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演讲谋略与技巧 >

第5部分

演讲谋略与技巧-第5部分

小说: 演讲谋略与技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准备的演讲稿,畅所欲言,思如泉涌,令在场的各路外交高手刮目相看。
不用说,罗慕洛的演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他的一些精辟的言辞被各
家报纸登载出来。

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倘若罗慕洛当时因自己无足轻重、不惹人注目而有
所胆怯,就很有可能失去这次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失去了提高本国
国际地位的契机。

可见,胆量是优秀演说家的必备素质,万不可让恐惧占据你的心理。(左
干1995:24—25)

我们发现,在各种社交场合,人与人之间的表现大不一样:有的人侃侃
而谈,口若悬河,真可谓风度翩翩;有的人畏畏缩缩,结结巴巴,像是理屈
词穷。特别是即兴演讲,这种差别就更为明显、突出。其原因固然很多,如
知识储备、事先准备、个人性格,当时环境等等。但心理素质却是一个重要
因素。经常发表即兴演讲的人,如司法人员、公关人员、导游员、推销员、
节目主持人等,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克服恐惧心理呢?

1。自信。我们都确信,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自信。一个人事业成
就的大小往往与他的自信心的强弱成正比。美国诗人艾默生就曾这样说:“自
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那怎样才能具备坚定不移的自信呢?
首先要有树立自信心的前提,即:善于发现与认识自身的潜能。一个偶
然的机会,一个人被推举上了演讲台,发表一段即兴演讲,并获得初步成功,
于是他发现了自己的口才潜能。如果第一次上台演讲失败了,有的人就怀疑
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能力,甚至不敢去尝试第二次。可是,你知道吗?许多
著名的演讲家,如林肯、邱吉尔、田中角荣,青年时代口才都不好。林肯年
轻时曾在讲台上窘迫不已,甚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直到被轰下台去,但他
并未失去自信心,更不认为自己是天生的口才低能儿。经过长期努力,演讲
水平日益提高,他的就职演讲还被誉为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讲中最精彩的演
讲之一。所以,一个人失败了不要紧;而失去信心却会让你回天乏力。

20 世纪初,据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分析研究,一个普通人只运
用了其智力的10%,还有90%的智慧被浪费了。不久,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
德又通过调查、实验,估计出人的能力只运用了6%,还有94%的潜力被浪
费了。实验者们还发现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其大脑潜能也只运用了
1/3。俄罗斯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的研究则表明:如果人脑发挥50%的潜
力,就能学会40 种语言,同时,还能攻读数十所大学的必修课。

可是,人类巨大的潜力,大部分被自卑感葬送掉了。自谦是人的传统美
德之一,自谦表明有自知之明,在充分认识自身优点、长处与潜能的前提下,
不否认还存在缺点、短处,虚心向别人学习,并有信心赶超高水平的对手或
朋友。过分谦虚则可能导致自卑,让自身潜质无用武之地,令你甘败下风,
甘居下游,自认愚笨,并确信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某个方面的杰出人才,其
中包括口才。

坚持培养难度较高的即兴演讲能力,是树立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2。镇定。与熟知的人随意地交谈,人人都能镇定自若。登台即兴演讲,
差别就表现出来了。有的人对熟悉的话题能任意发挥;对生疏的话题就苦于
言辞,甚至临阵脱逃或中途败走。面对少量熟悉人能谈吐自然;面对众多陌
生人,特别是有领导干部和著名专家在座,就胆战心惊,唯恐讲不好、讲错

话;有人在秩序井然、环境优越的会场里可以纵情慷慨陈辞,碰到灯光暗淡、
扩音器不太好、听众秩序欠佳就不知所措,难以稳定情绪。。

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根本原因还在于演讲者给自己强加了许多
不必要的思想包袱:怕丢人出丑、怕参赛不能获奖、怕台下人公开提出相反
意见。。但抱着的是宣传真理、学习、锻炼口才的目的,那么,讲得好,掌
声雷动不骄傲;讲得不好,一次失败不气馁。再大的困难,也有勇气豁出去。
实践经验丰富了,要应付各种意外情况、非常情况、不利情况就是易如反掌
的事了。

人人皆有自尊心,谁愿登台出丑呢?但演讲家不是天生的。初次登台出
丑,是为了今后登台少出丑,最终达到次次登台不出丑。如果只想不鸣则已,
一鸣就要语惊四座;条件不具备,宁可不登台,那就永远不会有镇定的心理
素质。一旦工作需要必须登台讲话,就极可能出大丑。因此,不怕失败,坦
然以对,才是正确的演讲心态。

在此基础上,仍有必要再积累并掌握一些具体办法和措施。微笑着走上
演讲台,环视观众,可以先对熟悉的或友好的观众行注目礼,这样有利于克
服恐惧心理。鞠躬、行礼之后,不急于马上开口,可先作一个深呼吸,调整
急促的呼吸,这有利于缓解稍显紧张的心理;如一时想不起下面的内容,不
要长久呆立在台上,给人以冷场的印象,可以把后面的内容提前讲,或现编
新内容、新语句,也可以向听众提问、与观众对话,作“缓兵之讲”。这些
办法说来容易做来难;只要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古训,坚持
锻炼,你就能轻松运用这些技巧了。

3。自控力。说即兴演讲为激烈的政治斗争、市场竞争中的游击队、轻骑
兵,并非夸大其辞。但这是凭三寸不烂之舌去控制会场、征服人心。如果没
有坚强的自控力,又从何谈起控制会场、左右“战局”呢?
善于控制自己内在感情的人,就具有自控力,展示于外则是举止得体。
无论斗争、竞争多么激烈,你登台即兴演讲就必须注意文明礼貌、社交礼节,
不能感情失控,以至于失礼。在这方面,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
会上发言时脱下皮鞋敲击桌面的粗鲁之举,可谓贻笑大方的失礼的典型例
子。表达饱满的激情应根据演讲目的及其总体设计,而做到收放控制适时、
适量、适度。因情不自禁而动作太多、太碎、幅度太大,音量太大、语气太
重、音调太高。这些如同作戏的夸张表演,会让人产生言过其实,表情虚假
之感,临场效果定会适得其反。

必须经常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一个文明而又成
功的演讲者。

4。逻辑要点记忆。较强的记忆力是演讲者必备的能力之一。命题演讲
侧重于机械记忆,讲稿的要点及内容均需记忆。即兴演讲侧重于意义记忆,
演讲辞临场造就,边想边说,要点及要点间的关系为记忆重点。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意义记忆在即兴演讲中的运用。以“人才需要口才”
这一题目为例,让我们来看看,围绕中心要构思设计几个要点,它们彼此间
又有什么内在关系。

①什么叫人才?
②人才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备多种才能。
③口才能助人成才。
可以看出,这三个要点之间层层深入,是递迸关系。

再以“口才能助人成才”为题,又有四个要点。

①口才可用于交流思想、交流信息。
②口才可用于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③口才可用于说服持观望态度的朋友。
④口才可用于批驳恶意攻击的敌人。
这四个要点之间虽然是并列关系,但排列顺序又有轻重主次之分。认清
这一点,才不会遗漏要点,颠倒顺序,搞错关系,这样,才可成就一篇内容
完整,逻辑严密的演讲稿。

逻辑要点记忆属于意义记忆,是一种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要求理解力
更强、记法更灵活。

综上所述,可见加强自身心理索质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必须从自我心理
出发,发现和培养我们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
克服演讲的恐惧心理,也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李仲华1995:47—51)

二、敢于说话与善于说话

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当一个人独处一室,认真思考
问题时,不会感到不习惯、不自然,不会感到有什么压力;可一旦站在众人
面前说话,一旦有成百上千双眼睛注视着自己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就无法像
一个人独处时那样从容不迫了。这种情况下,人往往感到手足无措,似乎处
在了一种真空状态里,甚至连张开嘴巴的勇气也没有了。可见,站在大庭广
众前演讲与坐着独立思考这两码事可谓大相径庭。行为科学工作者认为:从
坐着封闭思考到站着开放演讲,是一场革命。人们之所以害怕当众演讲,说
到底是害怕在众人的目光紧盯下说话,是害怕那场从思考到演讲的方式上的
“革命”。

不过,这种性质的转变过程是能够实现的。而且,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
演说者、演讲家,就必须跨越这道鸿沟,当你跨越了这道鸿沟,习惯了在众
目睽睽之下演讲,你就会尝到在书桌前思考所无法领略到的快乐。一位演说
家兑:“我习惯了面对众人思考和说话,听众越多,越有挑战性和刺激性。
我的脑子越兴奋,思路就越活跃、越灵敏、越清晰。”凡成功的教师,也都
有这样的体验:只要站上三尺讲台,话语就如泪泪泉水自然流泻出来。面对
几十双眼睛畅所欲言,真正是最惬意的事了。

人到了这一步,标志着他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标志着他完成了思考方
式的一场革命。进入这种境界的人,将不再害怕当众演说,并且常怀着激动、
喜悦、跃跃欲试的心情欢迎听众的挑战,会像运动员、演员那样盼望着出场。

无庸置疑,我们在这里所做的重要讨论,是关于说话的胆量及如何帮助
诸位朋友提高说话胆量的问题。但是,说话的胆量与说话的水平是休戚相关
的。而不善于说话的人,再高的技巧,没有胆量,不行;敢于说话而不善于
说话,也不行。只有既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才能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功
德圆满。

不知读者朋友曾否抚躬自问:我会说话吗?这个看似十分简单、幼稚的
问题,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此所谓“会说话”(即善于说话),意指说话者能够准确、自如、恰如
其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图等;能够把道理讲得条理清楚、形象


生动;能够轻松自然、简洁明了地使他人听清和理解自己的话语。同时,善
于说话者能够从与他人交谈中,把握他人说话的目的,体味其说话的魅力何
在,从而得到有益的启迪;同时,通过交谈,能达到知己知彼,密切联系,
建立友谊的效果。由此可见,是否善于说话,与是否敢于说话同样重要。

在生活中,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处处都受人喜爱和欢迎。他能使
许多本不相识的人走到一起,携手共进;能使许多本来彼此不发生兴趣的人
互相了解,互相觉得彼此的需要;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与隔阂;能使
愁苦烦闷、郁郁寡欢者得到安慰;使悲观厌世、不思进取者得到鼓励;能使
自己周围的人变得更快乐、更聪明、更美好、更振作。具体地说,敢言善言
的人总能成为生活的宠儿:作为上司,他可以游刃有余地使下属对自己心悦
诚服;作为推销员,如簧巧舌可使他的业绩直线攀升;作为家长,他能协调
好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使一个家庭变得祥和美满。。

与之相反许多不敢说话、不善说话的人常常陷入难堪、尴尬的境地。他
们说话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让听者觉得十分吃力,更谈不
上能使对方产生共鸣,或心悦诚服的接受意见。这样就造成了交际上的种种
困难,影响工作,影响生活,同时也给自己带来诸多苦恼。

由此可见,如何提高自己的说话胆量及语言技巧,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非
常重要的。

三、冷静是绝招

要提高说话胆量及语言技巧,完成从坐着封闭思考到站着开放演说这场
革命只有一条路,即:勤学苦练,多参与演讲实践,不放过任何一次公开演
说的机会。罗斯福总统曾经这样说:“冷静的头脑,是可以通过练习得到的。
必须用反复的练习来控制自己,使自己养成一种习惯,使自己的脑子,在众
目睽睽之下,也可以完全受自己控制,从容地思想。只要得法,每一次练习,
便都增强一分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而进入坦然自若的境界。”

德摩斯迪尼是古希腊杰出的思想家和演说家。在他逝世42 年,他的同胞
为他立了一尊庄严的青铜塑像。像上的铭文是:“德摩斯迪尼,如果你有与
你智慧相当的权力,马其顿人的战神就不可能在希腊握有权柄。”由此可见,
他的天才般的智慧是多么为人们推崇。尽管他具有惊人的智慧,可是把他推
上演讲圣坛的,依然是勤学苦练。同绝大多数著名的演说家一样,德摩斯迪
尼的演讲也是以失败开始的。

公元前355 年,在一次群众集会上,29 岁的德摩斯迪尼首次公开发表了
对国家政治局势的看法。遗憾的是,听众根本无法听清他所讲的一切。他那
沙哑的声音、瘦弱的体型和笨拙的动作换来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嘲笑。面对极
其困难的场面,内心十分坚强的德摩斯迪尼巍然挺立在讲坛上,一直坚持到
把话讲完。虽然他的精神可嘉,但演讲依然以失败告终。

事后德摩斯迪尼去请教当时颇有名气的演说家史德加。史德加请他当场
朗诵几首诗。然后史德加作示范。德摩斯迪尼惊奇地发现,史德加的声音是
那样明亮悦耳,举止是那样潇洒大方,感情是那样自然充沛,表情和手势是
那样富有表现力。史德加魅力十足的演示令德摩斯迪尼钦佩得五体投地,同
时德摩斯迪尼看清了自己的差距,决心以艰苦的训练攀登到史德加的境界。

他躲进地下室,避开一切社交活动和吵闹嘈杂的声音,每天练习发音、


表情和动作。由于他体型瘦弱而端肩,他就把两把宝剑挂在两肩上,以使体
型端正平稳。他气息短促,就苦练深呼吸,使气息舒长有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