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

第363部分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第363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战船上列队站坡的将士们也都进舱去了,各船上的帆也都张了起来,战船以一定的队列往西航行,待出了这个被李业诩改名为“汉东内海!”的地方后,再改向北,先在金浦京停靠,补充一部分物资,还要带走一部跟随进京的原新罗旧臣及李吉等皇帝令其回朝的将领。
大部的物资李业诩也都留给了镇守汉东大都督府的牛进达,班师大军所需的,将到金浦京及熊津境内补充。
李业诩也派人,将他所写的一封信交给坐镇平壤的苏定芳,把这些时日所想的一些事都详细地交待了一番,李业诩也是可惜这次回程不经过平壤,无法与苏定芳这位多年以来一直相伴的战友话别,只希望几年后,李世民能将苏定芳调职回京,若是几年后李世民还在世的话。
李业诩在给苏定芳的信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保证汉东道大都督府将士所需物资的供应,这也是李业诩下达给苏定芳和郑仁泰的命令,汉东境内原物资匮乏,即使开展军事屯田,一两年时间内大军所需物资还是需要后方供给的,这也是保证汉东大都督府境内稳定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舰队顺风安全地驶离汉东内海,进入宽阔的“安东海峡,!”这也是李业诩命名的。属于安东大都护府境内的这个宽阔的海峡,将其命为安东海峡那自是最合适不过了,后世的什么朝鲜海峡就让它见鬼去吧,朝鲜、日本这样的国名都不可能在历史上出现了。
舰队一部船只在对马岛停留,将一部物资卸下,交给驻守岛上的那些军士,继续启航,在从东州出发十天后,抵达金浦京港,装载物资,人员休整。
五天后,再从金浦京出发,往西航行。
因为一场风暴来袭,舰队在熊津南面的慰礼港再次休整,三天后风暴过去,风势也逐渐小了,舰队再次启航,往西面航行。
李业诩希望进行黄海与东海交界这一带,不要再遭遇台风之类的袭击就好了。

“大帅…郎君!你看你海多美啊!”与李业诩并肩站在楼船最上面的金胜曼,指着远处那蔚蓝又平静的海面,轻声地说道。
远处的海面风浪非常的小,小得可以用风平浪静来形容,蔚蓝的海面看起来非常的深邃,很是让人着迷,不断地有海鸥类的海鸟在舰队上方飞舞,海鸟的鸣叫声带来了一些热闹,也增添了景致。
“是挺美的,没有战争,没有风浪,一直在海上航行味道也是挺不错的!”李业诩举起望远镜,看了又看,再轻声地问道,“这一路有没有觉得累?”
“没有!”金胜曼摇摇头,“妾身都希望能与你这么一直走下去,有你相伴,怎么都不会觉得累!”
“是吗?我们在海上这么一直下去,你忍得住吗?”李业诩调笑着道,歪着头,看着一身冬衣装束的金胜曼。
已经是仲秋天气了,早晚间都感觉到了深深的凉意,行驶在海上让人觉得更加的冷,所有的军士们也都已经穿上了冬衣,金胜曼也是把自己身子裹得紧紧的,不知是因为爱情的缘故,还是自己三天两头的滋润,李业诩觉得现在的金胜曼比刚开始看到更加的美了,一双妩媚的眼睛都能把人魂勾走。
好像这妞抵抗力也强了,数次光着身子在床上受冻,都没着凉生病,这次出海后也没有什么不适,让李业诩大感放心的同时也很是好奇。
看来女孩变成女人后,是有大大的不同了,在自己不停攻击下,连身子都变得强健了。
金胜曼见李业诩的目光在她身上不停地瞄来瞄去,不禁横了一眼,眼中露出稍稍的羞意,满眼是媚态,还挺了挺胸部,故意**李业诩。
上了船,因为空间小,耳目多,两人都没进一步的亲热过,至少只是亲亲嘴,摸摸身子,见着吃不着的味道真的不好受,李业诩也希望早些到岸,可以一解身体的需求,把这个美人儿制服在身下,动弹不了为止,省得她时不时勾引自己。
听李业诩如此说,金胜曼脸上泛起红晕,媚态更加的浓了,用很轻的声音说道:“要不,今晚你到我舱中来,或者妾身到你舱中来,本公主有重要的军务要向大帅汇报!”
“好啊!那就到本帅的舱中来,本帅突然想起来,真的还有重要军务要与你说!”李业诩坏笑着说道。
“那本公主就用罢晚饭后即来聆听大帅您的吩咐!”金胜曼脸上布满了红晕,说了这话就转身逃走了,临下舷梯时,还不忘回过头,对李业诩抛了个媚眼,差点把李业诩的魂都勾走。

一路行来,还是很顺利的,虽然一些时候海上风浪也曾较大过,但李业诩担心的风暴却是没有遭遇上,舰队除了一两艘小舱受损外,没有其他意外的事件,押着的俘虏也是很老实,这样的情况让李业诩直呼太幸运了,真的有冥冥之中的事,不知是否是时空管理局的人在照顾着他。
经过近二十天的航行,在刚刚入冬时候,舰队终于平安地抵达了海州,此时已经是大唐贞观二十年九月二十二,海上的季风也马上要开始变向了。
海州即后世的连云港,也是个较大的城市,海州的所有官员都到码头上迎接凯旋的大军,并为将士们准备了丰盛的酒宴。
登岸后李业诩与来迎接的海州官员一番客套后,也带着属下的将领参加了海州官员为凯旋大军举行的酒会,在战船上已经多日没进食过蔬菜等新鲜东西及喝过酒的诸将,在一番谦让后,也即海吃起来,那肚量让海州的官员都是吃惊。
李业诩和金胜曼及其他高级将领们,也都进海州城暂住,再令陆续上岸的将士们在海州城外休整。
在上岸后,李业诩也即通过驿站,将大军已经抵达海州的消息报知于长安,等待朝廷的最新旨意。
海上一路颠簸下来,睡在塌实的陆地的床上,让人感觉到非常的安心,只是李业诩原打算上岸后能与金胜曼胡来一通的想法却没实现,海州城内来套近科的官员络绎不绝,李业诩也严令金胜曼保持身份与距离,不得做出越轨之事。
在抵达海州后的第十天,长安送来了皇帝李世民的诏令,命李业诩率大军返回长安!!
在收到诏命后,李业诩也即带着已经休整了多天,补充好物资及更换冬衣的将士们,再次踏上行程。
车马行进虽然比乘船行进累一些,但安全性也高很多,在海上航行时李业诩一直悬着心,怕出现什么意外,让数万将士蒙难,到了陆上,这样的担心终于可以消除了,大军基本不会出意外。
经徐州,过宋州,沿汴水行进,再经过汴州、郑州,在洛阳稍作休整。
出乎全军将士意外的是,他们的主帅李业诩在洛阳生病了,持续几天“高烧”,下不了床。
在军中医官的调理下,几天后,李业诩的病情稍稍有了起色,大军继续前进,李业诩却是弃马改乘车行进。
在入潼关时,天气已经转坏,下起了大雪。
在潼关,李业诩再次收到李世民的旨意,在大军抵达长安之日,皇帝将率领在朝的文武百官,出长安城五十里,迎接凯旋的大军!!
李业诩将皇帝出城迎接凯旋大军的消息传达给了将士们,深感荣幸和激动万分的将士们浑然忘却了疲劳,冒着大雪继续前行,从潼关出发后的第六天,大军终于抵达长安近。
此时雪已经停了,皇帝派来的使者已经在路上等候了…


第四卷 军魂 第二百五十二章 李世民亲迎出长安
这次作为慰抚使先一步来迎接的是刚刚几个月前被李世民任命为尚书右仆射的李世绩,还有黄门侍郎褚遂良。
看到李业诩率领将士们行来,李世绩和褚遂良都在远处下了马,踩着积雪迎了上来。
知道皇帝将亲自来迎接凯旋的大军,李业诩在快抵达长安城时已经重新骑马了,见来使下了马迎过来,正策马行进的李业诩及身后诸将也都翻身下马,快步迎了上去。
两队人马近了,跟随在李业诩身后的金胜曼、李业嗣等人却在后面稍远处停了下了。
李世绩比褚遂良走前一步,老远就朝李业诩大喊起来:“贤侄,此次老夫是自请命,和诸侍郎一道,先一步来迎接你!”
“李相,诸侍郎,不敢当两位来迎接!”李业诩也快步上前,对李世绩和褚遂良行了礼。
对李世绩,李业诩自是有那么一份亲近感,两人虽然在平壤一起呆过一些日子,但因为忙事军务,都没有好好私下细谈,更别说自平壤一别后已经过去一年多了,此时见到自是感到很亲切;而对褚遂良,这位与自己政见虽然不太合,但却是后世那个喜爱书法的父亲非常推崇的书画名家,李业诩也不敢不尊敬。
李世绩和褚遂良也忙回了礼,依然是李世绩说话:“贤侄,此次你率军征战数国,平三国,此等功绩,老夫可以望尘莫及啊!”
“李相如此说,那是折煞末将了,末将只不过是按照皇上的布置,打胜了几场小仗而已,且攻取的地方对手都过于孱弱,如何能与李相战功相比!”李业诩虽然自感立下功劳不小,但在李世绩这位历史上过于著名的将领面前,丝毫不敢托大,而是保持一份恭敬的谦虚。
“李大总管过谦了!”听李业诩如此说,在一边的褚遂良忍不住插嘴道,“大总管立下的战功,在我大唐一朝,已经无人可比了,汉时霍骠骑也是比不上,此是陛下在朝堂上当着众臣的面说的…”
褚遂良虽然在数次朝议时候反对征战,但同样作为一个有血性的大唐男儿,在听闻我大唐将士在外征战过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也禁不住热血沸腾,奋笔疾书了几首诗相贺,对李靖的这位孙儿,心中也是充满了敬佩,这次随李世民一道出城迎接凯旋的大军时,也自请命先一步来迎接李业诩一行。
听褚遂良如此一说,李业诩心里不禁打了个哆嗦,李世民这皇帝有点口不择言,如此说,李业诩都觉得太过于汗颜了。霍去病是他心目就非常敬仰的英雄,年少时候也是以其为榜样,将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豪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如今李世民竟然在朝堂上公然说连霍去病都无法与自己相比了,在感到骄傲的同时,又是深深的不安,自己只不过仗着一个穿越的人太多优势,还有一个军神般的祖父仪仗,再加上皇帝李世民对自己的器重,网罗到一批将才,才得以有这番成就。
只是无论取得多少战功,李业诩总有些觉得不太真实,这般做,仿佛有些在愚弄如今的世人一般,如今打听到李世绩和褚遂良这两位在初唐历史上如此有名的人物,都对自己赞赏有加时候,这一份惶恐感更加的强烈了。
只不过如今不是考虑这事的时候,李业诩当下稳稳情绪,对两人再抱一礼道:“两位前辈如此说,晚辈甚是汗颜,陛下这是赞誉过了,这些都是众将士之功…”
“好了,贤侄,什么时候你能改掉这般谦虚之气!”李世绩仿佛有些受不了李业诩这般文绉绉的样子,打断了他的话,笑着说道,“陛下在前方等候凯旋的大军,还有你的老祖父也一道来迎接你了,我们快走吧…”
“祖父!?他老人家也来了?”听李世绩如此说,李业诩有些热血冲上头脑的感觉。一路行来他一直想着能早一些时候看到这位可亲的老祖父,但又担心如此严寒的天气,已经七十六高龄的李靖吃不消身子,也希望他老人家不要来迎接自己,如今听到李世绩如此说,李靖也来迎接了,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正是!”李世绩肯定地点点头,褚遂良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两人又看看在李业诩身后金胜曼及诸将。
“李相,褚侍郎,这位是真德公主,!”李业诩示意稍后一些的金胜曼上前,为他们作了介绍,“这位是尚书省李右仆射,这位是黄门褚侍郎!”
一路行来,李业诩已经为金胜曼讲了一些朝中重臣的事,金胜曼也自是知道这两位的大名,也上前行了礼。
对这位举国内附的新罗先王,李世绩和褚遂良也表示了他们的一份尊敬,回了礼。
接着李业嗣、尉迟宝琳、李吉等诸将也都上前作礼。
几人再寒暄了几句,再上马,李世绩和褚遂良伴着李业诩左右,往前走。
再行一段,雪地里,皇帝仪仗那漫野的旌旗也都清晰可见了,欢快的迎宾曲乐也隐约可闻,李业诩一行也即快马前行。
待近了,李业诩也看清,今日来迎接的官员人数还是一般的多,更远处还有许多看热闹的人,李业诩不知道自己的家人们有没有在迎接的人群中。
在抵达皇帝御驾约百步远的距离,所有人全都下了马,踩着没靴的积雪走了过去。
皇帝李世民端坐在御驾车上,看到李业诩一行走过来,也即起了身,走下御驾,迎了过来,边上的太子李承乾也跟着一道走过来。
李世绩和褚遂良已经站到一边,李业诩率金胜曼、李业嗣等一行快步上前,单膝跪地,“臣东夷道行军大总管李翼率麾下众将叩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金胜曼等人也跟着行了礼。
“大总管免礼,!”李世民亲自上前扶着李业诩,仔细地看了李业诩一会,脸上满是赞赏地说道,“爱卿没负朕的重托,将一切事儿都办妥了,朕甚欣慰…”
“陛下威名远播四夷,我大唐军威震天下,诸蕃皆来归附,此乃顺应天意之举,非臣等之功!”面对李世民这样当面的赞赏,李业诩恭敬地回道。
面对李业诩这样恭敬的姿态,李世民脸上赞赏的味道更是浓了,“胜而不骄,乃为良将之风范,药师无憾也…哈哈哈!”
李世民大笑几声,又再说道:“听说你在洛阳病了,如今可否大好?是何原因?”
“多谢陛下关心,臣已经基本康复了,只是身子还在些弱,想必是这段时间以来操持事务过多,再加上舟途劳顿,身子疲乏了,再受了些风寒,因此得了病症…”
“朕去年回程时,也是得了风寒,调理了大半年,身子才得以大好,看来贤侄也与朕一般,哈哈,待一切事务处置完毕后,朕给你放个长假,让你好好休息!”
“多谢陛下!”听李世民如此说,李业诩心里感觉到暖哄哄的,这皇帝还真会体贴人。
李世民再把目光看着李业诩身后的金胜曼,上前一步。
金胜曼见皇帝如此,也忙走上前去,再施一礼,“臣金胜曼叩见陛下…”
“唔,真德公主一路辛苦了!”李世民瞧了瞧金胜曼,又看看边上目不旁视的李业诩,脸上露出促狭的笑,还得意地向李业诩挑挑眉头,“待一切安顿下来后,朕自有安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