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演讲谋略与技巧 >

第13部分

演讲谋略与技巧-第13部分

小说: 演讲谋略与技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价值将会降低一半。我们从中承受的将只有末世的悲哀,而感觉不到破晓的
光明。事实上,作家们并没有辜负历史的期望。才子佳人的小说中,曾经一
直被封建正统文学当作国家栋梁来赞美的文人士大夫,受到前所未有的冷峻
的批判。才子佳人小说,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如此冷峻地批判自己的同
类,如此清醒地认识本阶级的堕落和没落,作者需要承受沉重的悲哀与痛苦!
然而,这正是一般知识分子自省的浪潮,一股在涅集中求再生浪潮。

[第五部分]涅粱与再生。

千年的治国老路受到怀疑,不愿再走下去了,再也走不下去了。曾经一
直是理所当然的价值观念,受到全面的怀疑和否定。在这种意义上,明末是
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大的转折时期,其重要性,仅次于法兰西民族解放运
动。

[结束语]

先生们,我以为明末的才干佳人小说不应该被文学家所忽略,正像明末
的历史不应被历史学家忽视一样。(风阁1996:56—62)

二、众星捧月

可能大家都接触过或多或少的优秀演讲稿,林肯的《盖提斯堡演说辞》
对你来讲或许已是耳熟能详。你从中去概括过优秀讲稿的特点吗?也许有的
读者未加注意和重视。在这里,我们将优秀讲稿作了一下概括。

1。超越自我,说服听众
演讲有何目的?对这个问题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在众多的演讲者中,
有人是为了显示”我多么有见解”,有人是为了炫耀“我多么有知识”,有
人是为了表明“我多么会演说”,甚至有人是为了展示“我多么有风度”。。
不能这样!演说的目的不是这些,而是影响他人,影响他人的思想。感情,
迸而影响他人的行动。黑格尔说:“演说家说服我们相信某些观念,为了达
到这个目的,就要设法影响人的全部,就要激发我们的情感和欲望,震撼我
们的心灵。总之,通过心灵的一切方面来感动听众、说服听众。”

因此在写演讲稿时,首先就要问自己:我到底想干什么?我到底要别人
改变什么?我到底想要听众相信什么?我到底想要听众去做些什么?总之,
先要忘掉自我,进而超越自我,要明白,是在为听众写稿。例如,林肯的《盖
提斯堡演说辞》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他并非向众多的听众显示他善于演说,
而是要人们相信他所执政的政府是神圣的,他的事业是伟大、崇高而富有正
义的。他要人们坚定不移地赞成他的事业,拥护他的政府,坚定不移地跟他
走,从而使他统治下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共和国”永世长存,并不断发
展壮大。撰写演说稿的人,应该时刻想到如何影响听众,如何为某个崇高的


目标进行演讲,彻底摆脱狭隘的自我表现、自我陶醉、自我欣赏的不良动机,
那么演说的效果就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达到超凡脱俗的效果。

2。倾向鲜明,感情强烈
既然演说是为了影响听众而进行的,演说者自身就必须有鲜明的态度,
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些必须明确,不能含糊。同时在演讲中还要表现
出强烈的感情,全身心地拥抱一切,因为“情不真,则无以惊心动魄”,“无
以惊心动魄”就没有震撼力,感染力,也就不能影响听众,不能达到“怯者
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请再注意林肯的《盖提斯堡演说辞》。
当时人们正普遍沉浸于对往事的回忆,赞颂烈士和自己卓著的功勋时,而林
肯则慧眼独具,独树一帜,提出了鲜明的主张:不要忘记了先辈门尚未完成
的事业,不要忘记摆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不要让烈士们的鲜血白流。林
肯之所以能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目光,与他是亲自指挥南北战争的统帅分不开
的,与他对过去那场战争中勇敢的生者和死者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分不开
的。因此他提出,只有继承先烈的遗志,完成先烈们未竟的事业,才是对先
烈的最崇高的敬意和永远的纪念。所以公众普遍称赞林肯的演说是“在适当
的地点说了恰到好处的话,无论从哪方面看,它都完美无疵,它是一篇誉满
全球的演说辞”。有人评价说,炽热深沉的真情是这篇演说辞动人的关键。

3。奋力一向,千里杀将
孙子兵法:“奋力一向,千里杀将。”这是教导军事家要学会集中优势
兵力。而演说稿,也要遵循“奋力一向”的原则,集中全力解决一个主要问
题。通常一篇演说辞只有一个中心。因为中心多了,就等于无中心,听众就
很难把握演说者到底在说些什么,到底要干什么,听完演讲后仍不知所云,
这样的演讲也就没有多大意义。有的演说者,学识丰富,满腹经纶,想要说
的话非常多;也应该一次选一个最得意的问题传达给听众,而另外的高见留
待下一次讲,不会有人要求演讲者作知识。学问的倾巢大展览。许多演讲者
元视演讲这一规律,想充分展示自己的学识,并将多个中心,多种问题在一
次演讲中提出来,弄得庞杂臃肿,漫无中心,使得听众听得云里雾里,大喝
倒彩,结果以失败告终。再看林肯的《盖提斯保演说辞》,该演说辞文情专
一,毫无枝蔓。他点明了美利坚合众国的信仰,阐明了南北战争的积极意义,
讴歌了烈士们的献身精神,而这些统统是为了表现一个主题:让我们活着的
人继续为这个自由平等的国家而战。这样,所有关于国家、内战,烈士,都
是为了拨响“要继续战斗”这个主旋律,典型的“奋力一向,千里杀将”。

4。脱“俗”入“觉”,境界开阔
佛经云:“佛祖讲经,境界开阔,芸芸众生,心驰神往”。这句话的意
思是:佛祖讲经之所以能让人信服,是因为境界开阔。什么是境界?境界是
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思想所能达到的程度越高,境界越开阔。1988 年2 月
1 日,海灯法师的掌门弟子寂诚法师曾向请教阐释“境界’的人说:“目光
短浅,人云亦云,或逐时好,或傍古人,谓之‘俗’。‘俗’则境界平平。
独具慧眼,翻空出奇,独树一帜,谓之‘觉’。‘觉’必境界开阔。”法师
又说:“觉即悟,觉即通,觉即智,觉即慧。悟、通、智、慧之人,方能开
启未悟、未通、未智、未慧之人,方能为人师表。”法师的话足使人茅塞顿
开,如登山临海。要想启迪别人,那么则自己必须具有开阔的思想境界,演
说者的立意必须高大得多。

在盖提斯堡公墓前,埃弗雷特作了近两个小时的演讲,但是没有留在人


们的记忆之中,而林肯虽然只讲了两分多钟,但却名垂青史。埃弗雷特什么
地方不如林肯吗?不是文采,不是语法,不是词汇,也不是是演说技巧。而
是两人在立意在思想境界的差距。埃弗雷特说的是我国有记载的历史以来,
在我们国家的光荣史册上,没有哪一页比盖提斯堡战役更加辉煌灿烂。而林
肯比埃弗雷特的主题思想高出许多,他不但要求人们记住这“最光辉灿烂的
一页”,而且号召人民继续书写更加壮丽辉煌的诗篇,既要继承先烈的遗志,
完成未竞的事业,又要让“民有、民治,民享”的美利坚合众国永世长存,
并不断发展壮大。他同时指出,只有这样,烈士的鲜血才没有白流。这个主
题是林肯不逐时好,不傍古人、独树一帜的精神境界的外在表现。这个主题
的高度,恰恰是埃弗雷特没有达到的。事后,埃弗雷特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
他在第二天写信给林肯说:“我在两小时内所讲的东西如稍微触及你在两分
钟内所讲的中心思想的话,那么我就感到十分欣慰了。”当埃弗雷特的长篇
演说被人们逐渐遗忘时,而林肯的精悍深刻演说辞却被人们用青铜浇铸出
来,陈列在牛津大学图书馆里,永垂青史。由此可见,境界是演说的真正生
命。

5。开门见山,少说套话
有许多演讲者,爱用“在。。之下”的套话开场,“在某某会议精神的
鼓舞下”,“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在全体
同志的鼓励下”。。这实在是一种彼此雷同,泛滥成灾的套话。与其这样空
泛的打“套路”,不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盖提斯堡演说辞》起句就是
“87 年以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块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的国家”。非常直率
切题,不是很好吗?试想,如果林肯的演讲,仍然在开头来一番套话,还能
有“短小精悍、完美无疵”的赞誉吗,它还能让众人铭记心中,成为英语讲
稿的经典文献吗?

6。寓理于憎,情理并茂
“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动人的演讲,需要情理交融。无情
的说理,会显得教条与冷冰。如果“寓理于情,情理并茂”,将明白的道理、
典型的事实、火热的情感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同时发挥作用,这样的
演讲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震撼力。例如林肯的演说辞,如果不是那
样充满情感,当然也不可能流芳百世。

7。寓庄于谐,别开主面
在许多场合,演讲是庄重、严肃的。然而,庄重、严肃并不意味着排斥
幽默和风趣。庄重严肃的演讲如能恰当地融人耐人寻味的幽默语言,风趣语
言、乃至俗语,那么演讲更会有声有色,给众多的听众,带来轻松活泼的气
氛,使听众能在欢欣的笑声中聆听演讲,用轻松的心情去领悟到演讲的宗旨
和哲理。“俗中见雅,大俗大雅,方为大家”是颇值得演讲者借鉴,学习的。

8。适时引用,画龙点睛
在演讲中,恰当使用现成名言、诗文、谚语、典故等,能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当时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的胡耀邦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时,引用了
唐朝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陆蛰的一段话:“吝少失多,廉贾不处,溺近迷
远,中人所非。”吝惜小利而丧失大利,聪明的经营家是不于的,只图眼前
利益而无视长远利益,连普通人也懂得划不来。接着,胡耀邦又顺势切人正
题,“所以,重要的问题,在于合作双方都要站得更高一点,眼光更远一点。”
他后来又顺势引用了日本的两句谚语“眼光放长,达人大观”。在运用这些


精辟的名言、谚语后,再用事实进行论证,使演讲大获成功。

9。琅琅上口,入耳消融
演讲稿主要是用有声语言表达的,所以必须使它具有诵读性,能让演讲
者在演讲时琅琅上口,让听众听起来入耳消融。有些讲稿看起来很好,但诵
读却很拗口,或者是难懂的书面语过多。演讲是声音交流,听众不能将声音
“固定”住,也就不能反复思索,因此最好应换成通俗易懂的口语。(风阁
1996:65—70) 


第五章丝丝入扣的安排谋略

“不管你用何种语言,你所能讲的,决离不开你。”

爱迪生

如何安排演讲内容,事关演讲的成败。世界上著名的演讲家,无论其演
讲时间的长短,无论他面对何种听众及处在何种环境,他们几乎都能使演讲
生动、耐人寻味,将他们的思想,情感,成功地传达给听众,这与如何安排
演讲内容的谋略问题有关。

在本章内容中,我们将给读者朋友介绍多种方法,这些方法是对名家的
演讲进行归纳整理所得。能够对你安排演讲的内容有所帮助,让你在演讲中
立于不败之地,获得听众的支持与青睐。

一、主观能动与内容得体

1。集中你的注意和思想
有谁能立即记住演讲稿中的每一句话吗?绝对不能。但是你能记住其中
的内容,因为你的观点、你的信念及你的经历与思想是一个结合体。你清醒
的时候,它们都呈现于你的脑海甚至会进入你的梦境。总之,你整个的身心
已经装进了这些情感与经验。这些东西也成为你下意识的心理,如海岸的岩
石一般坚固。事前的准备就是让你去思考去斟酌,通过不断的努力选择出引
起你兴趣并有用的材料。这些原材料,经过你的加工整理,将成为一种只属
于你自己的作品。这并非一个很困难的过程,只要你确定一个目的,然后充
分集中你的注意和思想,便会水到渠成。

2。圈划主题
确立了主题之后,首先要设定你需要涵盖的范围,严格地在限定范围之
内选择组织内容,不要将涵盖面弄得过大。很多人因为没有圈定主题,而没
有抓住听众的注意力酝酿主题,构思演讲,因为他们演讲的论点实在是多得
离了谱。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的心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思考、容纳过多的
事件。如果你讲话就像在叙述世界年鉴一般,那你将无法持久地吸引听众的
注意力。举个简单的话题,好比讲述到公园游玩这个主题。许多人由于过分
热切,不想遗漏任何事物,便事无主细地把公园有的每一项景观都讲出来,
听众便以极快的速度一点又一点地听下去。当你讲完时,留在听众脑海里的
是假山、游乐设施、古建筑等模糊的印象。如果说者集中力量讲述公园单一
的有特色景观,情形将大不一样。例如野生动物或喷泉,这样更能够给人留
下深刻的印象。

讲述任何主题都是这个道理。不管是讲推销术,如何竞争、如何学习,
或是环保等,都应在事前圈划好主题,再将内容进行弹性调整,以能在有限
的时间内充分表达完整的思想为宜。

3。胸有成竹,借题发挥
演说中就题目的表面意思泛泛而谈要比探究深层次问题容易。但是,前
者给听众的印象是模糊的,甚至根本没留下印象。所以,在你缩小主题后,
就给自己提一些问题,让自己对该题目有更深入的了解,做到胸有成竹,以


便随时可就题讨论。要做到胸有成竹,你必须充分准备,事前认真酝酿,尽
早地确定主题,筛选内容,千万不要拖到演讲前一两天才选定。及早确定主
题定好题目,你的潜意识还会发生作用,你将获得无法估量的好处。在一些
休闲空档时间里,你就可以酝酿你的主题,构思你的题目,仔细酝酿,反复
推敲,最后写就一篇佳稿,成功地向听众传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