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人生就是奋斗 >

第9部分

人生就是奋斗-第9部分

小说: 人生就是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速达几百公里的现代化汽车和,电动火车了。 
     置身在 20 世纪末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新知识的巨流排山倒海般地 
涌来,学科在不断综合又不断分化,世界知识的总量在成倍增长。如果说在 50 年代末,懂得晶体 
管技术是新知识的话,那末,在 80 年代则要求掌握集成电路才算迈进了新天地。据统计,18 世 
纪,知识更新期是 80 年到 90 年;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则缩短为 30 年;近五十年,进而缩短到 
15 年;现在,更缩短到 5—10 年。60 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新发明、新发现,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 
还要多,仅宇宙空间技术领域中,就出现了一万二千多种过去不曾有过的新产品、新工艺。而近十 
多年发展起来的工业新技术,到今天已有 30%过时。在电子技术领域这一比率更高达 50%。国外 
有人因此称今天为“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着象一座座群山崛起的新学科。人们要在某个领域取得 
新的成果、新的发现,必然要比过去付出更加艰苦的劳动,花费更加巨大的心血。这是一场千百万 
人参加的激烈竞赛。要在这场竞赛中获得胜利和成功,关键是看谁最先登上新学科的峰巅。这就要 
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奋勇突击的精神,不断进取的胆略。谁若是在已有的成绩面前飘飘然停步不 
前,丢掉 
了艰苦奋斗的大旗,就必然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 
     科学无止境,奋斗无止境。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满足于已有成绩的奋斗中不断进步的。时代在 
发展,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义出现了;旧的平衡打破了,新的平衡需要重新建立,新情况、 
新问题层出不穷,因而我们也就必须不断进取,永无止境。一辈子艰苦奋斗下去。 




                                              25 

。d18。                                                          人生就是奋斗 


No。 IV。 扬起出征的风帆 

筑起心中的“太阳城”——金刚石钉板床冷水浴——点燃智慧的明灯 

——人生的金树常青 


    我们已经讨论了什么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在个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创造生活中的应有表 
现,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对于国家、民族的巨大影响。 
    现在,可以在此基础上,来探求一下青年人怎样才能具备艰苦奋斗的战斗精神。让我们从一个 
遥远的故事说起。 


筑起心中的“太阳城” 


    时间:17 世纪初叶 
    地点:意大利 
    人物:空想共产主义者康帕内拉 
    场景:一所中世纪城堡的阴暗牢狱 
    康帕内拉靠着墙根坐着,腿上搁着小木板,艰难地在纸上写着什么。门口,他年迈的父亲在望 
风。突然,狱吏走过来了,康帕内拉闭上眼睛装着闭目养神。待狱吏走过,他又振作精神开始写起 
来。等到明月高悬的深夜,窗外悄悄挂下一根绳子来,康帕内拉的父亲飞速地将儿子白天写好的手 
稿缚在绳子上,绳子又慢慢上升了……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康帕内拉在父亲和每夜按时 
用绳子来取稿的修女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他要写的全部书稿。1623 年,书出版了,这就是人类思 
想史上最早的空想共产主义著作之一的《太阳城》。这似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为什么一个置身于 
中世纪终年不见阳光的黑暗牢狱里的囚徒,甘愿冒着杀头的危险,去潜心建筑那在充斥着迷信和无 
知的时代里根本无法实现的光明的“太阳城”呢?这,就是理想的力量。 ” 
    据说,在牢狱中,严刑拷打使康帕内拉经常昏死过去,但每次苏醒过来后,他的第一个信念总 
是:“我能思索,我还活着!”关于人类一定要走向合理的公社生活的理想,象永不熄灭的太阳,点 
燃了他的衰弱的生命之火,使他在黑暗中见到光明,他终于在火刑场上的烟雾吞没自己之前,以自 
己的心血筑成了一座人类思想史上巍峨的“太阳城”。 
    人的行动无不受一定思想的支配。在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中,对行动经常长远起作用的,是人 
的理想。理想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奋斗目标,从而形成不同的理想,但理 
想一经确立,它就会对人的行动产生巨大的影响。美国杰出的诗人惠特曼这样讴歌理想信仰的力 
量:“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他的同胞 
卓越的电影大师卓别林,在自己艰难的一生中也深刻的体会到:“我相信,信仰是我们一切思想的 
先行官。”“有了信仰,我们才可以不承认有不可能的事情。否定信仰,即等于反对自己,反对我们 
一切创造力的精神源泉。”可见,理想对人生影响之大。 
    有一次,列宁引用皮萨列夫的话说,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理想,“如果他不能问或跑到前面 
去,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刚刚开始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的图景,——那我就真是不能设 
想,有什么刺激力量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生活方面从事广泛而艰苦的工作,并把它坚持 
到底。”理想的力量就在它高于现实,能唤起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崇高情感,激励人们为此目的去 
百折不挠地努力?一追求、奋斗。实际上,列宁本人,诚如高尔基所说的那样,“他那伟大的心 
灵,有一半是生活在未来。”正因为这样,列宁“对待现实有着了不起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这现 
实是多么困难和复杂,决不会使他困惑,决不会动摇他那坚定的信心……”理想是灯塔。理想在 


                                            26 

。d18。                                                          人生就是奋斗 


前,犹如日月高悬,可以使人经受住惊涛骇浪的考验,狂风暴雨的打击;可以使人透过黑夜见到光 
明,穿过乌云见到晴空。理想是人们战胜困难的无穷源泉。 
    人们艰苦奋斗的行动,总是来自一定的理想信仰。一个理想不明,目标不清的人,在行动上必 
然动动摇摇,最终难免为前进道路上的风浪所击倒。相反,如果对于自己所从事的高尚事业的目的 
愈明确,对于实现事业目的的要求愈迫切,那末,他在实现自己预定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困难与坚 
持到底的毅力就愈坚强。为广大青年所尊敬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遍体疼痛 
的情况下,之所以能坚持每天工作长达 15 到 18 小时,就因为他心中燃烧着理想之火。当记者对此 
表示惊讶的时候,他自豪地说:“党的培养使我有一种神圣的情感——只要自己身上还有生命的火 
花,就要斗争下去。”他坚信:“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我们 
看他躺在病床上写的《我的理想》的散文,字里行间确是洋溢着一个战士的豪情壮志。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很多。大庆工人耿玉亭、全国电力工业劳动模范张世云,都因失 
去了双臂在个人生活中受到极大挫折。但在本世纪末实现四化的宏伟理想,点燃了他们生命的火 
焰,清除了突然遭灾所带来的阴影,使他们在生活逆境中唱出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赞歌。耿玉亭战 
斗在电气工作的岗位上,并研制成功了高压验相器,为安全用电闯过了一个难关。年仅 23 岁的张 
世云,在电流吞噬了她的双手后,组织上为她的生活安排好了一切,但她不甘心于此:一个人如果 
不能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那就失去了生活的全部意义。她在学会了吃饭、行走罐重卧之后, 
又当上了广播员,她用脚趾拨动收音机旋钮,用牙齿接插头,用嘴唇衔唱片,用腋窝夹住拖把擦地 
板。就这样,她战胜了重重困难,又成了生活的主人。试想,一个胸无远大理想的人,怎么可能做 
出这样感人的举动来呢? 
    理想是一种崇高的信念。这种信念一经确立,就可以转化成为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 
自觉地坚定地去追求既定的目标,不怕艰难困苦,甚至在必要的时候不惜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辛 
亥革命时期的巾帽英雄秋瑾,认为:“人生处世,应为匡救时局的艰危,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怎么 
能为柴米油盐等家务琐事了此一生呢?”她壮志凌云,豪气万丈,为此奋斗不息,直至面对敌人的 
屠刀,正气凛然,慷慨就义。与秋瑾同时代的革命英雄林觉民,自小以“为天下人谋永福”为信念, 
因此决意离别娇妻、幼子、老父,抛弃舒适优裕的家庭生活,为革命四出奔走。参加广州起义前, 
他明知起义必败,自己必死,但义无反顾,一往直前,在写给妻子的绝命书中,慷慨陈词:“吾今 
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革命豪情跃然纸上,毫无悲观失望之态。 
    对无产阶级来说,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更是如同光芒万丈的灯塔,照耀着革命者前进的航 
程,激励他们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这是 
夏明瀚的壮丽诗篇。“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拚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这是刘伯坚的铿锵声 
音。“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成功……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 
难。屈辱,痛苦,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是方志敏的战斗誓言。今天,共产 
主义的远大理想,又是推动我国人民在四化建设中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力量从理想来”。有理想 
在指引,我们就会有永不熄灭的热情,永不衰退的斗志,因而也就会有永远艰苦奋斗的动力。 
    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标而生。这是为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至理名言。现在,我们虽然不必 
象康帕内拉那样,在暗无天日的牢狱里去写《太阳城》,但他的英勇行为所留给后人的启示。对我 
们今天磨练艰苦奋斗的品质还是有用的。诚然,在是非颠倒的十年浩劫中,许多青年自幼建立起来 
的纯洁而高尚的理想,为严酷的现实无情击碎了。然而,这决不意味着我们从此脚舌可以不必有远 
大的奋斗目标。不,人生在世总要有所寄托,总要有精神支柱。一个失去崇高精神支柱的人,是软 
弱无力的,是不可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尽管有时候,矢志于社会改革的正直青年会被社会上的恶 
势力和旧的传统观念所吞没,但是,我们既然自己选定了一条坎坷而又充满希望的路,那就应该问 
心无愧地走下去,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要坚信,只要我们真正确立起伟大的理想目标,我们就是 
不可战胜的。 
    朋友,快快筑起你心中的“太阳城”,理想在召唤,满怀信心地前进吧! 




                                            27 

  。d18。                                                          人生就是奋斗 


金刚石钉板床…冷水浴 


      自然界中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凡经受过各种“磨难”的物质,一般都比未经“磨难”或较少 
“磨难”的来得坚硬珍贵。美玉胜过岩石,是因为它曾在地壳的变动中承受过更大的压力。铁比矿石 
硬,是由于它经过炉火的熔炼。钢之超过铁,则是在千锤百炼之后。而在金刚石面前,钢又不得不 
甘拜下风。用金刚石武装起来的刀具钻头,可以削铁如泥,钻钢如土。金刚石是怎么形成的呢?组 
成金刚石的物质是碳原子。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它可以变成柔软的石墨,也可以变成疏松的木 
炭。只有在几万个大气压和两三千度的超高温条件下,碳原子的排列才会发生变化,转变成金刚 
石。而钢铁的形成,在正常的大气压下,只需要一二千度的温度就可以了,难怪金刚石要胜过钢 
了。 
      植物也是这样。暖房里的花朵弱不禁风,山崖上的松树雷打不动。插土成荫的杨柳难过严冬, 
历尽寒暑的青竹常年葱茏。郑板桥《竹石》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 
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竹石之坚韧,不正在于经过了风雨雷电的千磨万击吗? 
     由此,我们想到了艰苦奋斗品质的形成。艰苦奋斗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包含着顽强不 
屈的斗志,百折不挠的毅力,一往直前的勇气,坚持到底的决心。而所有这一切成就事业的重要品 
格,都不是与生俱来,先天就有的。如同金刚石的形成必须经过几千度的超高温熔炼一样,艰苦奋 
斗的意志也只能是长期刻苦磨练的结果。 
      “刀在石上磨,人在苦中炼。”人总是在各种各样的磨练中变得逐步坚强起来的。对于新生儿来 
说,只有那些能够适应气候,抵抗疾病,学会走路、饮食的强者,才能茁壮成长,凡是经受不起这 
些最初的困难的,就难免变得瘦弱、多病乃至夭折。作为社会的人,面临的考验就更多。而一般情 
况下,只要不在种种考验中垮下来,也总是经受的艰难困苦越多,意志就越坚强。我们的许多革命 
老前辈,之所以在立场、信仰、意志等各方面比现在的有些青年人要来得坚定,正是他们在含辛茹 
苦的艰难岁月中经受了长期磨难的缘故。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话是千真万确的。 
      意志确实是可以锻炼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在长篇小说《怎么办》中,曾经塑造了一个叫拉赫美 
托夫的他理想中的英雄。此人原是贵族子弟,从小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长得文弱不堪,意志不 
坚。但自从投身革命事业以后,他就决心对自己进行有目的的锻炼。每天,他都做大量运水、劈 
柴、扫地、打铁等重活。、一年之后,又到各地漫游,在此期间种田、做木工、搞搬运、当绰夫, 
什么都干,从而使自己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