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规矩和爱 >

第11部分

规矩和爱-第11部分

小说: 规矩和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大后我发现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小时候偷着抽过烟。这说明这样的好奇心不仅强烈而且普遍。有些父母在别的事情上比较宽容,看到孩子抽烟常常不会轻易饶恕。和我母亲一样,他们一看到孩子抽烟就觉得他离流氓不远了。其实这样的行为其背后的动机并没有那么可怕,只是好奇。管教当然是需要的,不然由好奇也可以发展到堕落。但是没有必要以大人自己的恐惧去歪曲孩子好奇的动机,更不要过分地上纲上线。

    我在杂志上曾经看到过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对这种问题的处理,深受启发。有一天心理学家回到家,发现自己的孩子正偷着抽烟,心理学家很认真地问瑟瑟发抖的孩子:“味道怎么样?”孩子满嘴苦涩,摇摇头,这位父亲点燃一支雪茄,对孩子说:“还是尝尝这个。”小家伙将信将疑地接过来抽了一口,随即是一阵强烈的咳嗽,孩子开始呕吐,这时父亲过去轻轻拍拍孩子的背,等孩子缓过气后,这位父亲说了一句:“孩子,不要再抽烟了。”这位父亲把握了孩子真正的动机,从认知上用过分满足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感受所好奇的烟味。用直接的体验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从道德上过分解释抽烟的行为。当时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非常佩服这位心理学家。但是,现在看来这位父亲还需要有一个根本的转变,那就是自己先戒烟。否则再好的教育也只是流于形式。

    由于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痛苦经历,我现在更多地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动机出发来理解他们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思考应该做的规矩。如果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也更容易去反思我们做父母自己的行为。十多年前,我十岁的外甥扬扬也遭受了类似我小时候的委屈,后来我把这个过程整理成一个教育案例在报纸上刊登。题目是《谎言背后的诚信》。

第二部分 谎言背后的诚信

    儿童撒谎是几乎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教育问题。大部分家长都会把它当做一件比较严重的事情,惩罚也相应地比对一般的调皮捣蛋来得要重一些。有些家长在第一次发现孩子撒谎时,常常不依不饶,甚至大动家法。但是这样简单的惩罚往往会让孩子误认为被惩罚的原因是谎言被父母戳穿了,而不是撒谎本身。结果事与愿违,这些孩子撒谎更频繁、更老练。所以父母在教育中首先需要仔细分析孩子撒谎的动机和成因,然后才能作出针对性的措施。本文以一个十岁儿童扬扬的案例介绍动机和成因分析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

    扬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男孩。在他十岁时,因一次撒谎被父亲重打一顿。结果心理受到很大的挫折,与父母的关系也越发疏远。那次撒谎的经过很简单,一天中午,扬扬告诉妈妈下午要去少年宫画画。妈妈察觉了扬扬说话时的不自然,下午一打听,得知那天下午少年宫根本就不开门。晚上,在父母的再三追问下,扬扬才告知实情:原来他和班上的几个男同学相约到新建成的江滨广场玩了。于是父亲勃然大怒……

    几年后我才得知了这件事,我问扬扬当时为什么要撒谎。他说:“我上午就答应了别人(同学)要去的。”那简单的理由让我沉思了很久。应该说去海滨广场玩的要求很合理,于是我又追问:“为什么要撒谎呢?”原来父母的要求比较严格,扬扬意识到如果直说,很可能被父母拒绝,这样他会在同学面前很没有面子和信誉。这时我才发现扬扬谎言背后竟然还有一份诚信。

    我和扬扬的父母及扬扬一起坐下来,告诉他们如果我是扬扬的父母我会怎样做。并要求他们先听完然后发表感想。

    我说,首先我不是责怪孩子而是反省自己,因为孩子有这样合理的要求却不敢和我直说,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的责任在哪里?是不是平时孩子一些合理的要求没有满足?是不是常常粗暴简单地拒绝他那些不合理的要求而没有耐心解释为什么?显然,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责任应该在父母。

    这样我就会放下父母的架子,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一谈。首先我要肯定他谎言背后的诚信,告诉扬扬:“你想要在同学面前说话算话的态度很好。但是以后要先和爸爸妈妈商量。”其次我要告诉扬扬:“和同学去海滨广场玩没有什么不可以,以后你想做什么可以和爸爸妈妈直说。爸爸妈妈如果不同意也一定会把道理好好跟你说。以前爸爸妈妈在这方面做得不好,以后也吸取教训。”

    最后,我说我要告诉扬扬:“这件事,爸爸和你都有错。爸爸的错是在教育上太简单,以至于你不敢和我有正常的交流。你的错是在于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法去达到合理的要求。做错事,我们都要承担责任,爸爸的错更大,所以爸爸这一个月不再看一场足球比赛。但是你也要承担你撒谎的责任。对不起,孩子,你也要接受规矩,承担你应该承担的责任,把小手伸出来……”

    说完我的想法,我想让扬扬的父母发表一些意见,只见他们都低头不语,而扬扬却在一旁开始抽泣了。

    那次座谈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或许是自己小时候也有类似的遭遇,我至今不能忘却扬扬抽泣时那委屈的神情。想到十几岁的扬扬对多年前往事的反应仍然那么强烈和情不自禁,可以想象那次经历对他心灵的伤害。如果做家长的我们在面对孩子的谎言时,能常常收敛自己怒气,仔细分析孩子的动机,我们不仅能看到自己的问题和责任,或许我们还能看到孩子谎言背后的诚信。

    十多年前,当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知道我开始慢慢从自己的过去走出来了。我既像我的父母那样在规矩上没有任何妥协。但(是)我也不是照搬父母的方式,而是更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从动机上来理解他,用带有爱的规矩进入孩子的心里。

    需要指出的是,反思会随着父母的成长而不断深入。就是现在,我仍然会不断地回顾这些经历。特别是学到一些相关的理论时,常常用自己的经历去理解体会这些理论。无论是快乐的过程还是痛苦的经历,都是我的财富。而你一定也会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矿藏,用理性的反思去好好开发提炼吧。我们为人子女的经历,其价值的大小,是和我们的反思程度成正比的。反思愈深,它的价值就愈大。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