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靖国神社大揭秘 >

第3部分

靖国神社大揭秘-第3部分

小说: 靖国神社大揭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青铜精密铸造,高23米阔34米,号称日本”第一鸟居”。    
    说是第一,其实再走下去,还有两座鸟居,这第一鸟居只是建于大正10年(1921年),比建于1887年的第二鸟居还晚了34年呢。恐怕是命运多舛吧,到了1943年5月,日本侵略战争吃紧武器物资供应不足,在为前方”献铜献铁”的运动中,这青铜的尤物还被拆去换成了木头的,直到1974年才再建起来。    
    鸟居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只要立起一座鸟居,就是一座神社;在战争中,日本军队打到哪里,神社就建到哪里,有时一切皆无,找得到什么就用什么,石头、木头,不管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立起了鸟居就有了神社。鸟居的建筑形式虽然很简单,但是也有形制的差别,据说最简单的就是一横两竖三根,复杂一点的是两横两竖四根,上面的一横叫做”笠木”,下面的一横叫做”贯”;再复杂一些的,上面的一横其实由”笠木”和”岛木”组合而成,与下面的贯之间可以立一块神社的牌子叫做”额束”,两竖的脚下呈突起状叫做”龟腹”。    
    诚如所说,乌居代表着人间与神界的界线,靖国神社里有三座鸟居,就算是三重神界吧,但是到了日本的伏见稻荷大社的”千本鸟居”,那里有上千座的鸟居沿着山路布成了长长的鸟居走廊,从人间到神界,从神界再回人间,要走上几十分钟。最复杂的鸟居,要算日本广岛严岛神社的鸟居,它的龟腹加大了许多,整个外形更像中国的牌坊,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    
    进了鸟居西去,沿着”P”的一”横”往里走,拦路站立着一座青铜军人雕像,仿佛在看守着过往的人们”你到哪里去?”他是靖国神社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日本军事家和军事改革家的大村益次郎;因为创建靖国神社他出力很大,曾为选定社址还查看过此地,所以在明治15年(1882年)时由山田显义伯爵等人建议,由宫内省动用天皇下赐金委托雕刻家大熊氏广制作了这尊日本最早的西洋式铜像。在上面的铭文中写着:”大村益次郎,文政七年(1842年)出生于周防国铸钱司村(今山口县山口市)的一个医生家庭。跟广濑淡窗学儒学,跟绪方洪庵学兰学……到江户(今东京),开办私塾”鸠居堂”,并担任幕府讲武所的教授,以兰学家、兰方医和兵学家成名。由桂小五郎推荐入仕长州藩,庆应二年(1866年)在第二次征伐长州作战时,指挥石州口战役,大败幕府军队,成为引人注目的战术家。在戊辰战争中担任新政府的军务局判事,入幕大总督府。在平定东北之乱中任兵部大辅,因为建议实行西洋军制而得罪了攘夷主义者,于明治二年(1869年)9月在京都公务时被暴徒袭击而伤,同年11月5日死于大阪,时年46岁。”所以,也有人称大村益次郎为日本近代陆军的创始人,他把守在这里,也在提示着靖国神社的性质:这里是军”社”,是属于战争的地方。    
    绕过大村雕像,来到”第二鸟居”面前,如果想直接到游就馆去,可以从此往右转向北去,经过能乐堂就可看到,从那里还可以去相扑场。走进第二鸟居,就到了靖国神社的主要祭祀活动区。三重殿堂的布局类似中国的一重重庙宇,但是每座大殿的建筑形式都具有完全与众不同的靖国风格。首先是一座”神门”,两扇门上装饰着直径约有1米5的日本皇室专用的金黄色菊花徽章,显示着这里享受着天皇专宠。    
    再过”第三鸟居”,便到了四级砖木台阶上的”拜殿”庭院,这里就是去参拜那246万军神幽魂的地方。    
    正面的拜殿肃穆威严,左右一对饰有白色皇家菊徽的灯笼,两侧相对弧垂着巨幅青色布幔,悬饰着金黄色皇家菊花徽标,从中国传统美术里想象,真像似一座金碧辉煌的行军灵帐。在拜殿的右面有祭仪所,昭和30年(1955年)曾在这里建有一所参集所,因为50年老朽不堪,为了容纳越来越多的参拜者,在庭院的右侧新建了一座地下一层地上二层的钢筋水泥的新”参集殿”,一楼二楼都有宽敞的可容纳数百人的团拜大厅,是”纪念靖国神社创立一百三十年”的一项新建工程。    
    在拜殿的两旁树立有”揭示板”,看上去很简单,跟中国过去常见的宣传告示牌、布告栏差不多,只不过不是用来张贴公告、通知的,而是张贴所谓”靖国战没者”的遗书或遗简的”宣传栏”;上面的张贴一般一月一换,所以称为”当月遗书”,历年积累下来,已经编辑出版了8辑《英灵语录》出售。    
    到了2005年4月,上面贴出的是:”海军中将‘大和’号战列舰舰长有贺幸作,长野县人,于昭和20年(1945年)4月7日战死于南西群岛,终年47岁。””作为以建设‘八纮一宇’和‘大东亚共荣’为宿愿的指挥官,率领日本帝国海军最新最先进的舰队打击敌人获得胜利,实在是自己无上的本愿,根本就不打算生还。请祝福我恪尽职守武运顺利,以报答皇恩于万一……昭和16年(1941年)11月15日夜。 有贺幸作”    
    时值3月24日,日本的《产经新闻》头版头条报道”重新建造‘大和’号战舰”;原来是日本有人斥资15亿日元拍摄电影《男人的”大和”》,为此全尺寸复制了二战时最大的”大和”号战舰,还要以此电影和复制的”大和”舰参加”纪念终战60周年”的活动,来”纪念长眠海底的斗士”,宣称:”希望用爱与死的主题,表现日本人独有的自尊和精神。”。    
    就在此时,靖国神社4月”揭示”出”大和”战舰舰长有贺幸作的”遗书”,难道只是时间的巧合?大日本帝国海军的”大和”号,当年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曾经是日本军国主义鼎盛时期的象征;”大和”号作为日本海军舰队”特攻”战术拚死最后一博,它的覆灭之时,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彻底垮台之日;有贺幸作与”大和”同归于尽,走上了可悲的穷途末路。靖国神社如此,电影《男人们的‘大和’》又会如何?让我拭目以待,至今不甘放弃‘八纮一宇’和‘大东亚共荣’的那些日本人,又会发挥出怎样独特的”自尊”精神?


第一部分日本军国主义的招魂幡(4)

    如果从拜殿一贯而入,顺次便是供奉神灵的本殿,仍如拜殿一样帷幕低垂,须从幕下而入。再进去,则是收藏灵玺簿的奉安殿,绕过奉安殿,后面是洗心亭和神池,三重大殿就走到头了。    
    靖国神社的本殿和奉安殿,就是安放着那战没者亡灵的地方;在这里使用的量词,按照原来招魂社的传统本该称为”柱”的,因为最初使用的确实是一柱柱的牌位。只因为后来增加的亡灵太多了,还用一柱柱的牌位绝对摆不开。所以进入电子信息化时代的日本,靖国神社在扩建后也迅速实现着电子化,到平成12年(2000年)春,靖国神社开始对246万余柱亡灵实现计算机的数字化管理,实行了缩微和自动检索,”祭神之记”的御祭神票包括:姓名、等级、所属部队、死亡时间、死亡地点、籍贯、遗族和在靖国神社的合祀时间,所以现在的电子化”灵玺簿”上的数量单位,又是一”票”一”票”了;无论”柱”或”票”,都是一人一名的量词。过去供奉的只是”柱”位,现在还加装了影视墙,可以从中检索出照片等个人资料,只要报出姓名,计算机便会立即给出查找的结果,据说第一批有2500多人享受这一最新待遇,其中就有甲级战犯东条英机。    
    据靖国神社公开的统计数字,靖国神社里这246万余名亡灵分别统计为(因为一直有不断地加入,所以逐年数字有所增加):    
    一、在日本所谓”15年战争”以前的战死者(即:1931年以前):    
    参加甲午战争进攻中国的:13619名,    
    甲午战争后侵占台湾等地的:1;300名,    
    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的:1256名,    
    参加日俄战争、镇压朝鲜的:88429名,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入侵中国、干涉苏联而出兵西伯利亚等的:4850名,    
    干涉中国制造济南惨案的:185名;    
    二、在日本所谓”15年战争”中的战死者(从”9?18事变”到1945年”8?15”战败投降):    
    参加”九?一八”事变进攻中国等的:17;175名    
    参加全面侵华战争的:191;220名    
    参加太平洋战争侵略东南亚的:2;133;778名    
    三、早期日本内战的???    
    明治维新的7;751名    
    西南战争6;971名    
    合计2466364名    
    从上面的数字看,在东京招魂社1879年以前”招魂”的”明治维新内战中的战死者”和1877年”攘夷倒幕”等战争中的战死者,总共不足15000人,再加上发动日本历史上的”2•;26兵变”的,还有少数其它死亡的,他们就都算作明治维新等靖国英灵的话,也只约占0。5%,恐怕来这里参拜的人们也早已想不起他们的名字了。    
    作为经济大国的日本国民,据说是最功于算计的,不会看不出来在这246万祭神之中,超过99%的都是侵略战犯和为日本侵略送命的亡魂,其中最引起公愤的有被国际法庭判决的14名A级战犯(即:甲级战犯)松井石根和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木村兵太郎、武藤章、松冈洋右、永野修身、白鸟敏夫、平沼骐一郎、小矶国昭、梅津美治郎、东乡茂德和约2000B、C级战犯(即:乙、丙级战犯)。靖国神社真是丝毫也不考虑尊重曾经遭受它们侵略的各国人民的感情。    
    战争原是人命的相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能把善良的平民变成嗜血的战士;战争是集团行为,没有个体便没有集体,没有士兵就不成其为军队;侵略战争从来都是国家行为,驱赶着老百姓卖命,每一个士兵都逃脱不了牺牲厄运,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惟有加害或被害,侵略或被侵略,正义或非正义,方能区分战争的是非和对错。被集合在靖国神社里的超过99%的战亡人,为什么卖命?又死在何处?是怎样地加害别人?又怎么地害了自己?其实只要看看那些统计数字,也就昭然若揭了!    
    然而对于日本右翼势力,面对这样的事实和对比数字,他们不但会视而不见,而且会反其道把刽子手当作”靖国”的英雄。在靖国神社的说明书里,在日本右翼势力的许多文字里,他们就公然违抗国际法庭的宣判,把加害外国也给日本国带来巨大灾难的这些战犯说成是”昭和殉难者”、”靖国英灵”,是”在日本与联军美、英、荷兰、中国等作战中,被形式上的法院单方面宣布为‘战争罪人’,是蒙受冤屈而被残酷剥夺生命的人们”。    
    当某些人为参拜靖国神社强词辩解的时候,从来回避暴露出另外一个事实:就在靖国神社的树丛深处还掩映着一处堂皇的纪念碑,花岗岩的底座上面支承着一个白色的大球,初看之下真搞不懂象征着什么意思。这块地方这座碑石,在靖国神社的导游图和说明文字上也都没有介绍,只有走近细瞧,才可以看清碑石上原来刻着:”国家安泰神霊守护宪兵之碑”,竟然这是座日本宪兵纪念碑!    
    日本的宪兵,创设于明治14年(1882年)1月,到1890年专门设置了宪兵司令部;日本宪兵的职责不仅是担任”军人纠察”,还具备司法警察官的资格,拥有普通国民搜查逮捕的权利,另外还相当于纳粹”盖世太保”,执行治安、安全和镇压方面的任务。众所周知,在日本侵略军中,宪兵更加凶恶一等,东条英机就当过宪兵司令;日本宪兵还以”特高科”闻名,尤其在朝鲜、中国东北和东南亚地区恶迹斑斑,为当地人民深恶痛绝;正因为罪恶深重,所以在B、C级战犯中,就有300名宪兵,所占比例大大高于一般部队。我们知道,日本自有宪兵,是在战败投降以前,战后日本就没有了宪兵;靖国神社里的这座”宪兵碑”,当然只能是纪念日本军国主义的宪兵,而且是被日本右翼当作一处非常重要的所谓”B、C级史绩”即B、C级战犯的纪念地;一则为宪兵阴魂聊作纪念,一则还替靖国神社护卫站岗。在靖国神社里堂而皇之地树立着”日本宪兵纪念碑”,毕竟是太过分了,大概是心虚也怕招惹公愤所以不敢张扬,只能偷偷地躲藏在这里。    
    在平成10年(1998年)4月18日,靖国神社的九段会馆里又上演了一场”旧陆海军军乐队大演奏会(第十回)”,主办者是”战争博物馆”,按照战争期间旧日本皇军军乐队的正规乐谱演奏正规的军歌,把侵略各国时候的旧军歌演奏了个遍。这个军乐队的成员最大的88岁最小的73岁,到会致词的是一位年高95岁的原侵华日军关东军人,参加这场演奏会的人超过99%都是过去侵略战争的亲身”体验者”,也就是旧日本皇军。据说大家都沉浸在旧时的回忆之中,会场的气氛既兴奋又热烈。在靖国神社里经常上演的这类”演出”,是一场场怀旧也是一场场招魂。旧日本军人怀念昔日的皇道武威,仍然把回忆侵略当作晚年的愉快事情,我们既赋予理解也给与同情,不分善恶不分是非不问加害与被害,某些老皇军的顽固头脑已经很难走出过去的思想误区,难道这不令人可悲吗?    
    在这些看上去温文而雅的老人身后,还有那246万亡灵,再加上更加庞大的战友部队,还有几倍于此的遗族群体,一个更加庞大的社会基础。设想如果他们一齐响应军国主义招魂的话,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这2000多名战犯率领着的246万大军,沉睡着的大日本帝国皇军,一旦被招唤醒来,还会有什么世界和平可言?可是,令世界令我们遗憾的是,靖国神社所要发挥的最原始的作用,正是这里屡屡出现的现实。


第一部分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1)

    明治政府最终形成的“大陆政策”基本国策,核心内容就是用武力向亚洲大陆扩张。第一期征服中国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