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 >

第37部分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第37部分

小说: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这就为最后打败德国法西斯创造了条件。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称为“敦刻尔克大撤退”。
英军撤退后,法军溃不成军。6 月22 日,法国投降,法国陆军部副部长戴高乐将军反对投降,他乘飞机到英国,在那里领导“自由法兰西”运动,坚持同希特勒政权和投降卖国的法国维希政府作斗争。英国在法国投降的第二天即宣布与维希政府断交。
法国投降后,英国失去了所有的盟国,它除了要在欧洲抵抗强大的德国以外,还要在非洲殖民地对付意大利的进攻。意大利在6 月10 日已向英国宣战。这样,英国就陷入了极其艰难的境地。
7 月16 日,希特勒签发了进攻英国的“海神计划”,规定进攻的时间是8 月中。为应付德国的进攻,英国进行了全民总动员,招募了200 万“地方志愿卫队”,他们边工作,边操练,挖掘堑壕,修筑堡垒。在伦敦等大城市周围建起电网,各交通要道都挖掘了防坦克陷阱,撤掉了公路上的指路牌。在高地上修建高射炮阵地,在海岸修筑坚固工事,在敌人可能登陆的地方设置障碍物,布设水雷,在东南和南部海岸修筑了御敌“火障”,即在战略要冲挖了许多经过伪装的油池,油管一直通到海边,如遇敌舰来攻,可以放出石油并点燃,让海面成为一片火海,让一切来犯敌船葬身于火海之中。军火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到8 月初,飞机已从331 架增至620 架。在远洋护航的军舰全被召回。整个英伦三岛都在做迎击德军入侵的准备。
希特勒一面调兵遣将,准备渡海攻英,一面放出和平烟幕,表示愿意与英国谈判,寻求“公开而体面的和平”。英国多次受骗,对希特勒的奸诈早有认识,丘吉尔坚决拒绝了希特勒的和谈建议。
德国畏惧英国强大的海军,又慑于英国军民同仇敌忾的士气,加上他正准备进攻苏联。所以未敢贸然渡海攻英,而改为空中袭击。从8 月9 日开始,德国飞机对英国东南部的主要城市、港口、桥梁、铁路、工厂、机场、舰船和其他战略设施进行狂轰滥炸,投下炸弹1 万多吨,炸死居民1 万多人,受伤者不计其数。
英国人民没有被空袭吓倒,群众自动报名参加对空监视组织,他们手持望远镜和步话机从各个角落报告敌机情况,配合飞行员和防空部队消灭敌机。英国战斗机占着地利之便,截击敌人轰炸机,取得很大成功。英国还有先进的雷达和无线电技术,在空战中起了很大作用。德国空军在3 个月的空袭中损失飞机1733 架,英国空军仅损失915 架,德国的损失多一倍。德国损失的飞行员则比英国多5 倍,原因是空战多在英国领土上空进行,德国飞机被击落后,飞行员不是被打死,就是被俘,而英国飞行员大多能跳伞获救。飞机损失了可以再造,而训练飞行员却需要较多时间。所以“不列颠空战”对德国来讲是得不偿失。9 月15 日以后,希特勒改白天空袭为夜间空袭,效果大减。10 月12 日,希特勒密令取消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希特勒占领北欧和西欧以后,军事和经济实力大增,英国单靠本国的力量已难以支撑下去了,必须寻求新的盟国。实力最强的潜在盟国当是美国。后者对英国的命运也十分关切,如果英国战败或同德国媾和,德国就将控制整个中欧、西欧和北欧,控制分布在各大洲的英殖民地和自治领,控制整个中近东,那时德国就会对美国的战略利益构成极大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决定全力援助英国。
1939 年11 月4 日,美国废除《中立法》,这项法律曾禁止出售军火给交战国。这样,美国向英国提供军火援助的法律障碍就消除了。但有一个条件,就是“现款自运”。还在1904 年6 月,美国就向英国提供50 余万支步枪、2.2 万挺机关枪、895 门野战炮、5.5 万支冲锋枪,美国还同意把正在制造的一批飞机让与英国。
美国担心英国万一抵抗不住,英国庞大的舰队和广大的殖民地会落入德国之手。罗斯福曾试探着问丘吉尔,是否可把英国政府迁到加拿大,他“恳切希望英国会仿效荷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的榜样,建立流亡政府”。罗斯福的这一建议暗含控制英国的意向。英国想从美国取得援助,就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一些尊严和独立。
1940 年9 月3 日,英、美签订协定,英国答应把纽芬兰岛和西印度群岛的7 个地方租让给美国建立海空军基地(租期99 年),以此为代价,换取美国50 艘旧驱逐舰。英国还保证,万一德国人占领英国,英国舰队决不投降,也不自沉,而是要保护英帝国的其他地区。
英国为买军火已耗尽了财力,丘吉尔给罗斯福写信,诉说英国为买武器和支付船租已用尽了现款,再也无力用现款支付从美国购买的军火了,如果美国再不伸出援助之手,英国将难以坚持下去。丘吉尔需要美国援助时,经常采用这种实话直说的坦率办法。这一招果然应验,1941 年3 月11 日,美国通过《租借法案》,规定总统可以把国防物资出售、转让和租借给“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国家。美国据此法律,一次就拨款70 亿美元援助英国等国家。
1941 年3 月27 日,美、英两国总参谋部的代表在华盛顿达成《ABC—1参谋协定》,约定美国一旦参加对德、日作战,美、英两国将首先打败德国,然后再解决日本。英、美两国逐渐靠拢,事实上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却说意大利在1940 年6 月参战以后,主要的攻击目标是地中海和非洲地区的英属殖民地,它攻占了英属索马里,并向英属肯尼亚、苏丹、埃及发起进攻。10 月,意大利进攻希腊,遭到顽强抵抗,陷于困境。英国军队在德军入侵英伦三岛的威胁减少以后,调集一部分兵力到非洲,于1940 年12 月9日向非洲的意军发起反攻,由于意军的战斗力较弱,反攻作战非常顺利。到1941 年4 月,英军已把意军赶出英属殖民地,并占领了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5 月把意军赶出埃塞俄比亚。在几个月的反击战中,英军俘敌20 万余人,缴获大量大炮、坦克和其他军用物资。
德国在进攻苏联前夕,于1940 年底和1941 年上半年侵占巴尔干半岛的一些国家。丘吉尔企图在希腊阻止德军的进攻,于1941 年3 月派了一支由5.7万人组成的远征军在希腊登陆。但英、希军队实在太弱,未能抵挡住德军的凌厉攻势,英军被迫于4 月撤离希腊,重演了敦刻尔克撤退的悲剧。这次象征性的战役损失了1.3 万兵力,丢弃了全部重武器。要想用一支5 万余人的军队去阻挡希特勒大军的进攻,其失败是早已注定了的。
希特勒还企图扩大在中近东的势力。控制这一地区,就会使英国失去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供应,切断英国从地中海经苏伊士运河至远东的战略要道。1941 年3 月,法西斯代理人腊希德·阿里·海兰尼在伊拉克发动政变,对英国构成威胁。5 月2 日,英国派兵推翻了伊拉克政变当局,并和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法军一起,对盘踞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维希政府军队发起进攻,取得胜利,从而巩固了在中近东的地位。
这时,在非洲却发生了对英国极为不利的变化。1941 年2 月,德国派隆美尔率非洲军团到北非支援意大利军队。德国的目的是想切断英国通向东方的战略要道,再进一步控制中近东。隆美尔是德军的一员年轻干将,曾指挥第七装甲师攻打法国,战功卓著。他头脑灵活,善于采取随机应变的战略战术。他还受过沙漠作战的专门训练,有“沙漠之狐”的绰号。隆美尔于3 月和4 月配合意军向英军发动进攻,形势急转直下,英军本已夺回的阵地得而复失,德、意军队包围了战略要地托卜鲁克,并攻入埃及。
却说在1941 年5 月,发生了一桩奇怪的事件,就是希特勒的助手赫斯驾机飞英。
1941 年5 月10 日晚上10 时,在苏格兰伊格尔斯哈姆村附近突然发出一声巨响。已经入睡的居民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惊醒,他们把头伸出窗外,只见一块高地上火光熊熊,并伴有巨大的爆炸声。有些胆大者提着猎枪出去,想要看个究竟,只见一架飞机坠毁在此,却不见飞行员尸骸,于是四处寻找,终于在林中见到一个手持罗盘的男人。村民端枪喝问:“干什么的?”答曰:“我叫阿尔弗雷德·霍恩。我负有特殊使命,要见汉密尔顿公爵。”村民们只好带他去见公爵。
汉密尔顿是英国皇家空军的一名中校,那天正巧在值班室当班。他早已发现有架飞机从海上飞来,可是飞机的影子不久就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正待查个究竟,突然有人来报,说是有一个叫霍恩的先生找他。公爵迎出门外,见到这位不速之客,不禁倒抽一口凉气,这不是赫赫有名的纳粹副领袖赫斯吗!?他们曾在1936 年的柏林奥运会上有过一面之交。汉密尔顿的心里直犯嘀咕,“他怎么会找上我呢!?弄不好别人还会以为我里通外国呢!”公爵赶紧把赫斯安顿下来,并派人严加看守,一面密报丘吉尔首相。
这是一个周末,丘吉尔正在浏览一周的报纸,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丘吉尔不情愿地拿起听简,对方报告了这一惊人的消息。首相立刻下令封锁消息,一面指派可靠的人与赫斯见面,其中有多年在德国担任英国使馆一等秘书的科克派特里克、西蒙勋爵等。赫斯一见英国官员,就和盘托出了他的“使命”。他声称,希特勒希望停止战斗,如若战争继续下去,德国必将赢得这次战争,而英国将失去整个帝国。赫斯提议英、德缔结和约,然后英国参加反苏进军。如此,英国则可以保持在英帝国内的行动自由。丘吉尔对希特勒的欺诈伎俩早已领教,事情明摆着,如果德国攻下苏联,英国还保得住吗?丘吉尔对赫斯的建议只轻蔑地回答了一个字:“不!”丘吉尔指示把赫斯作为战犯看押起来。到二战结束时,英国把他交到纽伦堡军事法庭受审,结果被判处无期徒刑,老死狱中。这是后话。
赫斯飞英到底是受希特勒指使呢。还是他个人的决定?历史学家们各有不同的解释,至今仍是一个谜。
却说丘吉尔在积极组织北非战役之时,密切注视着德国在苏联西部边境的动向。情报部门不断送来德军准备进攻苏联的情报。1941 年4 月,丘吉尔决定通过英国驻苏大使克里普斯把德国准备在6 月进攻苏联的情报送给斯大林。克里普斯花了好几天时间才找到了传递信息的机会。斯大林听完克里普斯的通报后,大口地吸着他的烟斗,脸上毫无表情,最后只说了一声“谢谢!”斯大林自己也得到德军调动频繁的情报,但当这一消息来自反苏老手丘吉尔时,他反倒打了一个问号,这是不是英帝国在挑拨德苏战争呢?苏联政府当时非常谨慎,避免给德国造成任何进攻的口实。所以在得到德国要进攻苏联的情报后,未在军事上采取任何应变措施。
6 月21 日傍晚,丘吉尔在契克斯首相宫邸的院子里散步,他的秘书考韦尔问他,对援助苏联是否会持保留态度?因为众所周知,丘吉尔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死敌。丘吉尔毫不犹豫地回答:“毫无保留。”他继续说:“我只有一个目的,粉碎希特勒,??如果希特勒攻进地狱,我至少也得在下院为魔鬼说几句话。”
第二天一早起来,他的秘书急匆匆地跑来告诉他,希特勒德国已于凌晨4 时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丘吉尔马上命令秘书道:“告诉英国广播公司,今晚9 时我要发表广播演说。”
当晚9 时,收音机里响起了老首相铿锵有力的声音:“任何对纳粹帝国作战的个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跟着希特勒走的个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进攻俄国,只不过是企图进攻不列颠诸岛的前奏。因此,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我们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只要一息尚存,力量还在,就齐心协力打击敌人吧。”那天晚上,丘吉尔安然入睡,自战争开始以来,他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
丘吉尔在发表广播演说前,早已和美国总统协调了援助苏联的立场。美国也发表了支持苏联抗德的声明。同年7 月,英国同苏联签订英苏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双方保证要在对德战争中,彼此提供各种援助和支持,决不同德国单独媾和。同年8 月,两国又签订贸易、贷款和支付协定,英国答应给苏联1000 万英镑的贷款。后来,英国通过摩尔曼斯克和伊朗等通道向苏联运去坦克、飞机、机关枪、吉普车和其他军用物资,俄国也向英国提供了急需的战略原料。
正当德、意在欧洲和非洲肆意扩大战火的时候,他们在亚洲的伙伴日本法西斯也在蠢蠢欲动,有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正准备在太平洋挑起新的战争,美国置身于大战之外的时日已屈指可数了。英、美首脑都感到有必要举行会谈,商讨与战争有关的重大问题。经过磋商,罗斯福和丘吉尔决定8 月9 日在纽芬兰的普雷森夏海湾外的海上举行会谈。这一天,大西洋上突然暴风雨大作,丘吉尔乘坐“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高速航行。在这样的天气下,敌人的潜艇不容易发现攻击目标,舰长暗自庆幸。罗斯福总统搭乘重型巡洋舰“奥古斯塔”号来到会见地点,当丘吉尔登上“奥古斯塔”号时,罗斯福坐在轮椅上,面带亲切微笑,热情接待这位在通信时一向以“水兵”自称的英国首相。两巨头虽第一次见面,但他们已在电话里多次交谈,彼此早已熟悉,并相互敬重。这次倒像老朋友相见似的。丘吉尔转呈了乔治六世的信件,随即开始会谈。第二天,罗斯福又来到“威尔士亲王”号继续头一天的话题。经过4 天会谈,双方同意发表一个共同宣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西洋宪章》。其主要内容是: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变更,两国不愿其实现;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国放弃使用武力,云云。后来,苏联和其他反法西斯同盟国都声明支持《大西洋宪章》,这一历史性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