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

第9部分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第9部分

小说: 大唐军魂 作者 黄昏前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想着,却听李业诩说道,“不敢不敢,郑姑娘的身手我见过,在下自觉不如。”
李业诩话虽如此,脸上却并没有什么佩服的神色,依旧是不显山水。
“翼哥哥,燕儿姐,你们是怎么认识的?”房淑一脸好奇的神色。
“看到过郑姑娘大展神威,把程家大公子处默扫落马下,”李业诩转头看着房淑笑笑,问道,“不说这些了,不知两位姑娘此往何处!”
“你们去哪里玩?”房淑露出小女儿心态,反问道,丝毫没有表现出拘谨。
“今日朝廷大庆,放开宵禁,我们也来看一下热闹,”李业诩露出个灿烂的笑脸,房淑女扮男装出来,又没带随从,一定是偷偷跑出来看热闹的,“听说芙蓉园里有游园活动和灯会,在下与小弟本想往芙蓉园去,不知两位姑娘欲往何处?”
李业诩刚刚的笑容让人看着一呆,郑燕也不由得感觉一阵眩目,却马上转过身去,露出一副冷脸!
“我们也想去芙蓉园赏类,那,我们一起去赏灯好不好?燕儿姐,哦!”房淑说道,就差拍小手蹦着欢呼了!
“好吧,淑儿,既然你和两位李公子认识,那我们就一起去吧,”郑燕当先走到前面去了…


第一卷 重生 第十六章 《出塞曲》
一行四人往芙蓉园去,房淑追上去,挽着郑燕的手走在前边,低声说着悄悄话!
四人都是神采非凡,走在街上回头率还是颇高,引的众多路人侧目。
芙蓉园人山人海,到处都是游园赏灯的男女老少,园里活动还挺多,有灯会、戏曲、杂技等,还有文人骚客们聚在一起吟诗作赋,各种各样的花灯看的人眼花缭乱。
逛了好一会,故作矜持的郑燕也终于露出一副女孩心态,回望了李业诩一眼,和房淑两人蹦蹦跳跳的在人群中穿梭着看热闹去了。
听李业嗣讲,今日灯会的挂灯种类数量虽然没有元宵节时候丰富,但都是宫内将作监所制作,工艺与花样更是出色,而一年之内的两次灯会,自有唐以来也是第一次。
赏过灯,品过戏,看过杂技,李业诩还在感慨唐时候文化的丰富多彩,意犹未尽时,房淑已经喊累了。
偷偷地从家里溜出来,雇了辆马车到西市,又从西市步行到曲江畔,虽然一路兴致挺高,但也让娇生惯养的房淑累坏了。
“累死我了,燕儿姐,你累吗?我们找个地方歇歇吧,”房淑垂着两只手,伸着舌头,作一副可怜状。
“我是不累,既然你累了,那我们去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两位公子,你们意下如何?”郑燕瞅了一眼李业诩道。
“那我们找个地方坐一下吧,”李业诩看了想笑。
“大哥,那儿有个亭,我们上去坐坐吧。”李业嗣指着远处,提议到。
顺着李业嗣指的方向看,不远处假山上有一亭,因地处偏僻,并没很多人在上面。
四人避开人群上假山高处,走在亭中,边上不多的几个人许是自惭愧形,也都走了。
放眼望去,整个芙蓉园繁灯如织,人流如潮。
“翼哥哥,你都好久没上我家府里来了,遗直、遗爱都很记挂着你呢,”房淑侧过脸,有隐隐的羞色,看着李业诩说道。
“近段时间有一些异常事儿,也都没了空,”李业诩笑了笑道,终于听到关于房遗爱这个活宝的消息了,眼前这位房淑如此灵秀,真想不出来作为弟弟的房遗爱会是那么草包样的货色。
“燕儿姐,翼哥哥以前常教我家两位弟弟练习武艺的,”房淑笑嘻嘻道。
郑燕听了稍稍回头,对李业诩道,“小女子一再听闻李公子文武双全,文采更是不凡,不知今日公子能否稍稍展露一下,以应此景,让我们见识一下?”郑燕还特别是加重语气说文采,以此奚落不敢应自己的挑战。
“姑娘过奖了,以前在下只是信口胡语,一些见不得人的拙作,让姑娘见笑了,”李业诩颇为尴尬,不知自己以前都有些什么名声在外,作了那些歪诗。
“翼哥哥什么时候这么谦虚了?”房淑笑笑道,“去年你不是在府上随口作了首诗吗?我爹爹都称赞你呢!”
“在下真的是才拙词穷,万不敢当两位姑娘如此抬举,让两位姑娘见笑了,”汗,真要让自己做诗,那不如杀了自己算了,自己又不是什么中文系毕业的,哪有如此文采,即使是中文系毕业,也做不出什么好诗来,如今大唐盛世,著名诗人们辈出的年代,敢在唐朝说自己会做诗,那是要羞死的!
“李公子是瞧不起我们了,”郑燕有些讥讽地望着李业诩说道,话里有隐隐的恼羞和失望,还有一些淡淡的委屈样。
李业诩呆了一下,怔怔地看着郑燕,眼神交会,竟似有些异样。
“大哥,怎么了?”屁事不懂的李业嗣地脸好奇地问道。
“没什么,看到远处精彩的东西,”李业诩有些尴尬。
“哈哈…”房淑觉得有趣,终于憋不住大笑起来,“刚才翼哥哥应该在想名诗佳句了,想到了没啊?”一脸戏谑的神情。
李业诩当下长叹一声,说道,“那在下就勉为其难,略作一二,如有见笑处,还请两位姑娘多多见谅,”谦虚不一定是美德哟,不会做诗,背诗总会的吧?!
背什么诗呢?想想记着的佳句,应眼前景象的,记得的不多,…今天虽然是十五,但元宵节过去已远,而眼前又是灯会的胜景,抬头看一轮圆月。
李业诩有些迷糊…
边上三人一脸期待地看着他!
抬头望着一轮明月,眼前的芙蓉园热闹非常。一步,二步,三步,有了,想到一首,“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初兴盛,羞作男儿寸功无,”自己稍稍改一下,不也是一首好诗吗?李商隐,咱篡改了你的名作,你就自个在一旁生气吧,李业诩有些得意。
眼前两个女孩都有些呆了,李业诩吟出的诗让他们心头一震。
也许因为连年战乱对文化的摧残,百废待兴的初唐时期有名的诗人和诗作少之又少,在社会上留传的名诗佳句也不多。而此时的初唐,承袭的还是南朝宫体诗,流行于宫廷和高官贵族阶层,用词多华藻绮丽空洞,应景应物的诗并不多!
也因为唐初政治的开放性,唐帝国国力空前强盛,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唐中后期汉文学特别是诗歌得到长足的发展,名家辈出,李白、杜甫,等留下不知多少名作,以至后来,都没法超越这个时代了,说到诗就是指唐诗。
李业诩这即景咏情的诗可以说是一种异常清新的风格,难怪面前这两个女孩会感到惊异。
“真是好诗,”房淑拍着手道。
“李公子真的好才气,”郑燕也赞道,“公子的诗才让人感慨不已,即应了眼前的景象,又道出了心中的遗憾!”
“诗赋本就是通过语言和韵律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没景,无情,怎么能写出好诗呢?”李业诩微微一笑道。
留传千古的名作,有几首是无病呻吟的?!
“翼哥哥,你再做一首么,”房淑一副渴盼的样子。
“公子祖父乃我大唐第一武将,战功无数,”郑燕轻言问道,“听此诗,莫非公子想效仿你祖父,入伍从军,上阵杀敌?”
李业诩一愣,郑燕问这个做什么?
李业嗣看李业诩不答话,帮腔答道,“大哥一向以汉之霍去病为榜,‘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只想着在战场上建立一番功业。”
“是啊!好男儿志在四方,上阵杀敌,建功立业,才是男儿本色,”李业诩正色道,“可惜空有一身武艺和抱负,现在只能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我真怕辱没我祖父的威名吧!”
想起带兵打仗,李业诩就浑身热血沸腾,自己后世是一名军人,却又重生在征战四方的初唐时代大唐第一武将家里,或许军队和战场都是自己永远的归宿…只是何时能领兵去打仗呢?
“翼哥哥,是否是你祖父不让你从军呢?”房淑好奇问道。
“那倒不是,许是他老人家看我还太年轻了,但男儿习武是为了什么?当是从军杀敌,保家卫国,开疆拓土,如今我大唐敌患未尽,四夷未服,想我祖父如此年纪还征战沙场,想想为我大唐江山立下无数的将军们,我汗颜呀!”李业诩叹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仰天长叹一声,脱口吟出这首注定流传千年的名作。
只不过诞生的年代提前了…
半晌,没有了声响,李业诩一看,几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
“这是什么诗?是公子所作?”稍后郑燕轻声地问道。
“《出塞曲》!”


第一卷 重生 第十七章 机会
从芙蓉园出来后,李业诩兄弟俩送房淑回府,郑燕则坚决不要他们送,并独自一个人先走了,李业诩只得作罢。
快到自家府门口,老远就看到有家仆在那里长着脖子朝街这边张望,看到李业诩四人骑马过来,赶忙迎上来说,“大少爷二少爷,国公爷回府了,正叫人找你们呢。”
进了前厅,看到李靖和张氏、王氏正坐着谈论什么,看到李业诩兄弟俩进来,王氏责怪道,“翼儿,翟儿,你们俩去哪儿了,叫人出去找都找不到,你祖父都在等着你们。”
“娘,我们到街上看热闹去了,”李业嗣抢着说道,兄弟俩给各位长辈行了礼。
“今日外面很热闹啊,老夫回府时看到街上还是人山人海的!”李靖笑呵呵说道,“皇上大赦天下,京城放开宵禁五日,以前只有上元节时才有这么热闹!”语气中满是喜悦!
“祖父大人,百姓都为大唐王师取得的巨大胜利而高兴呢!”李业诩恭恭敬敬说道,“一战而除北边之患,祖父您又是此战的最大功臣,孙儿感到非常的骄傲!”
“老夫也甚是欣慰啊,”李靖顿了顿,转头对李业诩兄弟道,“翟儿,你陪你祖母和你娘说说话,翼儿,你随我到书房来。”
李业诩有些疑惑,这么晚了李靖还要和自己说什么事儿?
到李靖书房内坐定,仆人端上茶后退出房间,关上门。
“翼儿,你想到军队中去吗?”李靖呷了口茶问道。
“是的,祖父。”李业诩坐正身子答道,心里猛然一凛。
这一问,让李业诩感觉到李靖今晚要和自己聊什么大事儿。
“如你到军中,你能做什么?”李靖直视着李业诩的眼睛问道!
“孙儿如今李家枪法已经学的不差,骑术、射箭水平虽不敢说冠绝天下,但自信并无太多敌手,自从习得祖父的兵法,孙儿对行伍用兵之道也颇有心得,自信可以帅一营士兵,上阵杀敌了,”李业诩满是豪气地说道。
“哦,你只想领一营之兵?”李靖眯了眯眼,笑着道。
“孙儿当然想像祖父一样,统帅诸军出征,可是,那不是现在能做到的,况且孙儿对军中之事不甚了解,带兵之事不敢说大话,”李业诩犹豫着,要不要把自己心里的另外一个想法说出来…
“还有吗?”李靖站起身,端着茶来回踱步!
李靖这么一问,李业诩大喜,直起身答道,“祖父大人,孙儿还有一想法,如果我手上有一支行动迅捷,身手不凡,军纪严明的精锐部队,并熟识各种武器装备,能利用各种天气状况快速出击,大战时潜入敌方,袭杀或擒拿敌方将帅,破坏粮草辎重,制造敌方混乱,我大军集中兵力趁势冲杀,必能大败敌军,祖父大人觉得这样可行不?”
“咳…咳…”李靖被茶水呛了起来,“翼儿,你何时有此想法?又有何种军士能做到这一切?”
“孙儿与苏将军对决时想到,如果军中有一支如孙儿般身手的队伍,严加以训练,能否做到?”
面对在军中厮混了大半辈子的李靖,话不需说的太明白!
李业诩在后世特战队呆了多年,有着多次指挥特战大队秘密行动的经历和经验,后世的多次战例已经证明,特种作战人员在很多时候对战争的胜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个对手还没有特种作战概念的时代,如果自己手上有一支如后世特战大队般战斗力的队伍,那对敌方的破坏力一定是非常的惊人。
但李业诩不能对李靖讲这些,要让李靖相信这,不是凭嘴巴就能说服的,定是要拿出行动来证明。
学习李靖的兵法虽然是李业诩梦寐以求的。作为冷兵器时代的统帅将领,行军、布阵、组织攻击等谋略手段都必须了然于心。这些方面李业诩觉得自己都只是刚入门不久,都是从李靖的兵书上学到的,虽然这些是李靖大半辈子征战的经验总结,但李业诩也知道,在没有经过实战的演练前,自己所学的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还需要用心的学和领会,最好的当然是能在战场上实践。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切的谋略和兵法,能在战场上击败对手的都是好的战法,自己所善长的,在这个时代不一定有人认同,如果要想自己训练一支部队,那眼前的这位大唐第一武将必需要说服才行。
如果在大唐军中推行自己所掌握的后世现代的训练和治军理念,灌输现代的军事思想,改进军械装备,那对推动军队之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再有如李靖这般的将才和帅才,大唐的军队会变成怎么样?
想到这些,李业诩很是兴奋,当然,这一切如果要实现,那就要在以后的征战中多方面展示自己军事方面的才华,立下诸多军功,如眼前的李靖一样,才会有大批的人信服。
李业诩一脸期待地望着沉思的李靖。
“嗯,非常不错的想法,与老夫想的倒有些不谋而合,”李靖沉思片刻,笑哈哈道,“果然没让老夫失望!”
“多谢祖父夸奖,孙儿只是信口诳语,”得到李靖赞赏,李业诩也稍稍地松了口气,如此提出训练一支特战队的想法,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突兀,没想到李靖却并无多少意外…这是为何?
“我相信自己的眼光,你会成为我大唐一良将,”李靖沉吟半晌道,“先不说这些,老夫自有安排,天色还不晚,今日我与你细细讲起此次北征突厥的经过,一会我想听听你对此次战役的看法!”
“是,祖父,孙儿到时就班门弄斧了,”李业诩一脸恭敬状,听李靖娓娓道来。
“去年十一月,皇上以老夫为定襄道行军总管,李世绩为通汉道行军总管,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众合十余万,皆受老夫节度,分道出击突厥。十二月,突利入朝内附…”
“今年正月,天降大雪,我率三千骁骑从马邑进屯恶阳岭,袭占襄城,颉利大惊,在此冰天雪地之时,老夫敢孤军深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