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励志]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

第4部分

[励志]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第4部分

小说: [励志]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学家发现,外向的性格和自信是吸引和保持朋友的重要原因。由于自信,朋友和同事愿意跟随着你,上司也会对自信的人高看一眼。因为自信的气势,让别人相信你能把任何事都变成现实。然而自信却不一定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它通过你的神态、语气、姿势、仪态等等,无声无息地、由里向外地散发着魅力。这种魅力的力量,不是外表的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地对自己的信任以及对生活的信任。自信的人首先忠诚于自己的信念,这种信念融入你的言行、举止,让你的举手投足都在辅助你的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因而让人们相信你的能力和人格。  
无论是追随者还是领导者都渴望那种有能力、有信念、又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追随者和部下希望领导班子能实现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只要你展示坚定不移的态度,你的自信就能感染他们,他们就会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而紧紧地追随着你,你的自信和气势能够让他们相信:“我能够为你们创造奇迹!”领导者和上司也相信那些有信念、自信的人。只要你自己坚定不移地相信你提出的一切目标,就会让上司相信你能帮助他实现目标。缺乏自信的人不易于让人信任,没有一个人愿意让一个缺乏自信的人承担重任,他们给人一种“扶不起来的阿斗”的印象,也正是缺乏自信造就了现实中无数的“阿斗”。  
心理学家在对学生的统计中发现,在IQ(智商)相同的情况下,自信的学生在学校的成绩高于不自信的学生。心理学家在解释“为什么一样的天才,有人成功,有人却不成功”时指出:“不成功者的自我认识低,因而易受外界影响。尤其是在外界的消极影响之下,他们会产生高度的焦虑,因而表现不佳,而且,自我激励不足。”因而,西方心理学家认为成功的人能够“积极地自我认识(自信),这是取得成就的驱动力之一,也是高度才智的潜力”。自信是成功者开拓的武器,韦尔奇称之为“战胜困难的惟一武器”。无数的案例证明自信能够创造奇迹。在1960年尼克松和肯尼迪的电视辩论中,阴郁的尼克松没有展示出美国人渴望的总统的自信,而毫无政绩的肯尼迪在最后与尼克松握手的一刻,自信地把尼克松的手压在自己的手掌下,他的这种超级自信满足了美国选民对于总统的神话般力量的渴望。  
更重要的是,心理学家发现自信也是衡量一个人幸福值的标准之一,自信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心理学家丹尼斯·威特利认为:“多数成功者相信自己的价值,健康的自信是通往巨大成就和幸福的大门,或许这比其他的品质显得更重要。” 然而,大部分的人并不具备这种自信。在美国里维斯公司1996年对522人的随机抽样调查中,他们发现,人们对服装效果的第一要求是能让他们表现得更自信(60%),而对服装效果的最后要求才是“看起来漂亮”(6%)。可见自信的魅力是人人渴望的,但是也是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  
不过,缺乏自信的表现不一定都是谦卑,另一种自我认识低、缺乏自信的表现却是自傲。许多人误以为自信表现过头是自傲,然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自信是在客观、积极认识自我上产生的,而自傲却是在主观上错误地认识自己,自傲的人并不一定自信。很多自傲的人,恰恰是由于缺乏对自己的满意,积极渴望用另一种极端的方式——“自傲”来掩盖自己内在的虚弱。自信的人,充分理解自己的价值,有坚定的自我信念。自信的人不但有高度的自尊,他们更加尊重别人,他们还有一个人最应该具有的内在的安全感和保障感,内在的力量源泉使得他们不需外界的衬托和比较就能找到自我。而自傲的人缺乏这种能力,他们有着让人诧异的向外发散的单向思维方式,由于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他们需要在外界寻找支撑自己虚弱的内在世界的力量,他们往往在与他人的比较中生存,需要极端地突出自我、夸大自我,在夸大别人的劣势中才能找到对自我的满意和信念。遗憾的是,他们从不会从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问题的症结,而把自己的失落都推给了社会制度或者是人际关系。他们怎么能够成功呢?  
我们不难从观察失败者中受到启发,一大批“怀才不遇”的人们,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事业在一潭死水中停滞呢?他们或者是盲目地、毫无根据地吹嘘自己,把自己的失败都归于外界不能够认识到他们的天才,仿佛只要他们占据一个权威的位置,就能够创造世界的奇迹;或者是不断地对那些成功的“无才无德”的“幸运儿”进行贬低。“自傲”是低情感商数的表现之一,偏执的自傲者表现得幼稚、激进、缺乏理性、狂妄、玩世不恭,他们的儿童心态和饥饿般地寻求自我的不理性表现,让他们无法和谐、美满地处理人际关系,因而常常造成自己“四面楚歌”,而成为“孤家寡人”。  
因而“自信与成功有约”,而缺乏自信和自傲与成功无缘。  
英格丽建议:  
(1)相信生活垂青于自信者。  
(2)要勇于面对自己的恐惧,承受恐惧。  
(3)只允许那些积极的想法在脑海中存在。  
(4)列出自己的优势,并相信这是你的财富。  
(5)只穿让你自信的服装。  
(6)敢于说“不”。  
(7)坦然地接受别人的赞扬。  
(8)眼睛能与别人直视。  
(9)保持头部直立,走路和坐立都不要让自己松懈,运用自信的身体语言。  
(10)用坚定、果断、热情的语气说话。  
(11)不要自我贬低,不要说不利于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话,不要过分地谦虚。  
(12)不要狂妄自吹,不要贬低他人,不要怨妇般地抱怨生活中的一切。                     
当你的成就还不能和   
比尔·盖茨相比  
他们不需要服从条例,他们已经创造了颠峰。  
——玛丽亚·斯波莱内(世界著名形象大师)  
那些极其富有、成功和古怪的人,并不在乎自己留给人们的形象,但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却不能不在乎外界如何看待我们。  
——戴安娜·麦特(英国形象设计师)  
五年前,海峰毕业于中国一所名校的经济系。 那时,他是一个追求独特个性、充满了抱负和野心的年轻人。他崇拜比尔·盖茨和斯蒂文·乔伯斯这两个电脑奇才,追随他们不拘一格的休闲穿衣风格,他相信“人的真正的才能不在外表,而在大脑”。对那些为了寻求工作而努力装扮自己的人,他嗤之以鼻。他认为真正珍惜人才的现代化公司不会以外表衡量人的潜力。如果一个公司在面试时以外表来论人,那么这也不是他想为之效力的企业。他不仅穿着牛仔裤、T恤,还穿上一双早已落伍的、“文化大革命”时代的鸭舌口黑布鞋,他认为自己独特的抗拒潮流又充满判逆性格的装束,正反映了自己有独特创造性的思想和才能。  
然而,他去外企一次次面试,却一次次地以失败结束。直到最后一次,他与同班同学被某外企公司召去先后面试。他的同学全副“武装”,发型整洁、面容干净、西装革履,手中提了个只放了几页纸的皮公文包,看起来已经俨然是成功者的姿态,而自己依然是那套“潇洒”的“盖茨”服,外加上“性格宣言”的黑布鞋。在他进入面试的会议室时,看到约有五六个人,全部是西服正装。 他们看起来不但精明强干,而且气势压人。他那不修边幅的休闲装,显得如此与众不同、格格不入,巨大的压力和相形见绌的感觉使他“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他没有勇气再进行下去,终于放弃了面试的机会。他说:“我的自信和狂妄一时间全都消失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还不是比尔·盖茨。”  
尽管高科技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缩短了制造成功者的过程。许多电脑奇才在一夜之间暴富,昨日的编程员,今天成了高科技IT公司的大股东。他们还来不及接受传统商业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就追随着偶像比尔·盖茨,穿着随意的牛仔裤和轻松的T 恤衫,踏着无带的凉鞋,嚼着口香糖,喝着可口可乐,就来上班了。时代的幸运儿们跳跃了传统的企业家、金融家发展所必然经历的艰辛的成功道路,他们虽然用最高效、最有活力的方式进行工作,却忽略了对传统的商务礼仪、商务文化的重视及培养。公司的形象、个人的形象、成功者的素质、执行总裁的素养等概念,还来不及渗透到发展一日千里的IT行业。更何况在他们所领导的IT行业中,许多工作和交流是通过电脑网络进行的,他们的工作性质是面对着电脑、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电脑这个理性的机器是不会分辨穿牛仔裤、T恤衫的编程员和穿西装、打领带的绅士之间的区别。高科技的精英们休闲的、宽松的风格像飙风一样冲击了传统的“形象管理”理念。  
但是先不要急于高呼“万岁”!不要以为严谨的商业文化基底会由此而动摇、改变或者消失,社会的“成功形象”的模式,以及传统行业的商务礼仪等,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国际公约,谁不了解它,谁就不懂得商业游戏中臻至完美的境界;谁不遵循它,谁就可能从这场游戏中出局!即使这些时代的弄潮儿平时多么潇洒自如,但当他们要出现在电视、报纸等媒体时,在关系到公司的进一步投资,要与风险基金管理人、投资方会面时,他们也必须遵循传统的模式,穿着西装革履,让自己至少看起来像个能处理几百万、上千万资金的公司总裁。那些穿衣胡乱搭配、不在意自己的发式,连皮鞋都顾不上擦的奇才,现在要向那些“以貌相人”的传统行业的基金管理人伸手要一笔数目可观的绿钞,而这些风险基金管理者又常常把对项目和人的评估与投资相提并论。世界著名的伦敦商学院的“风险基金投资”课程曾请了英国著名的风险基金经理来讲授风险基金是如何选择投资项目,他在讲到投资者对项目的评估时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对人进行投资。一个一流的人才,可以把一个三流的项目做成一流,而一个三流的人才可以把一个一流的项目做得不入流。”他们对人的评估只能通过短暂的接触,而外在形象及交流的能力又是产生良好印象的最重要的因素。出色的形象会帮助你在商务交流中少走弯路,并减少不必要的挫折。  
英国一位华裔投资商在1999年网络飞腾的时代来到北京的中关村,和一位电脑才子会谈投资。他说:“我怎么也不能相信这穿着旅游鞋、牛仔裤,头发如同干草、说话结结巴巴的小子会向我要五百万美金的投资,他的形象和个人素养都不能让我信服他是一个懂得如何处理商务的领导人。”  
在上海,一位由英国归来的年轻人顺应时代的发展,把两个人开创的小IT公司发展到上百人的网络公司。公司的飞速发展,也在无形之中改造着他原有的“潇洒”的形象观念。在与美国投资方多次谈判后,他发现那些风险基金的管理者们,与自己最大的不同就是外形的装扮风格和精致程度。他们谈的是数目不小的投资和融资上市,但他的年龄和外表显得与这种商业操作不大相符,他常常感受到投资方的轻视。为了有效地交流,展示给投资方一个成熟、可信、稳重的管理者形象,他对自己的外表进行了更新。现在, 这个四年前外表并不出众的年轻人,已经完全改变了自己的“盖茨”风格,俨然一个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气势。  
我们必须相信,无论是风险基金经理还是面试你的未来老板,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相信你现在可以和比尔·盖茨相比。当微软被联邦指控垄断,比尔也被迫出庭时,他从没有穿着随便地出现在法庭和媒体上,而是遵守商业游戏的潜规则,用西装革履展示给世界一个可靠、可信的天才形象。如果你认真观察,会发现比尔的形象也在日趋改变,他在媒体上的新形象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那个着装随便的比尔已经消失了,新的比尔更像一个华尔街上的经纪人。当去年比尔在北京演讲时,他没有一次是便装出现在媒体上。在北美的《高尔夫》杂志上,有这样一个关于比尔的传说。一次,比尔去打球,他没有穿着高尔夫场地要求的服装,而是穿着牛仔、T恤,场地管理人员按规定没允许他入场。盛怒之下的比尔买下了附近一个高尔夫场地,从此再也不用在打高尔夫时还要按规定穿着而受人限制了。可见,世界巨富的比尔也不是穿着什么都能够被人尊重的,“盖茨”服装在贵族文化中就行不通。  
比尔·盖茨的巨大成就以及他对世界的贡献决定了无论他穿什么、讲什么,人们不但接受他、相信他,而且崇拜他。但是危险的是,比尔·盖茨只有一个,他是个奇特的传奇人物,他的成就和业绩已经超出形象可以传达的内容。他是一个超级品牌,他的名字已经成为超级成就的代名词。衡量社会“成功”人士的形象标准无法应用于他,如果你还没有取得他所取得的成就,而且又不是公司老板,纵然有多么出众的才华,为了你的不可估量的未来和潜在的无限机遇,还是不要像前面所讲的海峰那样,与自己的事业和机遇作赌博。  
英格丽建议:  
(1)在出席商业会议、媒体采访、与商家签合同、首次与客户见面时,无论是周五、周六、周日,请你一定要穿西服,打领带。  
(2)即使不穿西服,也不要穿牛仔裤、T恤衫。  
(3)不要以穿着不规范的世界顶级成功人士为榜样。  
(4)不要追随娱乐界明星的穿着。  
(5)选择传统的服装,宁可保守也不要过度追求时尚,时尚只能保守地反映在你的休闲装中。                     
这是一个两分钟的世界   
——第一印象  
这是一个两分钟的世界,你只有一分钟展示给人们你是谁,另一分钟让他们喜欢你。  
——罗伯特·庞德(英国形象设计师)  
只有留给人们好的第一印象,你才能开始第二步。  
——海罗德(勃依斯公司总裁)  
查理·许在加拿大某移民律师行工作。1998年,被委派回国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