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与神对话 >

第14部分

与神对话-第14部分

小说: 与神对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你能够确定这些条件和状况——它们真正是暂时、短暂的。然后,在创造现在体验的过程中,你可以把它们当成工具——因为它们是暂时的、短暂的工具。比如,你认为你是谁?就失业的体验而言,你认为你是谁?或许这样说更明了:你认为我是谁?你认为这个问题太大,以致于我不能解决吗?跳出这一困境,这个奇迹太大,以致于我无法处理了?我理解,你可能想,对你来说,这个问题可能太大了,无法处理了,即使有了我给予你的所有工具——但你真的认为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也太大吗?   
从理智上,我知道,对上帝来说没有太大的事。但从感情上,我觉得我没有把握。问题不是你能不能解决它,而是你愿不愿解决它。   
    我明白了。所以这是个信仰问题。   
对。   
    你不怀疑我的能力,你只是担心我的愿望。   
你看,我仍生活在这个理论中,它告诉我,这里某些地方可能对我有教益。我仍然没有把握,我注定能找到解决办法。或许我注定会有问题。可能这是我的理论一直在告诉我的“考验”之一。所以我担心这个问题可能没法解决。这是你将让我彷徨的问题之一……   
    也许现在我们该重新想一想,我是怎样与你交流的,因为你认为,这是我的愿望问题,我要告诉你,这是你的愿望问题。 
你自己想要什么,我就想让你要什么。没有什么多的,也没有什么少的。我并不是坐在这里作出判断,是否要按照请求给你些什么东西。 
我的法则就是因果规律,而不是“我们将看到”的法则。如果你选择的话,你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得到。即使在你要求之前,我已经给予了你。你相信吗?   
不,很遗憾。我有很多祈祷没有得到答复。   
不用觉得抱歉。你只要自始至终与真理(你体验到的真理)在一起。我理解它。我尊重它。这对我是可以的。   
好。因为我不相信,我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我的生活没有证明这一点。事实上,我极少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当我这样的时候,我觉得我自己倒霉得走运。   
    你选择用词很有趣。看起来你可以作出选择。在你的生活中,你既可以倒霉得走运,也可以被赐以运气。我宁愿你被赐福以运气——当然,我从不会干预你的决定。 
    我要告诉你:你一直得到你所创造的,你一直在创造。 
    我不会对你祈求的创造作出评判,我只是赋予你力量,使你能够祈求更多——越来越多。如果你不喜欢你所创造的,可以重新选择。作为上帝,我的任务就是一直给予你这种机会。 
    现在,你告诉我你一直得不到你想要的。但我在这里要告诉你的是,你一直得到了你要求的东西。 
    你的生活一直是你对生活的想法的结果——包括“你很少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个显然是创造性的想法。 
    现在,你把你自己看作是丢掉你的工作这一情况的牺牲品。但事实是,你不再选择那一工作。清晨你不再带着期望起床,而是带着畏惧起床。你不再对你的工作感到幸福,而是开始讨厌它。你甚至觉得做些其他事情非常令人陶醉。 
    你认为这些事情不意味着什么吗?你误解了你的力量。我告诉你:你的生活脱离了你的意图在继续前进。 
所以,你现在的意图是什么呢?你是不是想证明你的理论,生活很少带给你选择的东西?或者你还是想说明,你究竟是谁、我是谁?   
我觉得懊悔。受惩罚。很为难。   
这对你有什么用处呢?你听到真理的时候为什么不简单地接受它,并向它努力呢?不需要责备自己。只要注意到你选择了什么,重新选择就行了。   
但我为什么那么易于一直选择消极的事情,并为此自我懊悔呢?   
    你期望什么?你一出生人们就告诉你你是“坏的”。你接受了你生来就是“有罪”的。觉得有罪,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反应。甚至在你能做任何事情之前,人们告诉你,要对你做的事情自己感到有罪。人们教育你,要为自己生来是不完美的感到羞耻。 
    你生到这个世界就是不完美的,这种所谓的不完美的状况就是你们笃信的宗教说的原罪。这是原罪,但不是你的。这是一个根本不了解上帝的世界(如果它认为上帝会或者能够——创造不完美的事物)灌输给你的第一个罪恶。 
    你们一些宗教的全部理论就是围绕这样一个误解建立起来的。它名副其实是一个误解。因为我孕育的一切——我给予生命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是对完美自身(按照我的形象和相似创造的)的完美反映。 
    然而,为了证明关于上帝是惩罚性的想法,你们的宗教需要创造一些让我生气的事情。这样,即使那些人生楷模在某种程度上也还需要得到拯救。如果他们不需要得到他们自己的拯救,那么,因为他们自身内在的不完美,他们也需要得到拯救。所以,(这些宗教说,)你最好对此做些事情——并且要快些——否则,你就直接到地狱去了。 
    这些最终可能不能抚慰预言性的、报复性的、容易生气的上帝,但它的确产生了预言性的、报复性的、容易生气的宗教。这样,这些宗教自身成了不朽的。这样,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不是通过多数人手中得到体验。 
当然,对你自己和你的力量你一直会选择少的思考、小的想法、最微不足道的概念,更不用说对我和我的东西。人们教育你要这样做。   
我的上帝,我怎样才能消除这一教育呢?   
    问得好,并且你问对了人! 
通过反复读这本书,你就可以消除这些教育。要反复地读。直到你理解了每一段。直到你熟悉了每个字。当你能对别人引述这些段落,当你在最黑暗时刻头脑中能够记起它的句子,你就“消除了那些教育”。   
但我还有很多问题要问你;有很多事情想知道。   
确实如此。你开始的时候,提了个很长的问题单子。我们应该回到那些问题去了吧?     
8、关系   
什么时候我才能学到足够的有关关系的知识,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有没有一条途径可以在关系中得到幸福?它们是不是总是挑战呢?   
    关于关系,你没有什么需要学的东西。你只要表现出你已经了解的东西。 
    有一条途径可以在关系中得到幸福,那就是按照它们既定的目的运用关系,而不是按照你设计的目的运用关系。 
    关系总是挑战:它总是要求你创造、表现并体验你自己越来越高的形象、越来越大的想象力,甚至更壮丽的自我描述。没有哪儿比在关系中能够更直接、更有影响、更纯粹地做到这一点。事实上,如果没有关系,你根本无法做到。 
    只有通过你与其他人、地方和事件的关系,你才能在宇宙中存在(作为一个可知的数量,作为可确认的事物)。记住,如果没有其他事物,你就什么也不是。你只是与其他事物相对的你。与我所在的绝对世界相反,相对世界就是这个样子。 
    一旦你清楚地理解了这一点,一旦你深刻地领悟了这一点,你就会凭直觉赐福于你的每一种体验,所有的人际遭遇,特别是个人的人际关系,因为在最高的意义上你把它们看作是建设性的。你看到,在构建你真实的自我的时候,你可以、必须、正在运用它们(不管你成为什么、做什么而产生想不想运用它们)。 
    这种构建可以是你自己有意设计的神奇创造,或者是纯粹偶然事件的构造。你可以选择,是做一个简单的由已经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人,还是做一个可以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选择的人。正是在后一种形式中,自我创造才成为有意识的行为。正是在这第二种体验中,自我才能得到实现。 
    所以,祝福你的每一个关系,把每个关系作为“你是谁——现在你选择成为谁”的特殊的、成形的表现。 
    现在,你的疑问涉及的是浪漫的个人人际关系,我理解这一点。请让我专门展开谈谈人的恋爱关系,是这些事情不断给你这类麻烦! 
    当人的爱的关系失败的时候(关系并没有真的失败,只是在严格的人间的意义上,它们没有产生你想要的结果),这是因为这种关系是由于错误的原因开始的。 
    (当然,“错误”是个相对的词,它意味着与“正确”相反的东西——不管它是什么!用你们的语言,更准确的表述是:“关系失败——改变——大多数情况是由于出于一些对其生存不完全有益或有助的原因开始这种关系”。) 
大多数人进入某种关系,着眼点在于能从那里得到什么,而不是将给予什么。 
关系的目的是,确定你愿意展现你自己的哪一部分,而不是你能获取或拥有其他人的哪一部分。 
    关系只有一个目的,生活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做你真正的自我,确定你真正的自我。 
    在你遇到特殊的另一个人之前,你什么也“不是”,这是很浪漫的说法,但这不是真实的。更坏的是,这给另一个人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迫使他或她成为原本不是的各种样子。 
    为了不想“让你失望”,他们千方百计去成为并做那些事情,直到他们再也无法做到。他们再也无法完成你对他们的图画。他们再也无法扮演给他们指定的角色。怨恨在积累。随后是气愤。 
    最后,为了解救他们自己(解救关系),这些特殊的他人开始索回他们真正的自我,更多地按照他们究竟是谁去行动。大约在这个时候,你说他们“真的改变”了。 
    由于你那特殊的另一个人进入了你的生活,你觉得完整了,这是很浪漫的说法。但关系的目的不是有另一个人去使你完整;而是与另一个人一起分享你的完整。 
    关于一切人际关系有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为了全面体验你是谁,你并不需要特定的另一个人,而另一方面,没有另一个人,你将什么也不是。 
    这是人生体验的玄妙和神奇,挫折和欢乐。充满意义地生活在这一自相矛盾的说法中,需要深刻的理解和完全的自愿。我注意到,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你们大多数人都是带着期望,充满了性的能量,带着开阔的心灵、欢乐的(甚至是渴望的)灵魂进入结交关系的年龄。 
    在四十到六十岁之间的某个时候(对大多数人来说要早一些,而不是晚一些),你放弃了你那最大的梦想,把你最高的希望放在一边,带着最低的期望(或者没有一点期望)安顿下来。 
    问题非常普通,非常简单,但被误解得非常悲惨:你最大的梦想,最高的想法,最深的愿望涉及的是你所爱的其他人,而不是你自己。对你的关系的考验,涉及的是另一个人按照你的想法生活得怎么样,你自己按照他或她的想法生活的怎么样。但惟一真实的检验涉及的是,你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得怎么样。 
    关系是神圣的,因为它们为生活提供了最大的机遇,事实上是惟一的机遇——创造、产生你对最高自我的设计的体验。如果你把它们看作是生活创造、产生对他人设计的最高的体验的机遇,关系必将失败。 
    让每个人在关系中挂念自我:自我是什么、做什么、有什么;自我要什么、请求什么、给予什么;自我寻求什么、创造什么、体验什么,所有的关系都将神奇地服务于其目的——还有参与者! 
    让每个人在关系中挂念的不是他人,而只是、只是、只是自我。 
    这好像是一种奇怪的教导,因为人们告诉你,在最高的关系中,一个人关心的只有另一个人。但我要告诉你:你关注另一个人——你对另一个人着魔,这是导致关系失败的根源。 
    另一个人是什么?另一个在做什么?另一个人正拥有什么?另一个人正在说什么?想要什么?要求什么?另一个正在想什么?期望什么?计划什么? 
    先知知道,另一个是什么、在做什么、拥有什么、说什么、想要什么、要求什么,这是无所谓的。另一个人正在想什么、期望什么、计划什么,这是无所谓的。惟一有所谓的是,在与其关系之中,你是什么。 
    最有爱心的人是自我中心的人。   
这的确是一个根本性的教诲……   
    如果你仔细地看的话,不是如此。如果你不能爱你自己,你就无法爱别人。许多人犯了错误,他们想通过爱他人来寻求对自我的爱。当然,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在这样做。这不是有意识的。这是他们头脑里的东西。在头脑的深处。在你所称的潜意识中。他们想:“如果我”只爱别人,他们就会爱我。这样,我将成为可爱的人,我就能够爱我。 
    与此相反的是,许多人恨他们自己,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另一个人爱他们。这是一种病态——人真的得了“相思病”,因为事实是,其他人的确爱他们,但这没有用。不管有多少人宣称爱他们,都是不够的。 
    首先,他们不相信你。他们觉得,你正在试图操纵他们,试图得到些什么东西。(你怎么能因为他们本来的面目去爱他们呢?不,这里头肯定有什么错误。你肯定想要些什么东西!你到底想要什么?) 
    他们坐在那里,想勾画出其他人怎么会爱他们。所以他们不相信你,并开始了一个要你证明它的战役。你不得不去证明你爱他们。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会要求你开始改变你的行为。 
    其次,如果他们最终相信你爱他们,他们马上开始担心,他们能把你的爱保持多久。所以,为了保持住你的爱,他们开始改变他们的行为。 
    这样,在关系中,两个人都真的丢失了自己。为了发现自我,他们进入这种关系,但反而却失去了自我。 
    在关系中失去自我,这就是在这种结合中造成大多数痛苦的原因。 
    两个人结合到一起,希望整体将大于部分之和,但却发现更少了。他们觉得比他们独身时更少了。本领更小,能力更小,更缺少兴奋,更缺少吸引力,更缺少欢乐,更缺少满意。 
    这是因为他们是更少了。为了拥有关系,维持关系,他们放弃了他们自身的大部发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