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

第195部分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第195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验证!所以臣力请陛下同意在军中推行募兵制,并进一步改进军制,使得我大唐军队的战力更上一个台阶!而且兵制改革使得士兵在军中服役的期限只有五年,五年后即可退伍返乡,比之现在各州边军无定期的服役更容易被百姓接受!”
“陛下,如此改制定是深得民心,经过数次战役。我大唐的军威在民间提到传扬,据臣所了解,即使是边境一些州县,许多男儿都想计划着朝廷再有征兵,将远道而来参加兵募,这也说明正是我们军队战力的提升,战事的辉煌,才使得民间百姓有认同感,也以入伍从军为荣,当兵保家为国之事,定是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的!”李世勣再出列发表意见。
“陛下,臣附议,!”李世勣说完后,李靖紧接着站了出来,“以往多次战役,我们是胜在出奇不意上,以劣势兵力攻击敌军,在敌不防备时才取得了胜利,奇兵战术不可常用,敌再与我作战,必将防着我方这样的作战方式,那取胜的难度就将强大,如今西北突厥及一些仆从国有数十万军队,北面薛延陀也有二十许万的大军对我边境构成威胁,西面有吐蕃的残部,南面还有獠人及南诏的叛乱,东面更有在前朝对我大汉子民进行残酷杀戮的高丽,正如陛下言,四周俱是强敌,我们必须得有一支强大的军卫来应对,不然,陛下即位初,突厥攻至我长安近的情况还是有可能再次发生!”
李靖说完即退了回来,所有人都被李靖最后这句话惊呆了。
这是座上皇帝李世民刚执政时发生的事,颉利率三十万大军攻至渭水边,离长安很近了,最后虽被李世民用计退兵,但那时的情况谁也知道要多惊险就有多惊险,连皇后长孙氏都上阵慰劳军士们,长安更是全民皆兵备战。
对李世民来说,这是一个奇耻大辱,是给新即位的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李靖公然在朝堂上提起来,有些揭李世民老底的味道,那次大唐可是付出了一些代价才让颉利退兵的,这样说出来,李靖不怕李世民恼怒吗?
“李老爱卿说得甚是在理,虽然我们这些年几次兵事都获得了胜利,但那是有我勇猛的战将率领,更是有数万经过系统训练的各卫士兵的参与,才取得如此的胜利的!朕也认为,我们必须建立几支经过系统训练,有着非常强战力的军卫,以使得在对外征战及抵御外敌入侵时,能做出快速反应,并给予敌进行有效打击!”李世民依然面无表情,对李靖说的当年颉利兵至长安外的事,也并没什么恼怒的反应,而是顺着说道,“颉利兵至渭水之类,威胁长安的事,各位爱卿还想让它再次发生吗?”
李世民这样的问话,有谁敢说希望它发生?一下子没有人再出来反对。
“陛下,臣也赞同施行募兵制,!”这时一直不表态的长孙无忌也出列同意推行募兵制,“此举定可使人朝能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以保卫边境抵御外敌入侵,以我们现在的财力,完全有能力供养数十万常备军!”
场上形势出现一边倒的迹象,连反对最激烈的魏征也没了言语,高仕廉还想再出来说什么,但看到李世民从御座上起身,也只得把迈出的脚步退了回来。
“诸位爱卿都支持实行募兵制,朕也如此认为。募兵扩军,乃现阶段我朝的根本,!” 李世民露出得意的神情,“此议再由政事堂过会,若无异议,即诏告天下开始施行,!”接着手一挥,喝道,“退朝!”

散朝后,扶着李靖出了太极殿的李业诩心情大好,经过数年的准备,还有几个月的整理修改计划,募兵制的改革终于要开始了,自己所负的责也将要多起来,而按计划,新设几卫募集兵员的工作也将开始,又要连续的在军营和兵部官署度过了…

第三卷《兵锋》完,敬请关注第四卷《军魂》!


第四卷 军魂 第一章 兵制改革开始
贞观十二年三月末。初夏。
李世民宣布诏命,除李业诩守兵部尚书职,领兵部左侍郎职,以并州都督李世勣为兵部尚书,并进行兵部机构和职权的变动。
暂时以兵部为大唐的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各卫军军籍、军官选拔、军训讲武、兵防、情报、武器制作、马政、舟桥之务。
全国军队之征讨、镇戍、训练等皆听命于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行军大总管和总管,发给印信,率领调发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驻防地。
兵部设尚书一名,正三品职,左、中、右侍郎三名,左侍郎为从三品职,中、右侍郎为正四品上职。下设七个部门,一为新设的参谋司,二为兵部司,三为军器监,四为情报司。五曰职方司,六曰驾部司,七曰库部司。
参谋部掌全国兵马调遣,包括兵马的补充和屯防,更重要的是战时进行战事的布置。参谋司人员组成不固定,日常由两名郎中,两名员外郎及四名主事处置事务,若在战时,参谋部组成人员可包括朝中任何重要官员,也就是说,在战时,参谋司将是战争的最高决策机构。这是李业诩原本计划的统帅部或者参谋部的一个精简机构,李世民不愿再另设一个庞大的军事机构,这是折中之举。
兵部司掌兵马名帐,武官阶品评定及选授,全国军队的名录由其登录,四品以下、郎将职以下中下级军官的选授,皆由其负责,有郎中两人,员外郎两人,给事中四人。
军器监负责军中武器、器械等的研制、开发和生产,设大匠一名,少匠两名,丞两名,下设火器署、弩坊署、甲坊署、都水监等部,各有署、令若干,在长安及洛阳等设有多处作坊。所部人员为兵部中最多。
情报司掌管天下情报之事,改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两人,此乃兵部中最神秘机构,官员任命、组成及运作情况皆不对公布。
职方司掌管军中地图绘制及国防设施包括各地城池的建议,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
驾部司掌管天下马政,及驿政事务,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
库部司掌管军器监所产武器的发放,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
同时朝廷又发布诏令,进行军制的改革,全面推行募兵制,逐步建立以募兵所得常备军为基础的大唐武装力量。
以道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型军卫的设置和筹建,设立卫军和州军,按地域,在一道内设置一个卫军或者几个,也可能是几道内设置一个卫军。卫军为大唐主要的武装力量。是对外征战中主战力量;州兵负责维持地方治安。
在卫军建立后,各都督府的边军也都归入卫军中,卫军的职能有些相当于后世的军区和集团军的结合物。
暂时保留府兵,还是由原先除左右卫的其他各卫遥领之,也作为募兵的兵源,军中的募集的兵员在服役一定时间,退役后也编入府兵中。
待军制改革完成后,府兵将由各州县领之,名称也将随之修改。
长安及皇城的守卫任务也进行重大的变动,组建左右羽林卫,每卫各辖一万人,从朝中五品以上官员子孙中募集,作为长安城内守卫皇宫的禁军,负责皇帝的宿卫和仪仗任务,复召襄州都督、鄂国公尉迟恭为左羽林卫大将军,郢国公宇文士及为右羽林卫大将军。
同时筹建左右监门卫,各八千人,掌长安诸门禁卫,作为维护城内治安的力量,以夔国公刘弘基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为右监门卫大将军。
军制改革初始阶段最重要的是扩充左卫、右卫,还有特卫的人数,以这三卫为京军,平时宿卫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其他各卫为边军。
以特卫军为第一卫军,所辖五师,番号分别为第一至第五近卫师,右卫军为第二卫军。同样辖五师,番号从近卫六师到十师,左卫军为第三卫军,辖五师,番号从十一至十五!
特卫和左、卫的称号也仍然保留着。
第四卫军将设置在青海,以李大亮所部作为基础,其名为西海卫军,第五卫军驻地为灵州,面对薛延陀方向,这两军争取在明年组建完成,第六到第十卫军也将在随后的几年内开始筹建,第五至第十军卫名称暂时还是以原十二卫中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命名。
每卫军设大将军两名,各以正副职任之,每卫设置如下:十二人为一伙,设伙长一人,副伙长一人;五伙为一队,共六十人,设队正一名,副队正一名;五队为一营,每营共三百人,设校尉两人,以正副领之;五营为一团,共一千五百人。设中郎将一名,左右郎将各一名;五团为一师,每师另设一火器营,人员编制为五百人,共计八千人,将军一名,左右中郎将两名以副职任之;五师为一卫军。
各卫军大将军为正三品衔,将军为从三品,中郎将为正四品下,郎将正五品上,校尉正六品上。队正正七品上,副队正正七品下
每卫军另设长史一人,从六品上,掌判诸曹、军团之名数,器械、车马之多少。
各师设录事参军事两人,掌军中事务记录;仓曹参军事三人,掌管各师辎重、器械、医药之事;兵曹参军事三人,行军法官之职;骑曹参军事两人,掌管军中马匹;胄曹参军事两人,掌管甲胄;另再一个侍卫队,负责保护中军和帅帐。
每军卫约四万三千余人,战斗人员四万人,比之原一卫常备人数规模大了数倍。
同时宣布开始组建的特卫军、左卫军和右卫军大将军人选,以李业诩和契苾何力为第一卫军(特卫军)大将军,李业诩为正职,契苾何力为副;段志玄和执失思力为第二卫军(左卫军)大将军,段志玄为正,执失思力为副;张士贵、阿史那社尔为第三卫军(右卫军)大将军,张士贵为正,阿史那社尔为副,这三部所领的原部众,全部混编入新设的卫军中。
契苾何力、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手下原先多次征战的士兵,也全部被混编于各卫军中,并让他们三个成为卫军的副手,这三个部每部族人不过数万,编入军中的也只有数千人。
李世民是听从李业诩的建议才如此做的,以李业诩的说的,将这归降的几部青壮年,皆入我大唐军中,在经过严酷的训练和洗脑后,成为我大唐军士。
这样做的结果,这几部原先的士兵都逐步地成为大唐的将士,几部族名称也不再有,他们所领的部落名将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族人彻底成为大唐子民。
李业诩敢在李世民面前如此提议,那还是以他对历史上这三名胡将所了解的忠诚度作保证,而李世民会同意。是因为这些年这几位胡将在作战中优秀的表现让他消除疑虑。
各卫军中下属各师的将军人选还未最终确定,但特卫军中第一、第二近卫师已经有了明确的人选,分别为苏定芳、郑仁泰。
从李世民给兵部的行文中李业诩看到,待任各师将军人选中有一些熟悉的 ,也有许多陌生的名字,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李孟尝等几位也在此次被封为各卫将军,这些人李业诩都不相熟。
经过一番了解,李业诩知道,这几人都是玄武门兵变时李世民身边的勇士,与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郑仁泰一道被称为玄武门九将,只是这几人与郑仁泰的结果差不多,因此前并无多少战功,在军中也一直处于中下级军官的层次,这次李世民启用这些人来担任新设置卫军实际领兵的将军一职,足见皇帝对诸卫军相当重视,同时也抱着一份戒防心理。
毕竟这是数万人的卫军,而且屯于长安城外,李世民肯定要派最信任的将领担任主要职务,从而将这几支卫军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上。
与各师将军比起来,各卫军大将军只是总理军务,并不直接掌管军队,甚至在战时并不一定指挥这支卫军,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大将军职还是虚职。
诏令中也宣布了各卫军的防区,特卫的驻防地从洛阳到长安外,除第一师驻在原来的大营外,其余各师驻地分散,散布在方圆近六百里地;右卫军的驻地为长安西南至终南山远一带;左卫军驻防地为长安北。这三卫作为拱卫京师之军卫,在长安四周交叉驻防,许多防区都重叠,要从对方防区过,必须要有皇帝和兵部的军令。
各卫军中的军饷和物资,京军通过户部直接划拨,边军由户部通过各州府发放,月俸分等发给,年节有赏,大典有赐,行军另有行装钱。
这样各边军与地方互不统属,州官管有军资手上无兵,军队有兵但钱粮都要经过州府。
边军的编制与京军略有不同,卫军与大都护府或者大都督府是同一个班子,按地域设置都督府、镇、戍、关等,派驻一定的士兵守卫,都督府相当于师的编制。
同时扩建大唐水师,建造战舰,训练水军士兵。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变化,那就是加强对入伍士兵的思想教育,这方面由李业诩以兵部侍郎的职负责,他自有培训情报人员的经验。
在皇帝正式任命诸卫军大将军及各师将军人选后,各卫军即开始运作,各军军营都已经在年后开始建设,在募兵时候能完成。
秋收后开始招募士兵,募集兵员的要求为大唐境内年满十七岁到三十岁的男子,服役期为五年,要求体格健壮。所募集的兵员,待遇如同以往特卫所募兵一样优厚,服役期满后,可以自愿选择留下还是退役,若有立下战功得到升迁者,退役的年限也跟着延长。
募兵结束后,各卫军将以最新编制的训练大纲,在各自军营内开始训练。


第四卷 军魂 第二章 李世绩所荐之人
几天后,李世民又下发多份诏命。
以右监门卫大将军程知节为逻些道行军大总管。领松州、叠州、青海驻之军一部,集结屯于吐蕃高原上,并再次诏令让弃宗弄赞来长安商议归附称臣事宜,若弃宗弄赞不来朝,即出兵逻些!
程咬金程知节可是很兴奋地接受这任命,这老家伙也没去想高原上的地势气候是如何的差。
这些年程咬金都没什么外出征战,上次出征平羌人叛乱,虽然得胜回来,但因御军不严,虐杀俘虏,私掠财物,被执失思力告发,遭到李世民的责罚,因此被抹去战功,让程咬金憋着气,老想着要用一战来证明自己领兵作战的能力。
程咬金看到李业诩这样后起之将都立下无比巨大的战功,如今职位竟然不比他低,有些气不打一处来的感觉。
有出征的机会,而且面对的还是不听话,但已经被打残的弃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