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资本女人-20位中外着名女性的成功启示录 >

第23部分

资本女人-20位中外着名女性的成功启示录-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婚后,单身的凄苦和晚年的孤寂使赫本很想找一个男子做生活伴侣,朋友们对此很关心。其中一个好友为她介绍了一名男子——英俊的演员罗伯特·沃尔德斯。

    两人一见面就被彼此吸引住了。罗伯特在心灵上是温和善良的孩子,需要一种母爱。而赫本身上兼有护士和母亲的双重品质,从这一点上说,双方都找到了他们所需要的。1981年,罗伯特走出了大胆的一步,他住进赫本在瑞士的家,开始了两人的同居生活。

    最终,赫本在罗伯特身边找到了幸福,她辛勤劳碌的一生终于得到了宁静的归宿。

《资本女人》 第三部分 奥黛丽·赫本的优雅魅力

    奥黛丽·赫本的优雅魅力

    女人的美丽,需要一个慢慢修炼的过程。优雅的女人,当然需要岁月的磨砺,在人生的种种境遇中,不断成熟、完善。久而久之,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显得优雅无比。奥黛丽·赫本无疑是众多漂亮的女星中最富优雅魅力的一位。

    (1)百看不厌的“银坛女神”

    赫本的美丽是世界公认的,她五官的精雕细琢,每个部位都恰到好处,与生俱来的优雅魅力,更是无人能及,过了半个世纪,还是没有一个人能超越她的美。由于赫本在银幕上的形象,广大观众十分喜爱她。在她声誉鼎盛的五六十年代,世界各地的影迷把她奉为“银坛女神”,对她的名作百看不厌。

    摄影师们爱看她那毫不俗艳的美,都喜欢为她拍照捕捉那“无法比拟的美”,著名导演比利·怀尔德说:“自从嘉宝以来还不曾出现过这样的人物,导演见了会忍不住再三为她大拍特写镜头——拍她那端庄的大眼睛,拍她那诱人而甜蜜的笑靥,拍她活跃的举止,拍她那炽热的感情。你离开了影院,但她的音容笑貌时时出现在你的眼前,挥之不去,欲忘不能。”

    《罗马假日》成功后,全世界都赞美她的美貌,说她是飘落凡间的天使,她那吊眼梢、高颧骨,迷人的、若隐若现的微笑,还有那小精灵似的下颌,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为之倾倒。她的一切都成了世界女性仿效的对象。她在《罗马假日》里那种清新秀美的短发型后被称为“赫本头”,竟风靡世界,无数时髦女性以做此发型为荣。许多年轻妇女都学着影片中安妮公主的样子把头发削得短短的,不少理发店专理“赫本头”:大街上竖起巨大的“赫本头”广告牌,一些男士也站在牌前摄影留念。赫本偏瘦的体形使得减肥美容业兴旺起来,就连赫本的服装、帽子、太阳镜也都风靡一时。赫本在《萨布丽娜》中,穿的是著名巴黎时装设计师于贝尔·德·纪梵希设计的一字领袍裙。这是一件袒露胸肩的白色长袍,胸部相当于衣领的部位是“一”字形的平直线条,它造型简练、明快,疏密相间的大花图案恰到好处地出现在应当出现的部位,这件长袍优雅美丽,赫本穿上它一出现在银幕上,广大观众就如痴如醉,成千上万的妇女群起效仿,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赫本热”。

    《时代》周刊在1953年9月7日那期封面上刊登了赫本的照片,这是它有史以来第一次刊登一个初出茅庐的演员的照片。1957年,著名的社会专栏作家把她封为世界十大杰出女性之一。她的形象甚至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导演起用她时,是什么都不问的。他们认为,只要奥黛丽·赫本的名字出现在电影海报上,那就意味着完全可以保证影片获得国际性的成功。事实也的确如此,除了倒霉的《绿厦》(由其第一任丈夫梅尔·菲热尔执导)外,她还没演过一部不成功的片子。她一直是50至60年代美国票房价值最高的五大明星之一。

    (2)富有艺德,人品高洁

    赫本不仅外形纯美,而且内心也纯洁高雅,她为人有教养,从不摆大明星的架子。因此,演员们都很愿意与她同台演戏。在《罗马假日》里,她与格利高里·派克合作就十分好。在拍斯坦利·多南执导的《俪人行》中,她与男主角扮演者阿尔伯特·芬尼合作得也相当愉快。两位主角甚至有时因为在摄影机前笑得太过火而只好重拍。阿尔伯特情绪极好,经常讲笑话,一场戏下来,检查录音时,突然听见阿尔伯特说:“我和奥黛丽要当导演啦!不晓得斯坦利·多南还能挣到什么钱!”自然这段录音只好剪掉,重录。当然也有的演员因为赫本名气太大,与她一起拍戏还有些不适应。1957年,赫本主演了派拉蒙电影公司当年的最佳影片之一《滑稽面孔》,与她配戏的好莱坞舞蹈名腿、57岁的弗雷德·阿斯泰尔,他被赫本弄得魂不守舍,在该片开拍之前便没完没了地表白:“这是我和伟大而可爱的赫本合作的最后也是唯一的机会了,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在拍《蒂梵尼早餐》时,和她演对手戏的是年轻英俊的演员乔治·佩帕德。他非常紧张,在拍一场与赫本的床上戏时,他躺得过于靠边,不料扑通一声跌倒在地板上。后来,赫本热情主动帮助他,使他消除了紧张,终于拍好了这场戏。

    赫本是世界影坛上难得一见的瑰宝,她的容貌清秀,不俗艳,而且耐看。她的身材苗条修长,她的气质永远那么优雅。在观众心目中,她从不在摄影机前搔首弄姿,更不用裸露镜头和挑逗性的动作来取悦观众,色情电影更是与她无缘。1976年在拍《俪人行》时,其中有一场海滨的戏,赫本和男主角阿尔伯特·芬尼必须身着游泳衣。然而对优雅、美丽、十分敏感又十分苛刻的赫本,想到自己首次将身体暴露在千千万万影迷面前,不禁紧张到极点。导演斯坦利·多南安慰她,给她打气说,她的身体是大多数妇女所羡慕的,而她还是忐忑不安。戏尽管是拍了,但她演的动作很做作,明显是装出来的愉快。她的这种洁身自重的高尚情操,在西方影艺界,尤其是在好莱坞女明星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正因为如此,导演和演员们、同事们都愿与她合作,并以此为荣。

    赫本的人品和艺德也颇受圈中人物和广大影迷所称赞。她拿过百万美元片酬,但她认为,一个演员不该由于拿过百万片酬就非永远拿百万不可。在1966年拍喜剧片《怎样偷窃一百万》时,她与著名导演威廉·惠勒第三次合作,赫本十分感谢这位在《罗马假日》和《孩子们的时刻》中提拔、启发她的恩师,主动地将片酬减为75万美元。

    (3)深受观众爱戴的奥黛丽

    为了爱情和婚姻,赫本忍痛割爱,息影整整七年,广大观众十分怀念她,电影公司和圈中的人物都希望她能再次出山。1976年,不安于“贤妻良母”生活的赫本终于重返影坛,与因演007谍报员詹姆斯·邦德而名噪一时的肖恩·康纳利一起主演《罗宾汉与玛丽安》,影片描写中古传说中随十字军东征归来的农民英雄罗宾汉与离别十八载的爱侣玛丽安之间的一段深情。该片的首映式在纽约举行。当赫本前往出席之前,她非常不安,阔别影坛七年,电影工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会怎样对待她?

    在首映式之前,赫本还不得不尽快飞往好莱坞,在美国电影学院表彰威·惠勒接受终生成就奖的仪式上发言。她朗读了一首自己写的诗,结果博得满堂喝彩,这使她又惊又喜。接着她又飞往纽约参加首映式。首映式在广播城市市音乐厅举行,赫本一到,约有6000人向她欢呼,用唱歌的声调齐声道:

    “我们爱你,奥黛丽!”

    赫本对此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被人们的热情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看到人们并未对我感到腻味,我很感动。”然后她再次飞往好莱坞,出席该片在西部的首映式,并在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发仪式上担任授奖人。这对电影明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荣誉。她这回是为当年即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飞越疯人院》的授奖嘉宾。赫本息影七年,感触颇深,但她最难忘的是,好莱坞没有忘记她,电影没有忘记她,广大观众没有忘记她。虽然息影多年,但她的演技并未逊色。继《罗宾汉与玛丽安》后,她又主演了《血线》(1979)、《哄堂大笑》(1981)、《直到永远》(1991)三部影片。

    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她在好莱坞黄金时代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样,给人们留下了异常美好的印象。她在电影史上所占的独特一页,是不会被岁月所抹掉的。1991年4月22日,美国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向赫本授予荣誉奖,该项奖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资深望重的艺术大师颁发,获奖者先后有查理·卓别林、劳伦斯·奥立弗、伊丽莎白·泰勒、詹姆斯·史都华等影界巨星,这是对赫本影坛生涯以及非凡演技的崇高褒奖。

    (4)晚年的人间天使

    晚年的赫本,仍然老骥伏枥,为公益事业发着光和热。自1986年起,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和发言人,在游历了受饥荒侵害的地区后,赫本试图唤起人们对处于危机中的儿童所面临的困境的注意。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时常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她还把一枚罗马时期的胸像典卖,其款项全部捐给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组织。赫本对提高全世界儿童的福利所做的一切是热切而真诚的,这使她赢得了总统自由奖章以及种族平等大会的人道主义奖。

    1991年在探察战火蹂躏中的索马里之行中,赫本突感腹痛如绞,随即送往洛杉矶的西达兹塞尼医院诊治,最终被确诊患有结肠癌。到了1992年,她已经虚弱得无法亲自领取电影演员的终生成就奖了,她在致辞信中说,感谢一生中所有与她合作过的导演和演员。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嬷嬷接获奥黛丽病危的消息,下令所有修女彻夜为奥黛丽祈祷,盼望她能奇迹般的康复。祷告传遍了世界各地。1992年12月,奥黛丽自知病情难复,向医生请求回到故乡托洛亨纳茨的家中最后看一眼瑞士的白雪。自与梅尔·菲热尔结婚后那里一直是她三十多年来未曾离开的“自己的家”。

    1993年1月20日,就在克林顿就任美国第四十二届总统的当天,奥黛丽·赫本在罗伯特·沃尔德斯及孩子们的看护下离开了人间。赫本弥留之际无不惦念道:“我唯一的遗憾是再也不能帮助那些可怜的孩子们了。”

    她的去世使好莱坞和世界震惊。著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称她是一位“回到上帝身边的天使”;赫本的两任丈夫、罗伯特·沃尔德斯以及于贝尔·德·纪梵希都出席了她的葬礼;六百多名小镇的居民护送着赫本的遗体,为她送行,送她幸福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就在奥黛丽·赫本离世之后,她还获得了1993年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颁发的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

    在赫本的遗体告别当日,人们在英国乡间发现了一位老人,他神色迷茫,脚步顿挫,口中反复吟诵着赫本当年在《野燕麦》和《萨布丽娜》中的台词,在追思,追思……

    天使落入凡间,在经历了种种的荣耀和痛苦后,却向人间撒播下了浓浓的爱和温暖,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依恋,然后,挥一挥翅膀,带走了不老的容颜。她的纯情、美丽和清新是人们的心中不朽的记忆。【 http://。。 提供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