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行动改变生存 >

第9部分

行动改变生存-第9部分

小说: 行动改变生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关系,也一点一点从头来:“档案资料的摆放,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能够找到,是为了让别人也能一下就找到。”每个机构一个盒子,一个夹子;先按机构做目录片,然后再分哪些资料在盒子里,哪些文件都在夹子里;不同类别的文件,注册文件、报税文件、规章制度怎么分,每个类别再按时间顺序排放。这样摆放的整整齐齐,不管谁接手,都能一下就把想找的东西找到,收拾成这个样子,就是咱们的脸面。”
脸面,是郭姐在跟小朋友交流的时候常说的一个词。小姑娘们刚上手的时候,一开始记账,写阿拉伯数字12345,各有各的字体,在帐表上挑勾,大的大小的小,排列也不整齐,订出来的凭单也是一样。“我们做财务的人,是可以不用语言交流的,你把内容整理清楚了,是可以用账来对话的,不用看到她的人,只看到账就行了。不仅能从账上看到会计结果和逻辑关系,也能看得出她的习惯与个性。你订出来的凭证,是要写上自己的名字的,这个凭证的保留期限是15年。别小看了这个数字写的好不好看,勾挑得怎么样,凭证订得齐不齐,这上面写着我们的名字,直到15年后别人一看,还在说我们呢,我们做出来的账,就是自己的脸面。”
爱,信,诚
小荷计划的头一批学员来自“美新路”的小朋友,后来,又有几个与“美新路”一直都有联系的蒲公英打工子弟职业学校的学生加入进来,还有一个关注打工子女教育的国际机构CMC职前培训班的学员,慢慢也有人把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介绍过来,有了大专生,也有了大学生。
人多了,范围宽了,但小荷计划的宗旨没有变,郭姐跟小朋友常说的三个字是“爱、信、诚”。爱,是美新路一直在讲的那个爱,也是指要热爱你做的事业,郭姐面试小朋友,就看你是不是真心想做财务工作;信,是信念,也是对自己有信心,遇到困难挫折百折不挠能坚持下去;诚是坦诚,也是诚信。
平时小荷计划就在美新路活动,美新路宽松的氛围给了小朋友很多爱和温暖,工蚁坊也在设身处地为她们做考虑。要想做出纳,会计证是必须的,但很多女孩子家庭负担比较重,拿不出这么多钱考证。加入小荷计划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工蚁坊会垫付1700块钱,让她们去上一个考会计证的班,等到她们可以参加外派劳务有了收入之后再每月100、200还回来。虽然给了她们很多的爱护,但郭姐有时候又是严厉的。
曾经有一个孩子,有一天跟郭姐说机构要加班不能来工蚁坊,然后去办自己的事儿。郭姐知道狠狠地说了她,后来小姑娘很委屈,专门写邮件问郭姐“您不是一直说允许我们犯错误吗……”但这个错误不一样,允许犯错误指的是技术性错误,与诚信有关的错误,是不可以犯的。
在刚开始做小荷计划的时候,有朋友对郭小华说,太贫困的人不适合做财务,特别是出纳,因为这里面诱惑太多了。郭小华说:“我知道出纳工作面临的诱惑多,我也承认,人的品格不是一天形成的,但是,我还是相信人心底里的那份善念。”
        
我们做出来的账,就是自己的脸面(2)
针对这个问题,小荷计划有专门的培训,着重强调知道什么错误是不能犯的。“每个机构的出纳都有好大的权力,管着单位的保险柜,存着我们的现金和有价证券。如果我手里没钱了,先从保险柜里拿点花了,等发工资再还回来行不行?——不行!这就是财务制度……”
小荷才露尖尖角
姑娘们加入小荷计划培训一段时间之后,会有几种不同情况,有的在工蚁坊承担日常工作,有的派驻到其他机构,称之为“劳务输出”,从每周一天到每周四天都有,要求一年之内每周要回来学习一天,并且要继续向郭姐报自己的工作日志,特别是在派出之后,每周的日志她都会仔细看过并且认真回复。
2010年,第一个与小荷计划做劳务输出的是一个基金会,派去了两个人试用,试用期间在基金上班,仍然由工蚁坊负责工资社保,基金会向工蚁坊付钱购买服务,半年之后,基金会把他们都转成了本机构员工。
在工蚁坊,每个小孩儿每个月都要接触三十多个不同类型机构的不同问题,一旦到了各个具体单位,会觉得事情格外简单。有位小朋友外派到两个机构。其中一个机构是出纳临时跳槽丢下一个烂摊子,把买发票的底单和手续都弄丢了,她到后连跑两趟税务局,终于买回了发票,一天就把事情归置就绪,用人单位给郭姐发短信“小朋友太负责了,感动得我热泪盈眶”。
事情在成长,参与其中的孩子们也在成长。上面说到的这个姑娘的爸爸早年因矿难去世,为了让弟弟读书,从小成绩很好的她没有上大学,一直是她心里的遗憾。加入小荷计划后,她学习特别用心积极,进入工作后也看到了这份职业的前景和自己的发展的可能性,现在已经在读农大的成人教育本科班。
到2011年年底,小荷计划不仅有代理记账和劳务输出,现在又承接了一些机构的财务人员培训,在工作执行方面也做了新的调整,不再是郭小华一个人带着姑娘们做事情,外聘了两位兼职专业人员,都有过多年工作经历,一位会计一位审计,除了分担对小朋友的辅导工作,还计划带一些水平较高的学员参与审计,给她们提供上升的空间。
环保维权 路在何方
每天5万多辆车冲出隧道会带来什么?
隧道里大多是满载的货柜车,都是从香港开过来的,刚刚通过了跨海大桥来到深圳,正开足马力驶向广深高速公路。
有人说,带来的是巨大的财富;有人说,带来的是发展的机会;还有人估计,15年内可以带来630亿美元出口、旅游创汇,带来的是无限的前景。
这确实是一条前景无限的黄金通道,但是,隧道的开口设在了居民身边。
5万多辆货柜车带着财富和机会呼啸而去,把废气和噪音甩在身后,留给了住在深圳市南山区东滨路沿线的居民。
2003年以来,因为这份特别的“礼物”,深港西部通道沿线居民走上了环保维权之路,上访、诉讼、游行、千人集会、万人签名,抗议之声一浪高过一浪。2006年夏,国家环保总局介入,工程暂停,工地寂静一片,居民的维权活动也悄无声息,似乎一切都沉寂下来。进入2007年,随着正式通车日期7月1日日益临近,传来了开口方案修改、工程即将重启的消息,吸引着我们把关注的目光再次投向这里。
        
上篇:弱势上访,对话难求(1)
提起上访,人们也许会联想到讨工资的农民工、受开发商蒙骗的拆迁户和被乡官村霸欺压的农民等“弱势群体”。但在西部通道维权中,沿线业主多为中青年白领,受过高等教育,是“中产阶级”,是这个城市的主人。即使这样,他们在相关问题上依然“弱势”。首先是信息上的弱势,对即将从自己身边经过的工程没有知情权,他们极其有限的信息来源是媒体。
《深圳特区报》曾经提到:“皇岗口岸80%以上的过境车辆经过城市干道集中和疏散,污染严重。西部通道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深圳的环境问题。”居民关心的是:改道后如何控制污染危害?2002年12月,在一篇题为《西部通道 南山黄金之路》的报道中这样写道:“西部通道侧接线地下通道的废气不会直接排放,而是通过两侧的排风口收集后,在大南山和口岸两处的风塔集中排放”,这样的表述让居民比较安心。
2003年8月28日,西部通道跨海大桥正式动工,《深圳商报》等媒体这才公布了接线工程隧道方案,居民发现,排放废气的高塔不见了,而是在隧道西侧开设了一个361米长的排放口。这条双向单行的封闭隧道长2726米,采用纵向通风,全部废气随车辆行驶由出口涌出,开口就像一个巨大的烟囱口,排出的废气量相当于一个日燃烧5万公升柴油的化工厂。报纸上说,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附近“人烟稀少只有少数临时厂房”。
事实上,排气口就设在了居民的鼻子底下,距最近的居民楼只有30米,受影响小区有十几个,住着几万居民。如此一来,这些小区就像是被一下子架在了化工厂的废气排放口上。
在这个提倡“以人为本”的时代,怎能如此“目中无人”?最早上访的是隧道西开口附近统称前海片区的业主。“上访”这个词,从字面看就是通过“访”与“上面”沟通。但是,想让自己的声音被上面听到,谈何容易。
单个上访无人理会,原本来往不多的邻居们走到了一起,先开楼道会议,又在小区召开业主大会,一些敢说敢干、又肯付出时间精力的人成了小区维权的带头人。现代城市都是封闭式居民小区,区内联系都不多,小区之间更加隔膜,共同威胁之下,人际关系好像一下拉近了许多,不同小区里的人用各种关系彼此影响着,联合起来一起上访。
最初有些“病急乱投医”的味道,不管深圳市的规划、国土、西部通道办、信访等部门,还是国务院信访办、中纪委、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部门,只要觉得沾点边就试一试。如此维权不得要领,效果可想而知。
知识分子比较注重尊严和方式方法,有过回迁上访经历的建议找些老人去哭、去闹,这样的建议无人响应:太没尊严了。有人建议花钱买动关系走上层路线,也招来一片反对之声:我们表达正当的要求,一定要采用正当的手段。但是,眼看一个月过去了,依然什么回应都没有,业主们沉不气了,一卡车四五十人去堵市政府的门,但被工作人员架着抬到一旁,还是没什么效果。
9月25日,市政府在迎宾馆召开西部通道设计方案的专家评审会,业主代表几经努力冲破阻拦,在专家吃饭的时候进入饭厅,争得了一个简短发言的机会,并递交了意见书。
似乎一切手段都没有奏效,业主向公安局递交了游行申请。希望能够引起政府的重视,实现对话。
        
上篇:弱势上访,对话难求(2)
在第一次得之不易的“对话会”上,维权业主首先申明:“支持西部通道,反对废气直排”,“要为深港经济一体化锦上添花,而不要留下污染遗憾”,他们理性维权、依法维权的做法赢得了政府的尊重,南山区委书记还把个人手机电话留给了居民代表,并责成信访局长具体负责,街道办事处也说他们是依法维权的典型,并多次代业主转交有关信函。
后来业主发现,自己的行为缓和了,政府方面也就会懈怠一些。有一阵,业主们提出对话要求总没有回音,就又递交了一份游行申请。申请交上后接着就有了反应,在居民们申请的游行日期之前,南山区的公安局长带着几个人来了,在小区健身房找到了业主代表钱绳曾,请他到居委会谈谈,他拒绝:我又没有违法,不跟你们走,有什么事就在这里说吧。
局长让居民放弃这次游行。原来,他们申请的游行时间正巧是北京市委书记刘琪造访深圳的日子,这时候有人上街游行,他这个局长是要负责任的。他甚至说只要过了明天,哪怕后天游行都行。大家坚持:不行,我们就是要明天游行!不让游行,我们明天到市政府门口静坐行不行?
其实,业主本来就不是为了游行而游行,达到了对话的目的,游行自然就放弃了。
经过了一段此消彼长、进进退退的过程,前海居民与深圳市政府之间信息沟通的渠道慢慢顺畅了。
都知道上访不是容易事,刚开始的时候,业主们或者放下自己的生意,或者跟老板请了事假,一时上访成了一份“全职工作”。但维权往往旷日持久,问题总是被“踢皮球”,一拖再拖。对相关部门来说,这是他们的工作,拖得起,但业主不同,时间一长肯定撑不住,太多公众维权在拖延过程中不了了之。这里的维权能够从2003年夏一直持续到现在,与形成了自己的维权方式有关。
到2003年下半年,前海居民就有了自己的维权骨干班底,六七个人、多的时候十来个小区代表,定期或遇事聚在一起开会,核心是两位退休高级工程师,施泽康和钱绳曾,是得到了小区业主委员会签名授权的环保维权代表。他们通过召开业主会议和楼道会议进行沟通,通过填写调查表了解民意,在小区内培训环保志愿者,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所有上访文件和计算过程都在网络论坛公布。平时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一旦需要,又可以迅速动员起来。退休在家帮女儿照料外孙的钱工承担了与维权有关的大量日常工作,几年来,单是向政府和环保部门发出的各种信函就有四十几封,还要及时电话联系跟进,询问进展、催促了解查办。在旷日持久的维权过程中,不仅政府会懈怠,业主们也会被拖“疲”,针对这种情况,他们注意内部沟通,常将有关情况写成告业主公开信,或把自己收集到的与环保有关的信息通报业主,比如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布、松花江污染和附近因污染造成的癌症村的报道等,都引起了极大反响。一旦信访要求得到有关方面的回复,他们也会立即写文章做出反应,以期形成一种良好的、常态性的互动。
2003年11月20日,市政府主动邀请前海业主参加“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会,公布了一个新的侧接线方案,西开口从361米缩短为100米,移出了污染最严重、也是抗议最激烈的小区。另在隧道东端后海片区增开一个200米的半敞开口直排废气(方案修改前后对比如图一、图二,口岸方向为东,高架方向为西。本图由刘淳提供),离最近的中学只有180米,附近还有小学和幼儿园等,改动之后,受污染影响的居民共有20万人。业主们仍然没有得到《环评报告》全文,只得到复印的部分内容,称“距西开口120米处的氮氧化物浓度符合国家二级空气标准”。
        
上篇:弱势上访,对话难求(3)
前海居民认为虽有改进但并不满意,特别是对《环评报告》中污染“达标”的结论存疑,开始推敲得到的有限数据。新方案使原本沉寂的后海居民也开始上访。
一片反对声中,接线工程于2004年7月动工。后海业主通过上访和召集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