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进退博弈 >

第14部分

进退博弈-第14部分

小说: 进退博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武则天一当上皇后就参决朝政,立即对占据中央要职的元老贵族的代表人物进行彻底的清洗。首先把宰相褚遂良、耒济、侍中韩瑗等贬了官,不久又逼迫长孙无忌自杀,罢黜20多位反对她的官员,并开始擢用许敬宗等人。660年,高宗因病,委托武则天“决百司奏事”,自此武则天实际上掌握了大唐政权。武则天权力一天天的加强,唐高宗也感到不快,他曾于664年与贵族大臣上官仪一起密谋,决定废除她。但武则天迅速采取了对策,处死了上官仪。从此,高宗每次临朝理政,武则天垂帘于后,参决政事。朝廷内外,称高宗、武后为“二圣”。 

高宗的病越来越重,为确保李氏皇统,想传位给太子李弘,武则天竟用药酒毒死了李弘。同年,高宗立次子李贤为皇太子,并令李贤监国,武则天为了保持已到手的皇位,又废李贤为平民。高宗被迫又立第三子李显为太子。683年,高宗病死,太子继位,是为中宗。但好景又不长,只过了55天,又被武后废为庐陵王,幽禁于深宫。684年,武后立第四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 

中宗被废,使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684年,被武则天贬黜的徐敬业等人以中宗被废为借口,从扬州起兵,旬日间聚众达10余万人。著名文人骆宾王配合徐敬业写了言词激烈的讨武氏檄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的檄文。檄文中大骂武则天“性非和顺,地实寒微,秽乱春宫,狐媚惑主,虺蝎为心,豺狼成性”。大臣们看后个个变颜失色,以为她必定震怒,诛灭骆宾王的九族。武则天看后问是谁写的檄文?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料武则天接着说,这人有这样好的文采,竟得不到重用,让他长时间流落在外,这实在是宰相的过错。“后来骆宾王在徐敬业兵败后失踪,虽然无法重用了,但他的家族并未曾受到诛连,足见武则天想起用他也是真心的”。 

在中央政权内部,宰相裴炎乘机要挟武则天让位中宗,说:“若太后返政,则不讨自平矣。”在这场决定成败的大搏斗中,60岁的武则天当即派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30万大军前往讨伐。前后不到50天,迅速讨平了徐敬业的10万大军,并处死了裴炎等人。 

4年后,唐宗室越王李贞、琅王牙王李冲父子又以“匡复”为名,分别起兵,企图联合四方宗室诸王“共趣神都”洛阳,夺取政权。但不到20天这次叛乱也被击败。围绕皇位问题,武后在同自己的丈夫、儿子的角逐中,再次取得了胜利。690年,67岁的武则天登位称帝,建立了武周政权,自己立号为圣神皇帝。从655年武则天当皇后参决政事起,直到705年退位止,前后参与和掌握最高权力达半个世纪之久。 

公元700年,武则天选了一些年少而又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养在宫内。补阙朱敬则当面批评说:“陛下内宠薜怀义、张易之、张昌宗,已经足够了。近来听说左监门卫长史侯祥,明目张胆地到处散布他的阳物壮伟,要求当面首。弄得满城风雨。这是我的职责,不敢不告诉陛下。”武则天对于这样毫不顾及自己尊严的批评,不但没有发怒,反而奖赏了朱敬则,还说:“不是你直说,我还不知道这事。”其气量之大,亘古未见。 

还有一例,有一个女孩子上官婉儿,祖父和父亲都因为反对武则天称帝而被武则天杀死,上官婉儿也被黥面罚做宫里的奴婢。一次偶然的机会,武则天发现上官婉儿写得一首七言诗,文辞优美,情真意切,便十分欣赏。虽然诗里透着对武则天的愤恨,但武则天还是决定把上官婉儿收到身边。有人劝武则天,上官婉儿和她有两代杀亲之仇,放在身边太危险了,不如除掉。但武则天不仅没有杀掉上官婉儿,反而甚为信任重用,甚至起草诏书和批阅奏章都交给上官婉儿办理,实际上成了贴身秘书。 

武则天重用人才,更为史家肯定。史家评论说:武则天“政由已出,明察善断,当时英贤竞为之用”。一大批有才能且正直的人被提拔重用,如:郝处俊、杜景俭、徐有功、魏玄同、魏元忠、姚崇、裴行俭、娄师德、王孝杰、狄仁杰、王及善、朱敬则、张柬之等等。尤其是对狄仁杰的信任上,更看出武则天的胸怀。狄仁杰好面折廷争,常常违背武则天的旨意。武则天也曾动过怒,甚至贬了狄仁杰的官。但后来不仅起用了,而且更加重用。大臣来俊臣和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联合诬陷狄仁杰谋反,甚至伪造了狄仁杰的请死表,请求杀掉他。但武则天不相信狄仁杰谋反,亲自召见狄仁杰澄清真相。武则天还将亲绣“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字的袍宇赐给狄仁杰。皇帝亲手为大臣的袍上绣字,恐怕也只有武则天这样的女皇帝才做得到。狄仁杰死后,武则天为失去栋梁之材放声大哭,悲伤万分,这恐怕又只能是她这样的女皇帝才做得到。 

武则天是一个充满野心的人,致使她在一生的奋斗中付出了代价,做出了常人不可理解和痛愤的行为。但这也是她为人的果断个性,从古至今,都是男人称帝,只有武则天,这个女人也在皇位上控制过万马河山,除了她有过人的胆识与智慧之外,支撑她的就是这种机智、果断、没有丝毫犹豫的个性与做事风格,她在位期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疆域的辽阔,国家的强盛,如果不计较她个人的一些行为,她的执政成绩是十分卓越的。然而她的残暴也不能不被人指责,曾经为了自己的帝位,杀了很多无辜官吏,成了一名让人望而生畏的暴君。但一个女人,想要当上皇帝,除了这种做法,她还能怎样呢?一提起武则天,马上就能想到“凶狠”、“无情”、“杀人不眨眼”等一些不好的词语,说起评价,也只能谩骂与不解,武则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对武则天这一唐初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褒贬并至,毁誉不一。毛泽东认为:“武则天不仅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帝,人们连想也不敢想。”毛泽东还谈武则天立碑的事:武则天有自知之明,她不让在她的墓碑上刻字。有人分析其本意是功德无量,书不胜书。其实,那是武则天认识到,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应自吹自擂,还是由后人去评论。至今中国有两块著名的无字碑,一块是汉武帝在泰山立的,他到泰山封禅,登上山顶,认为泰山太伟大了,置于齐鲁平原中,是“蔑矣!尽矣!无以加矣!”无法形容的,于是立一块无字碑。另一块就是武则天在自己的陵前立的,是一块完整的高达七米的大石头,关于她立这碑的目的她自己没有说明,后人猜测,一者认为是她觉得自己功劳太大,难以表达;一种认为是她知道自已死后一定会引起沸沸扬扬的议论,她任由你们评说。毛泽东表达了他对武则天基本肯定的态度,他欣赏武则天是个有作为、敢作敢为的女皇帝,他赞扬武则天的智慧和自知之明。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因而那种认为武则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宠,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观点,是值得商榷。但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唐中期的宰相陆赞扬武则天善于用人,赏罚分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她继续推行均田制。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成效显著。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项。还以境内农田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武则天的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一,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其二,地方储粮亦很丰富;其三,户口显著增加。 

武则天时代的手工业也在发展。主要表现在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贸易的发达。武周时期的交业事业,亦相应发达。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因此,衡量和评价任何一个帝王的好坏、是非功过,都要看其如何处理各民族的关系,能否维护国家的版图和主权。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贵族的侵扰和叛乱,采取了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长寿元年,武则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复“安西四镇”的请求,并慧眼识英雄,在众多的将领中擢拔王孝杰为全军主帅、武威军总管,率军大破吐蕃,一举收复“安西四镇”,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派兵镇守,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长安二年十二月,武则天又在庭州设置北庭大都护府,与安西大都护府分别管辖天山南北两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版图完整,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与中亚人民的友谊。 

武则天在位时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兼容三教,使其发展。武则天本人遵儒、崇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华江为一本《三教诸英》。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当然,在武则天掌权近半个世纪的时期内,也有很多过失。执政后多疑臣民不忠于己,遂任用索元礼、周兴及来俊臣等酷吏,广事罗织,严酷逼供,奖励告密,虽然消灭了一些政敌,但也滥杀无辜,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到武周政权正式建立以后,斗争趋向缓和,此风才有所收敛。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她放手选官,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她不惜杀害一代忠臣长孙无忌,用毒酒杀死长子李弘;贬黜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以及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等。她对于胆敢违抗自己的朝中重臣来济、韩瑗、柳弼等,一概严惩不贷;对于王皇后、萧淑妃这样的“姐妹”辈,先是诬告上许多罪名,再让她们受尽非人的折磨,最后置之于死地,连她们的女儿也不放过。因此,要说武则天是个暴君,也有一定的根据。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重用了各种各样人才。刚开始时,她提倡告密,擢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滥杀了许多无辜,招致群情激愤。武则天便反过来杀酷吏“以雪苍生之愤”,实际上酷吏们都是秉承她的命令行事的。表面上看来,这是耍弄权术的把戏,不值得赞赏。但是要承认,当时所杀的多是李唐宗室贵戚、旧朝元勋大臣,这在客观上削弱了已经腐朽的士族势力。 

她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她曾拥有几个男宠,这便成为她千古难泯的丑闻,成为文人墨客颠来倒去的话题,以至于连同她创造的卓著政治业绩也随之淹没了。武则天宠幸的人主要有薛怀义、沈南蓼及张易之、张昌宗等。宠爱男妾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武则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绪及武攸宁等人,并大封武氏宗人为王。大臣吉顼等人深以嗣君之选为虑,武则天也感到作为女子,死后只能入李家宗庙享子孙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议,于圣历元年迎还庐陵王李显,复立为太子。 

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的历史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只能由历史去作出评论和判断。 

总的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当然,武则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经济上也有过财政困难时期等等。但比起她的历史功绩,这些毕竟是第二位的。还应该指出当时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