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晚宋 >

第107部分

晚宋-第107部分

小说: 晚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跑的士兵。
    王泉拾起顶帽子,扣在头上,遮住了大半个脸,他淡淡一笑,转身没入了纷乱的人群中,渐渐不见踪影——
    昨天发生一件事,有书友到《回明》、《极品》、《天宝风流》那里去给我做广告,结果都被置顶了,老高即感动又惭愧,真的当不起,谢谢大家的厚爱了。(心里面却想:阳明弟子啊!我真想掐死你,你这不是逼我一定要将晚宋写完吗?)
    前几天,新书出现下架的情况,虽不多,但也感觉不舒服,如果是新读者我无所谓,可如果是《晚宋》的老读者,觉得不是走政治军事路线的,我就会愤愤说一声:你到现在还不了解老高吗?
    经历的《晚宋》的失败,老高已经吸取了教训,那就是开篇一定要轻松愉快,赚钱发家,这样才能积累大批读者,虽然许多喜欢看政治军事题材的老读者一开始不喜欢,但为了不重蹈《晚宋》覆辙,开头必须这样写,至少是个包装,可《晚宋》的老读者应该了解老高,我早晚还是会走回到政治军事的路线上去,因为我选的时间不是贞观、不是开元,而是天宝,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在此之前吐蕃、南诏,老高会安排牛刀小试,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面对国家危亡,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可能袖手旁观,发国难财、赚民难钱吗?至少老高不会。
    小说讲究情节张力,慢慢发力,讲究后劲,若一开始就将各种高潮全部写完,虽然一下子可以吸引人气,那后面怎么办?而且前面的铺陈若不到位,后面就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老高写架空历史务必求真实、严谨,其实我现在写的书就是历史的一段真实。
    说白了就是杨国忠的发家史,从四川开始,安排主角所谓做生意赚钱不过是个幌子,因为我需要等时间,什么时间?就是杨国忠进京的时间,版本很多,正史是天宝四年,因为天宝四年,杨玉环立贵妃,杨国忠被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推荐入京,但杨国忠是被鲜于仲通发现的,这就是我为什么总在鲜于仲通身上着墨的原因,要想改变历史,就得从一开始抓起,换而言之,杨国忠应是李清发现的,再给鲜于仲通,再往上推,呵呵!有点透露情节了。
    在杨国忠落魄到进京这几年主角无事可干,那就赚钱!但赚钱也是幌子,我要写的是商战,暗含朝庭的权力斗争。
    老高的整本书就只有一个字:斗!文斗武斗,权谋手段,刚到唐朝时和下人斗,赚第一桶金时与杨国忠斗,开始发家时和商战对手斗,从政后在地方上和小政敌斗,进京为京官后,帮杨国忠和李林甫斗,扳倒李林甫后,又和实权王斗,和南诏斗和吐蕃斗,和杨国忠斗,最后和安禄山斗,当然最后是和皇帝斗。
    小说第一卷,我想写得清淡一些,清淡并不是没有情节、并不是不好看,而是情节慢慢展开,我要让读者先跟我到大唐走一圈,了解一下风土人情,赚些小钱,结交几个朋友,认识些女子,找一个靠山,寻到历史的脉络,性急的朋友会叫会喊没劲,可是等老高写到第二卷,你回头再读,就会觉得口中甘甜。这就如同喝酒一般,不能猛的一口灌到嘴里,得慢慢品,小口小口品。
    到第二卷一开始我就会突然发力,直接进入残酷的商战,因为在第一卷我已经铺陈好了,所以也不会觉得唐突,整一卷,从头到尾都在斗,中间再写点女人,主角是小胜、中胜、大胜,各种手段无不用其极。
    我说到现在,难道你还不动心吗?还不收藏吗?
    编辑说,我的《晚宋》扑街的原因就是收藏少了一千,才没有得到强推的机会,我的新书实在不想再次扑街,所以对老高来说,收藏事关成败。
    卷七 第十七章 饮马江南(四)
     更新时间:2008…11…23 20:38:08 本章字数:2648
    泉州军港大火,将齐军水师战舰烧毁近一半,福建经略使张大悦先是封锁消息,又强征大量民船充作军船,上报丁大全,推说是民船船夫做饭失火,引发大火烧毁民船数百艘,军船并无损失,当丁大全派来核查的太监受了贿赂,又见船只齐全,哪里去分是军船还是民船,自去回报张大悦所言是实,丁大全也就放了此事,但张大悦本人却很清楚,主力战船已毁,士气低落到极点,这样的水军已经不堪一击,若领出去和唐军作战,搞不好自己的小命都要丢在海上,但丁大全催战的金牌已来了三面,再不出战将满门抄斩,张大悦将自己关闭三日,终于心一横,率全军投降了琉求水师。
    齐国水军既墨,福建路空门大开,琉求水师趁虚而入,十一月中,连着投降的齐军在内共十五万大军在泉州登陆,福建地方厢军望风而逃,仅用十天时间,琉求水师就占领福建路全境,就在这时,李思业发来紧急命令,命宋大有暂不北上,而是东进南下取空虚的江南西路和广南东路,又紧急调动二十万山东民团走海路南下,增援宋大有军。
    就在琉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之时,西部决战也渐渐地拉开了序幕,西面,京湖制置使史嵩之率本部三十万大军移师江陵,这支军队基本上是宋军原装,是各地厢军中装备最好的一支,待遇也优厚,相对而言战斗力较强,曾全歼全子才的最后八万宋军。
    史嵩之乃史弥道之子,此人最善见风使舵,其父死后,他将史弥道几十年收刮的家产全部献给了宋帝赵昀,龙颜大悦,立刻升他为兵部尚书、枢密院副使,京湖制置使;而丁大全篡位时,他又是积极响应者,包括为丁大全炮制龙兴之兆,深得丁大全赏识,逐渐掌握了齐国近三成的兵力。
    但史嵩之面临的对手却是唐军名将余阶率领的二十万川军及襄阳刘整率领的十万水军,两路大军一西一北夹击江陵。
    自取四川后,余阶便命向士壁在重庆打造战船,为东征做准备,早憋了一肚子火的向士壁不声不响,只拼命造船,和所有的原宋军将领一样,他唯一的心愿便是杀进临安,将毁掉他故国的丁大全碎尸万段,渐渐地,这一天终于来临。
    余阶军几乎是倾巢而出,夺取关中后他再无后顾之忧,只留秦小乙率三万老弱军守四川,其余各路大军开始汇集重庆,到十一月下旬时,已全部整编完毕,粮草、后勤、军械、战船都一一齐备,
    这一日,重庆的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晴朗,碧空如洗,万里无云,但在大地上却出现了极为壮观的一幕,从朝天门码头开始,数千艘巨大的战船排成一条蜿蜒的长龙,桅杆高耸,白帆飘扬,一直延伸到涪陵渡口,而在岸上,二十万唐军铺天盖地,一队队身着黑色唐军军服的士兵杀气腾腾,冰冷的盔甲在阳光下反射着亮光,战刀、刺刀、铁矛、各种兵器密集如铁铸成的森林,二十万士兵仿佛都是用一个模子造成,冰冷的盔甲下是同样冰冷的脸庞,冷漠而没有任何表情,象一部杀人的机器,却更象死神的降临,一眼无际,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一队队一行行,开始缓缓登船。
    在涪陵渡口,余阶高高骑在战马上,注视着士兵的上船,虽然他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可当它真的到来时,余阶却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角发酸,视线开始有些模糊,他似乎还记得他第一次跨过淮水时,他没有任何功名,是郝经给了他一次机会,他是山东第一届科举的榜眼,他本该坐在朝房关注民生或坐在高堂上听取冤情,但他却走上了另一条路,以军事教官的身份步入戎马生涯,从果毅都尉、都尉、中郎将、大将一直到今天的从一品总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地位何等崇高,这一切还不到十年,可一切耀眼的光环后,余阶却隐隐有一分忧虑,他太年轻了,走得太快,那以后该如何?是上凌烟阁还是杯酒释兵权,甚至是......。
    他甚至有一点不敢想,不过夺取关中后,他回京述职,陛下似乎暗示过他,天下很大,在大海的另一端有无数的大陆,他们可以去那里建立自己的国家,将汉文明传播到天的尽头。
    “自己的国家!”
    余阶从来不敢想过,这是谋逆,是造反,他对陛下是忠心耿耿,不仅有大义,更有他对陛下的一份最诚挚的尊敬。可这是陛下亲自说出口的,要让他们去做自己的国王,没有任何条件,只要他们永远保持汉人的血统,永远和故国一脉相承,余阶的思绪已经飞出几万里。
    “不!我不要做国王,我要为陛下开拓疆土,要做替他镇守一方的总督。”
    他心神激荡,忍不住脱口喊出:“陛下,你且相信我吧!”
    身边所有的亲卫和副将都被余阶的大叫镇住了,这时,一匹快马再次从旗舰处奔来,马上士兵举起高高的红旗。
    “余将军,船上已经在催第三次了,我们该上船了。”
    大将王坚再一次忍不住催促余阶上船,将余阶的思绪又拉回到现实,是的,他现在是要东征,这是摆在眼前的事情,要先灭掉齐国。
    “走!跟我上船。”余阶只觉豪气万丈,他一夹战马,带领众人向旗舰处奔驰而去。
    岸上已经空无一人,霎时间鼓声隆隆,一声沉闷的大炮声直冲九霄,数千艘战船缓缓开动,以高屋建瓴之势,直向东方杀去,去收复曾经属于自己的故国。
    .............
    时光飞闪,就在余阶胸怀万里之时,另一只本应是水军的部队,却在广袤无垠的荆襄大地上迅速向南推进,这便是刘整的襄阳军,在所有的高级将领中,刘整比余阶低二品,他被封为正三品的中都督、冠军大将军、上护军,但他心里明白,这是因为自己立功并不多,比起余阶的功绩差得太远,仅凭在大名府一战中击退蒙古人才得的封赏,虽然他并不嫉妒,但昔日的后辈却爬到了自己的头上,这感觉确实不爽,但陛下赏罚分明,他拿不出军功,就永远休想超过余阶。
    江陵一战将是转折点,按照陛下的部署,余阶为主,他为副,应是余阶将史嵩之的主力吸引过去,然后由他从背后夺江陵府切断史嵩之的后路,但刘整求功心切,不等余阶的命令传来,他便已经悄悄起兵,分水陆两路向江陵府猛扑过去。
    三十万对十万,刘整将面临一场残酷的考验,况且他还轻视了这支齐军,荆襄大地上却是阴云密布,疾风劲吹,尘土飞扬,南天已经变得乌黑,眼看一场罕见的初冬暴雨即将来临,在雨中,唐军的火器无法发挥效力,战斗力将降低一半以上,究竟刘整有没有能够悬崖勒马,让我们拭目以待。
    卷七 第十八章 饮马江南(五)
     更新时间:2008…11…23 20:38:14 本章字数:3469
    第十八章饮马江南(五)
    一连几天的暴雨如注,突发的洪水阻碍了去路,唐军紧急转移到了高地,所有的路都已经无法行走,低洼处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池塘,雨水又将这些池塘连成一体,吞没草地、赶走动物,形成了一望无际的沼泽。
    荒无人烟的地方景物沉闷,特别容易累人,整整十日,唐军被困在一条长约五里的低缓丘陵上,衣服发霉,粮食清水短缺,不断有士兵喝了脏水诱发疟疾,倒地不起,到了第十日,雨虽然停了,但情况却越发严重,疟疾、霍乱在军中疯狂地蔓延,死亡的士兵已超过八千人,病倒的更是不计其数,唐军减员已达五成,刘整的部队基本上都是襄阳投降的宋军,底子薄,一遇挫折就容易士气低落,此时厌战的情绪在军内蔓延。
    刘整耷拉着头,坐在一棵松树下,牙齿在死命地嚼一段草根,悔恨同样在疯狂地噬咬他的内心,曾不断有将领请求他停止行军或等待船只的接应,但求战心切的他死活不肯听,就在距江陵不到五十里的地方,暴雨终于落下,而且一下就是数日,将刘整和他的五万先头部队困住,现在进,走不了,退,没有路,所带的干粮渐渐吃光,后续部队又接济不上来。
    “难道只能等死吗?”
    刘整狠狠地一拳砸进树里,无奈地站了起来,走到水边,已是初冬,天气又湿又冷,凄凉的水面浑浊油腻,上面漂浮着青黑色的水草,不远处漂来一具牛尸,身上已经腐烂,露出森森白骨,一大群绿头苍蝇堆在肉上,阵阵恶臭滞留在静止的空气中,令人窒息。
    派出去寻路的士兵已经走了两日,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士兵能找到一条路,摆脱目前的绝境,这时他的左面及前后两边全是沼泽和烂泥,远远向东向南和北三个方向蔓延。
    突然,远处军营传来一阵欢呼声,刘整诧异地紧走几步,站上一块大石,远远地向军营眺去,很快,十几个士兵朝这边跑来,脸上的兴奋难以掩饰。
    “报告将军,寻路的弟兄回来了,在西面寻到一条出路。”
    刘整轰然狂喜,‘腾!‘地站了起来,“找到路了!是谁找到的,快带他来见我,我要嘉奖他,要提拔他!”
    找到路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军士,本地人,姓严,且称他为严军士,在襄阳一战投降了唐军,和他一批出去找路的士兵一共有十三人,据他说,有的被泥沼吞没,有的病死,剩下的都走散了,他也是无意中才找到的一条出路,沿大江西行。
    刘整立刻封他为领军校尉,赏钱一千贯,命他在前面带路,那严军士大喜,连连称谢,但刘整却没看见,在他转身的刹那,眼睛里竟闪过一道阴毒的凶光。
    大军缓缓开拔,五万大军掩埋了同伴的尸体,抬着无法行走战士,向覆盖着浓雾的,无边无际的沼泽地走去。
    .........
    就在唐军找到希望之路的同一时刻,江陵城,二十万大军也缓缓向西开动,他们的目的地竟和唐军惊人的相似。
    这支大军的主帅便是史嵩之,他虽是文官,虽善钻营,但也毕竟带了几年的兵,知道自己所长和所短,最关键是他善用将领,不少被通缉的原宋军将领都被他秘密隐匿,其中就包括大将赵葵,所以全子才军被全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唐军战略目的早就被赵葵看透,他们并不主动出击,而是将兵力集中起来,静观势变,史嵩之也有自己想法,他不是忠心的臣子,他早想好了后路,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