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绽放的星星 >

第9部分

绽放的星星-第9部分

小说: 绽放的星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味,但当民乐成为了所谓的新民乐,那就是另外一种东西了,至少已经不算是纯古典了。这就好比是现在那些旅游景点的仿古建筑,挺像是那么一回事儿的,可总是少了点味道,是缺少了些文化底蕴和历史感罢,就别扭了。”
“可音乐太古典也实在不是普通人容易接受得了的啊!”
“这倒也是。”宁可叹了口气,“其实像我这样的人还不是在‘新民乐’吗?哪有资格说什么呢?”
“新民乐也很好听的。”
“可新民乐终究是某种妥协吧!”她有些无奈地说:“而妥协总是有些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
这话让项毅深有同感,不禁点头。“妥协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情。”
“可谁又不曾妥协呢?”此时,宁可反而有些豁达了。“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懂得妥协吧,而有很多时候妥协也的确是维持平衡的好办法,只要,我们自己有个一定的尺度就行了。”
“尺度?”项毅问:“什么样的……”
他还没有问完,就被人打断了:“雨停了!雨停了!”
宁可看了一眼表,脸上流露出了一抹焦急。“那———我就得走了。”
走出了几步,她又停了下来。“我都忘了,我是来感谢项先生的。真是谢谢你常常来听我的古筝了!”
项毅没想到她平日里那样一副冷淡淡的、根本就没有注意自己的样子,竟然是明白他来“茶庐”的真实用心。原来,她的观察力是如此的敏锐,心思是如此的细腻的。
“我———”项毅有点脸红了,仿佛被揭穿了什么秘密似的。“我只是顺便,顺便吧!”
“那就谢谢你的顺便了。”她诚恳地说。
说完,她就很快地离开了。剩下项毅独自坐在那儿发着愣,他又有了一种恍如梦幻的不真实感。怎么?他居然就这样正式地认识了宁可!这出乎意料得让他有了几许不敢相信了,意外的同时他又抑制不住地很有些喜悦和兴奋。虽然这一次他们也只不过是认识了,谈论到的也只是一些关于音乐方面的话题,但项毅却很有些“收获”的感觉。毕竟,他们已经算是“熟人”了呵!而且,宁可比他想象中的更易于接近,更有深度。
从此,项毅来“茶庐”的次数就更多了。他坐的还是那个老位置,喝的还是淡淡的绿茶,听到的还是古筝曲子,看到的还是那样一个宁可,多的只不过是他和她的友谊。
说确切一点,他们之间实在也算不上是什么友谊的。首先,他们的见面只限于“茶庐”这一个地方,除此之外是哪里都没有去过了,他们所谓的交往也就是宁可看见他不再只是瞟一眼,而是向他微笑致意一下了,或是在她休息的间隙会坐在他的对面来一起喝上几口茶水、聊上几句罢了。而且,他们聊天的内容虽然很广泛,也很随意,但宁可却总是恪守一点:绝不涉及各自的生活。她从来就不问项毅是什么家庭背景、做的是什么工作、结婚与否……大有一些“只谈风月,莫论私事”的味道。项毅自然也就不便问及她的某些情况,对于她的种种也就无从得知的了。尽管,他对她是那样的好奇,很想多了解一些关于她个人的事情,但他就是不怎么敢去探究。是的,项毅的确是不敢,接触多了,他就知道了宁可并不是外表上那么拒人于千里之外,其实她是相当温婉而又亲切的一个人,甚至也是有着风趣、活泼的一面的。她的话并不是很多,但非常善于倾听,偶尔表示一下的意见又相当的客观,往往是一语中的的,这表明她是一个阅历、内在都是极为丰富的人,可她这种丰富又并不同于何姗姗的世故或林晓露的那种成熟,并不张扬,也没有咄咄逼人的压力,只能让人有种受益非浅和善解人情的感觉;又或许是因为了宁可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的缘故,她的年龄虽然是比他的小,却在许多时候显得更像是一个大姐姐似的,对他的态度是体贴的、又带着点纵容的味道。所以,项毅觉得与她聊天、相处都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在她的身上却自有一种凛然不可犯的傲气与不可探究的光华,并不那么尖锐,却总能让人感觉得出来这种气势来,让人不得不尊重她。这使得项毅心里隐隐地就有了几分怯意,不怎么敢冒犯她了。而且,他也不愿意去惹她的不快,他可并不想失去她这样一个特别的朋友的。因为这样,他们之间的交情就始终只能停顿在一个点上,就是连称呼都是客客气气的“项先生”、“宁小姐”的,并不能更进一步地加深了。
时间一长,项毅对这种淡若清风的交往就有一点不甘心了,渴望能有更深切些的接触。
大家顶起啊!!!
第十二章 知 音
    “其实,我们以前是见过面的。”项毅提醒宁可,想以此拉近一下距离。“一个多月前的晚上……”
“哦?”她诧异地。
于是,项毅把那个夜晚街头偶遇的情形大略地说了一遍。宁可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表示没什么印象。这令项毅很有些失望,好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真是对不起!”宁可歉然地,“我经常都遇到这样的事情,具体的就记不得那么清楚了。”
他倒有一点不好意思了,这怎么会是她的错呢?
“你,常常很晚才回家吗?”
“没办法。有些酒楼很晚才关门的。”
她说得平淡,但已经能让项毅体味出个中的艰辛了。他很想问一下她的丈夫为什么不去接她,可鉴于她那个不谈私事的规矩,还是忍住了快要出口的问题,只是说:“深更半夜的,你一个人就不怕危险吗?还是小心些的好。”
宁可却答非所问。“你看过《六指琴魔》没有?”
项毅奇怪了,还是点了点头。
“林青霞的武功厉害吧?”她笑得有些顽皮。“我们弹琴的都是有神功的呢!”
“所以你就有恃无恐了?”他笑。
“当然。”她一本正经地,“更何况,我还可能是一个女鬼哦!”
项毅失声大笑起来,引来众多的侧目。他只好竭力正襟危坐,但还是忍不住直想发笑。
“你很风趣的嘛,为什么平时要显得那么冷呢?”
“生活中是有很多事情不能不令人冷的。”她叹了口气。
他一时忘了禁忌,冲口就问:“什么事情呢?是你丈夫吗?”
话说到这里,已经触及到了她秘密生活的边缘,宁可没有回答,脸色立刻就冷了下来,空气突然静默得有些沉重了。项毅开始后悔自己的“三八”了。
宁可的眼神有如寒星。“这,就不劳项先生费心了。”
她冷冷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就又戴上了那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面具,弄得项毅颇为不自在了。
对此,项毅不免是有些遗憾的,但总的来说他心里还是满意了。不管怎么说,他们的关系已经不再只是客人和古筝演奏者了;毕竟,她对他不是已经非常特别了吗?不仅是肯交谈,还常常有笑容的,而其他的人,包括那个趾高气扬的经理都不曾改变过她的冷漠。这,真的已经是跨出了很大的一步了。
但是,项毅还是很想知道她对自己是如何定位的,这似乎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他就忍不住问宁可:“我们算是朋友吗?”
“你认为呢?”她反问。
“应该———是吧!”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我自己当你是朋友的,但不知道你是如何看我的?”
她没有回答,似乎在考虑着什么。
项毅有些难堪了。“起码,我们也应该算是王家卫说的那种一分钟的朋友吧!”
她凝望了他半晌,才慢慢地说了一句:“我没有当你是这种朋友。”
“什么?”他一窒,他没有想到她会这样说,而且是毫不留面子的。
“我当你是———知音。”她又说。
“知音?”项毅吃惊地,“我……我……并不懂音乐呀!”
她的目光一闪。“知音就是知音,这与音乐是无关的。”
她这样的说法让他有些糊涂,也很是受宠若惊了。“这———这———”
宁可并不解释什么,而是径直走到了古筝前,戴上了指甲套,准备演奏了。不同的是,她并没有立刻开始弹奏,而是一反常态地说话了:
“我今天只演奏一支曲子,这支曲子名字是———《高山流水》。”
然后,她深深地看了项毅一眼,就低头拨动了琴弦。明显地,她这一次弹得分外的投入、份外的认真,那神态也比平日的专一了很多,甚至是浑然忘我的。正因为如此,琴声很快就捉住了每一个人的注意力,本来有些还在交头接耳着的客人的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沉浸在这美妙的音韵之中,完完全全地被感染了。
项毅心中所受到的触动比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要深切!他还是不能真正听得懂曲子里蕴含的深邃意境,但那名字、那细腻的颤音以及宁可那一身古典的韵味都使项毅的心里荡起了一股柔情。这种情绪是难以言喻的,但又是切切实实地充满着某种慰籍,令他整个人都感到有些飘飘欲仙起来了。
在这以后,宁可再也没有说过“知音”这个词语了,仿佛她也从来就没曾这样子说过。她依旧是那么淡淡的,还是听的时候比说的时候要多很多,忙起来,甚至是顾不上看项毅一眼就匆匆地赶场子或回家去了。可奇怪的是,项毅并没有觉得这是被宁可冷落了,也毫无疏离感。他只要看到她在那里演奏,在她的音乐声中,他的心里就有了一种满足。有些时候,她没有弹琴,也没有言语,只是那样静静到坐在他的对面,他居然也不觉得这种相对无言是难堪的事情了,而是有一种非常玄妙的感觉:他们正处于同一寂静之中,交谈的是彼此的灵魂。
这实在是件很奇怪的事情!灵魂在交谈?!这听上去都令人觉得太抽象了些,又像是那些酸溜溜的文人在矫揉造作地故弄玄虚。但事实上真是如此的,宁可就是能够带给项毅这样奇特的感受。
项毅带着一本屠格涅夫的《罗亭》到了“茶庐”。
“你喜欢俄国小说?”宁可有几分诧异。
项毅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他并不是很喜欢看小说的人,只是觉得自己越来越像那种“多余的人”之后,就对旧俄国这类题材的小说感起兴趣来了,时不时地翻看一下。
“俄国,俄国……”她喃喃地重复着,神情很有些古怪,似伤感、似怨怼、又似向往。
“你怎么了?”
她一惊,脸上又恢复了淡定的气度。
“没什么,我只是觉得现在是很少有人去读这样的书了,难得你还会看。”她的眼中有欣赏。
“哪里啊!”项毅有点脸红了。“是我父母的书,我只不过是随便乱翻翻罢了。”
“在这样一个声讯时代,肯看书,真是很难得的事情吧!”
“别抬举我了,现在的人哪有不看书的?你不知道那书市越来越欣欣向荣了吗?”
“那不一样的。”宁可摇头。“那些教人怎么怎么管理或钻营的书是不能和这些触动人性本质的作品相提并论的。”
“本质?”项毅自嘲地,“我这个人的本质就和罗亭一样:一事无成的空谈家!”
“你怎么这样说?”
“我就是这样一个平庸之辈,明明清楚地看到那么多的不公正,却只能是袖手旁观,什么实际的事情也做不了。没用极了!”
“这并不是你没用,作为大时代的小人物,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想独善其身已经是相当的不易了,要想兼济天下就更是难上加难。”宁可关怀地看着他。“我们只要拿尽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心意去为人处世,亦已经算是做得可以了吧!”
项毅的感觉好了些,但情绪依然低落。“唉!我真的是个多余的人!”
摇了摇头,宁可开口了。“我个人是一直觉得‘多余的人’是很可爱的。”
“安慰我?”
她不接他的话,径直说下去:“不论是奥涅金,还是罗亭, 他们都比社会上某些人好得多的。他们至少是充满了热情,不甘心沉沦,一心想有所作为,而且也能去关心公益的,虽然最终还是那样碌碌无为、郁郁寡欢地度过了一生,但是他们的思想依然有其闪光的地方啊!也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能有什么价值?”项毅喃喃地问。“最多是庸人自扰的苦恼。”
“不麻木就是一种价值。何况,因为他人而苦恼本身就证明了你的善良。”宁可微微地扬了扬眉,“这世界上有很多的人不也就是只知道吃吃喝喝、打牌玩乐地过了几十年么?他们根本就没有过自己的思想,也从不具有社会责任感,不做什么坏事情,但也不高尚,平庸的好人而已;再不然就是那种所谓的成功人士,终日都忙于功名利禄,他们是没空闲去苦恼的,更多的时候这些‘精英’做的都只是为了煮熟自己的一个鸡蛋就烧了别人的房子的事情,但他们还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心安理得地认为这是商业竞争的正常规律。这些人,难道就强过了罗亭吗?”
她的声音不大,说得也不激烈,却深深地震动了项毅,心里的某个结似乎正在打开了。他久久地看着宁可,无法将目光从那张恬静的脸上移开,那种睿智而又淡定的气息让他有了几分自卑,同时,他在突然间就感到那一直积压自己内心的惆怅被荡然一空了。
第十三章 上了一课
    项毅长这么大,从来就没有过这样奇异的体会,也从来没有谁给过他这样奇异的感觉,即便是当年的林晓露。偏偏这个认识得并不久的宁可就能一直给他这样的感受,从那个深夜的初遇到“茶庐”的相处,她就像是那幅《蒙娜丽莎》里神秘的微笑一样,尽管让人琢磨不透,却是越看就越令他心之为动;她又像是一块磁石似的,总是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在蛊惑着他要往“茶庐”跑,若是几天都见不到她、听不到古筝的叮咚声的话,项毅就会觉得生活中失去了些什么重要的内容。
虽然,项毅对宁可是怀着这样一种微妙感情,但是,他并没存有其他龌龊的心态的。他们的交往是非常单纯的,他们实在是那种清谈型的朋友。就因为丝毫不带有功利的色彩,在她的面前,项毅所感到的是未曾有过的坦然,所以,宁可于他而言,更多的倒像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了。
项毅觉得这就是人与人交往的最高境界了,但他并没有把这种想法告诉宁可,有些事情说直白了也就贬值了。他想,宁可亦是明白这一点的人。
到了月末,事务所连着接了好几桩官司。所有的人都忙碌了起来,项毅也不能例外,还被刘榆风派去出差了好几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