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像500强一样经营自己 >

第8部分

像500强一样经营自己-第8部分

小说: 像500强一样经营自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业时的能力现状、素质现状,极不令人乐观,确实令人关注。据调查,表现平庸、整体能力与素质甚至低于一般学校毕业生的名校毕业生占到名校毕业生30%的份额,他们以高分进入名校,开始大学之旅,却因一般甚至较差的表现,难以完成大学学业。
这类“高开低走”的学生,通常以如下几个步骤,完成整个“高开低走”的过程。
第一步是“高开”。他们以高考的高分——高考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学生的素质情况,但目前的录取制度,是以分数高低为唯一依据——如愿以偿进入一所理想的名牌学校。他们大学学业的第一步,总体来说,应该是“高开”。
第二步是“低走”。进大学之后,大学生会对学业进行重新的认识,会对大学进行重新的定位,还会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某种情绪。对于学业,有的学生认为,我终于读完高中并考了一个不错的分数,进入了爸爸妈妈期望的好学校,我总算对家庭有个交代了,也终于可以轻松了,大学里不应该学习得那么累。这种对学业的错误认识,是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误导所致——有的老师和家长,一直教育学生,考上大学就好了,就万事大吉了。而这种错误的认识,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大学学业目标的定位,使他们放松自己对学业的要求,在大学里大玩特玩。对于学校,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会对学校进行再认识,在“再认识”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大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想象中的大学优雅而迷人,浪漫而温情,而现实中的名牌院校,不但不过如此,而且有很多令人不满的地方,学术风气、教师水平都远非理想,功利盛行,人心浮躁。这种对大学的再认识,会让他们感到迷茫,感到困惑,从而使之降低学习的热情。对于专业,进入名牌大学的学生,因专业情绪不稳定的占相当比例,有的学生虽然进了名牌学校,但是他所学的专业,可能既非自己感兴趣,又非社会需求旺盛的,也就是通常所指的冷门专业。在一些名牌大学,在某些专业里,有80%以上的学生,本人并没有报这一专业的志愿,却被调剂进去。事实上,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有的同学就一直在“好学校冷门专业”或者“稍微差一些的学校热门专业”中进行选择。往往,出于对学校的向往,加之不少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怎样的专业兴趣,他们会选择好学校冷门专业,会选择服从好学校任何专业的调剂。对专业没有太强倾向的学生,还多能保持正确的心态。而那些为了能进入好学校,最终放弃自己的专业兴趣,而进入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学生,就会出现专业情绪问题——即便当初他已经进行了反复思考,当面对现实时,他们的情绪依然会反复,并由此影响整个学业。以上几方面原因,对大学学业的错误认识,对大学梦想的失落,对专业的不满,导致这些学生“低走”。

“好”学校VS“差”学校(2)

第三步是迷路。怀着失落梦想、游戏大学的心态,有的大学生在大学里“迷路”了。迷路中的大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没有了预习,更谈不上复习,上课也不认真,从最初的打瞌睡、迟到,发展到后来的旷课、逃课,整天沉迷于电脑游戏、网上聊天,过着“朝九晚五”——早上九点上床睡觉,晚上五点起床——的黑白颠倒的生活。这样的大学生,根本没有任何大学学习规划。迷路的大学生,实际上会获得自己已经在大学迷路的信号——老师的警告。多次迟到、旷课,再不负责的老师,也会提出警告,要求你注意自己的行为;一次考试不及格,一门功课不及格,表明你可能不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或者自己对这门功课没有积极投入。大学生尤其应注意第一次迷路的信号,千万不能视“迷路信号”而不见,任由自己发展下去。有的学生会出现一个学期八门功课中有六七个红灯,还有的学生因累积三分之二以上课程旷课而失去考试资格,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过程管理、过程引导的原因,也是大学生自身不注意迷路信号的警示所造成的恶果。在一所名牌大学,大学第一学年,就有100多名学生因学业问题而被退学。
注意到迷路信号,却不对自己进行改变,这就使一些大学生走到下一步——“执迷不悟”,在迷途中继续“滑行”。前面的章节中,我们曾强调大学生有没有反馈能力,有没有自我反省的意识,就在于让大家意识到要经常对自己进行反省,对自己的现实状态进行检查,并在反省和检查之后,采取实际行动去改变,不要等出了问题了,比如开除、退学,才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
执迷之后,就变成“甘于平庸”。一般到了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些学生就觉得自己各方面的表现均处于班级的中下层次,学习成绩一般,在社会活动等其他方面,也没有突出表现。面对这种情况,他们选择甘于平庸和碌碌无为,其最大的期望,就是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书,追求优秀的想法已经远离自己。很多时候,他们还会以自己名牌大学的学生身份,安慰自己,对自己说,即便在学校里表现再差,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比其他普通学校的学生强,比他们更具备竞争优势,这实际上是受了“品牌”之累。还有的同学,则把平庸与平淡等同起来,认为自己不追求卓越,是为了平衡学习与生活,追求平平淡淡的“真生活”。这些想法,就会影响到他继续平庸。
最后,也就是有的大学生无法在大学再“混”下去,面临退学,或者在走向社会、寻找社会组织的合作的时候,对自己的学业过程和学业现状,会发出一声叹息。他们会开始悔恨自己荒废了大学生涯,觉得当初如果不进入这样的学校,如果能对大学学业正确定位,如果没有那些消极的专业情绪,也许自己不会走到这步田地。这种悔恨,对个人是人生教训,而对其他大学生,尤其是其他即将走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则是前车之鉴。因此,我对很多中学生建议,在报考大学时,一定要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你有什么兴趣,有什么特长,要选择一所真正能发挥你的兴趣和特长的学校,而不能只在乎学校的外在品牌。
三类路径——“曲折坎坷”。这些大学生在迷茫中最终找到自我,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规划。在大学里,这些学生一度非常迷茫,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发展道路。这一类学生与第二类学生相比,变化在于第四步。他们的前三步跟第二类学生是差不多的,都有着对学业不正确的定位,对大学错误的认识,以及对专业的消极情绪,由此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动力,在大学里走进迷途。但迷途之后,他们及时对自己进行了反省,或者由于受到外界的激励,而在自我觉醒和反省之中迷途知返,这就是他们的第四步,大学生活在这里发生重大的转折。这样的学生,在大学里并不少见,有一些学生可能在大一结束,或者在大二的时候,就感知到自己迷路的信号,接着开始对自己进行反思,调整自己的心态,确定自己新的发展目标,由此步入真正的大学学习。

“好”学校VS“差”学校(3)

第四步是大学生活的“分水岭”,我们希望迷途的大学生走到这里时,能改变自己。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去面对,怎样去解决。每个人在人生中,都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遭受挫折,遇到障碍,感到迷茫,或因为自己的失误,自己的不努力,又或者因为环境的变故,致使自己的事业、人生遭受打击。挫折和失败并不要紧,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在挫折和失败中重新站起来。你应该反省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不够努力。如果能在迷途之后,进行自我反省,并找到自己的正确道路,这并不会影响大学学习目标的实现。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大学生要经常对自我进行反省,就在于能时刻对自己的状态进行监控,尽早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到了大学毕业面对用人单位的时候,才开始反省:“哎,很讨厌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抓紧大学的时光……”这时的反省显然已经太迟了。当然,在这时如果真意识到后悔,再重新振作也是可以的,对整个人生来说,你还有时间来改变自己。
第五步,就是振作。反省之后就应该振作。振作是重新对周围环境进行分析,对自我进行分析,重新对自己的学业进行规划,并且实施这样的规划。
最后是走向成功。
第三类学生,在大学里占很大比例,所谓“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反映的就是这类学生。大学里“高开高走”的学生有,但为数不多,“曲折坎坷”的学生数量更多。我们不希望“二类路径”的学生太多。撰写此书的目的,也在于减少“二类路径”的学生,让这些“二类路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而转变为“三类路径”学生,甚至希望所有的学生,都按照“一类路径”来发展——虽然这是不现实的。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关键在于你怎么样去面对逆境,面对困难,面对挫折,误入迷途之后要能够迷途知返。
每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可能遭遇这样的状态——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做什么,不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十分迷茫。在自己的天空中,没有导航的北斗星,处于彷徨之中。这时,周围往往有很多人——认识的、不认识的——通过各种形式(当面对话,或者在电视里,在报纸上,在书本中)引导你、感召你、感化你。就像你现在正在看的这样一本书,也是在指导你、激励你,希望你能够顿悟,找到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并为之付出努力。
但是,顿悟是需要条件的。很多励志书籍中都有饱含人生哲理的故事,希望读者阅读之后,能顿悟做人的方法、成功的道路。但很多时候,读者读了觉得很受启迪,颇有收获,却无法激励自己摆脱固有的不良习惯,振作起来。要获得顿悟,首先,个人必须有潜在的愿望,渴望改变自己,至少在潜意识里如此。如果一个人“心已死”——所谓“哀莫大于心死”——根本没有一种潜在的想被激发、想成功的愿望,又怎么可能“顿悟”呢?如果有的同学的想法就是,对未来不抱任何希望,也不想就业,就想这样一辈子被父母养着,也就是成为第一类靠家庭投资维持生存的“自主创业”的个人企业,那么,是没有任何事情能激励他的。因此,我们必须拥有改变自己、成就成功的愿望。
其次是积极的心态。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困难,要看到困难之中的希望,看到危机中的机遇,要从不足中发现优势。不能因为一时的不如意、一时的挫折,就全盘否定自己,要知道,只要努力,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前面不是没有路可走,而是我们不肯走,或者已经迷路。
最关键的是进行改变的实际行动。没有行动,所有的想法都只能停留在口头,都只能停留在想法,不可能对自己的现状有丝毫的改变。因此,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困难,并主动去接受各种指导和激励,最终将指导和激励转变为自己的切实行动。大学里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同学们纷纷反映自己缺乏人生规划的知识、能力和技巧,希望从学校从老师那里获得相关指导,但往往令人不解的是,大学开设相关的课程之后,却很少有学生去选修。这就是我们只有想法,却不愿意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去实践,最终,依然抱怨自己缺乏规划的知识、能力、技巧,希望得到指点……这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好”学校VS“差”学校(4)

普通学校学生的规划路径
同样,普通学校学生的规划路径也可以归为三类。
一类路径——“低开高走”。在讲解名牌学校学生的规划路径时,我们说的是“高开高走”。这里,为什么说“低开高走”呢?确切地说,这里的“低”是不准确的,但我们姑且把它列为低。有一些同学,虽然按照自己的实力、按照自己的高考分数,能进到这样的学校,已经十分不错,但他们还是会认为普通学校的学生身份不够理想,这所学校与自己的能力是匹配的,但与自己对“好学校”的期望、憧憬是不匹配的。所以,姑且称为“低开”。这一类学生,他们对大学学业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只要把握今天,只要努力去奋斗,照样可以获得很好的发展。因此,他们有正确的大学发展规划和切实的行动。这样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会成为非常优秀的学生。有同学的想法是:在名牌学校里,竞争激烈,高手如云,我只能做“凤尾”,但是在这所一般的学校里,我却可以做“鸡头”,我这个“鸡头”可能会远比“凤尾”做得优秀。他们也确实如此,在大学毕业时,会比相当部分的名牌学校学生更有竞争优势。
二类路径——“低开低走”。这一部分同学,由于对学业的错误认识,加之一直迷失在考试失误的情绪之中,对学业放松,对学校不满,对专业不满,也就谈不上制订正确的学业规划,在自暴自弃中,陷入迷茫,并且不对自己进行反省,任由自己迷失到底,最终要么面临退学,要么在毕业时红灯高挂。
三类路径——“迂回前进”。这些学生,在大学前期,与二类路径的同学十分相似。后来,由于受到外界激励,结合自己的反省,终于在某一个阶段认识到,自己这样对待学业是错误的,这样花费精力、时间、金钱,获得的产出是“很不经济”的,对自己的家庭不负责,对自己也不负责,因此发生根本性改变,开始重新树立自己学业的目标,落实学习计划。这类学生在普通高校中十分普遍。
比较优势——各自的优劣势
普通学校的学生,怎样与名牌学校学生谈“比较优势”?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一个是软能力方面,另一个是硬能力方面。
所谓硬能力,就是你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所具备的专业素养。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