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撬开富翁的嘴_获悉成功秘诀 迈克.里特曼& >

第11部分

撬开富翁的嘴_获悉成功秘诀 迈克.里特曼&-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杰克:哦,你要做好两件事情。
首先是要考虑一下,问问你自己,“我真的愿意和这样一群人相处下去吗?他们能支持我迈向成功的更高阶段吗?”
我们一直强调群策群力。
我们一直强调积极向上、相互支持的群体氛围。
罗伯特·舒勒谈起过可能性论者,那些人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你必须着手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清楚,你到底希望自己身边的朋友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你希望他们对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你身边有三种因素可以对你施加影响。
你可以和一些具体的人打交道,就像在办公室里那样。这些是你可以面对面交流的人。
另一种影响来自你所读的书,所看的电视节目,所听的广播节目,还有你翻阅的报纸和杂志。
此外,你参加的各种座谈会也会对你产生影响。
所以说,简单地讲,你要开始在自己身边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让自己也融入到这种积极的氛围当中,就像你为你的节目所注入的活力一样。你要去读一些最新的励志书籍,参加一些积极向上的讲座活动。
对你刚才提出的问题,我的第一个回答就是,你要确定自己想和谁交朋友,以及你希望自己身边有着怎样的氛围,这样你就可以消除部分来自外界的消极的压力。
第二,在夜深人静时,在清晨刚刚起床时,要在心里默默地进行演练。
演练你想要去做的事情。不要担心别人会作出什么反应,而是去想想你自己要怎样行动。
所以,当你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真的达到了那个境界时,你就几乎注意不到你身边的人是怎么想的了。
就如同—打个比方—一个很好的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他不会去理会看台上八万观众的反应。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曾在心里默练过,并且在场上实地演习过五十多次的动作。当时他们的全部心思都集中在这个地方。
迈克:进入了状态。
杰克:进入了状态。完全正确!第二部分第4节 与杰克·坎菲尔德对话(3)
迈克:你的讲稿《自豪与最佳表现》中提到了好几个概念,我们来谈谈这些概念吧。
我现在拿在手里的这份《自豪与最佳表现》改变了我的生活,我知道它也能帮助其他的人。
杰克,你在这个系列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能给我们详细说说这其中的道理吗?
杰克:好的。
一般来说,除非你去争取,否则你什么都得不到。
在我的讲座中,我是通过一个现场演示来说明这个道理的。我拿出一张面额100的美钞。然后我说,“如果这里有100美元,谁想得到它?”
屋子里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
我就坐在那儿,手里一直举着这100美元,最后我又问了一句,“有谁真的想得到这100美元吗?”
过了一两分钟,有人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上前来,等着我把这100美元递到他手上。
到了这一步,我还是没有动。
最后他不得不跳过来,从我手里把这100美元拿走。
然后我对观众说,“菲尔刚才的所作所为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答案就是,他离开了座位,采取了行动。
许多人都知道如何对自己给予充分的肯定,如何确定目标,如何展开联想。所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可是,任何一个出色的计划,一旦没有行动,就是一纸空谈。
即便你的计划很糟糕,只要你采取了行动,你也还是能够向前迈进一步。当然,面对你眼前发生的一切,你需要主动地给予回应。尽管你采取应对措施时依据的行动计划很糟糕,你也能再进一步。而不采取行动,再完美的计划也无济于事。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光想不干,一无所获。”
所以,你要去干点什么。而很多情况下,人们想得太多,准备得太多。
迈克:明白了。很有意思。
你还强调过这样一个概念,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够行的了”。
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杰克:哦,大部分人没能成功的最大原因在于,他们觉得自己还不够行。
自己不够聪明,自己不够老练,自己消息不够灵通,自己穿得不够讲究,自己资金也不够充足,等等。
只要你认为自己这个不够行,那个不够行,那你就永远无法采取必要的行动。因为你会觉得自己还不具备足够的条件去采取行动。
你要是想让自己变得够行,就必须行动起来,然后从个人的经历中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
吉姆·罗恩曾为我指点过人生的方向,我想大家对这个人并不陌生。他曾经说过,“你要确立一些足够高的目标。这样在你为这些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你就会变成一个有资格达到这些目标的人。”
做个百万富翁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已经多次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告诉你们,有一栋房子、一辆车,不必担心它们因质量问题而报废,这确实是一件很令人惬意的事。
但是更重要的是,为了成为百万富翁,我必须将自己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必须学会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我必须学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我必须学会策划一次演讲,我必须学会让我曾经有点惧怕的人为我提供贷款,等等。
所有这些事情听起来就让人发憷。但是我一一去做了,而且我毫发无损地做成了。将来我再也不会为这些事情担惊受怕了。
现在你可以拿走我的房子、我的钱、我的车子和其他所有的东西。没有关系。
我知道怎么再去得到这些东西,甚至更多的东西。因为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我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我拥有的财产。
迈克:你所强调的这番话真是非常非常的发人深省。
杰克,我们刚刚说了,现在我手里就拿着一份你的作品目录。
这绝对是我所见过的一流的精品。
当然,这份目录提供了更多有关《自豪与最佳表现》的内容,那些认为自己能从这份讲稿中有所收益的人应该觉得这份目录很有帮助。第二部分第4节 与杰克·坎菲尔德对话(4)
迈克旁白


迈克:杰克,我们还有大约11分钟的时间。接下来,让我们来说说《阿拉丁口诀》,这是一本非常出色的畅销书,是你和你的好朋友马克·维克多·汉森合作推出的又一力作。
请问什么是“阿拉丁口诀”?
杰克:哦,马克和我发现,我们外出做励志讲座时,人们会边听边写,把所有重要的内容都记在笔记里。但是,他们过后不会走出去采取任何行动。
所以,我们意识到人们漏掉了一些环节,有一些至关重要的事情他们没有去做,这就是向他人寻求帮助、支持、援助以及资金,从他人那里争取得到实现自己梦想所必需的一些条件。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阿拉丁的故事。
他做的事情就是告诉灯神自己想要什么,然后灯神会主动地去实现他的梦想。
我们意识到人们遗漏的正是这一点,人们忘记了自己去争取。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阿拉丁口诀”。
所以,在这本书中,我们大致列出了人们不敢去争取的五大原因。
我们还讨论了如何在不同的场合下去争取—在工作中如何争取,在家里如何争取,如何向妻子、向孩子张口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等等。你要去争取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这里我只给大家举个例子。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儿童食物救助”的负责人。
“儿童食物救助”是一个组织的名称,他们的目标是让全世界的儿童都能吃饱饭。
当朝鲜的事情发生后,他意识到有五万名朝鲜儿童正在挨饿,正在面临死亡的威胁。
可他无能为力,没有人愿意飞往朝鲜,因为那里的飞行安全得不到保障。
当时他恰好读了《阿拉丁口诀》这本书,他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和所有的航空公司取得联系。
于是,他开始一家家地查询是否有飞往朝鲜的货机或客机。当他查到第39家航空公司时,终于听到对方说;“是的,我们有飞机往那边飞。”
正因为他采取了主动,他的组织成功地向朝鲜空运了价值一百多万美元的食品,五万名儿童的生命得到了保障。
所以,这和情人约会还不完全一样。我们说的是把所有人等一一问遍,争取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迈克:你的这番话太深刻了,因为它还有一种圣经的教义在里面,“索取,然后你就会得到”。
让我们继续来谈《阿拉丁口诀》。
你刚才提到人们之所以不去争取有五个原因。
我们在这里只重点来谈谈人们不张口的最主要的原因,好吗?
杰克:人们不去争取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无知。
他们不知道该去争取什么。
从没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去争取,他们也不知道该到谁那里去争取。
所以,大体上,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对他人的能力认识有限或认识不清。
比如觉得他人没有足够的能力,或者觉得如果你真的爱我,就不会等我张口。还比如,觉得这个世界很冷漠、很自私,没有人真正关心我的需要。还有,即使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我也不会开心。
你必须像个孩子那样用简单的目光看世界,才能真正走进他人的世界,一点点澄清上述这些我们挑出来的错误认识。
第三个原因是害怕被拒绝。
人们太害怕尴尬了。
我很喜欢那个推销员的例子。
说是有个推销员非常希望能够面见总统。一个女秘书对他说,“你根本不可能也没办法进去见他。”
于是,这个推销员说,“如果我就这么走进去呢?”
女秘书回答道,“哦,他会把你扔出来的。”
这个推销员听了她的话后想,“管他呢,我现在不就是在外面的大厅里嘛。如果我进去后他把我扔了出来,我大不了就是又回到大厅了呗。我现在不已经在这里了?也没什么更大的损失嘛。”
于是,他就直接走进去了,说,“总统先生,我只想占用你一分钟的时间。”
结果总统并没有把他从房间里扔出来。
就算他真那么做了,又有什么呢?他原本就是在大厅里,顶多是回到开始的地方而已。
而我们呢,我们怕别人把自己当成傻瓜。我们怕别人羞辱自己。我们怕别人以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怕别人把自己当做白痴。
而正是这些惧怕阻止了我们向前的步伐。
第四点就是自我评价太低。
我们当中有许多人觉得,他们没有资格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其中一部分原因与我们童年时期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认识有关,还与我们受到的教育等其他因素有关。
所以,如果你按照我们刚刚所说的那样,采取一定的措施,培养起自豪感,那你就会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就会觉得自己有资格去争取想要的一切东西。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觉得自己够老练,不愿意从别人那里得到指点。
从根本上说,这是人的傲气在作怪。他觉得自己在大家的眼中是个万事通,或者所有人都认为他应该知道怎么去做。所以,他不想让人看出他并不知道怎么做,或者他还有什么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我曾经在一家大航空公司工作,在那里,接受我咨询的人平均年薪在七万美元左右。
我问他们,“如果有一个你本该知道的东西,可偏巧你不知道。这时,你发现在工作大厅另一端离你不远处有一个同事,而他对这个东西很熟悉,你们当中有多少人会穿过大厅向你的同事走过去,去寻求帮助?”
大部分人表示,他们会先花上15分钟的时间自己再找找看,能不能找出相关信息,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像个什么都不懂的傻瓜。
可是,这15分钟可能会让你或者你的公司损失上千美元,因为你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完成其他更有价值的工作。而这一切都仅仅是为了顾全你自己的面子。第二部分第4节 与杰克·坎菲尔德对话(5)
迈克:刚才,我们提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属于一种世间法则,就像“索取,你就会得到”等其他概念一样。
你能不能拿出一点时间给我们讲讲世间法则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能否将这样一个整体的抽象概念给我们具体解释一下?
杰克:哦,简单地说就是,不管是什么,你施展出去的最终将还到你身上来。
我比较欣赏狄巴克·乔布拉对此发表的见解。
他说人世间有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冥思与联想进入这一状态。
当我们处于这个意识状态中时,我们就成了一个整体,我们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整体。
你一旦进入了这种整体意识状态,就会明确自己的意图。
狄巴克说,“我想为当今世界最大多数人提供最高层次的服务。”
我的愿望是,我想帮助尽可能多的人,让他们在爱与快乐中实现他们最高的理想。
今天我来参加你的节目,就是来帮助人们实现这个目标的。
我将这个愿望融入到了我的写作当中,还有我录制的音像资料当中,等等。
当我们推出《心灵鸡汤》的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荣登榜首。
每个人都说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出版商不相信,《纽约时报》的人也不相信。
而我们当时就已经开始对这个目标展开了自己的联想,在我们的想像之中它已经成了事实。就这样,我们通过联想让自己充满信心,在这种信心的作用下,一切都顺利了起来,仿佛整个世间都在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在帮着我们取得成功。
所以,我们从联想开始,让自己在想像中看到自己的名字就排在排行榜的第一位。
我们每天都这样默默地想上五分钟。
事实上,我们还真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篇头剪了下来,然后把《心灵鸡汤》这个书名印在了第一行的位置上。
每天都这么联想的结果是,我们开始在潜意识中不断寻求实现梦想的出路。寻求推销这本书的出路。不仅仅通过书店—因为只有7%的美国人会光顾书店,而是通过超市、杂货店,甚至像密歇根的“贝壳小型书市”那些地方来推销我们的书。
我们最大的促销点之一是美甲沙龙。因为女士们为了修理指甲,会提前预约后到那里排队等候,她们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同时还要做头发。
我们通过美甲沙龙和美发沙龙卖出去了成千上万本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