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晚宋 >

第70部分

晚宋-第70部分

小说: 晚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为,周乾鼻子发酸,心中一阵冲动,只恨不得将心都剖出来,又想起自己财迷心窍做下的蠢事,再也忍不住,‘扑通’跪在地上道:“总管,我的头发不是公务繁重变白的”
    于是,便将他如何发现案情端倪,王员外又如何夜访,送了二百两银子,他又如何财迷心窍,收了贿赂,来益都后又怎么害怕,连头发都急白了,都一五一十、毫无半点隐瞒说了,最后眼睛通红,颤声道:“我的父亲临死前再三叮嘱,要我清廉为官,不料我一时糊涂,让他老人家在九泉下难以瞑目。”
    说完,竟捂着脸泣不成声。
    李思业没想到他竟能主动坦白,心中微微有些惊讶,眼光一瞥,却见其他人眼中都露出怒意,显然是恨周乾多事,在关键时候又兴波澜。
    心中冷笑一声,又想萧进忠的报告,心中怒火再次慢慢燃起,他急扶起周乾,拍拍他肩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迷途知返,方才是大丈夫本色,你敢于认错,做得很好,我不但不惩罚你,还要重重褒奖你,从现在起,我升你为潍州同知。”
    又见一旁的黄宗耀眼中羡慕,想起余阶和刘整都向自己推荐过此人,遂指黄宗耀对许衡道:“虽然此人见习期未满,但可破格提用,这昌邑知县的位子既然空了,就让他先做代理知县,一年后转正,算是我的特批,我回头再给元大人打个招呼。”
    “是!属下遵命。”许衡见周乾和黄宗耀二人膛目结舌,尤其黄宗耀,下巴象脱了臼,张着大嘴合不拢来,便笑笑道:“明天你们可以直接来吏部司找我办手续。”
    李思业背着手走了几步,突然对其他人冷冷道:“你们以为我不问,就可以逃过此劫吗?告诉你们,谁贪污了多少银子,受了多少贿,占了多少田产,我都清清楚楚,我不杀你们,就是想再给你们一个坦白的机会。”
    李思业盯着他们,厉声道:“可这十几天来,谁到我这里来坦白过?有谁?举手给我看看,没有,一个也没有,除了他!”李思业回头一指周乾,恶狠狠对众人道:“这廉政令算是给你们白学了,从现在开始,一个一个地交代问题,交代不清楚的,就给我一辈子留在这里!”
    卷五 第十八章 发行报纸(上)
     更新时间:2008…11…23 20:30:54 本章字数:3062
    李思业从学习班出来,心中郁闷,此番整治,一二年倒是可以消停了,那以后呢?总不能每次都是搞运动吧!朱元璋杀人剥皮都没能阻止官吏的贪污,俸料过低是一个原因,关键还是制度,可他又能建个什么制度,李思业心中茫然无绪,也知道此事急不得,还是多问问大伙儿的意见吧!
    官轿悄然停在他面前,躬身钻了进去,闷声道:“回府!”
    天已经擦黑,古时候没有路灯,夜生活也不象现在这样丰富,所以又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说法,这却是因为普通农家点不起灯油的缘故,只能上炕做完那不用点灯的事,便精疲力竭早早睡了。在益都,灯油早是寻常之物,但早睡的习惯却依然保持。李思业一路过来,偶然碰到的行人,不是东倒西歪的醉鬼,便是哼着荤曲的嫖客,这食色乃是人之本性,李思业也没有去干涉,只是严肃了行业规则,若有逼良为娼或是拐卖幼女的事发生,那是定斩不饶的。
    亲兵队护卫着官轿缓缓在大街上行着,马蹄铁敲打着青石板,发出清脆的‘踏哒’声,李思业望着窗外,心里却在想那个小县令说的话:“保护林木,只有让老百姓清楚它的好处,才能有好的效果。”
    说得很好,其实不仅是林木保护,引伸开来,任何法律不都是这样么?只有让百姓都知法懂法,律法才会发挥它的作用,法为社会稳定之本,西方用自由、博爱的思想发展成后来的繁荣世界,其根本还是建立在平等的法制之上。
    但中国的权制社会已延续数千年,权大于法的思想早已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以权制国也并非没有优点,最典型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象那后世的印度,自诩民主社会,法制健全,修个机场也要在议会里吵嚷几十年,机场的球毛都没见一根,所以这权制也好,法制也好,关键是不要过了头,权和法保持一种平衡,这便是中国中庸思想的精髓,用个流行的词,就叫“和谐”。
    李思业望着万家灯火,心里却没有半点头绪,“或许我要做的事只是平整一块土地,再种下一颗种子”他苦笑一声:“可是这种子又是什么?开启民智么?若有电就好了,家家户户都能看电视、听新闻,岂不比那报纸快捷得多。”
    “报纸!”
    他想到此,脑中突然如电光火石般掠过“报纸”二个字,心神激荡之下,竟站了起来,几个轿夫突然失去平衡,轿子险些摔翻在地,李思业连忙稳住身形,脑中急速思索道:“这报纸其实在宋国已经十分普及,自己在临安卖酒的时候,也曾买过街头的小报,但内容却真真假假,信了它有时会害人,不信却又会误事。而官方的邸报,无非是皇帝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谁又被提拔了、要么就是骈四骊六的长篇大论,更是沉闷无聊。但山东却没有报纸,自己为何不办份面向民众的官报,内容生动有趣,而且要实用,象什么各地的粮价、油价,每年该交多少税,这些都是普通农民感兴趣的,就算本人不识字,也可叫上学的娃没事读上两段,到时再把各种律令写得通俗一些,这关心粮价的同时,也可以顺便读到,久而久之,岂不是开了民智。”
    李思业想到此处,不禁手舞足蹈,兴奋异常,若不是坐在轿子里,他真要冲到大街上跑上一两圈,兴奋之余又想道:“在办官报的同时,再办些商报,介绍各地商品、推广先进技术,再登个广告什么的,收些费补贴官报,为了让老百姓买份官报象买根葱似的便宜,这亏本是避免不了的,但也不能总让他来填这个窟窿吧!”
    也不回府了,直接去找元好问,元好问早搬离了那个种菜养鸡的小屋,住进了宽敞、幽深的三进大宅,老婆孩子也从老家接来,不过李思业却知道元好问必然还在官衙里勤奋补课,那是当然的,他早上才把厚厚一叠地方官的言行录扔给他。
    官衙里灯火通明,从窗纸上映出元好问高大而略佝偻的身影,时而俯身细读,时而站起摇头叹气,李思业推开门,看到的却是一双满含怒火的眼睛。
    “主公是从哪里弄来的资料?”元好问只看了不到一半,茶杯便已经摔碎了两个。
    “这些可都属实?”他又追问道。
    “八成是真的!”说实话,李思业也不太相信萧进忠搞来的资料,毕竟内务府成立不到半年,他急于表现,又被限时完成,这里面未必没有冤假错案。
    “钱权勾结、草菅人命!还有这个,贩卖儿童,逼良为娼,简直是丧尽天良!这、这还是读书人做的事吗?”
    元好问突然回头盯着李思业的眼睛,一字一字问道:“你设立了暗查机构?”
    李思业缓缓地点了点头道:“是!就设在内务府下面!”既给他看这些资料,李思业就没有打算要瞒住他。
    元好问松了口气,他点点头道:“我想也是!”又从里面翻出一份画有红圈的报告微微一笑道:“这里有你那位可爱的萧将军的批注和签名,竟然是派武林高手潜进书房窃了证据,以后我可得小心了。”
    李思业老脸一红,暗骂萧进忠不当心,被这老儒抓住了辫子,却不知这件事是萧进忠的得意之笔,故意写上向李思业表功的,不料主公不检讨自己的粗心,反而把责任推给属下。
    元好问嘴上说笑,心里却并不在意这些特务机关,历朝历代,哪个皇帝没有窥私的癖好,这山东处于金、宋两国的夹缝中,若没有设置,自己反倒要劝劝他了。
    显然是满意李思业没有对他隐瞒,元好问小心地把材料放进一只铁皮箱,又找来一把铜锁锁上,这才笑笑道:“说吧!你找我有何事?”
    李思业见他不追问特务营之事,这才放心下来,笑道:“今儿我逛了一圈学习班,竟生了一个念头......”
    他便把下午视察学习班以及办报的思路一一告诉了元好问,最后道:“我觉得报纸最关键是要吸引底层的民众,报价固然是一方面,但通俗易懂兼实用才是最要紧的,否则只会被用来擦屁股。”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李思业紧紧盯着元好问,脸颊涨得通红,那神情,仿佛是一个刚考完试的学童,等待先生的评卷,他真能同意自己的办报思路吗?
    几个月的相处,元好问已渐渐开始了解这个年轻的主公,他的思想与众不同,甚至有些格格不入这个时代,但如果仔细揣摩,就会慢慢发现他的脉路,他并不砸碎旧的东西,而是去试图改良它,在儒学与杂家、在汉统与异族、在百姓与官绅,在种种矛盾与对立中寻求融合,试图建立一个物尽其用、人尽其所的社会,这不就是士大夫们追求了千百年的大同社会吗?
    他突然心摇神往,一股热流从他心中淌过,这是一个值得他鞠躬尽瘁的主公,元好问没有回答,只低头整理桌子,以掩饰他内心的激荡。
    李思业一阵失望,以为他不赞成自已的想法,心中叹一口气,暗道:“这也难怪,严肃正统的官报从来就不对底层百姓,何况还被自己改得面目全非。”
    于是,意兴萧索道:“先生如果不同意就算了,实在不行,咱们就先按老传统办张邸报吧!”
    元好问抬起头来,眼中熠熠闪着光芒,笑道:“谁说我不同意了?数百万宋人为利而来山东,归属感并不强,倘若一旦爆发战争,这些宋人大半都会拍屁股跑回宋国,断不会拿刀上阵替主公效死卖命,我这两天就在想,除了用土地来维系他们的共同利益外,这精神上的归属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可巧,主公就提到这办报之事,这确实是个好法子,天天看报,日子久了自然就把自己当作山东的一份子。”
    卷五 第十九章 发行报纸(下)
     更新时间:2008…11…23 20:30:56 本章字数:3034
    元好问说到口干,便想喝口茶润口,手却摸了个空,这才想起,茶杯都被自己摔掉了,不由尴尬笑笑,走到外屋对司笔道:“我前日得的紫笋茶,用那金线泉水泡两杯来。”回头又对李思业笑道:“喝酒误事,改喝茶了,不料竟上了瘾。”
    李思业见他全心公务,竟然戒了酒,心下感动,便道:“先生喜欢什么茶,可告诉思业,我当命宋国的黄耀务必搞来!”
    元好问得意笑道:“我早有此心,你竟先开了口,甚好!甚好!我明日便开个清单给你。”
    两人对视一眼,皆哈哈大笑起来。
    片刻,司笔端上茶来,元好问细茗一口,又道:“说起让底层百姓看报,我还想起另一件事,前几日我视察济南官学,却发现入学的小童并不踊跃,且本地人居多,主公虽然下了劝学令,但效果甚微,主要原因是来山东的宋人大多是最底层的百姓,读书无用早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养个娃,但凡大点就能帮忙干活,读书这种无利可图之事自然是不肯的,如果报纸能普及,不定反而可以起到劝学令达不到的效果。”
    见李思业眼中热切,元好问推推茶杯,示意他喝口茶,李思业听他最终是赞成自己办报观点的,心中大喜,哪有心思喝茶,急道:“说做就做,我现在就去找郝思温,明儿一早,让礼部司先把报馆的牌子挂起来。”说完拔腿就要走。
    元好问一把拉住李思业笑道:“且慢走!我还有话说。”
    把他强摁在椅子上,自己也坐下,端起茶杯吹了口气,凝视着碧绿的茶叶沉入杯底,眼一挑,见李思业已经静下心来,这才悠悠道:“办报之初,得先把这报纸的主编辑定下来,他既要理解主公的见解,又需腹中饱学,还得享有清誉,郝思温虽然不错,但他兼的职已经够多,忙不过来,郝经又太年轻,资历不足,我倒有个合适的人选,主公可考虑考虑。”
    李思业也随手端起茶喝了一口,他选元好问做首辅并非只看中他的名声和学问,还有他的老姜弥辣,思维慎密,无一疏漏,如果说自己是一根笔直的长矛,锐利开拓疆土,那元好问就是一只烟斗,在袅袅的青烟中,从容布局,滴水不漏,他们两人的配合,是绝妙而天衣无缝的。
    “先生请说!”
    挑飞杯中一只小虫,元好问方笑笑道:“主公觉得王若虚此人如何?我总觉得工部司员外郎并不太适合他,其人文学功底深厚,对时政见解精辟,笔锋犀利,善于批判,更重要是他也是个务实之人,定能胜任这主编之职。”
    李思业深思不语,想了良久他才道:“如此,索性让这报馆独立,不从属任何部门,让它发挥监督和喉舌的作用,连我也不好干涉,先生看这样可好?”
    从古至今,这新闻自由就从来只是一个梦,李思业也知道自己此举必将带来无穷的烦恼,但一个社会的进步,首先就应从言论自由开始,若在首创之初便定下规矩,将来无论是谁都不好干涉了,权衡利弊,他还是选择了前者。
    不料元好问却摇摇头道:“不妥!这样一来,反倒把他们推到孤立无援的境地,既然办报,就应敢言弊,若主公真的撒手不管,他们一旦得罪了人,那些有权有势的见他们没后台,虽不敢明着下手,但一些小动作却是有的,今儿有人来砸他家门,明儿又威胁他的孩子,偏偏不又触犯律法,他们的日子岂不难过,若主公插手管了,这办报自由不又是成了空谈。”
    见李思业脸上微红,元好问笑道:“人道大树下好乘凉,若主公不在后面替他们撑腰,他们焉敢说真话?只要主公不过多左右他们的笔头,也就无妨,等过些年,大家都适应了,再慢慢放开不迟。”
    李思业已经转过念来,明白元好问委婉的劝告,虽然他没有直说。
    这舆论武器,自己岂能轻易放弃或拱手让给他人,民间报纸可以言论自由,但官报却不能,自己刚才是有些偏激了。
    拱拱手道:“是思业欠考虑,不如这样,就效仿演武堂,这官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