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规矩和爱 >

第3部分

规矩和爱-第3部分

小说: 规矩和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

    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那静止的弓。

    孩子不属于你,他们属于他们自己。他们有自己的归属,也会寻找自己灵魂的归属,但这归属一定不是你。你一方面要去认识那位拥有神力的射者,从他那里汲取力量和智慧,另一方面你要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只是那射者手中的弓。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孩子培养得足够坚强,然后义无反顾地把孩子像箭一样射出去,这才是做父母的职责。只有明白了孩子不属于父母的观念,你才会一开始就把“培养独立”纳入你的教育。

    西方的很多家长因为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自然就接受了孩子属于上帝而不属于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首先孩子是上帝赐予父母的礼物和财富,父母有暂时保管的权力和教育孩子的神圣职责。在圣经中耶稣多次用管家的比喻告诫门徒和世人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既然是管家,为人父母就要首先明白所管理的财富不属于自己。其次我们要做一个既忠心又良善的管家,尽自己的责任把财富管理好。孩子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一笔大的财富,当他们还在我们手里的时候,用良善和智慧去管理。既然孩子是神所赐的财富,教育孩子就是替神管理。所以这是一份神圣的工作。如果你去占有孩子,你就在获取不属于你的财富,你就在贪污:用贪婪的私心玷污了神圣的职责。

第一部分 为人父母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同时,西方家长会认为每个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需要,要尊重他。越尊重他,他就越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他们在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用尊重的观念培养他们的对立能力。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宝宝一出生,就让她独自睡在自己的小床上了。一个月以后,孩子就睡到自己的卧室了。结果是孩子对父母很亲,但是很少吵着要和父母一起睡觉。不仅如此,他们还从小知道,自己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父母也有父母私密的空间,,彼此需要相互尊重。这样的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学会了管理自己的空间和尊重他人空间的概念。不要小看这细小的行为习惯,这是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反之,如果你用占有的观念来教育孩子,你就会牢牢地把孩子拽在手里。有的妈妈看上去很爱孩子,甚至愿意为孩子牺牲自己,但这样的牺牲往往是物质上的,精神上却是非常贪婪地占有孩子。即使孩子长大成人,这些妈妈还是不愿放弃占有。中国社会中婆媳关系常常比较紧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婆婆非分的占有欲望。《圣经》中明确地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而很多中国婆婆的占有欲使她们常常要把“成为一体”的夫妻生生地撕开来。很难想象这样的家庭能够幸福。20多年前我在中国学习临床心理学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在上海有一个年轻守寡的婆婆和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对母亲也特别依赖。后来儿子结婚了,婆婆就把原来两室一厅中的大房间给儿子做了新房。在那个年代,婚前性生活还很少,所以洞房之夜两位新人非常紧张激动。但是更紧张的还是婆婆,她失落,又担心。坐立不安的她忍不住就贴着新房门探听,当她听到里面有动静时,就开始敲门。儿子马上停止一切活动,穿了衣服起来开门。这位婆婆见到儿子出来就叮咛说:“要盖好被子啊。”儿子道谢后就关门上床,这位婆婆还是不放心,当听到里面又有动静时,又敲起门来,这次是要检查阳台的窗户有没有关紧。这样三番几次的干扰使这个儿子最后得了阳痿症。最后小夫妻几乎要离婚。

    虽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因为父母的占有欲而使孩子的婚姻破裂的事情在中国还是常有发生。退一万步说,孩子长大了还真的离不开你这个做父母的了,你会幸福吗?孩子会幸福吗?

    如果为人父母有了这样一颗自私占有的心,你就会失去了一双观察的眼睛和一对聆听的耳朵。你不愿意看到孩子的未来,不会聆听孩子的需要。你只会用你的心来篡夺孩子的心,用你的情感来替代孩子的情感。带有占有观念的你或许表面上很爱孩子,甚至为孩子付出很多,但可悲的是,你这样的爱也无可避免地体现了自私的一面。你的辛苦付出得到的将是遗憾终身。因为你一开始就错了:你认为孩子属于你,你可以占有他。

    所以要爱你的孩子,但不能以占有作为条件。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要把孩子看做一个完整的灵魂,即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

第一部分 为人父母四项基本原则之二:

    规矩和爱统一的原则

    教育的核心就是处理好规矩和爱的关系。成功的教育是规矩和爱的统一: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

    这是本书的中心,在后面的章节里会具体展开。在这里,我想简单谈谈规矩和爱统一的原则和其它三项原则的关系。

    不占有原则是规矩和爱统一的前提条件。当父母能摆正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不以自私的占有作为培养的目的时,规矩和爱就比较容易统一。因为当你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灵魂,你就会对孩子保持一种尊重和理性。这样的尊重和理性往往是规矩和爱结合的前提条件。相反,如果以占有为目的,你就很容易失去基本的教育理性和教育界限。当孩子依赖你、愿意被你占有的时候,你对孩子百依百顺,毫无规矩。当孩子要独立的时候,你又会滥用规矩、不顾一切地去阻扰孩子的成长。最后规矩不成其为规矩,爱也不成其为爱。很多年轻的父母往往觉得孩子两岁以后就没有以前那么可爱了。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两岁的孩子由于独立意识的迅速发展,不像以前那样被你父母完全的占有了。如果父母还是一味地想去占有孩子就会产生很多的烦恼,有的父母甚至因此对孩子情绪失控。

    规矩和爱相结合是培养孩子情商的保障和有效手段。简单地说情商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感受和管理。要让孩子客观地感受和管理情绪,父母首先就要在这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例如,只有父母要用爱心去感受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孩子才会客观地认识自己并慢慢地愿意学着去感受接纳别人的感受。同样,只有父母敬畏规矩不随心所欲,孩子才会学着用规矩去管理自己的情绪。

    规矩和爱的统一是父母成长的必修课。要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就需要有高情商的父母。所以,为了孩子,我们首先要学习提高自己的情商。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情商,就要重新学习规矩和爱的功课。在后面的共同成长原则中我会谈到这样的观点:孩子的到来为我们父母各方面的成长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而最需要我们学习的两门功课就是规矩和爱。前面已经讲过一个人对爱的学习要经历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同样,为人父母也要补上学习规矩这门课。给孩子做规矩所遇到的挑战往往是父母自己无法真正敬畏规矩。例如,很多父母常常不忍心给孩子做规矩。这样的错误行为的根源就是父母自己没有建立对规矩的敬畏。所以因为孩子,也为了孩子,我们要重新学习规矩和爱的功课,在规矩和爱里与我们的孩子共同成长。

第一部分 为人父母四项基本原则之三:

    情商先于智商的原则

    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根据儒家的这一基本思想,后来的三字经和弟子规都强调这一点:先学做人,再做学问。用现代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情商先于智商。

    一个人的成功至少70%归于情商,不到30%归于智商。这是《情感智力》(emotionalintelligence)一书的作者高尔曼(DanielGoleman)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如果我们把一个人是否感受到幸福作为成功人生的核心,那么情感智力的重要性就更加清楚。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的人数有上升的趋势。自杀者中不乏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的学生。他们自杀的原因成是学习压力过重、失恋,或是不适应环境等。为了杜绝这样悲剧的发生,我们也在努力改善环境。但同时,我们不得不好好思考为什么这些自杀者自身抵抗挫折的能力会这么差。不少自杀者的父母面对这样的现实时,悲痛之余往往会发出这样的心声:早知道这样的结果,我情愿让孩子少读点书,情感上能更加健康。否则在崇尚物质和功利的现实社会中,你和孩子都很容易迷失方向。当悲剧发生时,一切都悔之晚矣。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但什么是优秀?这个问题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上颇有一番争论。一开始,心理学家们将注意力都集中在智力上。特别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第一次用一个量表将人的智力用一个数字来表达时,各种各样的智力测验风行一时。但是不久,人们发现能被这样“客观”评定的素质能力还是有限的。特别是当哈佛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智力的多项元素说后,人们忽然发现传统中所谓的智力还是不能概括一个人的素质。加德纳的理论其中一个重要的贡献是他把人际关系的能力和自我反省的能力作为两个智力的元素。在我看来这两个能力和他所提出的其他五项元素是不一样的。

    后来麻省理工大学的学者高尔曼出版了《情感智力》一书,使公众对素质的理解有了重要的突破。沿袭IQ的概念,人们用EQ这个词来代表情商。情商是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参与团队合作等相关的个人能力的总称。情商对一个人一生的成功比智商重要得多。世界上的人可以按情商和智商的高低不同分成四种类型:智商情商都高;智商情商都低;智商低情商高;智商高情商低。四种类型中最不幸福的要数最后的智商高情商低这一类型。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这类人最不幸福。

    在美国我认识一对在学业上非常优秀的夫妻。先生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山村,靠着自身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和研究生。在国内读研期间,他的努力和才华深得导师的欣赏,毕业时不仅拿了论文最高奖,还把导师唯一的千金娶走了。不久夫妻双双来到美国读博,然后就业。但是夫妻间的交流越来越困难,常常吵架。只要妻子说话稍不注意,这位“于连”式的丈夫就觉得妻子看不起自己卑微的出身和尚在山村的父母。其实主要还是丈夫内心极度的自卑在作祟。这样的人常常表现出不稳定的情绪和极强的攻击性。因为缺乏发自内心的客观自信,就非常敏感于别人的评价,甚至常常觉得别人看不起他,攻击他。一旦感觉别人在攻击他,他内心的防御机制马上启动,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先下手为强,攻击别人。最后,这对夫妻以离婚收场。这位先生不仅和妻子相处有问题,和朋友相处也常常莫名其妙地发生冲突。和朋友一起吃饭,如果别人埋单,他心里就嘀咕:“不就比我多挣点,就在我面前摆阔。”如果别人让他埋单,他更不舒服:“比我挣得多,还要吃我的,分明在欺负我。”由于自我认识不客观,对别人的行为和言语的评价就缺乏理性,情绪反应就偏激。这样的人即使学业优秀,但总没有幸福感。

    可悲的是,我们的教育在大批量地生产这种类型的人。很多好学校的好学生都特别自私,因为情商的培养从未真正落实到我们的学校课程中。所以孩子情感智力的培养不能依赖目前的学校教育,更不能等到那个年龄才开始情商的培养。情商的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开始。在第五章中,我们会讨论怎样在生命之初就开始规划生活,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古人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若是我们让孩子从小发展健康的情感模式,长大了孩子不仅能在环境中很好地适应,而且所思所行都会自然从容。

    如何用规矩和爱来培养孩子的情商,我会在第六章、第七章中具体展开。

第一部分 为人父母四项基本原则之四:(

    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

    如果你明白了以上三个基本原则,你就不难理解共同成长原则。首先你要克服占有的本能,明白爱孩子就是要帮助孩子更好地离开自己。有了这样无私的爱,你才会把理性引入你的规矩和爱。只有理性的规矩和爱才能教育出高情商的孩子。所以归根到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和孩子一起经历爱的成长。就像一个老师一样,如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自己没有什么收获,这样的老师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不能和孩子一起在爱中成长的父母一定不是一个好父母。

    和孩子共同成长是全方面的,需要父母因为孩子而在理念、行为、知识三个方面都得到更新。

    因为孩子而改变理念:孩子的到来让我们很多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最直接的改变莫过于对自己父母的认识。我在给连续两期的总裁培训班上课前的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孩子的到来,对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结果超过70%的答案是:更加感恩自己的父母。

    有一位妈妈,自己没有孩子之前对自己的父母有很多的不满意。对母亲的态度一直不太好。当自己做了妈妈以后感受到了自己父母的不容易。她在我的博客上给我留言说:

    我心里一直想要对父母说声“对不起”,心里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终于有一天,回到家,走到在厨房烧饭的妈妈身边,对妈妈说:“以后我再也不说那些话了。”“对不起”还是没有说出口,但我看到妈妈背对着我,抹眼泪。

    确实,我们中国人要对父母说出“对不起”这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