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美人迟慕 (全本)作者:草木葱 txt >

第23部分

美人迟慕 (全本)作者:草木葱 txt-第23部分

小说: 美人迟慕 (全本)作者:草木葱 txt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京城地面上,她也算是见过不少闺阁少女。上至宫里的皇家公主,下至低阶官眷,像这妙姐儿此般容貌气质的,也算是少有了。加上淡定的神态,她脸上有种超出年龄的沉稳,让人很安心,欲去亲近。难怪被慧觉大师破例收为关门弟子,还传她灵慈寺的医术。

双方寒暄后,程氏就询问起她回京后的生活,问习不习惯北方的气候。提起船上救她大儿子的事,她再次诚挚道了谢。妙如跟着礼让了几句。双方的话题,就转到程氏一双儿女身上。

“婶子也有个五六岁的小女儿,整天闹得我头都晕了。哪像你这般懂事,六岁就上山学医了。有空来家里,替婶子好好劝劝她。不说像你那般乖巧,起码要让她看看,别家姐妹都比她文静知礼。”提起自家女儿,程氏一副头疼的样子。

说起女儿的一些生活趣事,程氏跟妙如正聊得起劲,就看见屋外进来个小丫鬟,气喘吁吁地朝她行了个礼,就凑到妙姐儿耳边,低声说起了什么!后者听了,也是满脸惊色,不知所措的样子。

程氏心中好奇,钟府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看把这小丫头吓得,刚才还是副镇定的样子。

只见她朝自己这边望了过来,目光中充满遗憾的抱歉,还有欲言又止的犹豫。

程氏见了有些不忍,忙主动出声询问道:“大侄女可是遇上什么为难之事?此时你家没个大人在,婶子虽然无能,好歹是个长辈,见过一些风浪,可以帮衬你一二。”

听了她如此体贴,把心放回原处,妙如才吐出了原委:“我母亲的娘亲突然来访,家中没个长辈在,二妹妹也跟去寺里了,三妹才五六岁。只有妙儿能接待了,要不,婶子跟我一起见见她!”

见她又有访客,程氏也不好意思久留,起身说道:“哦,婶子此趟就到这里。下次请你到我家玩去。”叫上丫鬟,就打算回府,刚迈出右脚,突然想起什么来:“你外祖母可是杨崔氏?她对小辈们也蛮和蔼的,为何这般急色?莫非……”程氏没接着往下说下去。

心下却猜开了:不对,崔氏明明是元配,难道钟杨氏不是她生的,是庶女?也不对,前些年她还在京城时,多张扬啊!又想起当年杨氏头次说亲对象,是个簪缨世家的嫡子,她绝不可能是庶出的。难道,妙姐儿是庶出的?不过她年龄,应该是杨氏进门前生的……

看着她脸上变幻不停的神色,妙如也不知她在琢磨些什么!此时从院门外传来了崔氏的声音,略带些怒气:“怎么,长辈不在家,就不见我这老妇了?老身特意来看望你们大小姐的,正好补上前次的见面礼!”

程氏听到这里,算是有些明白了:哪有疼爱亲外孙的,第一次见面不备下见面礼的?头上腕上随便取下一件就是了!这妙姐儿十有**是庶出,而且还不得老人家欢心。明知女儿女婿不在家,也不打道回府。看这来头,怕是非要见见小姑娘了,难道另有所图?正好,今天可让她赶上了,这场大戏没道理要她错过。若能听到些隐情,也好跟爹爹说说,说不定能就此挖出当年杨阁老招婿的内幕。

念头闪过,就对妙如说了声:“再出去也来不及了,婶子不想见你那外祖母,借耳房躲躲!”说完,也不管她答不答应,招来她的丫鬟,一起闪身躲进了旁边屋内。

妙如呼叫不及,只得随她去了。

崔氏进正厅时,烟罗刚把程氏用过的茶具收拾完毕。

看见厅里并没有客人在,想着刚才她们拦着自己的理由,崔氏就上了火:“不想见长辈,就谎称有客来搪塞,让丫鬟们挡着你外祖母!你母亲没说错,果然是缺人教养的!”

刀锋一样锐利的数落,把躲在里面的程氏惊呆了。这是人前对晚辈呵呼备至的杨阁老的夫人?彻底颠覆她心中的印象。

程氏转过头来,瞄见了屋内香案上林氏的牌位,忽然明白过来:这杨氏原来是人家的填房。妙姐儿并非她猜想的那样,是庶出。原来是钟探花前头妻子所生!刚才还在纳闷着呢!通身的气派,怎么看着也不像是庶出的啊!原来是这样……

第三十六章过招

“妙儿见过外祖母!您老近来身体可还好?”妙如上前就是行礼。

见崔氏轻嗯了声,妙如忙过来扶她坐下,让锦绣上了茶。崔氏脸色这才好了一点。呷了一口碧螺春,朝四周环绕着丫鬟们望了又望。

妙如明白她的意思,把她们几个都打发了下去。好整以暇,等老夫人开火。

“还是跟你那三妹妹一样,叫我声杨老夫人吧!你这声外祖母,我承受不起!半月前,因为你,我差点失去个嫡亲外孙女。”见没旁人在了,崔氏也不客气,开门见山地指责起她来。

“杨老夫人在上,容妙儿禀来,那天汪家表姐落水后,我真喊过人来救她,不信问您亲外孙女妤妹妹。”

“叫的人在哪里?听旭儿说,他赶到时,看见你正救着那小丫鬟。湖边可没一个人下水救映儿的。”

“杨老夫人,在杨府,妙儿是第一次去做客。吩咐自然没人听,那些仆妇也不大认识我,当然没人理睬。出这事儿,应该责罚的是那些管事,不该是我这个客人。若妙儿不是您女儿家的孩子,只是您家老爷同僚家的过来玩耍的,会把映姐姐落水没人救的责任,怪在一个客人身上吗?请老夫人明鉴!”

“好一张利嘴!老身说的是你该找来能救的人,保证映儿生命有保障后,再去管其他闲事!”

“妙儿是佛家弟子,有人在身边呼救,只需伸个手,就能救回条人命。为什么不去救她呢!这种关乎性命的事,在妙如看来,从来不是闲事。看着人濒死而袖手旁观,轮回时,让妙儿如何面见佛祖?”妙如平静地说道,“妙儿救人,从来不看对方身份地位,只救可救之人!阿弥陀佛!”

“好了,早听说你伶牙利齿,老身今日前来,不是来追究此事的!”

“杨老夫人有何指教,妙如洗耳恭听!”

“听说前年你爹将你娘的墓移进钟家祖坟了,是你亲舅舅帮忙办的。你舅舅说是个举子,考了几次都没中,家中生活颇为困顿?”

妙如一惊,怎么又提起了林大舅,而且林家隐秘私事,她怎么有兴趣知道的?杨家的情报收集系统还真不简单!

“眼看着你就要九岁了,再过几年就可以说亲了。可知道,大楚朝,有点脸面的人家,嫁娶中有‘五不娶’的规矩?其中就有‘丧妇长女不娶’的一条。指的就是你这情况!年幼失恃的女子,从小缺少女性长辈的教养,一般体面的家族不敢娶之为妇。”

“杨老夫人跟妙儿说这些,是何用意?”

“老身的意思是,跟我女儿好好共叙母女之情,相互扶携!作为你的嫡母,将来也能为你找个好婆家。甚至是你的舅舅,老身也可以帮他出仕。将来说亲时,能成为你的依仗。下次还不中,帮他在举人候补名单中,谋个职缺,走此进入官场一展抱负,也是轻易而举的事。只要你答应,做个乖巧的女儿,撮合父亲回到你母亲身边。甚至新姨娘进门后,帮着你母亲……”声音渐渐低了下来。

“老夫人多虑了,妙儿一直希望母亲和父亲能和睦相处。如果母亲能把妙儿当亲生女儿,妙儿自会把她当亲生母亲。哪有做女儿的,不希望有娘疼的,不希望父母恩爱的?”

崔氏暗自头痛,这话她回得……

明着是答应了,其实什么都没答应,在跟自己打太极呢!

如果女儿能改了她那脾气,何至于和女婿闹成今天这样?她又何必要亲自出马,屈尊纡贵,来给这小东西许诺,谈条件先哄着她呢?

本来打算,用亲事和她舅舅的前程相诱,哄她先配合好自家女儿的生子大计。看今天这阵势,未必会有实质的效果。

想不到小小年纪,反应这般快!跟她谈条件,竟占不到丝毫便宜。罢了,静观其变吧!

“那我就当你答应了!等着你的后续表现了!”崔氏最后来了一招——逼人上船。

“不违背本心和德行的事,妙儿一直乐于去做,尤其是孝道和闺训上所要求的。否则,就原谅小女恕难从命了!”妙如赶紧追着强调了一句,既是解释她的态度,又是明确自己的立场。

拿出送给她的见面礼,崔氏咬了咬牙,讪讪然地离开了。

此次与妙如的交锋,让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威逼利诱都行不通!果然像女儿所说的那样——滑得像泥鳅!

送杨老夫人出厅门时,妙如也出了一身冷汗:这老夫人还真看得起自己,竟开出这样的条件。

不说有个不知底细的官眷程氏,在耳房听着壁角。就事论事,崔氏开的条件,本身就是个套:先用看得见摸不着的利益勾着你,请你入瓮。至于达到她们目的后,兑不兑现承诺,就难讲了!

空头支票谁不会开?!毕竟是私底下的口头协议,见不得光的!

等杨氏有底气了,她还会把谁放在眼里?何姨娘和以前的妙如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以前还有祖母保护自己,用长辈身份和孝道牵制她。

如果钟家后院一言堂了,不说自己处境堪忧,就是庶妹婵如的日子也不好过。秦妈妈媳妇接手管她屋里的事务前,在物质上,婵如过得比她还差。

最重要的,妙如她是个小辈,如何能参与到父母感情中去?她一个闺中少女,怎能掉进到妻妾争宠的泥潭中去?她还要不要闺誉了?

果然是个陷井,只要答应了,不管参与多少,麻烦将与自己如影随行,以后想脱身都难了!

鱼没吃到,反惹一身腥!

杨氏怎么还想不通?感情之事,从来都只与当事人双方有关,尤其是已婚有子的,想得到对方的信任,就得先在乎他重视的人。

回到厅内时,程氏和她两个丫鬟,一脸讳莫如深的表情。妙如见到此神色,就知道她们全听见了。遂拜托她们,把今天听到的全忘了,当什么也没发生过!

毕竟家丑不好外扬!

程氏装出一脸茫然的样子,问道:“忘记什么?我什么也没听到!”说完,望了旁边穿红比甲的丫鬟一眼,那位也点了点头,认同她的说法。

妙如又望向了另一个丫鬟,只见她也茫然地盯着程氏发愣。

没有法子,妙如只能就此罢手,听天由命了!

送走程氏后不久,秦妈妈、崔妈妈陪着杨氏,就都回来了。

路过前厅时,发现那里堆放了不少礼品,杨氏问守门的婆子,这都是谁送的?

那婆子回答道:“今天下午,工部谢侍郎的夫人程氏,上门来找过大小姐,说是谢她救过自己的儿子。太太不在家,是大小姐请到浮闲居,亲自接待的!”

杨氏心中咯噔一响,有种不好的预感!

领着女儿和仆妇回到华雍堂后,吩咐一同回来的崔妈妈,叫来守在门房那里的周大娘问话。

“什么?!我母亲是申时一刻来的,那谢程氏申时三刻才走?她们俩碰面了?”杨氏紧张地望着她,生怕说出自己最不愿意听到的答案。

“奴婢不知她们碰上没?不过,谢夫人未时二刻,就被大小姐请进院子后,就没离开过。直到老夫人走后,她才领着两丫鬟出了浮闲居,离开了咱们府。”

“崔妈妈,你去悄悄打听下,当时她们两拨人,在那院里的情况,越详细越好,最好把说了哪些话也能打听出来!”觉得心里不太踏实,杨氏也不知母亲那边结果如何了,想从妙如身边的人那里了解情况。

晚上,上床歇息前,妙如跟秦妈妈,悄声说起了下午所发生的事情。

“我说太太今天上香,怎么会特意叫上老奴。还以为她良心发现,感念起老太太生前的好处来了!在山上又是喊累,又是歇息的。闹了半天,原来是家中早有安排!幸亏姑娘没应承她。听老太太后来提起过,这亲家母可是个厉害角色:不仅家中无宠妾与之抗衡,连几个庶女都乖乖嫁到边远地区,回不了娘家。也没个庶子活下来!想是个有手腕的!千万别信了她的话!”

又问道:“姑娘打算什么办?虽然这次浑水摸鱼,您算蒙混过关了,但以后新姨娘进门,姑娘肯定是双方拉拢的对象。想避都避不开的!”

“是啊,树欲静而风不止!”想到此处,妙如突然烦躁起来,激动嚷道,“妻妾争宠神马的,最是讨厌了!男人心里有你,不争也宠着你;没你时,整天泪流满面,寻死觅活也挽回不了什么!还不如留给他一个骄傲而尊严的背影!”

秦妈妈诧异地望着妙如,好像不认识她一般,妙如忙咳了声来掩饰,她刚才脱口而出的这番话,真是太失态了!

“到时再说吧!看能不能另外找到法子,逃离咱家后院。就像在淮安时,躲上云隐山学医一样,经常不在家,看她们又奈我何?”

要是有寄宿学校,就好了!远离家中烦恼,远离这些恩怨纠葛。

说起寄宿学校,妙如脑中灵光一闪,打了个响指,又爬了下床。叫来织云准备好纸笔,给远在江南的谢氏写起信来!顺便也给灵慈寺里的师傅、师叔也写了问候信。这些信她一直想写,可就是动不了笔,自己处境一直不太明朗。从今天这事看来,父亲纳新妾,应该是铁板上钉钉的事了。应该是阻止不了白氏进门,她们把主意又打到她一个小孩头上了。

第三十七章政敌

这是个季秋的黄昏,满庭的落叶,像给这座府宅的后花园铺了层地毡。枫树枝头,两三片残叶在风中打着旋儿。

京城南边程府后院,靠水边的醉花亭边,姿态各异的菊花正含苞吐蕊。黄的雍容华贵,红的热情奔放,白的淡妆素裹,墨紫的素雅庄重。

“这盆白的叫‘银丝串珠’,跟刚才那盆‘空谷清泉’相比,是不是别有情趣?”一位老者指着一株正在怒放的白菊,对旁边身着青袍的文士介绍道。

“小婿以前在这园子里见过,倒是右首第三盆白中微绿的,是第一次看见!”

“此株名为‘玉蟹冰盘’,是老僧智空所赠,养几年了,今年才在此时节开放。”

“智空大师与老泰山您也有私交?”

“老夫闲时,常上山与之对弈几局,品品新茗,聊聊禅机佛理!”

“今日您怎么没有登高,去那龙泉寺赏菊?听闻那里的万菊园花儿开得正好!”

“重阳之日,登山之人摩肩擦踵的,老夫年纪大了,就不凑那个热闹了!倒是以你这岁数的,怎么也有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