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

第206部分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第206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仪殿内坐着多位当朝的重臣,有房玄龄、长孙无忌、李世勣、李道宗、侯君集,还有刚刚接替生病的王珪出任礼部尚书的李孝恭,户部尚书唐俭等,李业诩一看这架势,就知道有重大的事儿发生了。
看似李业诩是最后一个到达的大臣,李业诩在李世民示意下,刚在一旁坐下,李世民即开口道,“据我们最新收到的军报,在冬天来临前,西突厥联合高昌,一道出兵攻击我伊州,伊州差点被其攻破,西突厥及高昌大掠而去,掳我百姓近千人,财物不计其数;稍后,处月、处密与高昌联合攻击焉耆,攻拔焉耆所领的五城,掠男女一千五百人,焚其房舍而去…”
李世民说着,稍停了下,眼光逐个扫过在场朝臣们的脸,李业诩从李世民的眼神里感觉到了一丝杀气。
李业诩自从忙于募兵的事后,情报司所收到的情报也不再过问,一些重要的由吴朋交给李世勣或者直接交给李世民,还不知道麹文泰越来越狂妄,如此行径,一点都不把大唐,不把大唐皇帝放在眼里。
众臣都听出李世民心底的愤怒,只是没有人敢言语。
“朕召麹文泰入朝谢罪,麹文泰不但不至,还遣使至薛延陀夷男处,谓之曰:汝既为可汗,则与天子匹敌,为何拜其使者?”李世民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出了这些话,稍停片刻,眼光逐个扫过在场大臣们的脸,放缓了语气道,“焉耆和伊州几乎同时向我肃州、凉州守将求救,你们说,面对麹文泰的挑衅,我们要做出何应对?”
李世民后面的话语气虽然放缓了,但听着更是让人觉得阴冷。
听李世民如此说,李业诩知道皇帝心里杀意已起,对高昌的战争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第四卷 军魂 第十七章 我们要加紧备战
“陛下,麹文泰如此猖狂。就是依仗着西突厥的欲谷设在其背后支持,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悍然攻击我边州和属国,如此羞辱我大唐之事,定是要还以颜色才是!”侯君集第一个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臣觉得,我们要兵至西域,让麹文泰和欲谷设尝尝我大唐百战雄师的厉害!”
“陛下,臣也觉得如此,麹文泰所领高昌,不过方圆数百里的弹丸之地,众不过数万,竟然敢多次攻我边州和属国,此事不可容忍,定是要发兵击之,不然,西域诸国越加的看轻我大唐,我大唐之号令,再没有听从者!”李道宗也紧跟着站了起来,“陛下。臣愿领兵出征,给予麹文泰和突厥人一个教训,还有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处月和处密…”
两位深得李世民信任的重臣,曾经多次领兵出征过的武将,一致地要求出兵教训一下狂妄的高昌和西突厥,这并没有出乎人的意外。
“陛下,臣也觉得一定要给麹文泰和西突厥一个教训,前些年,突厥势微,高昌及其他诸多西域小国,皆听令于我大唐,并每岁来长安朝贡,如今,这些西域小国都唯西突厥马首是瞻,朝贡也中断好几年了,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情况,!”房玄龄也站了出来,“只是如今,严冬来临,西北环境恶劣,即使是突厥人,也无法在寒冬里作战,若要征战,也要待来年天气转好之时!”
“陛下,臣也支持对高昌和西突厥用兵,!”李世勣也站了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西突厥欲谷设和咥利失正斗得你死我活,再过大半年,正是我们去收拾残局的时候!”
李世勣所说的话,有些耐人寻味,李世民不由的瞅了这位年内新任的兵部尚书几眼。
“陛下,我朝刚刚在前一年经历了与吐蕃人的大战,虽然我方损失不大,但物资损耗颇多,连年的征战,必将引起朝中其他大臣的反对,民间百姓也要怨声四起,所以臣觉得,若要动兵事,也要再过几年,不然,连续的战争,将使我朝刚刚充裕的国库又出现窘境,!”长孙无忌站了起来说道,“臣支持对高昌用兵,但并不是现在时候,我们要缓过口气来才行!”
“臣赞同长孙司空的看法。”户部尚书唐俭不紧不慢地说,“贞观十一年和十二年,各地赋税收入虽然大幅增长,但因去岁对吐蕃的征战,战争支出巨大,国库积累财富增幅大大地下降,今岁,朝廷虽无战事,但大量募集兵员,所耗更多,粮食和赋税收入虽然再创新高,但国库收入反而不如上一年,因此臣以为,如今这个时候,不宜进行大规模的战事,要给民以休养生息之时!”
对朝廷财政的收入,作为户部尚书的唐俭是最有发言权。唐俭任户部尚书还是挺称职的,户部的重要事务,都会亲自过问,以备李世民的随时问询,若有在场的人问他全年粮食有多少万石,赋税收入折合多少银两,唐俭都能随口答出来。
只是让唐俭失望的是,并没有人问他这个事。
听长孙无忌和唐俭如此一说,在朝的几位武将也都沉吟不语起来,连刚刚想开口的李孝恭也把嘴边的话收了回去。
李世民眼光扫过在场地诸人,再停留在李业诩身上。
“陛下,臣也觉得如今非大战的时候,!”见李世民眼神中有问他的意思。李业诩也只得站了起来说话,“如今我数万士兵刚刚募集完成,还在训练中,这些士兵虽大多从府兵中招募,但集中起来不过数月,战力肯定不会太强,而且此时正是严冬时刻,不宜动兵事,因此臣以为,如今实不是大举开战的时候…”
李业诩如此说,李世民还有其他朝臣们也都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这个在朝中以主战闻名的后起之秀,所领的还是大唐最精锐之军,这次竟也是如此说法。
在众人的注视下,李业诩感觉到有些压力,咽了口唾沫继续道,“臣觉得,对西域之战,我们不单单要教训一下麹文泰所领的高昌,还有敢跟随犯事的处月和处密及其他一些小国,更是要将这几个小国作为依仗的西突厥也连带着一并解决,战役规模也要很大,所以要做的准备很多…”
“往下说!”李世民猛喝一声。脸上有不一样的表情,催促李业诩继续说。
“西突厥欲谷设和接受我朝册封的咥利失正处于争斗中,欲谷设还有能力协助高昌攻击我大唐边州和属国,那也说明欲谷设的实力不同于一般,若咥利失部败亡,让欲谷设统一了西突厥各部,再将西域各小国征服,必将形成一个力量庞大的突厥汗国,这样对我西北边境的威胁将日益加大,这是我大唐所不能容忍的,所以臣以为。若要解决高昌之威胁,必须将西突厥也一并解决,以永绝后患!”李业诩讲的有些口干,再加上边上火炉的烘烤,嗓子有些冒烟的感觉,边上又没可以喝的东西,只恨今日这皇帝召见,连杯茶水也不备。
但话没讲完,又不能向李世民讨水喝,李业诩只得润润喉继续说道,“西突厥所居之处非常广阔,再加上还有数量不少的小国,要将所有问题一并解决,必须动用数量不少的兵力,以臣估计,至少要十许万,还有数倍于士兵的战马,及不计其数的粮草和物资,这些准备都是要耗费许多时间…”
“高昌及西突厥之地离我长安近七千里路程之遥,一路环境恶劣,因此,出征的大军必须由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组成,以使得经过长途行军,还能保持战力,达到战略目的。而如今,我们能动用的精锐兵力不过数万,若征用府兵,战力得不到保证,面对久经战事的突厥人,我们军队在人数和战斗力上不占优势,且远离中原作战,各种物资供应得不到保障,战事的结果无法预料和保证,!”李业诩再次吞一口唾沫,润一下喉,把自己的结论说出来,“因此。臣觉得,我们不战则已,若要对高昌开战,就要同时对西突厥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彻底解决西域之事,为此,我们必须要做好足够的准备,臣觉得,攻击时间应该在如今所募集的兵部形成战力之后的明后年间才是最佳!”
一大通话终于讲完,李业诩坐回了原处,等着其他人的评价。
李业诩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现在就做准备,待来年,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出征了。
“陛下,臣觉得李大将军所言甚是在理,不战则已,一战就要把一切事情都解决掉,!”李业诩说完后,房玄龄很快站起来,支持李业诩的观点,“西突厥所处之地,离我中原过于遥远,要进行战事所要准备的,必是比以往更多,臣也以为,我们现在就要为战事进行准备,待所募的十多万士兵训练完毕,有了战力,同时将各准备事宜做好,再进行征战!”
房玄龄这些年来对所有的战事都抱着支持的态度,甚至比朝中的武将都坚决。正是朝廷这几年所行的政策,深得民心,使得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裕,国库收入连年增加,几次作战中缴获的战利品颇丰,还有十数万的俘虏,成为免费的劳力,为大唐的基础建设做着贡献,作为百官之首的房玄龄国家利益考虑,认为朝廷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战事。
“陛下,臣也如此认为,!”李世勣也站了起来说,“这场战争比之以往任何一场战事都会大,时间也会长,所募集的士兵虽然在府兵编制时候都进行过战备训练,甚至参加过征战,但要往数千里之遥的西域之地,若没有系统的训练,非战斗减员会非常的多,必须待这些士兵形成较强的战力才好,才可以用我们最小的代价去换取最大有胜利!”
“陛下,臣赞同房相、李尚书和李大将军所言,我们应谋定而后动,一击就成功,!”一直没开口的李孝恭也发表了意见,“欲谷设所部大举攻击我朝册封之咥利失可汗,这是我们对欲谷设开战的理由,臣已经多年未经战事,此次愿为陛下出征…”
“陛下,臣也如此认为,!”长孙无忌也站起来,表示认同。
李道宗和侯君集听了几人的话,也都沉思着,没再发表意见。
确实,西域那一片遥远的地方,自汉以后,已经多年没有在汉民族的有效统治下,一切情况都还是未知数,即使要战,要做的准备工作还要很多很多。
见没有人再发表看法,面无表情的李世民开始说话:“各位爱卿即如此说,朕也觉得如今发动大规模战事还不是时候…”
“朕会诏令伊州及沙州、肃州边军,加强戒备,以挡高昌及西突厥的攻击,并令凉州都督李袭誉,待来年春后,派一部驰援伊州!” 李世民沉着声道,“至于出征时派谁领兵,到时再议!”
对李世民的决定,没有人再有异议!
末了,李世民再对诸臣道,“各位爱卿,我们要加紧备战,各司其责,年后即开始做准备!”
“是,陛下,!”众臣都应道。
“你们都下去吧,小李爱卿,你留下,朕还有事问你…”


第四卷 军魂 第十八章 转念间想到的
看着诸臣都离去。被李世民独留下李业诩心里在嘀咕,不知皇帝又有什么事儿单独吩咐。
“贤侄,你刚才一番话说得很是在理,也解了朕心中的一些疑惑,让朕豁然!”李世民盯着李业诩看了一会,露出个笑容道。
“陛下,臣胡言乱语,还请您勿怪,!”李业诩还在思索着李世民把他留下的目的。
李世民示意李业诩在一边坐下,吩咐近侍上茶水来,拿起案上的一份奏报交给李业诩,“贤侄,这是情报司直接送呈的关于西突厥和高昌情况的报告,你看一下!”
李业诩接过,打开看,情报中显示,在欲谷设和咥利失这一年的战事过程中,欲谷设明显战了上风,咥利失损失惨重,有些支撑不住,并向大唐求救。希望大唐皇帝出面干涉两方的争斗。
一些西突厥仆从的小国,如高昌、处月、处密等,也趁火打劫,一道出兵攻击咥利失,还间或掠我大唐子民。
“欲谷设和麹文泰这样做,根本没把朕放在眼里,朕一定要让他们后悔!”李世民淡淡地说道。
“陛下,欲从设和咥利失打得两败俱伤时候,正是我们出兵之机,!”李业诩对李世民再一次说西突厥和高昌的事,心里也是明白,李世民发动西北战事的决心,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动摇了,唯一没决定的,那就是作战的时间,还有作战的规模,“陛下,朝廷有战,臣愿意领兵出征!”
“若有战事,自是少不得你,我们要随时关注西域战况的进展!”李世民还是淡淡地说道,“魏征多次与朕说,治国之道,仁者无敌,好战必亡,朕也知道如此…”
“陛下,!”李业诩有些傻眼。李世民怎么态度转变的如此之快,难道自己刚才猜错了?
只是李世民摆摆手,示意李业诩不要插嘴,“年内程知节多次上奏,要求挥兵进击逻些,朕都未应允!从贞观七年到现在,朝廷已经有多次重大的战事,军备上的支出颇多,特别是今年,为了应付募兵所需的花费甚巨,朕…不敢轻启战事…”
虽然连年丰足,赋税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但上一年的征战,还有年内的募兵所花费,还是让国库有些吃紧,在是否发动对吐蕃的战争事情上,李世民也是犹豫再三。
程知节屯兵在松州以远,做好随时攻击吐蕃的准备,但李世民一直未同意攻击行动,只是连续的诏令弃宗弄赞来朝。据逻些城发回的情报,在李世民的诏令和大军的威逼下。吐蕃献贡给大唐第一批牲畜和财物也都已经送达,弃宗弄赞也在做来长安的准备,接替他职位的人也已经选好。
弃宗弄赞也知道,若他不来朝,大唐的大军很快就会攻至逻些城外,权衡再三,还是不敢与大唐再直接对抗,只得将国内事务交给一名族弟,自己准备入朝接受李世民的质询,并做好留在长安的准备。
“但是忘战必危!”在李业诩不知如何回应李世民的话后,这皇帝斩钉截铁地说出了这一句,“我们的募兵扩军,正是为了应付战事,面对我们所受的威胁,我大唐一定要做好应对准备,将一切对我构成威胁的,都统统消灭掉! 关于何时对高昌发动战事,还要看麹文泰和欲谷设如何配合了,朕会做到仁义尽至的…”
“陛下,这…”李世民后面的这些话有些像疯狂的战争狂人般,让李业诩更是讶然,当皇帝的,真是一个天生的表演大家。
“但战争开支巨大,要避免穷兵黩武的情况出现,必须得有更多增收的渠道,所以朕还是希望你,多想一些对国计民生有生的点子出来,以使我大唐的国力更上一个台阶,让我大唐百姓日子过得过得更好!”李世民说着这些。眼神也变得笑眯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