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进退博弈 >

第16部分

进退博弈-第16部分

小说: 进退博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皆不利于此身者也。况图敌之急,敌亦从而间之,是以为边臣甚难”。 

在当时所有明朝人心里袁崇焕是大汉奸啊,得知要处死他那是大快人心啊!当侩子手割肉时,就有很多民众往刑场扔钱,然后捡割下的肉放在嘴里咬,这些绝非杜撰,是史书记载,只是原文记不得了。到最后袁崇焕就剩一个头了,然后皇帝又令人将头巡视九关,在九个边关展览以示惩戒!老百姓吃袁崇焕,并不仅仅只是因为怨恨,毕竟在这个麻木的时代,大多数人还没有觉悟到要把国家民族的利益和自己的感情取向联系在一起的地步。仅仅是因为袁崇焕那莫须有的叛国罪名,使得士大夫们把吃人和仇恨联系在了一起,并竭力为“吃人”而辩护。袁崇焕的刑场是在西四牌楼,明英宗时一代文臣于谦也是被处死在这里,悲剧就这样一幕幕地上演着。在临刑前的晚上,袁崇焕的部下辗转送到狱中一包鸦片,以图他减轻受刑的痛苦,磊落坦荡的他拒绝了,他怎么承受的这3600刀,“时百姓怨恨,争啖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刀刀是汉民族永不愈合、永远作痛的伤口…… 

虽然我们现在都知道袁崇焕是大英雄。袁崇焕如果泉下有知,对于他的死,他应该怨谁呢?怨皇太级?多尔衮?范文程?那个太监?还是崇贞皇帝?还是普通百姓呢?我们今天已经无法揣度袁崇焕在刑场上曾想过些什么了,但我想他一定想不到,竟然是他的敌人们肯定了他的历史作用,在一百五十年后为他平了反。 

400年过去了,世人在展望历史的同时该是悲还是喜?袁崇焕当然不是汉奸。他不但不是汉奸,从某意义上说还是一位难得的好官,他抗击外敌功绩累累便是证明,崇祯皇帝抄查他家时发现他这样一位高官竟然家无余财,也是证明。 

然而这一切都已然成为历史了,袁将军身系明王朝的安危,明政府上自皇帝,下至大官小官,狗命都握在他手里:他如活下去而展其才,他们就有得吃有得穿,有得威风好耍;他如死啦,他们的下场,已知道矣,皇帝在煤山伸脖子上吊,大官小官被刘宗敏捉住,拷掠金银。然而袁崇焕不但硬是被杀,而且被杀得惨。 

可见,袁崇焕不会当官,他不奉承魏忠贤,不迎合崇祯,以致于朝中不少奸臣弹劾他,说他的坏话。崇祯对他可以说是又爱又恨又怕。爱,是他的军事才能,在当时可以说是唯一一个可以拒清的大将,恨,是他不懂得体谅自己,经常向自己追索军饷。怕,是他的本领太大了,说不定有一天会篡位夺权。 

面对着朝野内外的各种猜忌,袁崇焕是无奈的,忠心没有人理解,他根据实际情况主张议和,积蓄力量以后再进攻,却被误为像秦桧和金议和一样,所以,直到被判凌迟之刑时,同样主张议和也是一个重要的罪名。 

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是说,一个古董商发现一个人用珍贵的茶碟做猫食碗,于是假装很喜爱这只猫,要从主人手里买下。猫主人不卖,为此古董商出了大价钱。成交之后,古董商装作不在意地说:“这个碟子它已经用惯了,就一块送给我吧。”猫主人不干了:“你知道用这个碟子,我已经卖出多少只猫了?” 

古董商万万没想到,猫主人不但知道,而且利用了他“认为对方不知道”的错误大赚了一笔。这才是真正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劣势,几乎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困境。谁都不是全知全觉,那么怎么办?首先,为了避免这样的困境,我们应该在行动之前,尽可能掌握有关信息。人类的知识、经验等,都是这样的“信息库”。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情况下并不都是这么理想化的。人寿保险公司并不知道投保人真实的身体状况如何,只有投保人自己对自身健康状况才有最确切的了解。政府官员廉洁与否,一般的公民并不是非常清楚。求职者向公司投递简历,求职者的能力相对而言只有自己最清楚,公司并不完全了解。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对交易商品的质量高低,自然是卖方比买方更加了解。之所以有这些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因为存在“私有信息”。所谓“私有信息”,通俗地讲,就是如果某一方所知道的信息而对方并不知道,这种信息就是拥有信息一方的私有信息。 

本书来自。。  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