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

第303部分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第303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这样的火炮攻击水平来说,大唐水师的战力,已经是非常不错了,要知道现在的对手是没有热兵器的。
“火炮训练继续!军士们上舰训练也抓紧!”李业诩再下命令道。
天气已经稍稍的转暖,据正常情况,能渡海的日子马上就要到来了…


第四卷 军魂 第一百五十八章 出海
已经是三月初,清明过后了,随着天气的转暖,渡海作战的时机也来到了。
这些日子没有特别异常的天气,不特别冷也不特别热,风势也不大,据水师军中负责海况观察的人员所提供的情况,此正是出海的最佳时候。
李业诩在将情况通传给正往辽东的李世民及邻近的张亮后也即命令大军,准备渡海出发。
此前从辽东道行军部传来的情报,李世绩与李道宗所率的大军已经行进营州,正屯兵于柳城一线,即将准备对高丽展开攻击,而李世民的御驾,落后一些日子,刚过幽州。
因此前辽河水大涨,张俭所部并未对高丽人展开有效的攻击,也因此也受到了李世民的责问,只是张俭在将辽河一带的情况向李世民通报后,李世民也即没有对张俭问罪,仍令其率领诸蕃骑,为大军前锋。
离成山军港不远的莱州,平壤道行军部下诸军,也正在做渡海作战的准备。
依此情况,李业诩也明白,三路大军,将在差不多的时候,从各个方向对高丽、百济展开攻击。

贞观十九年三月初五,这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日子。
河南道登州成山码头,旌旗如织,铁甲如林,数万将军都集结在海港附近,将在这里踏上他们从海路出征百济的行程。
李业诩率领大军的主要将领们,在成山码头誓师出征。
在响成一片的战鼓声中,李业诩和诸将一道,祭战旗,祭海神,一番出海前必须要行的礼仪后,李业诩也照例发表了一通鼓舞士气的演说,在将士们震天的怒吼回应的“大唐万胜!”中,李业诩命令,所有的将士登舰出发。
随着诸将将李业诩的命令传达到各部,各近卫师的官兵们,在各自主官的带领下,从各个方向,非常有序地登上战船,一时间,成山码头,到处是忙碌的景象。
成山码头从来没有聚集过如此多的人,若从高处望去,码头黑压压的一片,仿若是搬家的蚂蚁一般的人群,看不到头的唐军士兵们,从岸上向港湾中的舰船上移动,人员虽多,但一切却井然有序。
各种物资比军士早许多日子即装于舰中,出征之日,只要将士们登舰后,战船即可出发。
一些已经装载军士的战船,已经收起那重达千斤的铁锚,随后在指挥调度的水师值班将领的指令下,战船依次启航,缓缓驶离锚地,往东南方向的海区出发。
最先出发的是那些艨艟、走轲和海鹘,这些船体较小的战船,因行进速度较快,机动性能好,先一步出海,在港区外围集合列阵,同时也做好防卫,以防舰队遭到不明敌人的攻击。
随即大型的斗舰和楼船也从各自锚地启航,停泊在成山周围各个港湾处的其他战船也都依次出发,一时间,成山外海宽几十里的海面上,密密码码都是战船在航行。
水师的官兵以数百艘战船的行进已经操练过几次,出发前各分舰队指挥军官都领了各自航行的方位序列,分舰队间在海上航行时,都由各指挥官们指挥各自的分队行进,如今这个没有无线电的时代,在海上,所有船只间的联络,都只能靠旗语和灯光。各舰船上,都有一个高高的瞭望塔,值守的是校尉级的军官,随时观察从领近船只传过来的信息,特别是指挥舰所传来的命令,并依次将命令往远处的船只传送。
所幸如今的战船船体不是很大,各舰船间的相隔间距也不是很宽,信息的传递虽然有些迟缓,却是能有效传达,应急情况下,特别是遭遇敌人时,还有其他的联络方式。
启航一切都顺利,从一大早的出征仪式后,再到全军都登舰,启航到海上集合并编队航行,也只用了大半天的时间,看到船只都按序列在海上往东南方向航行时,在最大那艘指挥舰最上层举着望远镜观察情况的李业诩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郑仁泰在水师几年时间,就打造出如此一支水师大军来,确实是不容易,虽然李业诩还无法确切掌握水师的战力水平如何,但从舰队启航时所表现出来的有序来看,这支大唐水师的战力应该不会差的。
“大帅,郑大将军传来消息,一切平安、顺利!并请求下一部的安排!”一名校尉跑到李业诩身边,敬礼,大声地报告道。
李业诩放下望远镜,没做考虑即命令道:“水师将士表现不错,本帅非常满意,向水师将士表示敬意!回令,依原定计划,全速前进!”
“是!”那名校尉再行一礼,即跑回,将李业诩的命令通过旗语传达给各舰。
随着李业诩命令的下达,各战船依次挂了帆,海风鼓起战船上的帆,速度明显加快。
每艘战船上都装有指示方位的大型指南针,在行进中依据指南针所指示的不断地修正,再根据海流、海况和一些岛屿及其他标识,李业诩对舰队行进方向的正确性,并不抱怀疑。
只是如今的战船上没有测量速度的仪器,舰队行进的速度,只能根据那些有经验的水师官兵来判断,依这些船员的决断,加上李业诩的估计,舰队整体行进的速度应该在每个时辰约三十到四十里间,也就是时事在七到十公里左右,这是风势不大情况下的行进速度,若是风势加大,,行进速度还可以快些,但若风向改变,使舰队偏离航向,那进行修正的话,行进的速度却是要大大的减缓。
李业诩最担心的就是,舰队行进在海上时候,遭遇到大的风暴,若有一场大风暴来袭,那整个舰队就会遭受灭顶之灾。舰队中每艘船都有人员不间断地观测海流、风浪、风向的变化,若有异常需立即报告,以使舰队能早一步采取对策。
这个季节里,若是没有冷空气南下,或者南面有热带气旋之类的,那这一带黄海起非常大风浪的可能性并不大。
海上的第一天将尽,太阳也将西沉,整个海面腾起雾气,落日的余辉下,湛蓝的海面上看去不是一般的美,看着船只行进中翻腾起的浪花,李业诩也沉思起来。
不知是否是他这个穿越人确实的与人不一般,并没有大海上呆过的李业诩,在开始时的适应性训练时,并没有和其他将士们一样出现晕船现象,这让李业诩惊喜之下也有些纳闷,莫非真的有冥冥中的事,有上天眷顾着他?
一向是无神论者的李业诩,自穿越到大唐后,这么多年过来,似乎有些相信那些传神的东西,这世界很神秘,或许真的有许多不为人所知的东西,在主宰着什么,李业诩也只希望,这次征战中,上天能再眷顾他,给他带来好运。
只是虽然这般想,李业诩在战事上的布置却没有丝毫的松懈。
舰队行进中,各舰都是保持最高的警戒的,若发现敌军情况,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出战斗警报,前卫舰队马上可以投入战斗,各舰上所装备的火炮、抛石机、手雷、弩弓等各种远近程武器,可以对敌方舰队造成致使的打击。
共计六百余名的特战队早在年前就已经出发,从陆路进入高丽、百济和新罗境内,只待大军开始攻击时,可做出策应。
进入百济和新罗一带的特战队员共有三百余名,他成两个战略小队,分别在陈雷和吴柏的指挥下,负责百济和新罗境内的行动。虽然说这几百人的特战队员对于这一大片地方来说,有些似沧海一粟,但在关键时候,这些让人恐怖的力量,却可以扮演决定性力量的作用。
而早几年潜入高丽、百济、新罗一带的情报人员,在源源不断送回来的情报中,报告了有关这些地方的详细情报,一些要害地方的布防,特别是这次大军攻击的地方,都是有非常具体的情报送过来。李业诩所部将要攻击登陆的熊津江方向,都有详细的情况说明及地图。知己知彼,虽然不能说即可百战百胜,但胜利的天平肯定是偏向自己这一边的。
李业诩也想起这次还有一位应该在出征序列中的人物,却没率军出征,那就是侯君集。这位原本在历史上此时已经被杀的大唐名将,如今还好好地活着,只是还是被李世民晾在一边,没被启用,具体的原因李业诩也不清楚。多次与侯君集一道征战下来,李业诩对他还是有挺好的印象,只可惜这位正当壮年的将领,自出征高昌回来后,一直被李世民冷落,李业诩也不知道侯君集有没有重新被启用的可能。
“大帅,郑大将军传来消息,将入夜,准备实施夜间航行管制!”又一名校尉跑到李业诩身边,大声地报告道。
“依郑大将军令行事即可!”被打断思虑的李业诩回头命令道。
“是!大帅!”这名校尉行礼后即跑回去让旗兵回令。
校尉过去后一会,一名亲卫跑到李业诩身边报告道:“大帅,晚饭准备好了!请您进去用饭吧!”
船上传来饭菜的香味,船上的将士们晚饭也都准备好了,也将轮流用餐,今天大部时间在呆在船顶上的李业诩,也感觉到了饥饿,也即应声进了船舱。
第一个白天平安度过,李业诩也希望晚上,及接下来的几天也能如此顺利。
按此行进速度,若方向不错的,从成山到熊津江口,也只要两三天的时间…


第四卷 军魂 第一百五十九章 发现敌情
一切都如李业诩的愿,第一个晚上,也是平安度过。
黄海也表现的很温驯,没有掀起大的波浪,在迎来海上朝阳的时候,夜间值守的将士们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一个夜晚是如此的顺利就过去了。
睡了个安稳觉的李业诩,也是一大早起身,活动了一会手脚,即来到楼船的顶上,用望远镜察看四周的情况。
一轮朝阳从海平面上升起,稍起的雾色中,周围的战船都有些若隐若现。
战船上所有的军士都已经起身,夜间值勤的军士与和来接岗的在进行交接,一些军士由主官带领着在甲板是进行操练,整艘船看上去一派忙碌的景象。
值勤的军士们,也是隔一段时间,以灯光和旗语向邻舰传递命令或者通报情况,以使得各舰间的信息能在最短时间内传递而不出现中断。
看到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又没有异常的情况传来,李业诩心中甚是满意,这里一名亲卫过来,报告说早饭准备好了,让李业诩进去用餐。
李业诩进了自己的房间,正就着一碗热汤吃着馒头,一名传令的亲卫过来报告道:“大帅,旁舰发来消息,说是刘仁轨将军求见!”
“让他过来!”李业诩抬头说道,也有些纳闷,一大早,这位以前的部下,此次大军前导舰队的指挥官,一大早有何事求见。
如今在海上不比陆上,除非有很重大的事,不然不需亲自跑过来说事的。也想着刘仁轨此番过来,一定有重要的事要禀报,李业诩猜着还是关于战事布署上的。
大军的行动方案在出发前就已经制定,各将的任务也都布置下去,若没有遇到什么突发的情况,一般都不会改变的。
李业诩也三口两口将手中的馒头吃完,出了自己的舱室,来到楼船顶层。
晨雾中,一艘小艇往李业诩所乘坐的旗舰快速而来,站在船中的,正是刘仁轨。
小艇行近,楼船上的军士放下绳索框,将刘仁轨拉了上来。
一会刘仁轨在一名亲卫的带领下,来到李业诩身边。
刘仁轨行了礼,并没说什么客套的话,即对李业诩道:“大帅,按估算,这一天一夜,我们已经行进了三百余里,按此行程,只须三天左右的时间,即可抵达百济海岸!”
“唔!有这么快吗?”李业诩闻之一愣,事先的估计,从成山出发,日夜兼行的话,到达熊津江口的话也差不多要四到五天时间。
“风势正顺,使得我舰队的行进速度快上很多,!”刘仁轨抬头看着旗舰上那迎风飘舞的小旗道,“今日的风也是往东南偏东方向吹的,到午间,风势肯定还会增大,若风向不变,那我舰队今日行进的里程还可以更多!所以末将想将一些这两天所想的东西,告于大帅!”
刘仁轨是前军舰队的指挥官,若是与敌遭遇,首当其冲的将是刘仁轨部。从出征前传回来的百济国内情况来看,在得知唐军将攻击百济后,百济王义慈派使者请求倭国支援,倭王也派出了近五百艘的战船,三万余名士兵,共同防守海岸,保卫泗沘城。而防守泗沘城的关键,就是不让唐军从熊津江一带登陆,因此百济与倭国水师一道驻防在熊津江上下一带,计战船有一千两百多艘,是我军差不多两倍。
战船经熊津江是可以直接逆流行进到熊津城,若是能攻占熊津城,那将直接面对其北面的都城泗沘了,李业诩原先的布置,就是准备以水师船只在熊津江口将百济与倭国联军水师尽数歼灭,然后再以各近卫师登岸后,攻取熊津城,待下了熊津城后,即可以重兵围困泗沘城,在百济各地援军抵达前,攻取百济国都,那样百济将很快就可以被征服。
只是李业诩不知道刘仁轨经过几天思考后,又有什么新的提议。
“刘将军,你有什么想到的,都可以与本帅说!随我来,!”李业诩示意刘仁轨跟着他到舱中,对着随军携带的沙盘说。
“是,大帅!”刘仁轨很拘束的样子,跟在后面进了李业诩那宽大的指挥舱室。
“大帅,末将觉得,百济与倭国联军既然知道我大军将渡海攻击,必将集结其水师大军在近海攻击我舰队,若能将我舰队消灭在海上,那对百济来说,则是最好的结果,我舰队远道而来,又不熟悉那一带的海况,百济水师可以依着其十分熟悉的海势,趁我立足未稳时对我舰队发动攻击…”刘仁轨看着李业诩说道。
说着又觉得不过瘾,刘仁轨拿起沙盘边的一根棒,指着熊津江口说道:“百济人想必也知道,我大军攻击熊津江口一带是最好的选择,若能取得熊津江口,所行的大军能登岸,那我军强大的战力将对百济构成致使的威胁,其熊津城,泗沘城都在熊津江侧,距海也不远,将第一时间成为我大军的攻击目标,若其国都沦陷,百济将很快灭亡。所以末将认为,除熊津江江岸上,百济会布置重兵据守外,百济和倭国水师联军将会倾全力在熊津江口一带阻击我军,因其战船数量倍于我,有可能将一部战舰隐于附近的岛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