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寻找成为富人的理由:穷人到底缺什么 >

第10部分

寻找成为富人的理由:穷人到底缺什么-第10部分

小说: 寻找成为富人的理由:穷人到底缺什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份心态,也许人人都会有为自己解决难题的观音。有些时候,不必借助别人的力量,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度过去。

第31节:富人永远是强者(8)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不少。乙武洋匡是一位日本作家,由于1997年出版的自传《五体不满足》而广为知名。他出生于日本东京,自幼有“先天性四肢切断”。在家人与老师的帮助下,特别是自己的母亲,克服了许多行动上的不便。上了小学后,遇到了自愿担任他老师的高木老师。为了避免他产生优越感和丧失锻炼体力的机会,高木老师禁止他乘坐电动轮椅。老师还要求他必须独自生活。
乙武洋匡坚信:“既然有残障者做不到的事,应该也有只有残障者才做得到的事。” 因为有这样的使命感,他考上早稻田大学并就读经济学系。他曾亲自上书校方,提出改善对残障者不便的设施,更积极到各学校团体,甚至国会演讲,以实际行动推动“无障碍空间”和“心灵无障碍”的公益活动。
把自己放在同一起跑线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如果我们能客观地估价自己,在认识缺点和短处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就能激发自信心。要学会欣赏自己,表扬自己,把自己的优点、长处、成绩、满意的事情统统找出来,在心中“炫耀”一番,反复刺激和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我真行”,就能逐步摆脱“事事不如人,处处难为己”阴影的困扰,就会感到生命有活力,生活有盼头,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从而保持奋发向上的劲头。
选择一位富裕、自力更生和成功的富人作为“楷模”,并时时想到你不但要迎头赶上,而且还要超越他。别告诉别人你所选择的楷模,因为楷模选择的目的不在于进行公开的竞争,而在于借着比自己强的人,来确立你要走的方向。
不要跌在自己的优势上
世界上不会有一无是处的人。我们不该抱怨自己的不完美,而应去挖掘自己潜在的长处。每个人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天赋,就看你怎么把握。成功是什么?成功并非是学习别人的优点,而是发掘、使用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优点,就找到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知道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知为什么,他们要么是拼命地弥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要么就是躺在自己的优势上睡大觉,以为这下可以高枕无忧了。为了便于进行鲜明的对比,我们还是让他们在同一个故事里同时出现。
在市区的一条街道上,三个不同的位置新开了三家花店,每一家店的主人都是一个年轻的女孩。不同的是,其中一位女孩的花店是父母出钱投资的,她家里有的是钱。另一位女孩刚毕业于花卉专业,她的店面是同学朋友赞助的。她向他们承诺,等以后生意红了,再还他们的钱。余下一位女孩的花店是靠银行贷款开业的,她只是一位待业青年,父母是下岗工人,家中还有一个上中学的弟弟。
一年后,三家花店的主人变成了一个——那位待业女孩。原来,家境富裕的女孩因不见利润而出手转让,她现在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插花只是她业余时间调节调节心情。花卉专业的毕业生因顾客越来越少,无奈之下把店面转让给了待业女孩,现在她在待业女孩的花店里打工。
一天偶然的机会,三个昔日的竞争对手坐在一起吃饭。饭桌上,转让门面的两个女孩都很纳闷,问待业女孩:“你是如何经营你的花店的?”
待业女孩没有回答,而是微笑着反问家境好的女孩:“你的花艺招徕了不少顾客,为何还要关门转让呢?”
“花店刚开业的时候,因为是父母出的钱,我们家也不缺卖花挣的钱。因而,我卖花根本没有考虑利润,甚至大大赔本出售。年终一算,不仅没有赚到一分钱,还赔了2万元。不过,我的花艺倒大大提高了。一年的时间,就算交了2万元的学费!”
而后,待业女孩又问另一个女孩:“你对插花轻车熟路,花店为何经营不下去呢?”
“花店一开业,插花对于我倒是小菜一碟,没有费什么时间精力。我整天想着是如何多挣顾客的钱,早一天把同学朋友的债还了。我甚至还把一些断头的花用牙签连起花枝夹在花丛中蒙骗顾客。没过多久,顾客知悉了我的小聪明,回头客越来越少了……”

第32节:富人永远是强者(9)

最后,轮到成功者发言了,她微笑着说:“你们所言正是我经营成功的原因。我是贷款开店,心中也有提高利润率的欲望, 但我的经营原则是薄利多销,做长久生意。起初,因为对花艺一知半解,所以虚心听取顾客建议,抓紧点滴时间学习花艺。时间一长,我的插花便得到顾客的认可和好评。当然,我也借用了一些残花败叶耍点小聪明——把每天用剩的残花修枝剪叶,免费送给路过店面的小学生,做起流动广告……”
待业女孩的话使我们明白,很多时候,失误就在于你有凭借的优势,认为多一分优势便少一分忧患。原来,阻碍我们走向成功的不是自己的缺陷,而是自认为的优势。
无独有偶,这里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个旅店。早上出门的时候,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一个旅行者拿了根拐杖,另一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
晚上归来的时候,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什么都没有带的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很纳闷,好奇地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么会没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摔伤呢?”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的时候,因为有了伞,我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由于没有拐杖,我走得非常小心,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就没有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淋湿而摔伤了呢?”
拿拐杖的人说:“当大雨来的时候,我没有带伞,只能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老是跌跤。”
听完两个人的话,第三个旅行者笑了笑,说:“这就是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拣着走,所以,我既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能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
是谁埋没了你?
是谁埋没了你?答案一:你的眼光。
在一届很权威的生活摄影大赛中,摄影者终获金奖,从千千万万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他被欢呼和掌声拥上台,主持人请他谈谈获奖感想。他开口便说:“那不是我最好的作品……”台下哗然,但他讲的是实情。“半年前家中失火,照片底片全部烧光。参加评比的这幅是相册中夹不下,淘汰下来的……”
一个金奖让他信心倍增。下一届大赛前,他精选又精选,送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却没有获奖。再下一届,再再下一届,终究没能再获奖。
要是没有大火的淘汰,要是总按自己的那个“最好”的标准,他也许永远与金奖无缘。搏击一世却未获财富的人,会不会因为他真正精粹的部分被自认为不是最好的,从而未得以展示呢?是谁埋没了天才?很多时候,埋没天才的不是别人,恰是天才自己。
是谁埋没了你?答案二:你的位置。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在工作中处处碰壁;觉得干什么事都不顺心。听了别人的介绍,他便去拜访一位高僧。
一见面,他就问:“为什么没有人欣赏我?” 高僧没有马上回答他,只是给他一块石头,叫他去菜市场试着卖掉它。这块石头不大但很好看,高僧说:“不要真得卖掉它,只是试着问问价钱。多问一些人,然后回来告诉我在菜市场它能卖多少钱。”
年轻人很快来到蔬菜市场,跑到一个小摊贩那儿问;得到的回答是“石头还值钱?”市场上有许多人,看着石头,有人说它可以做很好的小摆件或给家里的孩子玩,于是有人出了价,但只不过是五毛钱。年轻人回来告诉高僧:“它最多只能卖到几毛钱。”高僧说:“现在你去附近的美术学校,问问那儿的学生。但还是不要卖掉它,只问问价钱。”年轻人找到一个素描系的学生,听到的答案是“这块石头造型奇特;值得素描;值10块钱”。

第33节:富人永远是强者(10)

后来,年轻人按照高僧的指示跑到黄金市场,回来后他很兴奋地对老和尚说:“这些人太棒了。他们愿意出到1000块钱。”高僧脸上没有表情,只是说:“现在你去珠宝商那儿,记住仍然不要卖掉它。”年轻人又到珠宝商这里。他简直不敢相信,珠宝商们竟然喊出5万块的价钱,他只能说:“我不打算卖掉它。”他们就继续抬高价格——出到了10万块钱,最后有人索性说:“我们出20万、30万,或者你要多少就多少,只要你卖!”
年轻人不能相信地摇摇头:“这些人疯了!”因为他自己觉得菜市场的价格已经足够了。他带着石头回来后,高僧说:“我们原本就不打算卖了它,不过现在你明白了没有,石头的价值是由你来决定的。如果你的看法停留在蔬菜市场,那么你只会看到一件廉价的玩具。而如果你有试金石,并善于发现它的价值,那它就非常昂贵。”
年轻人这才领悟到原来一块石头在不同的地方竟有不同的价值,而他的价值是因为暂时放错了地方而无人欣赏罢了。
一块石头可能是一文不值,也可能是价值连城,关键在于那双鉴赏的眼睛。你是不是也有过一块石头的遭遇?牢牢记住,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绝对的,那要看你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上。遗憾的是,许多穷人没有找准自己的坐标,总是把自己远远地放在富人的背后,在穷人圈里寻找自己的座位。
尽管大多数人很普通;很平凡;但是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股富有朝气的、富有活力的血液在涌动。也许因为过去的差距;现在的你自认为很努力了,结果还是落在最后。请你不要放弃自己。每一块石头都有其自己的价值,有的用于筑房; 有的铺在路上; 有的成为雕刻……
也许你会说人与石头不同,对,我们应该学会主动体现自己的价值,不应该只等待上帝来欣赏。我们每个人既是那块石头,又是卖石头的人,能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在哪个层次上理解自己的价值,怎么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价值,能不能“卖个好价”都取决于你自己。
是谁埋没了你?答案三:你的抱怨。
一个铁匠带着自己的徒弟以打铁铸剑为生。枯燥平淡的劳作使徒弟不安分起来,他郁郁寡欢,常常暗自叹息自己的苦命,永无出头之日。
师傅看出了徒弟的心思,便想法启发他。一天,师傅得一铁杵,将其断为三截,留下其中最好的那截,另两截便投入炉火中焙烧。烧至火红,钳出来,师徒二人轮番锤锻,终于打制成宝剑的雏形。虽已成形,却甚为粗劣。师傅命徒儿留下一个,将另一个又投入火中烧红,再取出锻打。这一把剑坯经再三修形后,剑身笔直挺拔,剑面平顺光滑,但仍不是一把真正的宝剑。
晚上,徒弟累了先睡了,师傅把剑又细致地砸砺了大半夜。第二天徒儿醒来时,一眼看到师傅手上那把寒光闪闪、削铁如泥的利剑。
一大早吃过饭,师傅让徒弟带上宝剑、剑坯和最初留下的那段铁杵去集市卖。很快,剑坯卖出去了,得三两银子;过了一会儿,一个农夫买走了铁杵,得一两银子;而那把宝剑因为它的品质和师傅的惜售,价钱扶摇直上。
徒儿顿有所悟。
古语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是三块相同的顽铁,锤炼却改变了它们的命运和价值。人生的命运之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爱拼才会赢。如果只是一味地叹息命运的不公平,看不到锻炼的过程只羡慕结果的悬殊,那只能得到剑坯一样的命运,甚至可能不如这样的结局。
是谁埋没了你?答案四,答案五,答案六……
一句话,埋没你的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
你的财富在哪里?
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埋藏宝石的土地,只不过有些人没有发现,或把宝石当成石头扔掉了。
有一位穷人,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他:“年轻人,为什么不快乐?”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很富有嘛!”老人不以为然地说。
“这从何说起?”穷人有点奇怪。
老人不正面回答,反问道:“假如斩掉你一个手指头,给你一千元,你干不干?”
“不干!”穷人脱口而出。
“假如一万元买你一只手,你干不干?”
“不干!”穷人毫不犹豫。
“假如给你十万元使你双眼失明,你干不干?”
“不干!”穷人不容一秒钟考虑。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一千万,你干不干?”
“不干!”穷人越来越坚定。
“这就对了。你已经拥有超过一千万的财富,为什么还抱怨自己贫穷呢?”老人笑吟吟地问道。
穷人若有所思,没有说一句话。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足够的衣服,有屋栖身,你已经比世界上70%的人更富足了。如果你的银行账户有存款,钱包里有现金,你已经身居于世界上最富有的8%之列!穷人也有看不见的无价财富,这就是你自己!
从前,印度有个农民,为了出外寻找宝石,他变卖了自己的家产和土地,最后因贫困客死他乡。可是在他死后不久,人们就从他卖出的土地里,发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
这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们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东西,恰恰就在自己手中。轻易放弃自己手里的东西,结果与财富失之交臂。
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感到不幸福不快乐的穷人总在抱怨没有足够的财富,而快乐的富人则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