的忠心和拥护。
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大将军率兵征讨外虏,得胜回朝后,国君并没有赏赐很多金银财宝,只是交给大将军一只盒子。大将军原以为是非常值钱的珠宝,可回家打开一看,原来是许多大臣写给国君的奏章与信件。再一阅读内容,大将军明白了。
原来大将军在率兵出征期间,国内有许多仇家便诬告他拥兵自重,企图造反。战争期间,大将军与敌军相持不下,国君曾下令退军,可是大将军并未从命,而是坚持战斗,终于大获全胜。在这期间,各种攻击大将军的奏章更是如雪片飞来,可是国君不为所动,将所有的进谗束之高阁,等大将军回师,一起交给了他。大将军深受感动,他明白:国君的信任,比任何财宝都要贵重百倍。
这位令后人称赞的国君便是战国时期的魏文侯,那位大将军乃是魏国名将乐羊。
说是不疑,其实还是有疑的,有哪一个君主会对臣下真的信任不疑呢?尤其像乐羊这样位高权重的大臣,更是国君怀疑的重点人物,他对告密信的处理,只是做出一种姿态,表示不疑罢了,而真正的目的,还是给大臣一个暗示:我已经注视着你了,你不要轻举妄动。既是拉拢,又是震慑,一箭双雕,手腕可谓高明。
上司和下属之间很容易产生误解,形成隔阂。一个有谋略的政治家,常常能巧妙的处理误解,显示自己用人不疑的气度,使得疑人不自疑,更加忠心的效力于自己。
然而,要真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不是容易的事。一般的人才,都非等闲之辈,能力与野心是同在的,也很容易受到上司的怀疑。
人生智慧
作为上司,应该具有容人之量,既然把任务交代给了下属,就要充分相信下属,让其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
第25节:简朴是低调做人的根本
简朴是低调做人的根本
好的名声,是靠个人的修养、品质、业绩和成就换来的,而不是靠摆架子摆出来的,架子是一种无聊的、骗人的东西。真正有品质、业绩和成就的人,绝不会刻意追求架子,事实上,刻意追求架子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有所作为。
在科学领域,爱因斯坦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大腕,也有资格摆架子,但据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着装和修饰非常简朴,日常生活不修边幅,以至有一次去参加演讲时,负责接待工作的人把他的司机当成了他本人,而把他当成了司机。这虽说是个笑话,可也反映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不摆架子、低调做人的姿态。
爱因斯坦从不摆世界名人的架子。他吃东西非常随便,外出时常坐二三等车,推导和演算公式常利用来信信纸的背面。并且,他还经常穿着凉鞋和运动衣登上大学讲坛,或出入上流社会的交际场合。有一次,总统接见他,他居然忘记了穿袜子,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总统和人民心目中的伟大形象。
爱因斯坦初到纽约时,身穿一件破旧的大衣。一位熟人劝他换件新的,他却十分坦然地说:〃这又何必呢?在纽约,反正没有一个人认识我。〃
过了几年之后,爱因斯坦已成了无人不晓的大名人,这位熟人又遇到了爱因斯坦,发现他身上还是穿着那件旧大衣,便又劝他换件好的。谁知爱因斯坦却说:〃这又何必呢?在纽约,反正大家都认识我。〃
可见,一个人的名声,并不是穿件漂亮的衣服就能得来的,只要你为社会、为人民做出了贡献,就会赢得大家的爱戴,赢得好的口碑。
康熙十六年,于成龙被擢任福建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去福建上任前,他嘱人买了数百斤萝卜放在船上。有的人不解地问他:萝卜又不值钱,买这么多干什么?他回答道:〃沿途供馔,得赖此青黄不接的时候,以用糠杂米野菜为粥。〃即使有客人来了,也和他一同吃薄粥。他对客人说:〃我这样做,可留些余米赈济灾民,如若上下都和我一样行事,更多的灾民会渡过难关,存活下来。〃江南、江西的百姓因为于成龙自奉简陋,每天只吃青菜佐食,所以给他起了个外号〃于青菜〃,以示亲切景仰。于成龙喜欢饮茶,考虑到茶价很贵,他不愿意多破费,便以槐叶代茶。他让仆人每天从衙门后面的槐树上采几片叶子回来,一年下来,把那棵树都快采秃了。
于成龙身体力行,使爱好奢侈艳丽的江南民俗大为改变,人们摒弃绸缎,以穿布衣为荣。一些平日鱼肉百姓的地方官,因知道于成龙好微服私访,每遇见白发伟躯者便胆战心惊,以为是于成龙,不得不有所收敛。
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病死在两江总督任上。僚吏来到他的居室,见这位总督大臣的遗物少得可怜,而且都不值钱。床头上放着个旧箱子,里面只有一袭官袍和一双靴子,大家忍不住唏嘘流涕。
于成龙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江宁城中罢市聚哭,家家绘像祭奠。出殡那一天,江宁数万名百姓,步行20里,哭声震天,竟淹没了江涛的声音。
当年,康熙帝巡视江南,沿途所延访的官吏,无不对于成龙啧啧称赞。康熙帝不无感慨地对随行的人员说:〃朕博采舆论,敢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真百姓之父母,朕肱股之臣啊!〃
人生智慧
在生活上简朴些、低调些,不仅有助于自身的品德修炼,而且也能赢得上下的交口称誉。
第26节:深藏不露,是智谋
深藏不露,是智谋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在现实生活中用〃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聪明不露,才华不逞〃等韬略来隐蔽自己的行动,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表现低调些,做事情过于张扬就会泄漏〃事机〃,就会让对手警觉,就会过早地把目标暴露出来,成为对手攻击和围剿的〃靶子〃。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暴露,尽管这样做会有损失,却能避免更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1998年,华为以80多亿元的年营业额,雄踞当时声名显赫的国产通信设备四巨头之首,势头正猛。而华为的首领任正非不但没有从此加入到明星企业家的行列中,反而对各种采访、会议、评选唯恐避之不及,直接有利于华为形象宣传的活动甚至政府的活动也一概坚拒,并给华为高层下了死命令:除非重要客户或合作伙伴,其他活动一律免谈,谁来游说我就撤谁的职!整个华为由此上行下效,全体以近乎本能的封闭和防御姿态面对外界。
2002年的北京国际电信展上,华为总裁任正非正在公司展台前接待客户。一位上了年纪的男子走过来问他:华为总裁任正非有没有来?任正非问:你找他有事吗?那人回答:也没什么事,就是想见见这位能带领华为走到今天的传奇人物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任正非说:实在不凑巧,他今天没有过来,但我一定会把你的意思转达给他。
关于任正非还有很多故事。有人去华为办事,晕头转向地换了一圈名片,坐定之后才发现自己手里居然有一张是任正非的,急忙环顾左右,斯人已踪影不见。有人在出差去美国的飞机上,与一位和气的老者天南地北地聊了一路,事后才被告知那就是任正非,于是懊悔不迭。这些多少有点传奇的故事说明,想认识任正非的人太多,而真能认识任正非的人却很少。
近两年来,华为的壁垒有所松动,出于打开国外市场的需要,华为与境外媒体来往密切,和国内媒体的接触也灵活不少,华为的一些高层也开始谨慎露面。惟一没有任何解禁迹象的,是任正非本人。
在《我的父亲母亲》这篇文章中,又展现了任正非理性和激情背后温情的一面。他在文中总结说:〃由于家庭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