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从雅典到北京 >

第1部分

从雅典到北京-第1部分

小说: 从雅典到北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节:何振梁序言         
何振梁序言   
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只有两百余天了,介绍奥运会知识的书籍也越来越多,但是,能够兼及国际奥委会发展史的书则很少,而能纵论奥运会百年历程与国际奥委会历史轨迹的书更不多见。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从雅典到北京》一书弥补了这一缺憾,其中文版的面世,更是为北京奥运会准备的一份特别礼物。因此,我愿意为它写几句话。   
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它让我们从一个参与者的视角看待奥运会。然而,作为观众注意的往往是体育健儿在赛场上的英姿,是他们胸前耀眼闪光的金牌,而英姿与金牌背后蕴含的感人故事却被忽视;注意的往往是激动人心的开幕式与闭幕式,而历届奥运会组委会以及国际奥委会众多成员,为了奥运会的发展付出的心血也被忽视。奥运会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比赛,人们追求的也不仅仅是金牌,运动场上也绝不仅仅充满了竞争,人们之所以关注它、参与它,是因为它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了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 。令全国人民热情期盼的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很多人都想了解奥运会的发展历史,详尽了解国际奥委会的发展轨迹,这本书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奥运会和奥委会的窗口。   
这本书的作者戴维o米勒亲历了18届冬、夏季奥运会,对历届奥运会与国际奥委会的历史颇有研究,透过书中的文字,我们看到了奥运会从诞生到发展再到繁盛的清晰脉络。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雨磨难,从第一届奥运会仅有14个国家241名男运动员参赛,项目设置不齐全,运动员及国际奥委会成员个人出资参赛,到21世纪的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奥运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不仅仅是一个体育运动的盛会,更是一个发展商业、繁荣经济的国际舞台,对当代政治、经济、文化、哲学、艺术、传媒、教育、科技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本书内容翔实,资料全面,很多第一手材料十分珍贵,对于普通读者或体育爱好者来说,是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好书;对专业运动员或体育工作者来说,是系统全面权威的工具书。   
2008年北京奥运即将到来,相信这本书能在传播奥运知识和理念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2008年1月9日         

第2节:中文版序言         
中文版序言   
戴维·米勒   
2001年,在莫斯科,北京被选为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主办地。从各方面来说,北京都是举办这次奥运会的理想城市。   
21世纪的东方,尤其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力量都在不断增强,全世界的目光都被该区域的快速发展所吸引。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奥委会对这个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国家的认可自然无可厚非。然而,对国际奥委会的这一选择存在不同的意见,批评的理由也五花八门,但合乎道德逻辑的不外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不是奥林匹克运动接受、认可并受人欢迎的参与者,其国家奥委会是否介入到了奥运会的各个方面,以至于有必要考虑使该国成为奥运会的举办地。大家都在期待,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北京能够为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奉献一场奥运盛宴。正如德o顾拜旦男爵在1896年复兴古代奥运会时所意识到的那样,体育运动乃所有民族之间共同的东西,政治、民族、社会、地理、经济和文化等因素都不是裂土封疆的理由。2008年,北京和中华民族将继承并进一步发展顾拜旦的思想遗产。   
1952年,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中国派出了一支由38名男运动员和2名女运动员组成的代表队这是与奥运世界隔离多年以后中国首次返回奥运舞台。此后,由于种种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奥运会暂时别离了30多年。1984年在洛杉矶,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奥运会。正是在这届奥运会上,许海峰率先在手枪射击项目上获得了金牌,这也是中国的第一块奥运奖牌。   
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获得了32枚奖牌(15金8银9铜),位居美国、罗马尼亚和西德之后,排名第四。自此以后,中国的奥林匹克成绩渐入佳境:1992年在巴塞罗纳,中国获得了54枚奖牌;1996年在亚特兰大,获得50枚奖牌;2000年在悉尼,获得59枚奖牌;2004年在雅典,获得63枚奖牌(以32枚金牌的成绩超过俄罗斯,居美国之后名列第二)。毫无疑问,2008年在主场观众面前,中国运动员将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也真诚地希望,中国奥委会的承诺对兴奋剂服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赛外检查,以保证比赛的公正性可以落到实处。   
北京和中国有资格成为奥运会的举办者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自古以来,这个国家的人民一直都是各种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各种古代雕刻、绘画作品及饰物,还有壁画等都能充分地反映出中国古代广泛的体育运动,其运动项目包括赛跑、游泳、拳击、摔跤、射箭、划船、马球、各种冰上运动等,甚至还包括足球据说它是由黄帝发明的,其目的在于训练和检验武士们的作战能力。   
19世纪以来,中国一直处在西方世界的阴影下,而今,这个已逐渐发展起来的国度将拥有更多向奥运世界展现出来的东西。正如世界纪录保持者刘翔所能做到的那样,他们的运动员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和以后的岁月里,为体育运动提供更高的标准。   
2007年11月28日         

第3节:罗格序言         
罗格序言   
奥运会并不仅仅是一系列赛事。尽管从法律上讲,它们隶属于国际奥委会(国际奥委会于1894年由皮埃尔o德o顾拜旦男爵建立,是古希腊奥运会的复兴),但同时,它更是国际奥委会、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运动员、国际体育组织以及奥运会主办城市之间的友爱和协作的体育精神的综合产物。国际奥委会宪章规定,奥运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夏季运动会和冬季运动会交替进行。在雅典举办的第28届夏季奥运会代表了我们向奥运会的首办城市、现代化的家园的历史性回归。在文化传统方面,本届奥运会得天独厚。它也是参与各方…不但包括各项目的运动员、在长达110年中辛勤奉献并发扬光大这些传统的奥委会,当然也包括兴奋自豪的希腊人民的一次欢聚。   
然而,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其间出现了很多争端和危机,有的甚至威胁到奥运会的生死存亡,也危害到国际奥委会自身的权威。各种纷争绵延不绝:关于业余与专业以及适任资格定义的争执;关于项目内容、政治矛盾、收入分配、兴奋剂问题的争议;关于国际奥委会自身结构的讨论……   
有关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会的书籍已经很多,但截至目前,很少有这样一本历史性的书籍来分析这二者的关系、它们的职责以及预测它们的未来走向。我相信,戴维o米勒一定能不负众望。         

第4节:初创(1)         
第1章 初创   
法国的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   
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1896年…1925年在任   
1894年的巴黎,曾被比喻为世界神经中枢,全世界都和她一起分享了我们的欢乐与焦虑。这一年,全世界运动员的代表齐聚巴黎,为重现2000年前的那个体育理念而投票表决。即使是在2000年之后,作为人类最生机勃勃和最高尚的理念,她仍然像过去那样令人心潮澎湃。在科学会堂里,我们亲耳聆听了由几代考古学家持续的努力所揭示出来的2000年前的乐章。消失了十几个世纪的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重返世界的消息在当天晚上通过电波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希腊的遗产是多么丰富啊!现代世界的人们策划着把体育锻炼与希腊合法地联系起来。然而,有些人却认为体育锻炼不过是为了保卫家国,也有人认为是为了通过身心平衡以寻求身体的健康美,而另外有些人却认为,与其进行这种强烈的身体锻炼,还不如喝烈酒促进血液循环对身体更有益呢!   
关于奥运会的不利言论可真不少,但还有一个没人敢说出来的事实:自从中世纪以来,就存在着对体力的不信任,并把它和脑力分离开来的观念。   
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它给科学界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事实上,一个人毕竟不仅只有身体和心智两部分,实际上由身体、心智和性格三部分组成。性格也不是由心智形塑而成的,最重要的形塑力量正是来自身体。古代人对此早已明了,而我们现在却要艰难地重新体认。   
守旧的人看到我们在巴黎举行会议很不舒服,他们认为我们是造反者,认为我们将最终推倒他们那些陈旧的哲学大厦。的确如此,我们就是造反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得到了倾向于支持进步变革的新闻界的理解和支持。   
奥运的理念像一束强烈的阳光,穿越时间的重重迷雾,欣欣然地返回地球,照亮了20世纪的开端。为此,让我们举杯欢庆!(选自1894年在巴黎召开的首届会议上的致辞)   
皮埃尔o德o顾拜旦身材不高,只有1。62米;但他的胡子却相当引人注目。与其说他是一位运动员、政治家或者教师,还不如说他是一位教育家、业余社会学者和哲学家。首要的是,顾拜旦是一位品德高尚的领导者和自由主义者,他对历史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未来的极强预见力超出了那个时代,并在法国引起了许多争议。青年时期和成年早期,顾拜旦一直非常关注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的精神和道德状况,他曾阅读过托马斯o休斯(Thomas Hughes)的《汤姆求学记》,该书描述了托马斯o阿诺德(Thomas Arnold)医生的强身派基督教观点,法国当代哲学家多有引述。1828年,阿诺德成为拉格比公学的校长,相比于学术活力,他更关心下一代人的品质、勇气和自信的养成。顾拜旦为阿诺德的观点所折服,开始引进已经在英国有效实行的学校体育运动、学生自制和毕业生运动协会等体制,希望它们有助于巩固法国的民主社会,和重振法国兵源的道德准则。   
顾拜旦并不擅长体育运动,他只对具有娱乐性质的自行车赛、击剑和赛艇感兴趣。1883年,20岁的顾拜旦第一次去英格兰旅行,访问了一些学校:包括伊顿中学、哈罗公学、惠灵顿中学、温彻斯特学校、拉格比公学和马尔堡中学,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耶酥会神学院,也造访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这次访问让顾拜旦确信了他的目标。5年后,他发表了有关英国教育体制的研究结果,这些研究结果完全印证了阿诺德的教育观。19世纪80年代,姗姗来迟的学校运动会终于在巴黎出现。学校里开始举行足球赛,法国体育竞赛俱乐部也成立了。然而,此时顾拜旦的思想已经超越了一国的界限:一个宏伟的国际范围的运动会才能激起人们的想象力,他开始准备恢复奥运会。   
顾拜旦的哲学灵感源于古希腊的传统,确切地说是公元前13世纪在希腊众神的居所奥林匹亚举行的宗教仪式和运动会。这个时期的一些神话,像宙斯与他的父亲克罗诺斯之间的决斗、阿波罗击败赫尔墨斯以及赫拉克勒斯定的名为奥林匹克的运动会等,都通过荷马流传开来,并载入了《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中。3000年后,这些诗篇被翻译成了很多种语言。这些神话表明,在古代的节日庆典中,已经出现了体育竞赛。荷马的故事虽然在这些事件过去500年之后才得以形诸笔墨,但它们仍然可以表明,运动员们为了荣誉,面对众多的观众,在约定的规则下进行比赛,而且竞赛的获胜者将被授予丰厚的物质奖励。   
〃神圣休战协议〃的签订促生了奥运会。据说该协议是为了结束源于公元前884年爆发的一场战争。〃神圣休战协议〃规定:在奥运会期间,停止任何涉及到希腊各邦国的战争;为比赛者提供免费旅行的便利。这些条款被镌刻在一块铜盘上,并一直被遵守到公元2世纪。然而,自公元2世纪以后的2850年里,它便一直湮没无闻了,直到芬兰人埃瑞克o冯o弗伦克尔(Eric von Frenckell)倡导重新签订此停战?议才再次为人们所知。而萨马兰奇在波西尼亚战争期间,成为继弗伦克尔之后的另一个倡导者。   
在埃特伊俄斯(伊利斯的第一代国王,即宙斯的儿子)治下,奥运盛典继续举行,据说〃运动员(athlete)〃这个词就与埃特伊俄斯(Aethlius)的名字有关。奥林匹亚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西北部,归伊利斯管辖。古亚该亚人和希腊人先后在那里建立了他们的圣殿。尽管考古学家已经证明,在奥林匹亚,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含有体育运动的宗教活动,在此举行体育运动的最早记录却只能追溯到公元前776年,因为奥林匹克运动会获胜者的名字是从那一年才开始被记录下来的。那年春天,伊利斯的科洛布斯成为 〃Stade(赛跑)〃的第一位获胜者。现在使用的〃体育场(stadium)〃一词正是源于〃Stade〃一词,而〃Stade〃最初指的是跑道的长度赫拉克勒斯一口气能跑完的距离,差不多相当于200米远。两届奥运会之间间隔四年,这四年被称为一个奥林匹亚德。除了200米跑 (stade)、400米跑(diaulus )、 4。5公里跑( dolichus ) 之外,到公元前708年,奥运会还逐步包括了摔跤和五项全能赛(由跑步、铅球、跳远、标枪和摔跤组成);公元前688年,先后增加了拳击和马车赛;公元前648年又增加了由摔跤和拳击合并的全能赛。   
公元前510…450年,也就是在希波战争期间,奥林匹亚和希腊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从奥林匹亚向外产生巨大影响的不仅有奥运会,还有希腊的古典艺术。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在70岁时,第一次访问了奥林匹亚,从此,它开始成为每位受过教育的人士一生中必须游历的地方。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菲利浦据传正准备入侵希腊,因此古希腊人民便在奥运会上向他喝倒彩。公元前324年,第114届奥运会期间,亚历山大大帝在奥林匹亚宣布:所有希腊人民将在他的领导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