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

第298部分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第298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摇摇手,站起身道:“辽东本中国之地,前隋时四次出师而不能将其征服;朕当年说过,血债要用血来还,今朕率御大军东征,是要为中国报子弟之仇,为高丽百姓雪其国王被杀之耻。如今四夷皆平定,惟高丽未平,故趁朕未老之时,以诸卿余力以取之。朕待下半年,即往洛阳,从洛阳往辽东…”
李业诩从李世民兴奋的神情中却看了出来,皇帝手痒了,想亲自带兵作战过过瘾。不过想着也可以理解,如今大唐周边差不多都已经平定,只有东面这块地方还有一些不听号令的小国,李世民也已经四十多岁的年纪了,若不趁着还算年轻,身体还强健时过一把征战的瘾,恐怕以后就没有机会了,甚至连征战的对象也找不到了。
见皇帝如此说,谏议大夫诸遂良再出列奏道:“陛下,天下犹如一身:长安、洛阳两京,心腹也;州县,四肢也;四夷,身外之物也。高丽罪大,理应派兵讨伐,但命二、三猛将将四五万兵士,仗陛下威灵,取之易如反掌耳。若陛下亲征,恐时日长久,若国内有纷乱,太子尚不足以镇服,这些陛下也知道。陛下离开两京地,逾辽海之天险,以天下之君,轻行远举,此是愚臣之所甚忧事也!还请陛下三思!”
听诸遂良如此说,李世民不待其他朝臣出列奏言,即以不容商量的口气说道,“爱卿此言差矣,八尧、九舜,也不能在冬季种粮;乡村野夫及儿童小子,却可以在春季播种,让作物生长,这是什么?这叫得其时令。天有其时,人有其功。泉盖苏文欺君虐民,百姓延颈盼救,此正是高丽可亡之际也。诸位爱卿只是未见此理,才会如此说!” 李世民大手一挥道,“所以朕御座亲征,正是顺应天意,合乎民盼,有何不可?”
房玄龄等继续出列反对,李世民只是不听,最后有些恼怒了,阴沉着脸,以非常严厉的口气驳斥那些反对的人,表明自己的决定不可更改。
这时,李业诩顶着李世民严厉的目光出列道:“陛下,臣有一议!”
“讲!”李世民没好气地说道。
李业诩微仰着头,看着李世民道:“陛下,如今已经是近四月末了,已错过年内最佳发兵时间,臣建议,可令辽东守军,以一部兵马,连续地对高丽进行袭扰!疲惫其师,使其无法侦知我后续大军的动向…”
既然李世民要御驾亲征,原来历史上的征战高丽的战役也是李世民亲征的,李世民是想在这件事上盖过杨广,李业诩也根本没想到要出言反对这爱显摆皇帝过打仗瘾,不若就一些战事布署上说一些意见为好。
“此议甚好,诏令各卫军做好出征的准备,再令营州都督张俭,准备率军出击!”李世民好似对李业诩所说的非常满意,中气十足地说道。
如此场面,那些还想出来反对的人已经对我讲偃息旗鼓了,只是还有少数几人站出来,在表示同意出征高丽的同时,反对皇帝御驾亲征。
但这次李世民表现的非常强势,对反对出征的意见一概否决,反对御驾亲征的也不理,铁定了心要亲征高丽。

贞观十八年五月初,朝廷发布命张俭等征高丽、百济诏:!
高丽百济,恃其僻远,每动兵甲,侵逼新罗。新罗日蹙,百姓涂炭,遣使请援,道路相望。朕情深愍念,爰命使者,诏彼两蕃,戢兵敦好。而高丽、百济奸惑,攻击未已,若不拯救,岂济倒悬。宜令营州都督张俭、守左宗卫率高履行等,率幽、营二都督府兵马,及契丹、奚、靺鞨,往辽东问罪, 为中国报子弟之仇…
随着这份诏令的下达,大唐对高丽、百济的战事正式开始打响…


第四卷 军魂 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北夹击
令张俭等率军出击高丽的诏令下达几日后,李世民复召重臣们在两仪殿议事。
在所召的众臣到齐后,李世民站在两仪殿首,开始说话:“各位爱卿,营州都督张俭已经帅幽、营两都督将士及契丹、奚、靺鞨各一部,共三万余兵马,兵进辽东,对高丽展开攻击。朕希望张俭能一探高丽虚实,为我后续大军的到来提供便利…”
此次李世民遣使者持谕到契丹、奚、靺鞨部,诏令这几部遣兵,受张俭节度,出击辽东,对高丽进行疲劳战,以使得高丽人不敢松懈,疲于应付,待我新组建的远征军抵达后,可趁势攻击。
朝廷已经为战事做了充分的准备,以太常卿韦挺为馈运使,户部侍郎崔仁师副之,河北诸州皆受韦挺节制,听从其便宜从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征集物资、人员,以各种方式运往辽东,作稍后将进行的大规模战事之用,同时以萧瑀之子太仆少卿萧锐督运河南诸州粮食入海,从海路发往营州一带。
将作监征召的数千名工匠,经过年许的努力,已经建造了几百艘各种大小的船只,以作为出征辽东之用。所建造的舰船中,最大的船只可以容纳七余百人,小者也可以运载几十至百多人。
这次所建的船只,可以运送二十余万的士兵及所需的粮草、马匹、帐篷及弹药等作战必须的物资,基本可以应付战事所需了。
如今所建的战船一大部分已经交付水师使用,进行海上训练,而且建造的工程还在持续。
水师除其自身所募集的四万左右人马外,还依朝廷令,临时征召了几万善使船舵的渔家,以作渡海时操船及一些相关的其他活计之用。
李世民将朝廷所做的战事准备工作大概地向诸臣通报了一番,然后再说道:“此次征战高丽、百济,或许会是我大唐对外征战中最大规模的一仗,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把这一仗打好,所以此次朕要亲征,以鼓将士士气…”
听李世民如此说,坐在下面的李业诩有些想笑,这皇帝只不过是想去过过打仗的瘾,再与历史上三征高丽而不下的隋帝杨广一比高下,如今还摆出这么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来。前几次出征安西、安北,所动用的兵力庞大,战场区域也是异常的广阔,从战事规模上来讲,不会比出征高丽的战役小,若是从国家利益层面讲,皇帝大不必亲征,因为此战并没有关系到大唐生死存亡,不需皇帝亲征来鼓舞士气,更不说亲征所费的物资消耗肯定是比一名主帅或者几名主帅领军出征多。
如今大唐朝中战将如云,能统领大军出征的人也是不少,皇帝出征可能使得诸将协调上出问题,还有可能让一些将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临机作战的能力。只不过,李世民这个皇帝,也是行伍出生,几十年来指挥作战无数次,且都取得了胜利,其本身就是一名帅才,有可能诸将在皇帝的亲自指挥下,能发挥的更好也有可能总的来说,皇帝亲征还真不好说利弊如何。
只不过李世民亲征的话,肯定是从陆路从辽东进,而此次战役是不可能只从陆路攻击的,肯定还有几路将领是从海路攻击的,这几路指挥作战的将领,肯定是此次讨论的重点。
听李世民如此说,长孙无忌忙站了起来,恭身说道:“陛下亲征辽乐,高丽与百济闻之,必定闻声而降,此次我大军出征,必将所向披靡,无往不胜的…”
听长孙无忌如此说,李世民有些得意地笑了笑,却摆摆手,示意长孙无忌坐下,自己继续说道:“为求一战而平高丽与百济,诸卿说说,我们如何战为好?”
李世民到底是上过战场的统帅,虽然喜欢听这样的马屁话,但还是知道战是要一步步打的,如何进行战事布署和展开攻击,那是战争中最关键的东西。
听皇帝这样一说,在场的重臣们都明白,听皇帝吹了半天牛,终于说到今日要讨论的要点上,所有的人也都凝神,看着面前案上那巨大的沙盘,沉思起来。
这个高丽、百济、新罗一带地形分布的沙盘,是李业诩带人利用情报司传回来的情报,经过一个多月时间制作而成的,也是大唐军中的第一个沙盘模型,这样能立体展现地势,比地图好上许多的沙盘模型,在制作出来后,立即得到了皇帝李世民及其他朝中大臣们的推崇。
“陛下,臣有一议!”见暂时还没有人发表意见,李业诩率先站起来说道。
“李爱卿有何建议,尽管说来!”看到李业诩首先站出来,李世民还是挺满意的。
李业诩走前一步,从案边拿起一根长长的棒子,指着沙盘上辽东一带的山川、河流及城池说道:“陛下,高丽、百济所处之地为南北狭长的半岛,据我们所侦探的情报,高丽在辽东一带集结了重兵,筑有高城,以防我大唐的攻击,若全线从辽东一带攻击,所受到的阻击必定很大…”
盖牟、辽东、玄菟、安市、新城、辽阳、白岩、建安等这些城池,高丽人修筑的极其高大,每城都有重兵驻守,以阻我大唐军队的攻击,一些城池间还有长城相连,可以相互策应。
看着沙盘,李业诩也知道,这些城在后世都是在中国的东北境内,如今还落在高丽人的手中,而且还是其防卫我大唐攻击的桥头堡,让人看着生气。
只是生气归生气,若要灭高丽,这些城是必须首先要拿下的。
“这几城若是要强攻,我军需花费不少时日,而且遭到的阻击也必定很大。臣在上一年曾奏于陛下说,若要伐高丽,可以从平壤一带海上攻击,南北两侧夹击高丽,势必能快速攻取高丽。只是如今百济也跟随高丽作乱,所以臣认为,我们应该将高丽与百济一并镇服,我大军应该兵分几路,一路从陆路从辽东攻击,一路从海上直趁平壤,攻取高丽都城,再遣一路从海路直击百济,与新罗一道联军,灭了百济,使其无法增援高丽…”
李业诩说着,那根长棒在沙盘上指着,一些人听了李业诩所讲述的,不禁变了脸色,这位在以往作战中已经立下不少战功的青年将领,此番还是不变其本色,胃口不小,要从各个方向作战,一战将高丽、百济两国都征服。要知道如今朝中大多的朝臣们,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高丽上,即使要灭百济,也是要待高丽被征服后。
“陛下,臣附议,!”李业诩刚把心中所想的大致情况说了出来,在边上的兵部尚书李世绩即表示认可,从李业诩手中接过指挥棒,指着沙盘上的那些地形说道,“平壤是高丽国都,若我大军直取,高丽人必将倾全力保卫,这样辽东一带的守敌将大大地减少,利于我陆路攻击,而且从海路可以通过大同江直趋平壤,我战舰如今可以运载火炮进行攻击,若是直接攻破平壤,那高丽人必降…从南侧,可以从熊津江入百济地,若我大军能攻取熊津城立足,可以直接攻取其都城泗沘城,若百济还不降,也可打通往新罗的通道,争取得到新罗人员和物资的援助,那百济终将抵挡不住我大军的攻击…”
“陛下,臣也附议!”李道宗听了两人所说的,也表示了认可。
“陛下,臣有一虑!”这时,刚刚被任命为黄门侍郎的诸遂良接过话题说道,“我大军长于陆战,海战从未经历过,刚才李祭酒与李尚书所说,以大军渡海击高丽与百济,此是善策,只是若在海上遭遇风浪,船只受损,无法及时抵达高丽与百济境内,那又如何是好?”
听诸遂良如此说,李世民及其他朝臣们眼光也都往李业诩及李世绩身上看来。
朝廷这两年所做的战事准备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为渡海作战所做的准备,只是朝中还有不少的人对渡海作战心生疑虑,持反对声音,诸遂良就是其中一个。
见有人如此问,李业诩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据臣了解,渤海与黄海一带,在春季里风势并不大,且盛行偏南季风,海流也偏南,正是最适合从我东南沿海渡海的时节,我大军有坚固的战船,结阵出发,相互呼应,从莱州、城山一带出海,距平壤海路不过五六百,至熊津不及千,几日即可抵达,远比陆路快,而且高丽与百济定是没有料到,我大军会以如此数量之众从海路攻击…出其不意而谋之,上策也!”
“陛下,海路攻击,虽然有一些风险,但相对于我们所能取得的战绩,必须得如此布置!”李世绩也斩钉截铁地说道。
李业诩与李世绩对如何进行作战早就已经与李世民交换过意见,李世民也已经同意了他们提出的方案,只是如今皇帝让他们当着众臣的面说出来,就是希望朝议时候,不再有反对的声音。
“诸位爱卿,朕觉得,从海路出击,实为上策之选,!”李世民见今日发表不同意见的大臣并不多,很是满意地说道,“若天佑我大唐,此战我大军一定无往而不胜的,区区数百里海路,也定难不倒我训练已经有不少时日的水师将士的…”
见皇帝也如此说,诸遂良也没了声音,其他众臣也都认可了分兵渡海作战的计划。
“朕想问的事,谁愿领兵渡海作战?”李世民问在场的诸武将道。
“陛下,臣愿率一军,从海路,出击百济…”


第四卷 军魂 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征高丽、百济
首先出声请命的是李业诩。
此战既然将百济也列为征服的对象,那与新罗联军,征服百济,同时大量消耗新罗的力量,再南北夹击,消灭高丽,将是最佳方案。李世民既然亲征辽东,只可能从陆路往辽东,李业诩想单独领一军,不想与皇帝一道作战,就只能在其他两道上做选择了,不然要跟在李世民身边作战,束手束脚的很是不爽,不若就选择百济方向攻击为好。
而且李业诩还有另一个想法,在平定这三国后,必将要出征倭国,出兵倭国最好的出兵地点,是从如今的百济与新罗最南端的某地出发,那样距离是最近的,而这样,攻击百济的大军将作为攻击倭国的主力部队,李业诩想亲手教训一下那个让他切齿痛恨的无耻小国。为了这个原因,百济方向的攻击任务,必须要争取到,以使能在下一步主领攻击倭国的军事行动。
“陛下,臣愿率军渡海出征百济,!”李业诩再次大喊了声,眼巴巴地看着李世民。
“朕许!”李世民面露赞赏地说道。
“陛下,臣也愿意领兵渡海作战!”李世绩、李道宗等也皆出声相请。
“具体领兵作战人员,几天后朕自有诏命下达!”对其他诸将的请命,李世民并未当场表态。
众臣散去,李世民单独留下李业诩。
见李世民只留下自己,李业诩也知道,今日李世民将自己留下来,定是要重要的事交付,或者说是面授什么机宜了。
李业诩想着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与皇帝单独交谈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