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

第114部分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第114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臣明白,!”李业诩当然也希望大唐的军队都是无敌的,光拉出去就能把敌人吓死掉,那样的话还有那方敌人敢与大唐叫板呢?
李世民瞄了几眼下首垂着眼听他讲的李业诩,继续说道:“今年江南及岭南的收成更是不错,水稻的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加了近一倍,大量种植占城稻。据户部的统计,大唐诸道粮食总产量比贞观六年多了近七成,赋税也增加了近三成,大部都是江南道和岭南道所作的贡献。虽然大半年的征战下来,国库也并没变得空虚,反而还充盈了一些。粮食更是多得有些出乎朕的意外,长安斗米不过二文钱,放眼天下,也没什么饥民了。年内河南、河北水患还是挺重,各道赈灾,光发放粮食就几百万石,可是长安附近的几大粮仓还是堆放不下了,一些只得露天堆放…”
“现在,再没有人说什么岭南是蛮荒之地,反而很多人在说南方是个大粮仓!贤侄,你当初提加大开发南方的建议,惠泽了大唐千百万的百姓,让他们不再饿肚子,朕也是异常感激你,是你帮朕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若在往年,河南河北诸道犯水灾的话,那全年粮食肯定是歉收,粮价也会暴涨,百姓流离失所的定不在少数。今年如此遭灾,还进行了这么大的一场征战,粮食还是如此充足,让朕甚是欣慰!”
“江南、岭南诸道,能耕种的土地还是很多,只是许多地方没有道路,通行不便,因此开发力度还有限,朕又不愿征用瑶役,怕百姓心生怨恨。如今倒好,有如此多的战俘,可以让他们去修筑道路,修建水利,此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改造的一种手段,贤侄,这也是你当初提议的!”
“陛下,臣只是提了一点建议,更进一步的事都是陛下和诸位大臣计划和实施的,这些东西,陛下已经给予臣奖励了,实在不应归功于臣的名下…”李业诩谦恭地说道。
李世民一番感慨,顺带把李业诩再夸奖一番,让李业诩很不自在,这皇帝还在打自己什么主意?


第三卷 兵锋 第六十七章 接下来要征伐的目标
李业诩等着李世民继续说话。
只是这皇帝又把他上下看了一回。这才说道:“贤侄过谦了,朕只是想与你说,以后有什么好的东西想出来,还是尽管来找朕。朕很乐意听你的建议,只要对国家有利的,或者对百姓有利的,朕都会仔细考虑的!”
“是,陛下,臣定知无不言!”既然如此说,那说明皇帝对自己所表现的还是挺满意的,自己的建议也是挺对其胃口。
以后也得说说,开展初级教育,省得军中有大把不认识字的汉子,只是要找个合适的时候。
“是吗?”李世民斜看了一眼身侧的李业诩,“听说你曾想到制作保护马蹄的东西,为何就没对朕言?”
“这?!”李业诩有些傻眼,这不算大的事,也要先向你报告?“臣这是在回程的路上偶然间想到的,也不知道能否可行!”
“药师前几日与朕说,是你想出来用铁质的硬板,钉在马蹄上。以避免马踩硬物时受伤,是这样吧!?”李世民嘿嘿地干笑了几声。
“是的,臣在大军回程时候与祖父聊天偶然想到的,战马没有像人一样有靴子保护脚,在奔跑时容易受伤,在马儿脚上套双靴子也不现实,臣就想,若在马蹄底钉个硬的保护,踩到硬物时就不容易受伤。将这保护的东西打铸成与马蹄相似的形状,想法让其固定住,那作战时战马的折损就会大大地减少,!”李业诩说道,“臣还有几张粗略的图画起来,只是不知今日陛下传唤,没有带来。已经交与军器监的工匠们,让他们试打制出来看了。”
“哦,确实是极佳主意,以往无论哪次作战时,战马的折损率都是很高的,这一直让朕很很头疼,你要争取早日打铸出适合战马使用的保护掌,下一场征战时即可以派上用场!”
“是,陛下,一会回去我即去军器监督看,让他们早些弄出来,!”唉,这皇帝办事还真雷厉风行。都快过年了,想拖拉几天也不行。
须臾,李世民再一次异常严肃地说道:“朕今日叫你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儿,就是有关于情报人员的。朕也了解了你所训练的那些情报人员的事,经过两年的训练,那批人差不多已经能执行任务了,朕想让你所训练出来的人,派往西突厥、吐蕃和高丽等地,执行他们的使命…”
“陛下,臣也如此想,今日臣本还想与陛下提及这事儿,!”李业诩这才恍然明白过来,原来许立和傅德与自己所讨论的事儿,全都是李世民的授意。
李世民不置可否,继续说道:“先西突厥可汗统叶护被他的伯父所杀,其伯父自立为莫贺咄可汗,国人不服,国内大乱,统护叶子咥力特勒被拥为肆叶可汗,肆叶可汗与莫贺咄起纷争。多次兵戎相见,也曾与薛延陀有过战事,原先役属的西域诸国和铁勒各部纷纷叛离。如今肆叶可汗与莫贺咄都已死,其族人推泥孰莫贺设为可汗,泥孰被推举为西突厥可汗后,即派遣使臣至长安表示内附。今年,朕使鸿胪少卿刘善因抵达西突厥,册封泥孰为奚利邲咄陆可汗…”
李世民说了这么多复杂难记的名字,李业诩已经有些云里雾里,却听李世民还在继续说:“如今西突厥虽然国力大不如前,但其国内纷争渐息,国力渐强,但朕不想让其坐大…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的纷争再起,彼此内耗,以不让其有能力南侵,!”李世民淡淡地说道,“待过了年后,你挑选一组人员,派往西突厥,探听情报,再…可以用一切手段,挑起其部落内和部落间更大的纷争,削弱他们的力量,待时机成熟,再取其地…”
李世民说话的语气很平淡,却让人听着心寒。
“陛下深谋远虑,!”李业诩深是敬佩,李世民已经在打西突厥那大片领土的将其视为下一个打击目标。要将其纳入大唐版图之内。
如今大唐周边,能对大唐边境进行袭扰的,西突厥就是很重要的一个,也常有侵犯大唐羁縻之地和属国的事儿发生。因其领地处于西北,大唐对其有些鞭长莫及的味道,所遣大军从长安出发的话,至少要行三四千里的路程,且在此地,大唐没有什么有效统治的领地,大军没有给养物资补充的地方。
而这片地方,关系错综复杂,若能挑起其中诸多小国的部落的冲突,那是非常有效的打击手段。
上兵伐谋,能兵不血刃取之,或者以极小的代价攻占,那再好不过了。
李世民脸色严肃地说道:“我们对那一片土地所知情况有限,大多都是依据那些小国和部落所报而得知,但因隔着这么远的路程,消息传到长安,都已经是大半年后了,所以,这一切事儿,你必须得把他做好!”李世民说话的口气不容商量
“臣明白。臣一定不辱使命,!”这是个异常最艰巨的任务,李世民能把这么多听着拗口的名字记得如此熟悉,想必已经对这些情况进行过非常仔细的了解了,西突厥之地志在必得,万万不能出差池。
“还有一个吐蕃,!”李世民语气中透着寒气,“此次出征吐谷浑,李道宗和候君集部曾与吐蕃有过交手,吐蕃士兵战力比吐谷浑人强多了,正如你当日说的。这是个大患,不可等闲视之,吐蕃境内,也抓紧时间安置我们的情报人员,无论用何种办法,能消除其对我大唐边境的威胁,都可实行…”
“是,陛下,!”李业诩放心不下的是,这些新训练出来的情报人员,能否很好地完成任务,而不被对方侦知,特别是吐蕃这个海拔高、地域大的地方。
“还有高丽,!”李世民脸上有些愤怒的情绪,“前朝时,隋帝杨广出征高丽,死难的将士有数十万,高丽人用我士兵的头颅,筑成了十几里长的京观,这是奇耻大辱。朕当日派人去收拾这些将士的遗骸时就曾言,这样的血债,一定要用血来偿还!你要派遣最多最好的人员到其境内,探测一切情报,并且,要把那块地方弄的越乱越好…”
“陛下,臣明白,!”李业诩听了猛地站直了身,“臣一定把最好的情报人员派往此地,把他搅得个天翻地覆!”
在后世,李业诩对这个异常无耻的棒子民族都没有任何好感,如今见李世民也把高丽列入这些年要打击的目标,有些热血沸腾的感觉。
李业诩知道,现在的高丽还占着后世东北的大部分领土,而且在原来的历史上,李世民曾亲征高丽,虽然给予高丽人沉重的打击,但却没有达到战略目标。这也是李世民一辈子征战中为数不多的没有取胜的战役之一,也是李世民的一块心病,这样的历史进程,应该将其改变。
如今的那个半岛上,还有三个国家,高丽、百济和新罗,三国之间常互有征战,唯有新罗一直对唐政府臣服,这样三强相持的局面,当然可以好好地利用一下。
将这一片国土纳入大唐的版图,那另一个让李业诩异常痛恨的,现在还称为倭国的无耻国家,也将会是大唐打击的目标,若从半岛最南端出发,那比从大唐东南沿海一带出发,距离近得多了。
想到这些,李业诩直觉得热血直冲头顶。
若有出征倭国的战事发生,不论如何,李业诩肯定要参加战斗,哪怕是只当一名普通士兵都可以,要把憋了两辈子的仇恨,用手中的大刀,往鬼子头上发泄出去。
后世李业诩最想去战斗的地方,除了这个半岛还有倭国,如今都有机会将其踩平,那将会是件异常得意的事儿。
还有一个后世牺牲的地方,阿三的国度,以后也要将其蹂躏一番。
“朕交付的这些事儿,你不得延误,必须要办好,而且,不能失败,只能成功,你先退下吧,!”李世民语气平和地说道,但却透露出不容抗拒的味道。
“陛下,臣还有一事儿要向您禀报,!”李业诩今日想与李世民汇报的事儿还没说。
“哦,是什么事儿?”李世民已经换了表情和语气。
“军器监丞陈天宁已经研制出可以自引点燃的引线,若能成功地用于手雷中,那在作战时候手雷不需要用火点燃,作战时对敌的打击效果可以得到大大的增强…”说到这个李业诩就兴奋,这么好的一个开端,以后研制便携式手雷,或者那种长柄的手榴弹,会容易得多。
“这是天大的好事,这事还是你负责办,一定要最短时间内,试制出可以不用火点燃的手雷,无论需要什么,你都可以直接来找朕!对陈天宁,朕自有奖赏,!”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都为之一震,若交战时,能把大量使用方便且威力不小的手雷扔到对方阵中,那对敌方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臣明白,那臣先告退了!”
“贤侄…”
“陛下?!”李世民还有啥事?
“你抽个空去看看汝南,这孩子这段时间病得有些重,可能…时日无多了,唉…她还常叨念着你,!”李世民说这话时满脸悲戚之色,话语中都满是感伤。
“啊?!”李业诩吃了一惊,虽然对李宇没有太多的感觉,但这个李世民想赐婚给自己的公主,如今又病的很重,无论如何得去看一下。
上次去看望还是出征前,和李恪一道儿去的,那时的李宇看着还好,没想到…
李业诩告了退,即想着找李恪一道儿去看看李宇,然后再把李世民交付的这些事儿都处理好。
可是李业诩没想到的是,正有一场不小的烦恼事,降临到李靖身上,也牵连到他…


第三卷 兵锋 第六十六章 天大的事儿
李业诩出了宫,先去了军器监。把今日李世民叮嘱的事儿与陈天宁说了。
还告诉陈天宁,皇帝将要对他进行奖赏。
陈天宁听了,激动的得差点蹦起来,拉着李业诩的袖子,都有些哽咽的说不出话来了。
陈天宁以往在宗圣观内当个小道,整天无所事事的时候,不要说得到皇帝的奖赏,即是能被皇帝所知,或者看一眼皇帝,那也是件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儿。
如今皇帝不只知道了他的大名,而且也曾来看望他,还曾为皇帝亲自演示手雷的爆炸情况,如今皇帝还亲口答应给他奖赏,陈天宁心里都有些飘飘然起来了,大好前途就在眼前。也对李业诩这个把他带出道观的人更是感激,都有跪下给李业诩磕头的想法。
李业诩看着陈天宁激动的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有些想笑,只是拼命地忍着,甩掉陈天宁拉着自己袖子的手,说道:“天宁,你要继续研制出更厉害的东西来。皇上也定会更加赏识你,说不定除了奖赏,还会给你升官,你呢,除了研究火药火器,空了还要多看看书…”
多学点知识不错,省得以后对其说起更复杂的事来还不知所云;以后升官了,肚里也有些货,也不会让人觉得是一个粗人。
“多谢李少监的厚爱,我一定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陈天宁抹了一把眼睛。
李业诩又吩咐了一番,让陈天宁好好做事,争取早日把用拉发引线引爆的手雷折腾出来。
“对了,天宁,你今年多大了?”末了李业诩突然想到这么一问。
陈天宁一愣,搔搔头道:“我今年十七了…”
“哦,!”李业诩抬腿走了出去,心里有些八卦的想法,这个无亲无故的人儿,是不是要帮他找个媳妇来着?
从军器监出来,李业诩又去了特情处,把李世民今天所吩咐的事儿与许立和傅德两人详细地讨论了一番,李业诩让许立和傅德两人弄个详细的计划出来让他看看,再琢磨着改进。
待回到特卫军营中,已经是夜了,特卫将士们都已经用罢晚餐,苏定芳和郑仁泰在练习枪法中,李业诩让他们跟着自己。一道来去找李恪。
李恪正在自己的房内看书,还是李业诩的那本《六军镜注解》,看得津津有味,连侍卫的禀报都没听到,只到侍卫说了第三遍,这才反应过来。
“业诩兄,你才回来啊,父皇拉你这么半天,都说了些什么?”李恪放下书,饶有兴致地问道。
“皇上吩咐我们,待过了年后,要从特卫中选拔一部分中下级军官,充到其他各卫中,我就是与你商量这事来了,!”李业诩在一旁的胡凳上坐了下来。
李恪还是挺敬业的,快过年了,天气如此寒冷,也不回宫去。
李恪曾悄悄与李业诩说,过了年后,即要大婚了。大婚后,也将有自己的蜀王府。到时就自由多了,不会像在宫中一样诸多不方便,也可以请这些兄弟们去溜溜了。
李恪未过门的王妃是前朝直客将军邢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