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宁小林的官司 >

第2部分

宁小林的官司-第2部分

小说: 宁小林的官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少安和贾晓庆之间还真有猫腻,是无意间,他们撞在了我枪口上的。
那晚,我去镇中要与吕校长谈那起伤害赔偿案的事,因为第二天上午又要调解这起案子,事先做些工作,可提高效率。我也早想去一趟镇中,可一直忙忙碌碌没去成。
晚饭后,我抓紧时间装订了几本卷宗。看看手表已经八点多钟,我才朝镇中走。
法庭在镇北边,学校在镇西侧,之间相距一里地。从法庭到学校需穿过村子,经过两家乡镇企业。道路弯弯曲曲,还要爬一个坡,所以我没骑自行车,是徒步去的。
这个镇街道弯曲巷子狭窄,路灯也很稀少,多亏天上悬挂着月亮,才不至于使我迷路。街里的人很少,我很响亮的脚步声与我为伴。到村边,再往西开始爬坡。沿着小路,我小心地看着脚下。拐过一个弯,前边是一个蜂窝煤厂。厂房很简陋,没有围墙,只一间办公室和五间窝棚。厂里没煤,也没亮灯。从厂前斜穿过去,走到窝棚顶头,我听到前边不远的地方有人说话,听声音是一男一女,在煤厂和石子厂之间的一棵树下。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事情都赶到一块了。我听到女的哭泣着说。放心,一切都会过去的。男的拍着女的肩膀安慰说。会过去的?当然会过去的!现在我过得是啥日子?人不人鬼不鬼的,真难熬!女的埋怨说。现在不是起诉了吗!男的低声说。
嘶——起诉啦?职业的敏感让我一惊,这是谁呢?咋听得这么耳熟?这时,我听女的又说,你们都是镇直部门的,你还是个头,谁挡住用着谁呢!不行你请请人家,现在兴这。男的说,我已经跟人家说了,这段时间人家挺忙的。女的说,如果你离不了婚,以后甭再找我!
我猜到是谁了,女的是贾晓庆,男的是工商所的周少安。看来臭蛋还真没屈说他俩,两个老男女,半地黑夜跑到这里幽会来了,半辈子的人了,还跟年轻人那么浪漫。我心里正想着,但见两个人抱到了一块儿。我就躲在这里,偷看他们的龌龊之事?还是一个法官呢!我觉得自己脸上发烧,好像自己也很低级下流。对他们,我不能站出来在庭上作证,当然不能。我的心好像一下滑了下去,滑到了很低很低的沟里去了,我感到很悲伤!我干咳两声,迈动脚步朝前走去。
他俩扭头朝我这里看了看,然后分开,扭转身背对着小路。我经过他们身边时,身上像长满了刺猬,觉得很不自在。
镇中的大门锁着,我喊出门卫。我说我是法庭的,找吕校长。门卫说,吕校长家在市里,晚上回家了。
我后悔提前没打个电话,约好他。我知道找副校长或其他人,也谈不出个鼻子眼儿来,便让门卫转告吕校长,让吕校长明天尽量提前二十分钟到庭。
第二天,吕校长按我通知的时间到了法庭。
我突然想起了宁晓林,便问他,宁晓林是你们学校的教师吧?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问吕校长这个问题,也许是因为昨晚碰见周少安和贾晓庆,或许执行宁晓林时,他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审理宁晓林的案子时,我还没来这个法庭,他的执行案也不是我主办的,包括周少安的离婚案,由温玉山主审,所以我对宁晓林知之甚少。
吕校长说,宁晓林是红星小学的民办教员,不是我们学校的。我点头表示知道了。吕校长提高嗓门又说,哎!原告不是宁晓林的儿子!我惊讶。那个原告?吕校长说,就是这件赔偿案,宁晓林的儿子在镇中上高中。
哦!我终于明白了,我说宁德贝的起诉书上,怎么避开了爸妈的名字,宁德贝大姨贾尤玲,也不愿透漏他们,原来如此。他们一定是担心法官,把这件事和宁晓林的事嬲在一起,给他家算总帐。就宁晓林那德行,不按暴力抗法去处理,就算便宜他了,还有贾晓庆,离了就离了,还跟宁晓林在一起同居,背地里又给工商所副所长有一腿,你说他儿子被打了,一个巴掌能拍响吗?他家的事我还真的懒得去管。
吕校长没看出我的心思,大概猜到了让他提前到庭的缘故,不等我问,便解释说,关于赔偿宁德贝的事,我考虑过了,学校不能开这个头,开了头以后没法弄,那么多学生,出了事学校拿钱,出几件事学校受得了吗?你就甭费心调解了,开庭判吧!
我没接他的话往下说。我想,大概王庭长还不知道宁德贝是宁晓林的儿子吧!要是知道,他肯定不会让我尽力去调解解决的。我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我让吕校长等一会儿,然后来到王庭长办公室。
王庭长正在写一份儿法律文书,我进来他头也没抬。金平你有什么事?他边写边问。
我说,王庭长,镇中那件伤害赔偿案,你知道原告是谁吗?
原告是谁?不是宁晓林的儿子吗?王庭长仍然没抬头。
我挺惊讶的。你咋知道?
王庭长停下来,看了我一眼说,他来这里立案时,前脚走,后边有人看着他的背影就给我说了,起诉书上没写宁晓林和贾晓庆的名字,那是因为他们有顾虑,中间再加上周少安的事,当时没给你讲,就是因为担心你在办案过程中带情绪,怕影响案件质量。对这起案件,我们不能轻而视之,不能一判了之,要案结事了,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所以你要更加费心地去处理这件伤害赔偿案,决不能引起连锁反应。
原来如此。王庭长的老道和深沉,以及他的宽阔胸怀,让我很佩服。
贾尤玲也来了,在院里站着。我走进我的办公室。吕校长还坐在长椅上。我开始做吕校长的思想工作。我说梁拉柱说的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学生进了校门,父母把孩子交给你们学校看管,在学校里,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出了事,说明学校没有看管好,学校要承担没有看管好的那份儿责任,但也不像梁拉柱说的,把全部责任都推给学校?梁拉柱的儿子伤了人,他应承担大部分责任。吕校长说,你这样说我还能接受,王法官,你的意见学校应该承担多少?我把卷宗拿出来。我已经计算出了数字,起诉书上原告的诉请,基本上是按标准算的,是一万四千九百六十元,学校应承担百分之二十左右,梁拉柱的儿子应承担百分之七十左右,宁德贝本人应承担百分之十左右。吕校长说,按这个办法算,学校承担三千元,不过,能少点尽量少点,学校出钱,我觉得挺冤的。
学校方面基本上通了,剩下就是梁拉柱一方,他拿大头,能不能调成他成了关键人物。
法庭调解案子,也有一定规则和方法,诸如先易后难法、面对面法、背对背法、换位思考法、关系说服法等等。梁拉柱来了以后,我把他留在办公室单独和他谈。他的态度依然很生硬,他说我考虑了,我没钱,还是由学校担这个担子。
在法庭里工作,面对的大部分是农村老百姓,所以要寻找和采取老百姓容易接受的工作方法,不能一味生硬地讲法律条文。
我语气平和地说,老梁啊!这个问题你得调个个儿去想,如果你的儿子被打了,你们是原告,遇着打了人又一分钱不愿出的被告,你咋想?如果你是学校的领导,你咋去做?再如果你是法官,你应该咋解决?我把这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了梁拉柱的面前。梁拉柱低下了头。
办公室里静下来,只听得墙上的石英钟嘀哒嘀哒地响着。这时候我故意不说话,好让梁拉柱去沉思默想。过了一会儿,梁拉柱抬起头,皱着眉头带着哭音说,王法官,我确实拿不出钱来。正在这时,镇政府梁副镇长走了进来,我忙站起来与他握手。我见梁拉柱也站起来,脸上泛出兴奋的红晕。梁拉柱朝外走去,我让他甭走远,他应声出了门。我笑着问,粱副镇长,来给谁讲情啦?
粱副镇长年龄不大,才二十多岁,我和他曾在同一个中学上过学,虽不是同一班级,但在学校就认识。他说,让你小子说准了,我就是来讲情的。原来,梁拉柱是他远房叔叔,梁拉柱找过他几次,他忙得没时间来,今早又去找他了,他觉得事情不能再往后推了,处理完一个村子里的事他就过来了。
我把案情简单给他介绍了一下。粱副镇长说,我理解,干我们基层工作最难啦,这一点我比你体会深,没关系,我帮你做做我叔叔的思想工作。粱副镇长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说完他走到院里。十几分钟后,他回到我办公室,高声说,妥了,往下的工作你就好做了,我叔叔咋没钱?他攒钱准备盖房子,舍不得拿出来。粱副镇长说完,接了一个电话,有事走了。
果真是,梁拉柱脸上露出了羞愧之色,他接受了一万元的赔偿额,并答应在三天内交付。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只剩下原告方了,我把贾尤玲叫进来。贾尤玲听了我的解释,也痛快地说,行,剩下的我们自己承担。当我问起宁德贝的父母时,贾尤玲仍吞吞吐吐不肯说。我说你不说,我也知道他爸妈是谁。贾尤玲瞪大眼睛问,他爸妈是谁?我说,宁晓林贾晓庆。贾尤玲呆了似的,盯着我的眼睛,好久没说话。我说,按照规定,起诉书上、调解书上,都应写上宁德贝爸妈的名字,他们是宁德贝的监护人,这是程序问题。贾尤玲哦哦地点着头,说那我写上那我写上。我把起诉书交给她,她把他们的名字写了上去。我让她补一份儿特别授权委托书,她显出积极的态度,极快地说,明儿上午我就给你送来。
镇中赔偿的三千元,也答应在三天内交来。诉讼费按承担责任的比例负担。调解书制作好后,我没让他们领走,因为卷宗里还缺少原告的委托书,万一中间有变故,事情就麻烦了。我向他们说明了情况,最后强调,明天贾尤玲将特别授权委托书交来,后天梁拉柱和镇中交款时,将调解书领走。
成功让人喜悦。当事人走后,我跑到王庭长办公室,把这件喜事告诉给他。王庭长听后,很平静地笑了笑。
宁德贝的事解决了,宁晓林执行案子所涉及的费用也会随之解决。我问,梁拉柱和镇中交了赔偿款,是不是先把宁晓林欠的诉讼费、执行费、罚款从这里扣除?温玉山也在那里,温玉山激动地说,当然要给他扣下,剩下的钱也不能让他们领走,等宁晓林把那起案子执行了再说。王庭长摇了摇头,作出与温玉山意见相反的决定。他说,让他们领走,梁拉柱和镇中交了款,就让他们领走。我看到温玉山一脸惊讶,我也为他的这一决定捏了把汗,如果让他们把款领走,如果宁晓林一直不予执行,可就抓了瞎!王庭长不再谈这个问题,把话题一转,问,周少安的离婚案,安排什么时间开庭?温玉山说,九号上午开庭。王庭长听了,像是自言自语地说,九号,还有五天时间。
贾尤玲按时将特别授权委托书交给了我。又一天上午九点,镇中把赔偿款和诉讼费交到了我手里。吕校长没有来,派了一个女出纳。女出纳代领了调解书后,把一个很简单的调解书看了好几遍。贾尤玲也早早来了,脸上现出一副很腼腆很不好意思的样子,后来又变得一脸的期盼,因为梁拉柱到中午还没来。贾尤玲等到中午,见我们下班去吃饭,她便犹豫着走出了法庭大门。吃饭回来,我发现贾尤玲还在法庭大门口徘徊。
下午,梁拉柱姗姗来迟。他满头大汗,手里提着一个尼龙小兜,兜里装着一把票子,兜提带在右手腕上缠着。梁拉柱怕我责怪他,见了面就说,信用站没钱,又跑到皇寺,刚取出来。
贾尤玲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梁拉柱从右手腕上解下小兜,并不急着掏钱,说,我把调解书领了吧!我让他和贾尤玲在送达证上签了名,把调解书交给他俩,梁拉柱才慢腾腾地往外掏钱。我点钱时,发现梁拉柱和贾尤玲都盯着票子发楞,脸上的表情却很复杂。
梁拉柱恋恋不舍地走了。贾尤玲坐在我对面的长椅上,望着桌上的票子,小心翼翼地问,我把钱领走吧?我把镇中交来的赔偿款也放到桌上,让她核对一下数目。她悬着的一颗心,落下来似的,脸上堆起了笑,并欢快地应一声,然后很笨拙地捏起一沓票子点了起来,一万多元的纸币,足足点了一刻钟。她给我打了一张收条,连一声谢都没来及说,急匆匆地笑着走了,仿佛走晚了,我要变卦似的。
周少安的离婚案如期开庭了。
周少安只一个人来了。他见到我,目光婆娑迷离,大概是因我去镇中那晚,从他身边走过时,他认出了我。他不愧是一位国家干部,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周少安媳妇是和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相跟来的,看长相陪她来的女人,像是她的妹妹。开庭前,书记员核对当事人到庭情况时,我才得知周少安媳妇叫黄梅茜。
黄梅茜胖胖的身材,圆圆的脸,脸上显得异常平静。她长得并不难看,只是嘴里一颗假牙有些煞眼。穿得有着农村人的朴素。
王庭长只道了开场白,后边大都由主办人温玉山主持。
周少安提出离婚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感情破裂,已无法继续生活下去,要求离婚,儿子周前进随他生活,女儿周彦倩随对方生活,家庭财产共同分割。黄梅茜则不同意离婚,认为双方感情没有破裂。
周少安和黄梅茜同在一所中学毕业,同届不同班。上高二时,学校举办校庆二十周年文艺联欢会,排练节目时,他俩相识了。当时黄梅茜长得苗条。她演唱《红灯记》里李铁梅听罢奶奶讲红灯的唱段,一下唱得出了名。周少安与人合作,在台上说了一段天津快板,演完就完了,不像黄梅茜那样引起轰动。联欢会过后,黄梅茜从宿舍到教室的路上,不断有人指着她铁梅铁梅地叫,叫得周少安心里发痒。周少安开始追求黄梅茜。高中毕业时,周少安考上了中专,上了地区财贸学校,黄梅茜回到村里,但两个人仍你来我往。周少安中专毕业后,分到了工商所工作。黄梅茜通过亲戚,到一个养路站当了一名养路工。一年后,他们结了婚,很快有了孩子,黄梅茜生下儿子后,辞去养路工,在老家专心带孩子,把儿子带到五岁,又生下一个女儿。黄梅茜在老家一边带孩子一边种地,孩子一天天长大,黄梅茜又替周少安尽孝,把婆婆公公养老送终。
黄梅茜说,我替他尽孝的时候,他咋不说感情破裂?他当了副所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