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高岗在北京 作者:赵家梁 张晓霁 >

第37部分

高岗在北京 作者:赵家梁 张晓霁-第37部分

小说: 高岗在北京 作者:赵家梁 张晓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1945年11月22日这天,我军撤出锦西;东北局及我军总部被苏军赶出沈阳,撤到本溪;26日,我军撤出锦州。
这仗能打吗?林彪不同意在辽西决战的部署。
在1945年11月14日毛泽东部署了“以锦州为中心地区,为我全力集中作战之地区”之后,林彪于19日到达辽西前线,21日,即致电军委、彭、罗说明当时我军的情况,并提出不同意见:
连日我在兴城锦州一带所见所闻,我部队已参加作战者疲惫涣散、战斗力甚弱、新兵甚多缺乏训练,梁师刚到,黄师尚未到,远落敌后,各部皆疲劳,武器弹药不足而未得补充,衣鞋缺乏,吃不惯高梁,缺少用费,此外,自总部起各级缺乏地图,对地理形势常不了解,通讯联络至今混乱,未能畅通,地方群众则未发动,土匪甚多,故迂回包围时,无从知道。敌人利用我以上弱点,向我推进,并采取包围迂回。依据以上情况我有一个根本意见,即:目前我军应避免被敌各个击破、应避免仓促应战,应准备放弃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应就地进行装备与训练,养精蓄神,特别加强炮兵的建设,以待以后之作战…… 24
然而,林彪的意见没有被采纳。
1945年11月25日,黄克诚【注25 黄克诚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时任东北人民自治军西满区副政委兼所属原新四军第三师师长、政委。】率领的部队刚刚赶到辽西前线,就接到东北局的电报,命令他们切断铁路交通,阻止国民党军队进入沈阳。他们经过长途跋涉,非常疲劳,而且得不到武器装备补充,连衣服药品也没有。他当天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发电报告了部队的困难处境:
“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其实,有些部队,部队士气受到极大影响”。因此,他建议:“我军应暂不作战,进行短期休整,恢复疲劳,并以一部主力去占领中小城市,建立农村根据地,作长期斗争之准备”。27日,黄克诚再次向中央军委报告:“东北特工、土匪甚多,如不及早着手建立根据地,我主力(部队)在东北亦很难应付。” 25
1945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批准了林彪的建议,同意放弃辽西决战,并指出:“我企图独占东北已无可能,但必须力争我在东北之一定地位,长春路沿线及东北各大城市我应力求插足之外,东满、南满、北满、西满广大乡村及中小城市与次要铁路,我应力求控制。”“应 一部分主力去控制各中小城市、次要铁路及广大乡村,有重心的建立根据地,作长期打算”。
1945年11月29日,黄克诚就根据地问题再次致电东北局:“已经进入及将进入东北之主力及新组建成之部队,数目特别大。但若无党政民之支持,无粮食经费的充分供给,无兵员的源源补充,将必大大削弱强大力量,目前东北大城市为顽军占领,乡村则为土匪占踞(大都与顽联系),我们则处于既无工人又无农民之中小城市。这样下去,不仅会影响作战,且有陷入不利地位之危险。因此,利用冬季不能进行大规模作战之五个月时间,发动乡村群众,肃清土匪,建立各级党与政权,应成为当前之急务,求得五个月内建立根据地的初步基础,便利明春之大规模作战。”他建议:“立即划分主力师(或旅)的补充,熟悉地区,作为该师(或旅)之根据地,每师划三到五个县。由该部队立即派遣地方工作干部前往规定地区,开辟工作,建立政权和党委,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该部队要派出必需兵团负责肃清土匪,恢复社会秩序。在规定地区内,收集粮食资材、建立医院、工厂,扩大新兵源,补充部队”,如果在整个东北部队中能实施,“则请划十个县、地区给三师各旅去建立后方,开辟工作。”
他连发三封电报,提出建立根据地的建议,均无回音。
同日,东北局虽然承认“目前我党已无独占东北之可能,必须改变方针”,但仍主张“将工作重心方针放在南满、北满、东满、西满,即放在沈阳至哈尔滨一线之长春路四侧的广大地区中,以中小城市及次要铁路线为中心,背靠着苏联、朝鲜、外蒙、热河,创造强大的根据地,面向长春路及沈阳附近、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以便在苏军撤退时与国民党争夺这些大城市。”
可见,东北局仍没有放弃夺取大城市而到乡村去建立根据地的决心。
与“独霸东北”相关的口号,还有如“一战决胜”、“最后一战”等等,都反映了当时一些人缺乏同国民党进行长期战争的思想准备。
2、大收编的后患
东北局之所以那么坚信能够独霸东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当时军队的大发展。
1945年8~9月,出关部队大约是十万人,到年底就发展到28万。26 仅冀热辽的部队在出关前后的两个多月,即由1。3万人发展到13万多人,整整扩大了十倍。10月26日,彭真在沈阳东北干部会议上作报告,谈到国共双方的兵力时说,到11月我们就有二、三十万。27
这样的大发展,兵员从何而来?刘少奇1945年10月9日中共中央起草并发出的《关于部队迅速分散发展扩大问题的指示》指出:目前,部队“必须摆开分散,迅速发展扩大,收编和改造伪军、伪警”;“只有目前高度分散发展之后,下一时期才有大量部队集中作战”。
1945年11月中旬,彭真曾对刚到沈阳的张秀山等人说:伪满的国兵都是受过良好的训练,我们有的是枪,发给他们,即可为我所用。要成建制地收编,采取像摘葡萄的政策那样拿过来,这样就可以拒敌于国门之外,独占东北。28
这样的大收编留下严重后患。
新扩充的部队成分复杂,除少数矿工和学生外,大部分是收编的旧军队、旧警察,甚至土匪特务,并且用缴获的新武器装备起来。这样的部队政治觉悟和纪律都很差,根本没有战斗力。可是晚些到达的老八路、新四军,却得不到任何装备的补充(如黄克诚的“七无”电报所说)。于是就有人发牢骚说:“新兵(指收编的部队)新枪,老兵(指晚来的八路军、新四军)老枪。”而且这些老兵们只能用老枪去对付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和土匪,其困难可想而知。
更为严重的是,像大土匪谢文东、李华堂、孙荣久等匪伙(人称“四大旗杆”)都收编为人民自卫军;而共产党仅派少数干部到这些新部队去做政治思想工作。这些伪满的残渣余孽在国民党军队尚未到来之前,以“先八路,后中央”(当时群众称国民党为“中央”);“先共产党,后国民党”的手段,借共产党的招牌保存和发展自己的势力。当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东北时,仅一个月左右,这些新编的部队几乎全部叛变,成为武装土匪。拒统计,1945年12月底至1946年1月初,仅十几天左右,“先后叛变者有:吉林1。2万人。合江五千人,龙江约三千人,牡丹江三千人,松江一万人,辽北三千余人,嫩江三千余人,李运昌部亦叛变不少,先后叛变共约四万人。” 29
即使如此,蒋介石也不许我们大发展,很快就派大批装备精良的军队向东北扑来。仅仅过了一个星期,1945年10月16日和19日,党中央又发出相反的指示:凡我到东北之部队“须迅速集中,加以补整,全力消灭蒋军。除早已分散者外,不要再分散。此刻,我军必须集中作战,暂时不能再分散”;“我党方针是集中主力于锦州、营口、沈阳之线,次要力量是庄河、安东之线,坚决拒止蒋军登陆及歼灭其一切可能的进攻,首先保卫辽宁、安东,然后掌握全东北,放弃过去分散的方针。”
对于这样的扩军方针,张闻天曾批评说:“在军队建设方面,采取收编加委的错误方针,把许多土匪武装都搞成了‘三江人民自治军’让他们利用我们的招牌,扩大自己的势力,当形势发生变化,国民党打到关外的时候,这些土匪武装纷纷哗变,把我们派去的同志给杀害了,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损失!” 30
3、接收城市
我冀热辽部队和山东部队最先进入南满(主要是在当时的辽宁、安东两省)地区,然后向北满、西满、东满进军,一路消灭顽抗的日伪军和土匪、收编旧军队和警察,接收城市。到1945年底,东北各省的省委或工委就陆续建立起来,并召开了临时参议会,通过民选形式,选出了省主席,建立了民主政权,取得了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委派是省政府相对抗。南满几乎所有的县,西满、东满、北满绝大多数的县,也都先后建立了党的组织、政权组织和地方武装。
然而,深入分析一下就发现,政权建设工作中同样存在着严重的隐患;部署彻底摧毁旧政权,建立新政权,而是原封不动地保留机构,在日伪时期的旧人员重新加以任命,让他们当厅长,当县长,当国大代表。这些人“身在曹营心在汉”,利用合法身份,勾结土匪,私通国民党,搞暗杀和各种破坏活动。这就使得本来就不了解共产党的人民群众,误认为共产党、民主政府与日伪时期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换个招牌而已。而我们的党和军队则由于忙于接受,把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干部分散到各县、市去做官,而没有集中起来,到农村中去发动农民群众。因此,工作局面迟迟不能打开,根据地的开辟和建立工作实际上处于自流状态。 31
这样接受的城市,很快就被来势汹汹的敌人多去。我军且战且退,党政领导机关不断转移。但关于工作方针的争论也始终没有停止。
高岗、张闻天、李富春等经太行、冀东、热河,历时一个月,于1945年11月20日到达沈阳。他们没有料到,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正等待着他们。
当他们到达沈阳时,东北局正在开会研究工作方针问题。高岗在会上发表了意见。他认为,按照中苏条约,苏联即将把沈阳等大城市让给国民党,已无可置疑;目前,国民党军队大批进入东北抢占地盘,敌我力量对比是敌强我弱;我们没有根据地,没有群众基础,很难立足。所以,我们的方针应该是避开大城市,到农村去发动群众,扩大军队,建立根据地,作长期斗争的打算,而不是下大力气与国民党争夺大城市。
彭真等人不同意高岗的意见,他们认为大城市对我们很重要,绝不应放弃;苏联红军应该支持我们,而不会把我们控制的大城市交给国民党。双方各持己见,争得面红耳赤。
张闻天和林彪完全支持高岗的意见。
会后,林彪对高岗说,照这样搞下去不行。我要向党中央建议,由你来主持东北局的工作。
高岗坚决不同意。
东北局内部对形势估计和战略部署的意见分歧,使东北的工作举步维艰。而这种争论竟然持续了几个月。
4、北满分局的意见
1945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北满分局,陈云为书记,高岗、张闻天等为委员,同时成立以高岗为司令员,陈云为政委的吉黑军区(后改为北满军区),任务是控制北满各地,组织军队,建立政权,发动群众,镇压反动派,巩固后方。此时,高岗、张闻天等人还在赴东北的路上。鉴于中苏条约的规定,北满分局和松江省的领导机构于11月22日撤出哈尔滨,迁到其东边90公里的宾县。
高岗、张闻天、李富春等人离开沈阳时,东北局已经开始撤退。他们于1945年11月23日,乘运煤火车的一节闷罐车一路北行,11月26日到达哈尔滨与陈云会合。高岗一到,陈云即提出让高岗当分局书记,他自己当副书记。
高岗笑道:“这不行!还是按中央的决定,你当书记,我当司令员吧,打仗搞根据地,我比你有经验。以后,我在外边打仗,你在家里坐阵,有问题一起商量,我保证听你的!”陈云三次建议,都被高岗拒绝了。在以后的三年里,他们配合默契,把北满的工作搞得非常出色。
1954年,高岗反省时说:“刚去北满时,我做军区司令员。陈云三次推举我当分局书记,我不干,让陈云当书记。我就天天剿匪、土改、组织二线兵团。【注26 二线兵团指主力部队以外的地方 ,平时主要担负保卫解放区和地方治安等任务。战时可以成建制地参加主力部队。因为其优良的军事政治素质,参军后可以立即投入战斗,受到主力部队的欢迎。】1946年以前,主要如此。”
就在26日当天,陈云主持召开了北满分局的第一次会议,28日结束。他们认真分析研究了当前东北形势,总结了几个月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今后的任务。11月29日,以陈云、高岗、张闻天三人的名义,给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发出了《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电报, 32 明确提出:
独占三大城市及长春铁路干线以独占满洲,这种可能性现在是没有的。因此,当前在满洲工作的基本方针,应该不是把我们的全部注意力集中于这三大城市,而是集中必要的武装力量,在锦州、沈阳前线给国民党部队以可能的打击,争取时间。同时,将其他武装力量及干部,有计划地主动地和迅速地分散到北满、东满、西满,包括广大乡村、中小城市及铁路支线的战略地区,以扫荡反动武装和土匪,肃清汉奸力量,放手发动群众,扩大部队,改造政权,以建立三大城市外围及长春铁路干线两旁的广大的巩固根据地……以达到包围歼灭大城市之敌及钳击长春铁路干线,使我们能够在同国民党的长期斗争中,取得全局的优势;
……
我们今天必须大胆主动地撤退……城市工作的目的,是为加紧创立广大根据地服务,而不是今天即在那里取得统治地位;
……
北满工作的中心,应该放在广大的乡村、中小城市,及铁路支线的几个根据地的建立……以造成我们前进和后退的阵地。
……
必须防止干部中以为不经过严重斗争而可以取得全满洲的想法,竭力避免把一切希望寄托在苏联的援助上,以苏联对我们援助一时增减而发生盲目的乐观或悲观失望的情绪。必须严重注意干部中由于进入城市而生长起来的享受腐化倾向。同时,应该预先防止国民党进入中心城市后向我们压迫时,在干部中可能发生的精神上、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混乱。教育干部时时注意新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