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

第11部分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第11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指南针你不能示于旁人,大有用处着,小妹你就不要让她玩了,一会我还有一个更好的东西给你看,”李业诩故作神秘状。
“是何东西?”李业嗣更是好奇。
李业诩前些日子买来的水晶,使人到市面上切割磨制成一定厚度的凸透镜和凹镜。
这时还没有玻璃,李业诩最想拥有的望远镜,只能用水晶来制造,尽量选择最好品质的水晶。在水晶店里定制的透明水晶也已经到货,店老板专程举派人送上门来,只是还没开始切割。
水晶分割的并不是很好,厚薄都有些不平,打磨后,镜面还稍微有些模糊,二十几副里面只有四五副有用。
李业诩把能用的水晶片,各选择一片凸透镜和凹镜,在阳光下测试大概的焦距,分别固定在两个软铁皮制的圆环桶里,圆环桶直径稍稍有些相差,两个圆桶可以相互套叠旋转,小的能套在大的里面。
手拿着两个镜片桶,慢慢地调试两镜的距离,终于,目镜这端看到了还算清晰的放大物体。
人类历史上第一副简单的望远镜制作完成,放大倍数大概在三到四倍左右。
只是这望远镜的成像质量不是太好,与李业诩后世所用的军用望远镜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但也能将就着使用。
更复杂的组合镜片望远镜,只能等以后再制作了,最好能把玻璃先弄出来。
李业嗣从李业诩手中抢过了这副粗制的望远镜,在听了李业诩讲如何使用后,满是好奇地在到处乱看,嘴里不停地叫着:“大哥,那树上有只小鸟,毛是黑色的,哈哈,那匹马的眼睛都看得见,这东西真神奇,能把远处的景物拉近!”
“翟儿,还给我,我要拿去给祖父看看!”
“大哥,让我再看一下吗!哦,好的,给你…”
兄弟俩人拿着新制的东西来到李靖房中。
“祖父,孙儿制作的东西已经完成,您看一下,”脸有得色的李业诩把东西交给正在看书的李靖手中。
“这是指南针,这端是正北,这端是正南,还有这是望远镜,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
“啊!”遇事从来波澜不惊的李靖试用了望远镜和指南针后,满脸不可思议的神色,“翼儿,这是你制作的?”
“是的!只是工艺还不太好,孙儿再试制更好的!”
“来,坐下说,翟儿,你去看好门,不要让闲杂人员靠近…”


第一卷 重生 第二十章 庙会
唐朝刚建立时李渊为提高自己的门第出身,便利用道教始祖李聃姓李、皇室也姓李的巧合,附会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聃的后代,是“神仙之苗裔”,道教因而也就成为李唐王朝信奉的重要宗教。
而隋末佛教僧众在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大,李世民又曾得到少林寺僧的帮助,唐初佛教的发展也是得到朝廷的支持,进一步深入民众的生活,因佛教寺僧免于瑶役甚至可以免交赋税,入寺民众甚多,佛教的影响力大有盖过道教的势头,佛道之间慢慢出现一些争斗。
弘福寺位于长安城南,是皇帝李世民为了纪念生母窦皇后而建,占地极广,庙宇宏伟,因为沾上皇家的气息,朝拜的香客络绎不绝,香火极为旺盛。
每年四月十八日,是弘福寺住持僧辩法师的讲经日。僧辩法师自小向佛,师从多位当世高僧,曾在洛阳和长安多个寺院讲习佛法,在佛教界有一定的名声和影响力。李世民慕其名声,在弘福寺建成之际,下旨诏请僧辩法师到弘福寺主持佛事。
每年的讲经日,都会吸引大批来自长安及邻近州县的善男信女们谟礼来拜。今年已经是弘福寺第三个年头举行讲经大会了。热闹的场景也使得庙外跟着兴起了戏文、技艺表演等。连文人诗客也在此日到寺内会聚,谈诗作赋,附庸风雅。
前些天,李恪上门来约李业诩,邀他到弘福寺去看热闹。
--------------------------------
一大早,李恪就使人来传信,嘱李业诩辰时在安化门外等。
云儿知道李业诩要出门,帮着精心梳洗一番,丫头挺像一个称职的妻子,把李业诩的起居服侍的非常周全,连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也要计较一番。
李业诩身着一身淡青色的窄袖衫,淡青色结式幞头,俊秀潇洒,天天看着李业诩的云儿眼神都有些发直。
本来还以为李恪这皇子会来的迟些,李业诩带着李成和李万,骑着马一路慢悠悠而来,赶到安化门时,老远看到一群人在那里。
李恪一身雪白的袍衫,在那东张西望,显得特别醒目,边上一群侍卫围着。
“业诩兄,我可都等了大半个时辰了,你怎么才来啊?”李恪老远就大声喊着,“不是叫你辰时前到的吗?”
“很迟了吗?刚刚到辰时啊,”这古时的时辰太难把握了。
“算了,不说了,我们快过去吧,”李恪刚刚还满是抱怨的脸变成了脸邪笑,“业诩兄,打扮这么出彩,是不是知道今天有众多美人儿来赶热闹,想去勾引人家啊?”
“你…”李业诩为之气结,算了,不与这半大的小孩一般见识,人长的帅不是自己的错,自个哪次出门不是打扮整齐的?你李恪虽然长的也不错,但跟自个比,那还是差上一些。
比不过也不要诋毁人家么。
“嘻嘻,业诩兄,别生气啊,恪只是开个玩笑而已,”李恪涎着脸,一副无赖的样子。
“走吧,蜀王殿下,”李业诩白了一眼面前这嫉妒自己的王爷,“你带路!”
自己没去过弘福寺,不认识路,只能跟着李恪走。
待李业诩和李恪率一众人赶到弘福寺时,寺里寺外已经有很多人,颇为热闹。
虽说是讲经大会,但来这里凑热闹的年轻仕子和淑女们人数上更多,寺外不远处广场上的诗会、戏文、技艺表演大有盖过寺内讲经会的气势。
-----------
郑燕和房淑一早就来到了弘福寺,两人还是一身男装打扮,把家仆留着广场外,到寺内逛。
仲春时刻,弘福寺牡丹开的正艳,两人约好了来赏花看热闹。
挤了一会,人太多,觉得无趣,躲过热闹的人群,专往僻静处而去。走到一满是大树的庭院,远处听着有鸟儿的悲鸣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几只刚出壳的小鸟,连窝掉到树底下的草丛中,幸好没翻过来,大鸟在旁边飞着叫着。
“燕儿姐,你看你小鸟多可怜,我们把它们的窝放回去吧,”房淑上前捧起鸟窝里的小鸟说道。
“可是树这么高,放不上去啊,怎么办呢?”郑燕虽然武艺不错,但却不会爬树,看着高大的树木,又不敢试着爬,怕万一上下不得,那就是出丑了,两人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这不是淑儿姑娘吗?还有郑姑娘,你们在这里做什么?”如天籁般声音在两位女孩身后响起。
郑燕和房淑惊喜回头,看着一脸笑意的李业诩。
“翼哥哥,怎么是你?”一丝淡淡的红晕瞬间爬上房淑的脸,“哦,还有蜀王殿下!”
“见过两位姑娘,”李业诩对两位女孩行了礼,李恪也挺有礼貌地拱拱手。
“见过蜀王殿下,见过李公子,”郑燕也过来打了招呼,面对李恪,也不敢太造次,行了礼。
“淑儿,郑姑娘,莫称我蜀王,今日我们只是出来游玩,又不是在宫内,叫我恪儿就行,”李恪忙摆摆手。
“你们这是…”看着房淑手上捧着的鸟窝,李业诩询问道。
“哦,刚才我和燕儿姐看到小鸟和它们的窝都掉到地上了,想帮它们放回树上,可是我和燕儿姐都上不去,正在想办法,”房淑求助的眼神看着李业诩和李恪。
“我来吧,”李业诩从房淑手上接过鸟窝,跑了几步,借助边上两颗相邻的树,几个来回跳跃窜到大树上,把鸟窝放在树丫上,固定好,噌的跳了下来,抬头看着树上的鸟窝,拍拍手。
干脆利落的动作,潇洒漂亮,其余三人看的呆了。
大鸟飞回到窝里,悲鸣声也没了。
“业诩兄好身手,恪从来没看到过如此上树的方式,业诩兄,以前怎么没见过你会这个?”李恪眼睛有些发直,边上的房淑也是差不多的眼神。
“李公子身手非常不错啊!”郑燕脸上也露出异常惊异的神情。
“这只是儿里玩时学的,没什么可称耀的…”李业诩谦逊道,话是这么说,自己当年练这手上树的本领可是花了不少功夫,“淑儿,郑姑娘,你们怎么会在这儿?”
“我们来看热闹,外面人太多了,找个静些的地方过来,想去看看牡丹花,”房淑满是兴奋地说道,“你们呢?”
“我们也是,没想到遇上两位姑娘,真是巧,听说寺内的牡丹开的正艳,我们进去看看如何?”李业诩看着郑燕和房淑,笑着道。
“好啊,燕儿姐,我们进去看看吧,”房淑挽着郑燕的手臂走到前面去了。
唐代民众喜欢种植牡丹,尤以长安和洛阳以为众。时下正是牡丹盛花期,弘福寺内后院挺大的,种着的牡丹数量不少,五颜六色开的正盛,赏花的人也不少,以年轻的仕子和少女为多。
自古以来女子皆爱花,眼前的两位也不例外,房淑偷偷地折了一支粉牡丹插在鬓角,待明白过来自己着男儿装时,又有些觉得不妥,回首对些李业诩焉然一笑,有些羞涩。郑燕却是一副闲庭信步的模样,似那些顾及面子的富家公子一样,保持着风度。
真是的,这姑娘家不知道,不能乱折花木,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的么,不过看边上赏花的人,却没表示出什么奇怪的表情。
李业诩和李恪走在两位姑娘后边,不时有人向他们四人投过来惊异的目光,或者偶尔的指指点点。也有一些故作文雅之士,在那里轻声地吟着诗赋文句,整个后院显得还是有些静谧。
李恪不知突然想到什么,走上前去,悄悄地和房淑说了什么,房淑拉着李恪走到一边,急急地轻声问着什么,李业诩有些莫名,这两人在搞什么勾当?看起来很熟的样子。
郑燕背着手站着,等李业诩走过去,转过脸问道,“燕儿曾听闻多人说起过李公子文采出众,身手更是不凡,淑儿对公子也是赞不绝口。只是燕儿不知,公子为何深藏不露,”笑了笑,脸上已经没有了上几次看到的那种轻视和孤傲神色。
“李翼惭愧,不敢当姑娘如此夸奖,”李业诩也笑吟吟看着郑燕道,这郑燕和别的姑娘真的是非常不同,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沉稳气质,还有和自己相似的傲气,当然让李业诩记着的还是那一身不凡的武艺。
“看李公子刚才稍微展露的身手,燕儿感觉到公子定是个身怀绝技的高手,”郑燕露出少有的笑容说道。
“郑姑娘别再夸在下了,那只是雕末小技,李某要无地自容了,”李业诩作着揖,笑着对上郑燕的目光。
郑燕毫不避让地看着李业诩的眼睛,眼中似有不服,又有嫉妒更有欣赏。
李业诩只觉得那眼神异常的灵动,有一丝刚毅和坚定,还有一些看不明白的东西…


第一卷 重生 第二十一章 巧遇父亲

“燕儿,你在和李公子说什么?”房淑走了过来,拉着郑燕的手说。
两人忙移开了眼神。
不知刚才和房淑说了些什么,李恪走回来是一脸郁闷。
“没说什么,我在说李公子文采出众,今日是不是应该表示点什么?”郑燕一脸戏谑的表情看着李业诩。
“不了,在下肚里真的没多少才学,别让我出丑了,今日我们去听听讲经会吧,一会就要完了,错过了可惜,”李业诩连忙转移话题。
汗一个,为何老是要叫自己做诗?以自己的文字功底,即使看着满眼的牡丹,怎么也想不出一首诗来,以后千万不可再表露这方面的东西了,总有一天要出丑的。
“对,我们先去听听僧辩法师的讲经,都快午时了,”还好李恪这家伙没落井下石。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大殿内僧辩法师正在讲经,下面众多的信众们一脸痴迷地听着。
李业诩对佛教本就不感兴趣,听到此言,不由的停下仔细听了会,其他几人也都竖着耳朵听着。
李业诩听了一会又摇摇头,什么佛法,皆是骗人的东西,故弄玄虚。
“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物事皆空,实为心瘴,僧辩大师,也不过如此,我们走吧!”
眼前三人一脸诧异,李业诩这嗓门也太大些了吧?
“业诩兄,你也对佛法有研究?”李恪拉着李业诩衣袖问题。
“李公子似懂得佛法心经?”郑燕更是满脸惊异地问道。
“翼哥哥,”房淑也想问,但却忍住了。
“佛事即人事,只是理解方式不同,明与不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真性,没什么不一样的,”李业诩斜眼看了看边上,率先往殿外走去。
“几位施主请留步,”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李业诩不用回头也知道身后说话的是谁。
看到讲完经朝他们方向走过来的僧辩大师,李业诩这些话是故意说给僧辩听的,想借机打击一下这位所谓的大师。
禅机不是每个人都能参悟的,僧辩法师自幼向佛,游历多处,师从多人,对佛法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到了这个年岁,在佛教界才受人敬仰,得以开创自己宗派。
而眼前这位少年公子竟然能说出一番充满哲理的禅语,让白须白眉的僧辩有些吃惊。
李业诩虽然经历了两世,但并不相信佛法轮回之说,对佛学甚至可以说毫无兴趣。这些佛语也是后世时候不知从哪本书上看来的,当时只觉得念着比较上口,也就记着了一些,多年过去,也竟没忘记。
不过李业诩知道,佛道之人,对于别家一些充满玄机的话语,总会特别感兴趣,找机会与你探讨一阵,把你说服或者把你驳倒,他们才会罢休。
眼前这僧辩也应该不会例外。
李业诩转过身对低眉善目的僧辩一礼道,“大师,有何吩咐?”
“看四位神采异众,装束考究,谈吐不凡,定非方外之人。刚才这位公子一番禅语,老讷听颇为赞叹了,想必公子是位非常之人,”僧辩法师回一佛礼道。
“在下随口诳语,让大师见笑了,”李业诩气定神闲地看着僧辩道。
僧辩先是惊讶于眼前这位年轻公子的几句充满悟性的话语,现在又看到李业诩这份与年龄不相称的淡定从容,更是吃惊不小。从这少年公子的脸上,他看到的只是一份平和与自信,神态仿佛是洞悉一切的智者。
“几位能否借一步禅房说话,老讷想与公子细细研谈,”僧辩合掌施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