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

第216部分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第216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卷 军魂 第二十九章 西北风云又起
“贤侄,过些日子天也要转凉了,朕也要回长安,一些事儿再找你聊,你先去吧!”李世民看似也乏了,吩咐李业诩走了。
“是,陛下,臣先告退!”李业诩作礼告退。
对李世民这样,李业诩都已经有些习惯了,什么事都先听在心里,不会发表同意或者反对的意见,过些时候有可能直接就把诏令发了出来。
像李业诩这样级别的虽然也算是朝中重臣,但还没够级别参预朝政,在政事堂议事时候是没资格参加的,所以很多诏令如何产生,李业诩还是不清楚。
以李业诩的分析,李世民认同的观点,一定是会向其他朝臣们征询意见,不一定经过朝议,在政事堂过会后,就直接施行了。
李业诩快步出了九成宫的正殿。穿过宽大的庭院,正准备往外走,这时匆匆地跑过来一位少年人,李业诩一看,正是晋王李治。
“见过晋王殿下,!”对这位历史上的高宗皇帝,李业诩不敢失礼。
“李大将军,本王在这里等候你多时了,!”李治同他的几个哥哥一样,看到李业诩也是一副崇拜的目光,“听几位皇兄说,大将军一身武艺很是高深,本王在这里没事做,天天就是溜马,你能陪我练武艺吗?” 说着露出一副乞求的目光。
长得白白嫩嫩的李治一副养尊处优的纨绔样子,也似并没练过什么武,看样子也只是个游手好闲的混混,李业诩都没和李治打过什么交道,一则因为李治实在是年少,而且还是一直与长孙皇后同住着,平时很难见到;二则李业诩自己实在是忙,也并不愿意去和这些皇子们打交道,除了一个李恪;再则,李业诩潜意识里觉得,在他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后,李治再没有机会能坐上皇位。
只是虽然如此想,对李治的要求也不敢直接拒绝。李业诩当下委婉地说道:“殿下,末将奉陛下旨意,这次是有重要事儿到这里来,还要急着赶回长安,第一卫军各项训练任务都是末将直接负责,军务不敢懈怠,不然陛下要责罚的,还请殿下见谅!”
“唉,本王就知道你会如此说的!”李治失望地叹了口气,“我向母后提这样的要求,母后也是如此说!只是大将军可以时常到这儿来啊,从长安到这里,换马只要大半天就到了…”
李业诩没应李治的这番话,因为他已经发现,一个能管李治的人过来了。
“稚奴,李大将军有重要的事儿要去处置,你现在如何能拦着大将军,!”传来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
说话的正是长孙皇后。
李业诩敏锐的观察力,在长孙皇后还在远处时候就已经发现,知道长孙皇后会替自己解围来了。
李治刚才的话确实太无理,让李业诩都有些恼怒。自己辛苦地在大日头下训练士卒,这个当皇子的在九成宫享受清凉,还要求自己快马跑到这里来,为他教授武艺,真是吃饱了撑着,不知道干事的人辛苦。
“见过皇后娘娘,!”李业诩对几名宫女簇拥着过来的长孙皇后行了礼。
“稚奴,你先下去吧,你父皇正找你呢!”长孙皇后威严地对李治令道。
一脸郁闷的李治只得作了礼,灰溜溜地走了。
“贤侄,本宫本想找你聊一些事儿,但知道你现在军务繁忙,也不敢叨唠你, 不若就现在说上几句,!”长孙皇后带着笑说着,刚才在李治面前的威严都不见了。
“娘娘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李业诩满是尊敬地看着面前气色很不错,看不出年龄来的美丽的皇后。
“稚奴一再缠着本宫要向你学艺,本宫也没法,只得答应他,待天凉,且你有空后,让你进宫教他一些,还望贤侄不要推辞!”长孙皇后缓声地说道。
“皇后的吩咐,末将一定尊办!”长孙皇后这样的要求,李业诩没法不应承,也可能面对美女的什么要求,每个男人都很难拒绝一样。
“你既答应,本宫就放心了,一些事儿待你有空了再找你说。你先去吧!”长孙皇后脸上的笑容一直持续着。
施了礼的李业诩走出九成宫,本能地感觉到长孙皇后的目光一直注视着他,他想不出来长孙皇后还要吩咐自己什么事儿。
与等候在九成宫远处和几名亲卫汇合后,李业诩也取了马,快速往回奔。时间已经是快近中午了,若不加快行程,下午都不定能赶回军营中。
让李业诩惊喜的是,在过了三个驿站,准备用餐时候,发觉执失思力、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一行人也在,李业诩立即知道这几人是在刻意等他的,不然按行程,在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差不多可以到长安了。
四人一道坐着用餐,聊些话儿,驿站的那些驿卒倒是见多了朝中的权贵们,对几位当朝的大将军一道儿用餐并没觉得什么。
驿站提供的伙食不错,还供应酒。
“李大将军,还真感谢你替我们说话,!”执失思力端起一碗酒,敬李业诩道。
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尔也端起酒敬李业诩。
“在下只是说几句公道话而已,并没什么,!”李业诩也不客气,喝干了杯中的酒。
“大将军的恩典。末将会牢记在心,!”阿史那社尔脸上看不出表情来,但语气有些激动地说道。
这么大的一件事,只有阿史那结社率一人死亡,看皇帝的表现也不会处死另外那些突厥族人,阿史那社尔悬着的心已经全部放下,没有过多的族人流血,这使得他得以心安。
“哎,几位如此客气做什么,!”契苾何力道,“我们都是兄弟。兄弟所作之事当然是可以信任的!”契苾何力这次与李业诩一道相处了快一年,自是感觉对李业诩的信任更多了,也就没有和执失思力和阿史那社尔一样说这些客套话。
“何力兄弟这句话说的在理,我们都是兄弟,不要这么客气,说不定以后我们还要一起上战场呢,!”李业诩也笑笑道,“在战场上,我们也要如兄弟一样相互照应才是!”
“哈哈!正是如此,来,我们再干了,!”执失思力大笑道,又端起酒,对众人示意道。
“干了!”其他几人也都大笑起来。

九成宫事件后几天,李世民下了诏令,以谋逆罪将阿史那贺逻鹘流放到岭南,并令他们立即启程,其他一道犯事的突厥族人也跟着阿史那贺逻鹘流放。
这位可惜的突厥王子,稀里糊涂地跟着叔父闹事,幸好李世民宽怀,没有杀他,捡了条性命回来,只是要离开长安往岭南而去。原来他们居住的是大唐最北端的大漠,在长安住了几年,现在流放之地在最南的岭南交州一带,这辈子可能都没有可能回到故地了,就算少数族人为了生存的一个迁徙历程吧!
阿史那结社率家产被抄查,家人也一道跟着阿史那贺逻鹘被流放。
此事并没在民间流传开来,李世民的诏令也只是一个行文,没在诏告天下。

天气热,日子长,各部的训练在持续着,训练强度在减少,但训练科目逐渐往高级过渡,作为主官的李业诩,空闲时间也多了下来,得以时常回府。
小月也在夏末生了个女儿。李业诩为其取名为李黔。
只是李业诩有些不解,刚开始几女生的都是儿子,为何现在连续生出来的都是女儿?难道又是孙老道什么药方在作怪?但这是没有答案的问题,没人会回答他。
除了小月刚产后不久,其他几女都是待耕的土地,自是让李业诩有些疲于招架。
颜如冰跟着郑燕,一道做一些锻炼身体之道,大半年下来,气色比以往好多了,身子骨虽然还没根本性的改变,但已经比先前好多了,按着郑燕的吩咐,在做一些怀孕前的准备。
很快,天气转凉后,卫军各师的训练强度都加大起来,进行的都是一些整团整营的对阵冲杀,以提高几百上千人在战场上拼杀的能力,每师各团间的较量也很是频繁,每月各师间的战演也至少举行一次,只有常进行这样的对阵冲杀训练,模拟战场的环境,才能将这些招募快一年的士兵打造成为可以上战场的勇士。

贞观十三年十月底,因西北天气恶劣,寒潮提早来袭,一些部落牛羊冻死无数,遭受重灾的高昌和西突厥联兵攻击大唐的伊州,因有凉州都督李袭誉所派一部在年后的驰援,及沙州和肃州边军的支持,伊州刺史谢叔方率军民奋力抗击,最终打退了高昌和西突厥兵的联合攻击,但有不少的牛羊牲畜被掠。
情报司的情报人员,将这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回长安。
在伊州遭受攻击的第四天,情报交到了李世民手上,心内大喜的李世民表现的勃然大怒,立即召集群臣议事。
正在指挥军队进行训练的李业诩,在接到李世民使人的传唤后,心里也是大喜过望,麹文泰这个老的已经快坏了脑子的高昌王,终于还是按捺不住,要跳出来表演一番了。李业诩知道,李世民正是在等着高昌的再一次犯事,为大唐的出兵找一个最好的借口。
一路往皇宫疾驰的李业诩只是希望着,在是否出兵的事上,群臣朝议时不要再出现打口水仗的情景,朝中不要再有那么多反对出兵的人站出来…


第四卷 军魂 第三十章 开战是不二的选择
这样的大事,依然是在太极殿里进行朝议。
被李世民召来的也都是些重要的大臣及军中的高级武将。李业诩看到自己的祖父李靖也出现在殿内。
李靖投向李业诩的目光中,也是有发自心底的笑,只是李业诩看不出来李靖这笑容是看到自己的一种自然表现,还是对高昌在这个时候攻击我边州,我大唐有理由对其开战的兴奋。
看着朝臣们都已经在殿下站立,李世民站起了身,语气中满是愤怒地说道:“诸位爱卿,高昌王麹文泰不顾朕的一再警告和问责,一意孤行,再次伙同西突厥欲谷设,大举攻击我大唐边州,你们说我们要采取什么对策?”
“陛下,麹文泰一而再,再而三地攻击我大唐边州,对陛下的警告与斥责置若罔闻,我们再不能容忍这样的情景了,出兵反击是唯一了应策!”兵部尚书李世勣第一个站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也站了出来,“陛下,臣附议,这些年麹文泰藐视我大唐上国,数次攻击归附我大唐的伊州。并置陛下的警示于不顾,麹文泰不愿入朝来谢罪,臣觉得,若我大唐一再忍让,非但不能让麹文泰有所收敛,反而会变本加厉,更加频繁地做出冒犯我大唐之事,所以臣以为,一定要给予麹文泰一个教训,所以臣支持出兵反击高昌和西突厥的攻击!”
“陛下,臣也附议,!”刑部尚书李道宗也很快站了出来,“有敌来犯,唯有反击之道才能解除威胁,臣愿意领兵出征!”
“陛下,臣反对大规模的对外征战,为了高昌那远离我大唐的小块之地,我大军劳师远征,实在是不值得!”不出李业诩的意外,还是魏征站出来,表示反对意见,“臣有一计,此只是麹文泰一人无状,陛下可以麹文泰好战失礼,宣布对其的责罚,不再承认他的王位,并另立一人为高昌王。陛下可册封愿与我朝交好者,如麹文泰之子麹智盛为新王,没有了我朝的册封,麹文泰在国内就失了支持,战事自然就不会再发生了…”
“陛下,臣反对魏特进此言,!”李业诩一看,是长孙无忌站出来,“高昌这几年以来,不向我大唐进献贡品,不行藩臣的礼节,所设官职称号,均与我大唐一样,并且在各地挖城掘沟,准备战事!此定非麹文泰一人所为,其属下的大臣,及麹文智盛,也一定持此道,所以此计定是不行,麹文泰已经不听我号令,对陛下的诏令也都数年未予理会。若按魏特进计。我使者去,一来一回要年许,麹文泰可能又数次侵犯我大唐的边州了,如今我在伊州、沙州一带,布置的边军数量并不少,每年耗费的军资也非常多,被动地应对不若主动的反击。所以臣以为,应一战解除高昌的威胁,让其再没能力攻击我边州,才是上策!”
长孙无忌这一番言论很是出乎李业诩的意外,以往一向比较保守的长孙无忌,今日的言论很是好战,这是为何?
正想着,这时李业诩看到李靖也站了出来说话:“陛下,纵观我大唐立国以来,要彻底解除外患,终是要付诸于兵事,将敌人彻底击垮后,一切都能解决。因此臣以为,要消除高昌及西突厥对我西北的威胁,重开西域朝贡、行商之道,必须要一战!老臣身体尚健,还可领兵一征!”
李靖的意见并没出乎其他人的意外,但李靖当朝的请命出征却出乎所有人的意外,连李业诩都没料到,坐回御座上的李世民也被惊得从座上站了起来。年近七旬的李靖,还有这份雄心壮志,让一些准备出来发表意见的人都被吓了回去。
“陛下,臣支持出兵。麹文泰如此猖狂,我们再不能忍之,如李老将军所说,必须一战才能彻底解决,!”吏部尚书侯君集在李靖话刚完,就跳了出来道,“臣对西北一带地形很是熟悉,应是由臣领兵出征才是,李老将军如此年岁了,若再领兵,天下人都会耻笑我大唐无将可用,还要起用年近古稀的李老将军!”
“陛下,李老将军已经征战了一生,如此年岁,不应再上战场,不然臣年壮者何堪面对天下人的问责,臣愿领兵出征!”李世勣、李道宗差不多一起跳出来请求当领兵之主帅。
他们知道,如今朝堂上除了魏征,没有其他人出来反对,对西北的用兵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了,在讨论如何用兵之前,一定要把这领兵主将抢过来才好。
接着几名在朝的各卫军大将军,还有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和契苾何力等胡将也站了出来。表示愿领兵出征。
“各位爱卿大多同意对高昌应有一战,朕也如此认为,一定要给予麹文泰一个痛击,他才会醒悟,如何是为臣之道,!”李世民脸上露出一些残忍的笑意,继续道,“还有,西突厥欲谷设自立为乙毗咄陆可汗,连番伙同高昌一道攻击我边州,而且。这几年欲谷设还时常派兵攻击我大唐册封的沙钵罗咥利失可汗同娥设,致使咥利失可汗兵败身死,你们说,这我们又要如何应对?”
李世民话语间用咥利失可汗称呼同娥设,而对欲谷设直呼其名,明显就是表示大唐是承认同娥设的咥利失可汗换称号,而对欲谷设自封的乙毗咄陆可汗不欲承认。
咥利失可汗兵败身死还是刚刚从西北传回的情报上讲述的,连李业诩也不知晓,咥利失可汗同娥设死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