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

第219部分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第219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燕却是强忍着悲伤,拼命装出一副笑容,“郎君,你放心去吧,有妾身在,会照顾好妹妹和小子们的,我们等着你早日归来!”
李业诩也装出一个轻松的笑容,安慰了一番妻妾们,“冰儿,还有你们几位,都别哭了,为夫此去不过几个月,即可回转,!”又对同样来送行又大哭的李业嗣的妻子岑若然也安慰了几句,看这些女人们没有止哭的迹象,也不再说什么,即转身上马,再看了几眼,行了一个端重的军礼,当作告别。
几位小子们也以同样的姿势嬉笑着对自己的老子回了礼,这样的举动让李业诩不禁一笑,几位正在哭的女人们也有些婉尔。
看到如此。李业诩不再回头地离去,在妻妾和儿女们声声的告别中,策马而去。被几位女人的眼泪感染,李业诩胸中都似有什么堵着,也怕再回头,会忍不住露出什么伤感神色,被人笑话。
行到很远,李业诩才回头,远处的人群已经看不清模样了,李业诩从身边的李成手中接过望远镜,却看到人群中的众女已经是哭成了一团,还有其他各将领来送行的家人们,也大多如此。
寒风吹送,把这些不舍的哭泣声都传送出动很远。
谁也不知道,此战有多少人会阵亡,有多少将士永远无法再回到故乡…
李业诩再望了几眼,即转身,调整心情,撒开腿跑去。
近卫第一师作为前卫,行在大军的最前面,随后是第二、第三近卫师,另一条道上并排稍后行着的是第二卫军的第六至第八近卫师,而郭孝恪和牛进达所率的第四、第五近卫师。则划归了侯君集亲领的中军。这次只有李子和所领的第七近卫师和杜君绰所领的第十一近卫师没有出征,这两师作为拱卫京师的力量,加上一些临时征召的内府府兵一道负责京师的安全。
特战队全部五百多人全都配属于第一卫军,他们早在几天前,先一步开拔,往瓜州方向而去,执行他们所要担负的任务。
因粮食和其他物资都已经先一部运送,此次跟随大军行进的物资不多,基本保证十五万大军一路所需即行,行军的速度也比以往几次略快。

虽是过了雨水节气,但天气还是有些寒冷。大军的行进速度受到影响。
二十天后,大军抵达兰州,进行休整。
在兰州,李业诩见到了一位久没谋面的熟人,青海大都护府大都护慕容诺曷钵。
慕容诺曷钵和兰州刺史一道出城来迎接大唐的远征军。
老远的,慕容诺曷钵就迎了上来,大声地招呼道:“李大将军,我们在此等候多时了!”
在这里看到慕容诺曷钵,李业诩很是吃惊。
李业诩知道,按唐时官员的任职制度,若无重大情况,或者是皇帝召唤、进京述职,地方的官员在任时候是不能离开其管辖地的。
难道慕容诺曷钵是进京述职吗?不像,进京述职一般都是在年前的,这家伙归职了?
只是来不及叙这些,身后的十多万大军要安置。
兰州刺史对这些情况都已经很熟悉了,带着手下的百官将大军安置在兰州城外驻扎,并将侯君集、李业诩等一众高级将领们迎进城去。
李业诩这是第三次进兰州城了。
在所有的事务都安置妥当,喝了兰州刺史的执行酒宴后,李业诩也有些乏了,回到自己所居的地方休息。
但李业诩知道,肯定有人要来访,所以也没立即睡觉。
果然,亲卫来报,说是慕容诺曷钵来访。
并没出意外的李业诩亲自迎了出去,将慕容诺曷钵迎进了内室。
看慕容诺曷钵的随从在屋外与李成等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什么事儿,李业诩开门见山地问道,“郡王爷,此番如何到兰州来?”
“唉,大将军不必如此唤我,你叫我一声诺曷钵即可,不然生份了!” 慕容诺曷钵笑笑道。
慕容世家的男子果然生的美貌,慕容诺曷钵这一笑间有男子的爽然,又有女人的一丝美艳,但却不让人生厌,连一向对自己容貌颇为自信的李业诩都有些自惭愧形。
“此是在外面,怎可如此。”李业诩也同样笑笑。
“那就随大将军了!” 慕容诺曷钵也不为意。
好一个随性子的人儿,李业诩见慕容诺曷钵如此说话,也大感此人几年过去,已经成熟多了,李业诩也没再问,等着慕容诺曷钵回答刚才的问题。
“我已经接到陛下的诏令,让我和弘文公主进京!” 慕容诺曷钵再次露出笑容。
李业诩却感觉到这笑容里,有着一种自然流露的喜悦。
“哦?!河源郡王难道要回京任职了?”李业诩也不再绕圈圈,直接就说了出来。
“正是!” 慕容诺曷钵正色地应道,“这些年,我数次向陛下上奏,想辞去青海大都护的职,回长安居住,这次陛下终于同意了!”
在年后,李世民正式发布诏命,除慕容诺曷钵的青海都护府大都护职,以李大亮暂守大都护职,只是诏令下达时,李业诩已经随大军出发了,没有听到这消息。
“这是为何?”李业诩问道,他知道,慕容诺曷钵在青海这些年做的还不错,许多族人在他的召唤下,重新回到青海附近,在数万大唐士兵的驻卫下,青海湖边重新出现热闹的场景,汉与鲜卑等民族的人都混杂在一起居住,河湟谷地已经成了青海的粮仓,足够供应青海驻军之用。
“青海之地已经安定,我的使命也差不多完成,加之我不喜欢再呆在青海,公主也不适应青海的生活,所以想到长安,过悠闲的日子! 几番请求后,皇上也同意了!所以这次在安置好青海事务,天气转好后,即出发往长安去,!” 慕容诺曷钵还是露出那可以迷倒天下女子的笑容说道,“得知我大唐远征西北的大军要经兰州过,还听说你也是这次出征的主将,所以我就在兰州等你,几年未见,还甚是想念,只是你这番去,可能又要好久不能见了!”
慕容诺曷钵自觉这些年在青海所做的事务已经不少,看到青海之地再次出现繁荣的景色,牛羊成群,战马不计其数,李世民多次有嘉奖的诏令传来,他自己也挺满意的。
“如此也好,青海之地毕竟比不上长安来得舒适,!”李业诩也回报一个笑容,“待我出征回京后,一定到府上来拜访!”
“将军几次来信中所吩咐之事,我都已经在做了!” 慕容诺曷钵从怀里取出一包东西来,“你看看,这是取青海附近几个湖水所晒的盐,如今附近几十个州所需的盐都是由青海都护府提供的!”
在慕容诺曷钵再回青海后,李业诩曾与李世民有建议,青海多咸湖,可以制作出大量的盐来,李世民也在给慕容诺曷钵的诏令中,让慕容诺曷钵关注这方面的事情,到后来,李业诩忙于军务,都慢慢忘记这事了。
李业诩从慕容诺曷钵手中接过那包精细的盐,看看与后世的盐也差不多,李业诩却没法与现在所用的盐作比较,不知哪种质量更好。他甚是汗颜的是,在来唐朝后,他还没看到过这时代的盐是怎么样的。
“产量多吗?”李业诩问道。
“想产多少就能产多少!” 慕容诺曷钵还是笑着道。
“哦,你此行回去,将制作盐的事向皇上详细地汇报一下,青海所产之盐,若能有效地生产出来,那陇佑道所有之地,还有西域,都可以用上青海的盐,这对朝廷的赋税贡献也将不少,也可以算你的大功一件了!”李业诩知道古代制盐还是有难度的,海水里面的盐,远没有青海一些湖泊中盐的含量高,若能在青海之地大量开发盐的资源,不但可以供应陇佑道,及以后设置的安西,还可以以盐作贸易,卖给那些缺少盐的地方,为朝廷带来收入,李世民不是正愁缺少增加朝廷赋税的东西吗?
“我明白了,还多谢大将军指点!” 慕容诺曷钵也似乎明白过来,大喜道。
李业诩含笑不语,他知道,青海之地所提供的那数十万匹战马,也多是慕容诺曷钵之功,李大亮主管军务,这些民生上的事,还是慕容诺曷钵作主要负责人的。
“哦,大将军,此番按将军吩咐由李都护亲自使人制作的军中用盐,还有用盐咸制的数万担鳇鱼,都以冰镇,已经使人送到凉州了,可作为军中所用!”
“那正好!”李业诩还真怀念鳇鱼的味道,只可惜现在没有冷冻保鲜技术,而鳇鱼离开青海湖的水后,就极难存活,在长安无法吃到这美味的东西。
而现在有盐咸制的鳇鱼,还有天寒时取的冰拿来冷冻,应该能保存多一些时候,军中物资中,有大量的咸菜,干菜类,军中的这些弟兄们,你们有口福了…


第四卷 军魂 第三十四章 不破突厥誓不还
慕容诺曷钵在与李业诩会面的第二天。即和妻子弘化公主一道,来向李业诩辞行,往南向长安进发。
大军在兰州休整了三天,继续往西北进军。
十日后,李业诩所率的前军抵达凉州,大军同样没有进城,驻扎在城外,李业诩令军中长史裴行俭带人,接收了青海都护府转送到凉州的大量物资。
接替李大亮任凉州都督职的李袭誉行事还是颇有头脑,将这些青海都护府所筹的及朝廷先一期送达的战略物资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而裴行俭这个军中长史,也很让李业诩感到欣慰,做事很有头脑,也似天生对数字很有概念,带着诸曹参军事,在几天之内即清点接收完毕。
从青海及凉州近养马场征集的三十万匹军马,还有数十万头牲畜,也都编入军中,几十万石粮食和战马的草料,也大部随军带走,原本物资堆积如山,各类牲畜扎堆的凉州。一下子变得空虚了许多。
而出征的大军的队列却变得更加庞大起来,行进速度也相应地跟着减慢。
从长安一带筹集的物资,还是源源不断地往凉州方向运来。
过了凉州,路更是不好走。
高大的祁连山系,散布在这一片广大的地域中,大自然的造地运动,造就了许多的高山峡谷,使得道路艰险了许多。因这些地方前些年常有战事发生,各种基础建设基本没有,没有官方大规模修建的官道,连驿站都是很破败的,通行的道路大部都是人马行多了踩出的大道,许多路都是绵延在山谷中或者河道旁,只有一些险要地方,有官府派人进行过修建,通行情况比从兰州到凉州困难了许多。
过了甘州,行路情况才变得好一些,但也比出长安的路差多了,一路行来,李业诩所亲领的第一近卫师,战马都已经折扣了几百匹,幸好,有大量的战马可以补充。
一路的行进还是比较艰苦的,但纪律严明的各卫军将士们,还是保持着有序的行进,没出现什么逃兵的情况,各师团人员。除少数几名因各种情况出现伤亡外,没有其他的减员情况。
从兰州出发后,又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行进,终于抵达瓜州。

瓜州北侧几十里地,有座著名的关隘,那就是玉门关。伊州归附前,瓜州和沙州是抗击突厥及其他外族入侵的前沿,而玉门关更是瓜州的前沿,因地理位置重要,玉门关常年驻有军士约五千人,比瓜州城驻军还多,守将还是一名从三品的将军。
各师抵达后,李业诩使人传令,分头扎营,待安置好后,各领兵将领到玉门关集合,待侯君集到后,布置接下来的安排。
第一近卫师和第二近卫师在抵达瓜州后即驻扎在玉门关近,郑仁泰所领的第三近卫师则驻扎在瓜州城与玉门关间,其他各师驻扎在瓜州城外。
一时间,小小的瓜州城外。云集了近十万大军,还有源源不断的人马往这边过来。
瓜州刺史苏海政忙着和大军交割物资,这些事由第一卫军长史裴行俭带各师诸曹参军事去处置,李业诩和瓜州刺史略寒暄后,即率属下策马往玉门关而去。
计划中的分兵,还有进入莫贺延碛,马上就要开始,李业诩必须前去做准备,而讨论这一切事务的地方,都是在玉门关。
出玉门关,再往西北,就是让人谈虎色变的莫贺延碛。
李业诩带着已经安置好军务的郑仁泰,还有自己的一群亲卫,从瓜州出发,往北侧快速而去。
一路小跑,小半个时辰后,远远地望见一座比瓜州城还要高大的关隘,两边绵延出去的,是或高或矮的长城城墙,往远处望过去,每隔数里即可看到烽火台,烽火台里,还有军士们隐约的身影。
高大的城门楼上,牌匾上写着大大的“玉门关”几字老远就可以看到,城楼上大唐的军旗和旌旗在迎风飘舞着,旌旗下面有巡逻的士兵在来回地走动着。
关内两侧,有连绵的营帐搭建着,第一近卫师和第二近卫师分别驻在玉门关的左右侧。
知道李业诩到来,带领第一、二近卫师进行安置的契苾何力和苏定芳。还有李业嗣、程家兄弟、李吉、辛獠儿等及玉门关守将李海崖都从城楼里迎了出来。
知道各师都已经安置完毕,李业诩也没问具体的情况,而是兴步走了城楼,他想看看这在历史中享有盛名,但后世已经弄不清楚大概地方的著名关隘是什么模样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关就是指玉门关了,李业诩想着这首让自己博得了大唐“才子”名气的诗,对玉门关有种特别的感觉。
上了玉门关城楼,放眼望去,玉门关所处之地是一片东西走向狭长的戈壁滩上。站在高大的城楼上,李业诩用望远镜举目望着,玉门关南边有一湖,北边不远处还有一更大的湖泊,湖边有长城,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长城不远处,有一条河在静静地流淌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业诩在心里默念着这首下意识想到的诗,还真应了眼前的景。虽然已经是四月多的天气了,长安都已经是夏季了,但站在玉门关城楼上望过去,满目并没多少绿色,还真感觉不到春意,也明白了镇边的将士们那孤寂的心境了。戍边的将士们,长年累月地驻防在远离故土的地方,一呆就是多年,日子还真不好过,李业诩不禁对这些戍边的将士们生出敬佩之情来。
李业诩不知道的是,戍边的边军们。纪律方面远没有自己所领的卫军好,在各师抵达后,这些从长安来的近卫军们严明的纪律让玉门关的守将和士兵们大开了眼界。
他们没见到大声喝斥的将领,没看到四处乱跑的士兵,远道而来的将士们,都在自己的营帐内休整,战马和牲畜都管理的有序,更别说各级军官们进出时候那标准的军礼和报告,将士们列队时那严整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