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乐在工作 >

第6部分

乐在工作-第6部分

小说: 乐在工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理者都知道用金钱激励现有的工作,并不一定能促进工作绩效的增长。今年给下属一个大的年终奖,可能会刺激一下员工,但如果明年这个年终奖没有了,或者奖金额度没有更高,那么就相当于一种惩罚。长期来看,这种金钱激励必须不断增强,才能维持原有的刺激强度,一旦撤销,恐怕会造成崩盘,下属的表现甚至会劣于目前的情形。而且因为奖励通常人人不同,会导致最基层的员工积极性受损。如果在奖励上的处理不公,那么很可能导致员工之间的关系交恶。奖励就会变成破坏人际关系的罪魁祸首,而这也会连累整体的业绩。所以你要明白,为什么许多聪明的管理者并不把金钱作为激励下属努力工作的手段。

第五节:价值不等于被使用价值(1)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商品,都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价格以价值为基础,而受市场规律的制约;而使用价值只要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没有被使用,被发挥,被创造,就没有价值。
假如此时此刻,你坐在办公室里,身边有一枚钻石和一瓶矿泉水,试问你会选择哪一个?你肯定会告诉我,选择钻石,因为你知道此刻钻石对你的价值。因为有用,所以钻石有价值;因为没用,所以矿泉水对于此刻的你没有价值。
现在假如你置身于沙漠中,已经跋涉了三天三夜,你还会选择钻石吗?我相信你不会的,因为你知道这个时候矿泉水对你有价值,它能让你存活下去,而钻石对你没有价值,它无法让你存活下去。所以说,一样物品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挥它的价值。没有被使用,它是没有价值的。
比如说让一个博士生去看大门,同时也让一个小学生去看大门,又假如小学生每个月能拿到1000块钱的话,那么这个博士生也绝对不会拿得更高!因为他们的岗位是一样的,工作内容也是一样的,工作责任也是一样的。价值要从市场中去衡量,在工作中被创造,而不取决于你以前学过什么、做过什么。
我把雇员分为三个等级,根据我的经验,老板们一般都是区别对待不同等级的人的。
最高等级,占5%。这些人都是明星级雇员,他们业绩突出,可能存在于公司的任何职位当中。他们与公司的发展目标完全合拍,并帮助使其得以实现。老板们总是尽一切可能让他们愉快,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种人理应享受到你能提供的所有额外的关注和认可。”有一位老板就曾对我这么说。
中间等级,占90%。大部分雇员的业绩虽然一般,但他们非常可靠,值得尊敬。他们并不完美,有时会犯一些错误,但工作一般都能做到位,并尽量使老板满意。老板们也总啊尊重中间等级者,公正地对待他们,用正常而有规律地加薪奖励他们。
最低等级,占5%。这种人业绩不合格,他们不但自己工作不尽职尽责,还把别人也拉下水,他们甚至并不在乎自己的工作。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他们是非常差劲的员工。如果不能立即撤换,那就把他们调到低风险的岗位上去,直到你能把他们换掉。老板不能把精力浪费在他们身上,不要期望他们有什么转变。所以一个企业里,常规的裁员名单中总是这蹩脚的5%的人。
对老板而言,80%的员工属于工具型,人尽其才,但也用过即舍。5%的员工是负债型,老板想着赶快处理掉,只有不到20%的员工是资产型,被老板视为公司资产。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能力被看见呢?那就是在工作中表现出你的价值。拿上面博士生和小学生看大门的例子来说,并非指高学历者就没有出路。你的学历很高,表明你的基础很好,很有潜在价值,只是还没有开发出来,还没有让老板、上司、同事、客户看到。你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自我磨砺,潜心于再学习,着力创新,观察并发现公司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还有哪些漏洞没有弥补,还有哪些方法有待改进。发现机会并抓住它,你的价值就能体现。
同样道理,老板支付给你的以货币为标注的薪金待遇只是你付出劳动和智慧的市场价格。它也就是你的被使用价值。你要想让你的被使用价值趋近于你的真正价值,途径只有一条:努力表现,超过老板的期望。
价格和价值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无法从高贵的装饰品和服饰得知这个人的重要性。一个人的价值是由其他标准来衡量的,例如诚实、大方和持续对社会大众的贡献,而不是老板说了算,更不能由自己所了算。
一位老板向要求涨工资的下属说:“涨不涨工资,表面上是我说了算,但实际上,还是你说了算。你想想啊,如果公司真的缺了你不可的话,还用你来申请吗?公司主动就会给你涨了。给你说句讨心窝子的话,公司每年给市委书记的小舅子交的顾问费,不是每年都上涨吗?这还用人家主动提吗,是不是?”

第五节:价值不等于被使用价值(2)

无论你曾经的价值是多少,在别的公司曾经创造过多少价值,只有在这家公司出价值才能实现你真正的使用价值。

第六节:把任何交给你的工作都做好(1)

看了我的故事,你会发现,我也没有什么社会背景,只是普通工人家庭出身,早年也是从工厂里走出来的,再从一个小城市、一个小地方来到大都市的。这两年里,我在北京也买了房子,月薪也从刚参加工作时的每个月200元增加到现在的年薪百万,虽不算成功,但对初入职场的人也许是一个激励。
现在初出校门的年轻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我想提醒你的是,无论你的理想如何,无论你多么心高气傲,梦想与现实总有差距。面对巨大的心理落差,你也能像我这样,在工厂里,即使环境危险,事故频乃,条件艰苦,但仍然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吗?当初我刚出校园的时候,每天的工作就是搬运50斤重的铁块,炉内温度高达2000多度,即使是冬天也是热浪扑鼻,头发被炙烤的卷起来。对于今天而言,过去的经历成了我最大的财富。
我想请教你,你要是从事一份工作,能不能从基层做起,从微不足道的地方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把最简单的小事做到最好呢?
不能把小事做好的人,任何事都做不成。即使你现在从事的是前台接待工作,你如果想从事客户服务工作,那么也请你先把前台工作做好。你要是觉得对客服工作有兴趣,也自信有能力把它做好,你当然有权利去尝试,但千万不要忘了你目前手头的工作。
一位多次获得跳远金牌的奥运冠军说:“跳远的时候,眼睛要看着远处,你才会跳的够远。”
在社会中,除了一些特殊的工作外,一般人都很平常,但不管多么平凡,只要肯努力,依然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那种大事做不了,又不肯为小事付出心力的人,是最要不得的。其实,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企业,成功都是源自平凡工作的积累。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在平凡中求成长的人。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最好的人,才是能够发挥实力的人。
不要小看任何一项工作,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当你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宽广,成功的机遇也越来越多。
要想成功,就从基层的小事做起,小事做出色了,才能做好大事。
做好手上看似很小的事情,是在锻炼耐心,锻炼勇气,修炼品行。
在基层做事情,有人对工作的感觉是厌倦和枯燥,有人却认为事情是触类旁通的,做好基层的小事情其实培养了一整套做事情的能力,包括做事情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从中也可以学习人际交往。站在更高一点的高度说,多在基层干干,全面了解一个大的事业是由什么环节和基础构成的,对以后做大事情奠定了牢实的基础。
企业中无小事,这不是口号,而是事实。有人总觉得自己所做的是小事,无关轻重,因此做事情时马马虎虎,过关即可,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殊不知,一件小事做好了,可能看不出它对整体成绩的影响,但若做不好,它所产生的坏的影响却立即就能显现出来。所以,只要是我们的责任,就是芝麻大小的事情,我们也要把它及时做好。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这就是小事不小的最好阐释。其实,任何一件所谓的小事,如果我们把它放到全局中看,都不再是一件小事。
如果我们能够客观分析企业的老板及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就会发现,越是成功者,就越是对一些小事不敢松懈。他们知道,越是“大事情”,就越是有众多的人关注,反而不会出现大问题。倒是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小事情,可能会像“蝴蝶效应”那样捅出大篓子来。

第六节:把任何交给你的工作都做好(2)

这就牵涉到了工作态度问题。毫无疑问,当我们说一件工作是小事情时,这句话背后所包含的思维是我们在为老板打工,而没有意识到我们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前程打工。企业老板从来不认为工作中会有小事情,因为不管出现什么问题,他所承担的风险是最大的。但员工就没有风险了吗?恰恰相反,员工的风险事实上比老板还要大。因为老板承担的风险只是经济损失,而员工承担的风险却是个人的前程,事业的发展,直至人生的成功与否。

第七节:公司的问题就是你的机会(1)

我们常常见到有些工作了三五年的人,他们再也找不到工作的乐趣,时刻想着跳槽。他们习惯于用放大镜看自己公司的缺点,用望远镜看别的公司的优点。我有个观点就是:公司的问题就是你的机会,不要抱怨自己的公司有什么不足,有什么缺点,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老板、上司对你有多么苛刻,周围的同事对你多么不友好。别人身上有缺点、有问题固然不好,但那也是你的机会。你的任务就是把问题解决掉,所有的问题到你这里都能消失。
压力无所不在,尤其是问题产生的时候,最让人感到压力的存在。许多工作者往往选择放弃或回避,以致辛苦一半的绩效完全泡汤。你的能力能否有效转换成绩效,完全要看我们如何在压力下,发挥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个公司职员,他原来的上司走了,来了一名新上司。他与这名新上司的性格像冰与火一样完全不同。一个比较感性,一个却比较理性。他们彼此都很痛苦,因为都听不懂对方说什么,甚至还发生过相对无语的情况。新上司有时候还训斥他为何不按自己的要求去做。
外在环境在变,压力就会产生。但他没有选择离开,相反,他认为,这是一种机会,要寻找其中自己可以学习和发挥的空间。现在他找到了和新上司相处以及沟通的方式了。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工作成就。
我们要学会解决问题,让压力变成机会。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悲观主义者让他的机会变成困难,乐观主义者让他的困难变成机会。
18世纪,印刷厂大多是手工小作坊。作坊主往往同时也是印刷工。当时有个叫安德鲁·布莱德福特的人,手里有一份让所有印刷商眼红的合同——他包揽了所有印制宾夕法尼亚州政府文件和宣传品的活儿。虽然布莱德福特的印刷厂秩序混乱,印刷质量不高,但因为拿到了订单,并签订了协议,他感觉高枕无忧。
有一次宾州政府官员要在大会上宣读一篇重要的致辞,要求布莱德福特为他印制发言稿。他又和以前一样,把文件马马乎乎排版,草草地印刷出来。
另一名年轻的印刷商,注意到了布莱德福特的弱点,知道他一直等待的机会来了。年轻人找来官员致辞的原稿,费尽心思地把版式设计的优美大方,又严谨地依照原稿一遍遍核对印刷品上的字。然后他把自己印制的内容精确、样式美观的致辞,送到每位政府官员的手里,同时附上自己对官员致辞的见解。他还给每位参加会议的人发了一份,并在致辞后面附上一段话,感谢他们对宾州的管理。
可想而知,第二年政府就和这个年轻人签订了合同。这个年轻人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懂得等待时机,更懂得如何利用它,再往后的故事众人皆知,年轻人靠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成为作家,科学家,外交家,发明家和音乐家,并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但他去世后,墓碑上只简单刻着“富兰克林,印刷工人”几个字。我想他是对他当初从事的职业的一种缅怀吧!那也一定是他从这份工作中学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道理的缘故。
机会从不会“失掉”,你失掉了,自有别人会得到。不要凡事在天,守株待兔,更不要寄希望于“机会”。机会是相对于充分准备而又善于创造机会的人而言的。也许,你正为失去一个机会而懊悔、埋怨的时候,机会正被你对面那个同样的“倒霉鬼”给抓住了。没有机会,就要创造机会,有了机会,就要巧妙地抓住。我非常喜欢下面的这个寓言故事,并且时常将它同那些得过且过、成天发牢骚、抱怨不断的人一起来分享。
两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就是前后那座山,他们分别住在前后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了好朋友。
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过了3年。突然有一天,后面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前面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

第七节:公司的问题就是你的机会(2)

哪知道第二天后面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前面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