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晚宋 >

第36部分

晚宋-第36部分

小说: 晚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册子。再翻开,上面是密密麻麻的人名和官职。
    丁大全翻到第五爷,小心翼翼地添上一笔:
    ‘刑部尚书李知孝’
    又翻到第十爷,再添上一笔:
    ‘平江府通判郑则用’
    然后轻轻将墨吹干,再小心地把册子放回书里,这是突然烛光飘忽了几下,似乎有一阵风吹过。
    “谁!”
    丁大全低声喝道,他随手合上书壳,猛冲到窗前一把拉开了窗,刚才他听见这里似乎响了一下。
    窗外什么也没有,一轮清冷的弯月静静地挂在树梢之上。
    “难道是自己听错的?”
    丁大全狐疑地关上窗后,杭嫣然突然闪现在墙角,她满脸冷笑,在凄清的月光下,娇媚的脸变成了透明般的玉色,更显出几分诡异,她手中拿着的,正是和丁大全那把一摸一样的、金黄色的钥匙。
    卷三 第三十章 大宋庙堂(三)
     更新时间:2008…11…23 20:28:40 本章字数:3080
    崇政殿,大宋皇帝赵昀精神焕发地坐在万民景仰的天下最高处,他高高在上,俯视着大殿。
    大殿上是井然有序而又神色肃然的百官。
    身边的太师椅已经没有了,背后的太后垂帘也没有了,赵昀再也不用看那两个人的脸色。他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傲视天下的满足,这么多年来,他终于体会到做皇帝的滋味。
    “众卿可有本奏?”
    “皇上有旨,今日有本当奏。”
    当值太监站在銮台之上,面对着大殿高声传旨,声音空旷悠远,在大殿上回荡。
    这是自古帝王的御下之术,皇帝坐在极高处,周围环境昏暗,让群臣仰视而看不清上座者面容,但皇帝却能看清大臣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色,让群臣感受到皇权的压抑、恐惧和威严。
    赵昀热切的望着群臣,他希望有天下大事来供他决断。
    “臣有本奏!”
    礼部尚书真德秀出班,他紧走几步,跪倒在銮阶前,这是一个头发灰白的中年男子,身着从二品朝服,他是当朝儒学泰斗,曾是前太子太傅,也曾是太学教授,桃李满天下,朝中大臣及宗室子弟大都是他的门生。
    “卿有何事?”
    “臣以为几天前的兰陵王府宴会不符合我大宋的礼制,希望皇上下诏禁止这样的聚会,这是臣的详细奏本。”有宦官下来接过,转给了赵昀。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至少有一半的人都参加了那个宴会,甚至包括他真德秀本人,但却没人敢反驳,谁也不知道真德秀此剑最后指向谁。
    但赵昀却不感兴趣,他把奏折轻轻一合,搁在当值太监的盘子里,他今天要听的是天下大事,而不是这些芝麻小事。
    “此事容后再谈,其他爱卿还有何事,事关我大宋社稷的。”
    “皇上有旨,此事暂不朝议,今日只讨论社稷大事。”
    当值太监的声音传到了大殿的每一个角落,让低品者能听清。
    众人这才明白皇上的意思,也微微放下心来。
    真德秀碰了个软钉子,他本想参丁大全纵子行凶,现在只得沮丧地退回朝班。
    “陛下,臣有本奏!”声音洪亮如钟,正是枢密院副使、次相孟拱。
    “孟卿快快说来!”
    ‘臣所知,现南北两蒙大战夏国故地,关中精兵尽在潼关,此千载良机,臣愿亲自领兵北伐,趁凤翔、京兆空虚,一举拿下关中,望皇上恩准!”
    这才是赵昀想听的大事,他站起来向群臣望去。
    朝班中站出一人,乃新任兵部尚书李心传,他大声反对道:
    “皇上,臣以为孟大人所言不妥!”
    “有何不妥!”孟拱怒道。
    “孟大人,你也是带兵大将,应知此时我朝战略重心是打通黄淮,若两线同时作战,恐怕不是我朝国力所能承受。”
    “皇上!李大人说得对,现在我朝确实国力空虚,支撑不了两线作战!”
    中书门下平章事董槐也出言反对。
    “哼!养兵千日,我朝有百万带甲士兵,就算不战也虚耗粮饷,此时不战更待何时?再说拿下关中,我军未必没有补养,皇上!请给为臣十万军马、半年时间,若臣拿不下关中,臣愿提头来见!皇上,请恩准!”
    “这......"
    赵昀确实心动了,他此时就是想做几件大事,让天下人看看他赵昀决非偏安之帝。
    “孟大人刚刚入相,只为一己之私,就想置皇上于天下之不义否?”
    一个弯酸的声音从朝班中传来,仿佛是一瓶二十年的老醋。
    众人闻声望去,只见走出一人,相貌玲珑、身材矮小,却是清流派三领袖之一的魏了翁。
    “我怎地置皇上于不义,魏大人你要说清楚!”
    “四川百姓前几年刚饱受蒙古人蹂躏,现在尚未恢复元气,孟大人又要妄起刀兵,推百姓于水火,适才连你自己都不能保证拿下关中,若蒙古人反扑四川,孟大人何以面对?四川百姓又何以面对?
    他们自然会骂你无能,但更会说皇上不仁,这难道不是置皇上于天下之不义吗?皇上!国以民为本,孟拱居心叵测、擅动国本,臣建议立刻罢其一切官职,逐出朝堂!”
    老醋突然变成了火油。
    “你!你!腐儒也!”孟拱指着他,气得说不出话来。
    唇枪舌箭、皆有道理,赵昀有点为难了,他突然瞥见朝班首列的丁大全正坐在那里微微冷笑。
    “丁爱卿,你久为枢密院使,又曾是兵部尚书,应该知兵,你来说说!”
    “臣遵旨!”
    丁大全慢慢走出,盯了一眼孟拱,又瞟了瞟魏了翁、董槐等人,鼻子轻轻哼了一声,这才对赵昀说道:“腐儒之言,皆不可听;孟大人所言战术上是对的,战略上却错了。”
    “什么战略?”
    “取关中可以,但不是现在,我朝不可与蒙、金两国同时为敌,现在蒙人的正面敌人是女真人,就让他们去厮杀,等最后两败俱伤,我们再取渔翁之利,这何乐而不为?
    再说蒙古人的战力皇上也应该很清楚,三万人便可横扫四川,我们现在去和它打,胜负难料,所以臣以为应先埋头苦练精兵,以待天时。待时机成熟,皇上再御驾亲征,横扫六合,建千古不世之基业。”
    赵昀龙心大悦。‘御驾亲征,横扫六合,建千古不世之基业’,他仿佛看见自己在接受万邦的朝拜,这是何等的气魄!
    “丁爱卿不愧是朕之宰相,准卿所奏!”
    孟拱却微微一叹。
    丁大全之言,听似好听,却什么也没说,以待天时,一百年还是二百年,以大宋目前的情景,恐怕永远也不要有此奢念。自己拒绝加入丁党,丁大全怀恨倒也罢了,可眼前这个皇上,本以为他能做点大事,可最终还是让自己失望了。
    孟拱心如死灰,他声音微微颤抖地说道:“皇上,臣想告假一年去四川察看军情地形,请皇上恩准。”
    或许是赵昀心中有愧,或许是他真想北伐,立刻痛快地批准:
    “朕就加封你为利、潼、成四路安抚使,替朕巡视四路军政。”
    “臣谢主龙恩!”
    丁大全见孟拱因祸得福,掌了四川大权,不由嫉妒万分,他又上前一步说道:
    “皇上!臣还有本奏!”
    赵昀精神一振,他突然想起今天一早接到黄门来报,说丁大全有急报,但那时他正和贾妃进行着关系到赵家千秋万代的大事,便命丁大全随后朝堂上禀报。
    “卿还有何事?快快讲来!”
    “臣接陈贵谊快报,陈贵谊已谈下彭义斌归宋之事。恭喜陛下,山东南部的莒、沂、藤、邳、兖、泰安六州即将重返大宋。”
    赵昀欣喜若狂,他再也坐不住了,从龙座‘腾!’地站了起来。山东!历代先祖望了百年的山东终于要在自己的手上回归了。
    “传朕旨意,封彭义斌为大宋归义王、东京路总管,赏银万两、绢五万匹;陈贵谊出使有功,封端明殿学士、同枢密院事。”
    卷三 第三十一章 北方来使
     更新时间:2008…11…23 20:28:43 本章字数:3445
    柴焕在真德秀府前已经等了近两个时辰,门房只是反复告诉他:老爷还没有下朝,稍等!
    柴焕有些焦急起来,再过四天主公就要返回山东,听口气主公似乎已经决定放弃大宋,改和金国合作了。
    不管是投降还是投靠,柴焕都接受不了,因为他是一个读书人,他是一个堂堂的大宋举人。
    柴焕就是临安人,他喜欢临安的风情,他喜欢大宋的江山,他常常会拿着一卷书,清早便到西子湖边,一直呆到月亮西挂。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是梅花的意境,柴焕为做宋朝的读书人为荣。
    一定要扳回局面,柴焕暗暗下定了决心。
    和柴焕一起站在门口苦等的还有十几个读书人,都想拜在真德秀的门下,依他这棵参天的大树。
    天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细润得仿佛要流进人们的心田。
    “来了!来了!”
    有人喊了一声,柴焕抬头望去,在雾气笼罩的烟雨中,一顶软轿在几名青衣小童的引导下,向大门处走来,没有朝廷大员的堂皇官气,显得简朴而清濂。
    “不愧是天下学子景仰的先生!”柴焕心中暗赞。
    拜贴早就交给了门房,柴焕便闪到一旁,让真德秀进门。
    真德秀早从轿帘缝看见门口站有十几个读书人,这是每天都会看到的一幕,若在往常他会用一种长者的风范出现在他们面前,告戒他们几句,再让他们离去。
    可是今天他没有心情,他今天在朝堂上碰了个软钉子,他拿不出皇上所想要的大事。
    何况外面还下着雨。
    “不要停,直接进府!”他对轿夫低低地命令道。
    小轿从偏门进了府,几个读书人踮起脚,巴巴地朝门房望去。
    真德秀接过门房递来的拜贴,略略翻了翻。
    ‘平江府贾贤之子贾浅学叩首真先生’下面是密密麻麻的简历、志向和对朱程儒学的理解,皆用蝇头小楷抄誉,足足写了三页,封面美奂绝伦,颇有古意。
    真德秀一笑,随手扔到一旁,他根本记不得贾贤是何许人。
    一张与众不同的拜贴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就是一张硬白纸,没有任何修饰,边上有毛刺,应该是随手而撕,真德秀还从来没有见过这般简陋的拜贴,他好奇地打开,里面只有一行龙飞凤舞的大字:
    “山东振威军下柴焕拜”
    ‘山东振威军?’好象听说过,却又想不起来。
    突然,真德秀惊得几乎跳了起来。
    “山东振威军!”那不就是今天早朝皇上望眼欲穿的山东李业吗?怎么会找到自己,这、这是怎么回事?
    他顾不得细想,把拜贴递给随从大喊道:“快!快请此人来见我!”。
    真德秀已经静下心来,他虽不知道对方的用意,但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扭转皇上独宠丁党的机会。
    山东之重,已成了皇上心中的头等大事,山东南部已被丁党所垄,任何人泼水不进,惟有拿到山东北部的主动权,清流派才有资本和丁党较量。
    书房里陈设简单、清雅别致,散着淡淡的檀香。真德秀的书房,那是比皇宫还要难进的地方。
    “益都府赴宋使者柴焕,拜见先生。”柴焕长身而躬,行拜师大礼。
    他有点紧张,象第一次上花轿的新娘,又象第一次进学堂的顽童。
    他面前是一座山,让他仰视也看不到顶,这是儒学的巨匠,而自己不过是一个刚进学堂的小童。
    他突然理解了“高山仰止”的深刻含义。
    他不敢随意坐下,只敢跪坐在自己的足跟上,这是子由听孔子讲课时的姿势。
    这时有书童进来献了香茶。
    “听柴先生的口气,似乎也是读书之人?”
    “是!学生是宝庆二年临安府举人。”
    “宝庆二年临安府的解试?那年好象就是老夫的主考。”
    “是!所以学生要行师礼。”
    真德秀大喜,难怪这个使者要来找自己,原来竟是自己当年亲点的举人,真是老天开眼,让丁贼难以包全。
    他又仔细地打量了柴焕,见他面容清秀,眼光澄澈,气质中隐隐透出一丝儒雅,更难为可贵的是,他一直对自己表现出恭谦的姿态,他的坐姿是少见的儒家大礼,浑身上下没有半点匪气,真德秀不禁暗暗一叹:
    “美玉资质,奈何做贼”
    “柴先生既是读书人,又为何去了山东从军?”
    “一言难尽,自是家贫所致,朝廷虽定了举人享五户的例制,但实际一文钱也拿不到,无奈只得去了山东谋生。”
    真德秀沉吟片刻,既然对方称自己为师,那他也就不用客气,想到这,心念一转便直奔主题。
    “益都府可是想归我大宋?”
    “振威军主要将领都是宋人或北地民,包括我家大将军也是宋人,归宋自然是第一选择!”
    “什么叫第一选择?难道你们还想降金不成?”
    “先生,事实上我们也没有选择的余地,要么归宋、要么附金、要么灭亡,我刚才说了,归宋是我们第一选择,否则就不必和金兵开仗。事急!请朝廷早做定夺!”
    真德秀不禁愕然,他本以为益都府是投宋而来,没想到他们竟然想和朝廷讨价还价,他不由有些生气,读书人大义为先,这柴焕看似书生模样,怎么也学得如此商人侩气。他不由抬头向柴焕看去,只见他的眼睛里充满了焦急,充满了一个赤子对故国的热爱,分明就是一个孩子对远方母亲的眷念。
    真德秀突然明白了,他有点感动,更感到欣慰。
    他断然地说道:“柴先生能否在我府上稍等,老夫即刻进宫!”
    金哀宗天兴二年二月,完颜守绪趁南、北蒙激战西夏故地,派二十万大军分三路北上,三月右路军收复大名府、左路军收复平阳府,三路军会师于洛阳;四月收复太原,河东大半领土重归金国。就在此时,金国间谍探得十万宋军北上淮东,有进攻徐州的迹象,急报金廷。为争取时间调兵南下,完颜守绪派完颜阿虎为使节贺赵昀大婚出使宋国。赵昀大婚后第六天,完颜阿虎抵达临安。
    真德秀进宫恰逢丁大全和赵昀在商议金国来使一事,已无可避让,只得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